查看原文
其他

申小龙:当我们说符号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2024-09-10

历史系17级小田同学来信:
 
自从上了您的这门课,我对语言越来越感兴趣了,一方面是因为您讲课十分有意思,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发现原来一直觉得琐碎复杂的语言竟有如此多的妙处。
 
上了两个月的课了,我最近在翻看前面做的笔记,发现很多笔记做的不清楚,时间一长,就更不清楚了。其中就包括之前讲到的语言和符号的一些内容,烦请您指点。
 
人们在表达“语言”和“文字”时习惯说“语言文字”,似乎这两者是相生相伴而不可分割的,但事实上有的语言好像并没有文字,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阶段。
 
比如说我们民族(我是少数民族)本来也是有自己的语言的,可惜现在已经几乎消亡了,只是对一些特定物品的称谓还留存着。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在和汉语的竞争中缺乏竞争力,使得这种语言消失的速度很快。

 
一直以来,文字就像是语言符号化的载体,不仅有利于语言的记录,还有利于语言的传播,或许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语言的发展,由此看来,文字似乎天生就是语言的附庸。
 
上了语言与文化课以后,我开始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符号系统,认为它是以文字为载体,用来描述,记录和思考世界的。其实潜意识里就认为语言一定是包含文字的,文字就是一种符号,不然的话,古人没有留声机,那就不能记录世界了,但这和我前面认为的语言不一定包含文字相矛盾了。
 
难道要把那些尚未生成文字的语言称之为不完整的语言?总之不太合适。
 
后来又想到您在前面讲到“语言符号化的特点是比拟”,而“比拟”的基础就是符号和对象具有相似性。我从相似性这一点联想到您在前面提到的汉语语音的演变,很多汉字的发音和他所表示的意思是相关联的,最简单的应该就是拟声词,比如:“咕咚”“嘀嗒”“哗啦”,这些词都是摹水声的。那么可不可以把语音理解为语言的另外一种符号呢?

 
这样语言就有文字和语音两种符号了。无论有没有文字,语言总是有语音的(手语又让我疑惑了),这样任何语言都可以被称之为一种符号系统了。不过,这只是我的推测。
 
后来在您的《汉语与中国文化》中看到,维柯对人类三个时期的三种符号语言进行了论述。第一种语言是神的心头语言,第二种语言是英雄们的徽纹,第三种语言是发音的语言。这里的“发音的语言”似乎只是在描述语言是可以发音的,仍然在强调语言是符号语言,只是发展到了这一时期,这一种符号语言已经可以发音了。

换句话说,符号包含语言。那么前面讨论语言包括哪些符号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不成立的,因为语言就是一种符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说能发音的语言是产生在符号语言之后的,符号语言是一个比语言更加广泛的范畴。

 
由此看来,符号不仅包括带有语音和文字的语言,还包括图腾、徽章、礼仪(或者说拥有特定含义的某些动作)……“人类文明是依赖于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这样看来,符号才是第一性的。那么,请问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符号的含义呢?符号、语言、语音、文字四者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好像一直不太有逻辑,已经尽力整理了∑(O_O;))
 
小田同学深夜发来的邮件,思考很认真,的确是在尽力整理符号的内部关系。
                                                   
我们帮助小田同学梳理一下:当我们说符号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1.非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
 
符号是大家约定的一种标记,用来指称某个对象。因此,图腾、徽章、礼仪、刻符是符号,火把、灯光、旗帜、衣冠、剑杖、服饰、号角、规定动作等等实物也可以是符号。这些符号都具有象征性。
 
但一般的符号对于人类的认识和社会的发展的功用,和语言符号不能同日而言。语言符号具有任何符号都无法比拟的清晰、灵活、复杂、周密的分节性和组合性。语言为人类打开了一个意义世界,成为人和世界联系的根本纽带。

 
2.口语符号和文字符号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口语符号,其载体是语音。口语符号依靠口耳传承。当口语符号不能满足交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口语的书面记录和传承就会产生。
 
世界上一部分民族或用原始的刻符、图画来记录口语中的词,或用新发明的象形表意符号、记音字母来记录口语中的词。由此产生了文字,克服了口语不能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传播的局限。
 
文字一旦产生,有力地巩固了语言符号的定型和传承。这种书面化的形式会增生独立于口语的意义,形成崭新的书面语形式,并且反馈甚至反噬口语。
 
文字的反馈主要表现在书面语中的文字投射。汉字极大丰富和建构着汉语的书面语,并深刻影响口语的形式。中文的口头表达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具有汉字的属性。

 
3.语言竞争和社会发展
 
我国曾经为没有文字的各少数民族设计民族文字。这种文字究竟采用字母符号记音,还是采用汉字符号记音,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
 
汉语对周围少数民族的语言,有巨大的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大量的汉语词汇进入少数民族语言,而且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亟需融入汉语世界,少数民族的家长强烈意识到子女的发展、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汉语的掌握。
 
这样的现代化导向会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意识的淡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是一个实例,尽管壮语有自己的文字。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华夏文明中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一定会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总起来说,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它建立在每一个成员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共同的基础上,而符号就是这种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符号,包括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
 
所有人类行为都起源于符号的使用。符号构成了人的最重要的文化环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原所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