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小龙:从“黑人诗人”“农民企业家”到“女大学生”——语言的语义性与身份性同在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2024-09-10

新闻学院17级小李同学来信: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带有歧视色彩的词语,比如“女司机”“男护士”,那么这些词语的使用和流传不就加剧了人们心中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影响印象?但是反过来想,这些词汇的使用又能促使人们去思考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现象,怎么去纠正这种错误。这样看来,语言的使用结果是很复杂的。所以语言与社会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这种双向的互动是不是无法定性呢?
 
小李同学提到的“女司机”“男护士”,为什么说它们带有歧视色彩?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词指称的现实都不是社会的主流,带有“边缘特征”。我们称之为“边缘特征词”。

 
边缘特征词一般都带有特定的修饰成分,正是这些修饰成分定义了所指群体的边缘性。我们来看美国学者研究大众传播中语言歧视的几个例子:
 
 “黑人诗人马雅•安吉烈向现场的500名听众介绍了她的新作。”
 
如果这位诗人是白人,这段新闻导语就会是“诗人马雅•安吉烈向现场的500名听众介绍了她的新作。”显然,黑人诗人”对修饰语的选择在潜意识里含有对这个群体的歧视,即诗人在这个群体中是少数。
 
同学们可能会好奇:难道事实不是这样吗?

事实是这样不错,但语言通过边缘特征修饰语使之成为一个范畴,这样的概括会让事实“标签化”。

标签化的结果就是认知的固化。它带来的是认识的平面化,由此造成对一个群体的系统性歧视。

 
“这名35岁的有三个孩子的美丽的母亲,在就任主编的第一天穿着一套职业套装。
 
如果这位主编是一位男性,就不会有这么长的修饰语。

作者在潜意识里将“主编”和“女性”“有三个孩子的母亲”“美丽”对立了起来。

显然,作者眼里“主编”和男性是协调的,“主编”和“不美丽”是协调的。


“这位精力充沛的65岁的销售员一周工作5天,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30年,始终热爱自己的工作。”
 
作者的潜意识里“精力充沛”和“65岁”是对立的,而我们看到精力充沛的65岁以上的人多的很。修饰语总是在强调什么。强调本身把人们的注意力放到了“边缘特征”上,而不是本人的能力上;强调也在突出事实的特殊性,给人消极的暗示。
 
在汉语环境中,这样的边缘特征词也总是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例如“农民企业家”“美女作家”“女大学生”“低素质人口”“来务工人员”。

 
保险系06级的小苏同学告诉我:
 
这次五一回家的时候在一家店的门口看到一条很醒目的横幅,上面写着“无锡移动首家民工特惠手机卖场”,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也是对民工的歧视啊。上节课申老师正好讲到语境环境中的边缘特征词,“民工”一词也算在其内的。
 
现在,“民工”“外来务工人员”之类的词语不绝于耳,像“民工特惠手机”“民工子弟学校”这种看似对他们的照顾也不失为一种歧视。
 
在其他一些地方甚至有更明显的对民工的歧视。宁波九龙湖风景区大门处挂着一块黑底白字的警示牌,上面写着:“禁止衣冠不整者、拾破烂者以及外务人员擅自入内,不止步者后果自负。”这个警示牌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京华时报》一则《公厕贴通知不允许民工使用  称民工不注意卫生》的新闻报道,让人看完总会感觉不舒服。在有些地方还有告示说:“请民工不要闯红灯”,这样特别的指出将民工区别于普通人,不知他们自己看了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的同学之间、家人之间曾经讨论过怎样称呼这些外来入城打工的人比较好。现在常用的“民工”“外务人员”等总让人觉得不太舒服,可是社会上并没有为他们找到一个更好的称呼。如果有人能提出一个更好的、可能是带尊敬赞美之意的称呼为人们接受,说不定能减少民工造成的社会问题,进而对他们的歧视也能减少,形成良性循环。
 
再尊敬的称谓,只要把他们区分开了,都会让人不舒服。其实只要称“工人”就行了,也就是城市工人怎么称呼,他们就怎么称呼。

 
小苏同学说得很对,关键是去掉修饰语。但这样做并不容易。
 
同学们要记住:语言的语义性只是语言的属性之一,也就是说,语言通过指称区别人和事物,这只是语言的属性之一;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身份性。
 
语言中的每一个指称,同时都在有意无意中进行身份的认同。语言就是不断用来区分和识别亲疏“敌友”的。

在称谓前加上修饰语,是这种识别和区分“非我族类”的下意识行为,是人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本能”反应。

文化语言学能够通过语言分析解构某些词语的身份性,提高人的语言存在的敏感度,但无法消除语言的身份性——身份的认同是与人的自我认同同在的。

 
回到小李同学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清楚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是语言决定文化。

从表面上看,文化当然在影响语言,语言本身浸透了传统、文化乃至集体无意识。但这样的文化,正是人的语言思维和语言行为塑造的。

更重要的是,正是这样浸透了文化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新生的个体,模铸了整个社会群体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