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国祥℡因为做阅读,所以考不过人家?——莫非你读的是假书,或者假装在读书

干国祥 痴且狂 2021-10-31


大多数阅读只不过是消费性阅读。


就像沙发上的土豆,人们安然窝在沙发上,随着情节起伏,身体和表情微微蠕动——这就几乎是他全部的身体运动,以及思想运动。这是看电视的情景,也可以是读书的情景。读书不必然就是思维的体操,它照样可以是思想在睡懒觉——如果你读书,只不过为了满足类似电视连续剧式的需要。


阅读并不必然带来思维的锻炼与提升,更不必说一定带来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概就是三个层面的提升:词语的丰富与敏锐;思考越来越周密;越来越懂得玩味语言——这也就是修辞的本义。但是阅读并不必然带来这三者,最多,阅读一定会带来词语在浪漫层面的量的积累。


我从师范毕业后,曾经在一个地方呆了很久。后来才发现,有个女同学就分配在我附近,也一样一个人在埋头读书。不过,似乎并没能从她身上,嗅到我所理解的读书的气息。后来稍作调查,就知道了原委:原来她一直在读琼瑶们的言情小说,一读就是六七年。


是的,阅读为她营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就像玻璃房一样,在寒冷的大世界里,拥有一个安全、温暖、惬意的小世界。语言才是存在的家园,她的世界就是琼瑶们的世界,温情脉脉,纯真善良,但,没有深刻的思,不必深刻的思,拒绝深刻的思,躲避深刻的思……最后,甚至可能会质疑、否定、诅咒深刻的思。


深刻的思意味着:对世界和自己一道提出质疑;对一切安全的保障提出质疑;对所有既定的程序和答案,不放弃怀疑与追问,不放弃提升的努力,不放弃重组一切的决心。


请问,我们自己的阅读,我们带给学生的阅读,是否带来了、创造着这样的思?


用有些书,是很难引导孩子们去思的。像琼瑶的爱情小说,像杨红樱的校园小说,因为它们本质上是“非诗”的,是用来躲避思的沉重负担的。


所以,并不是只要在阅读,就一定会带来语文素养的提升。不,糟糕的阅读不只是原地踏步,而且还会让人慢慢沉落下去,以平庸书籍的理解模式,去理解世界、万物和人性。


为什么必须读经典?为什么推荐阅读的总是那些有阅读难度的经典?——因为阅读就是想要你通过阅读而获得提升,如果一本书不是一座山,你怎么可能通过阅读而获得成长?!


于是问题似乎越来越复杂,我们不妨梳理一下。


第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沉重的经典会不会让学生远离书籍?


答曰:如果从小听故事、读绘本,没有中止阅读,那么喜爱阅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完全不必用降低书籍品质,来试图让学生爱上阅读。


第二个问题:但如果小时候错过了故事和初阶阅读,到了小学高段甚至初中,又如何开始阅读?


答曰:课外可以适度自由,适度放低,但是低思维含量的书籍无论阅读多少,都与思维无关,不会带来我们想要的那种阅读——提升着阅读力的阅读。关键是,错过了某个阶段,在下几个阶段去大力弥补是得不偿失的。只能从当下这个年龄段出发,来重新设计阅读的阶梯、阅读的地图。任何一个阶段,当适合他们情志的书籍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了本真的理解,一定会带来生命的高峰体验,精神上的强烈刺激,带来对书籍和阅读的全新理解。所以,把这个年龄段的共读书做好,才是重点中的重点。


第三个问题:怎样才能让阅读成为对思维的锤炼,而不是消遣与消费?



答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像语文教材那样去做阅读题,这是很难带来良好的思维训练的,因为这是把惊奇带回到日常,把例外带回到平淡平凡。一本书,尤其是经典,一定是人类某一个、某几个重大母题的深入反映,或者深刻思考。学生的阅读,除了第一遍浪漫地享受外,接下来就是需要对这样的母题,作配得上问题的思考。而一个人的思考,开放在教室里,就成了与同学,与教师,并通过教师与整个人类一道进行思考,并必然产生碰撞,产生持久的思想对峙。为什么《大话西游》是现有一切《西游记》衍生文艺中最深刻的一部?它解决了《西游记》中哪个未能解决,或者说未能满足现代人思想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底层百姓为什么喜欢《水浒传》?孩子时代为什么喜欢《水浒传》?这是一部倡导正义的社会小说,还是一部反正义的丛林小说?梁山聚义,究竟聚的是什么义?……这些是大问题,落到每一个章节,都同样有深刻的问题等待着我们:武松根本是明知山无虎,才向虎山行,为什么不直接刻画一个勇敢无畏、什么都不怕的武松?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变成的美少妇,唐僧是应该相信他,还是怀疑他?为什么?


思考,辩论,写作……写作,也就是最后用文字把思维成果牢牢捕捉。


所以,我的观点是:经典书籍的思维含金量,本就在语文教材的大多数课文之上,如何把它用作思维、思想训练,让它发挥真正的大脑磨刀石的作用,这才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之所在。


共读书籍,必须高过当下的阅读力,除非攀登才能上山,而登顶之后的愉悦,与攀登时候的艰难成正比。


共读经典,必须成为年轻头脑的一场战斗,甚至是一场漫长的战争。他不仅要运用全部生命、全部激情,以及曾经习得的全部武器,而且最终会发现这一切还远远不够,他需要重新习得新武器,或者自己从头脑中锻造出崭新的武器来。


我讲的这一切不是臆想,当年在马玲老师的教室里,五六年级的孩子阅读《世说新语》《三国志》《史记》等文言原著,动辄写下数千字的思辨文字——莫非考试是一种怎样的超级怪物,孩子们居然还拿不下它?


当然,愿不愿意老早就为考试耗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多大比较、以及该什么时候应对也需要专门技术训练的考试,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但是,经典也拿得下来,怎么可能拿不下那些傻瓜教室也能拿下来的语文试卷?当然,如果你看穿了一切,实在不愿意被时时摆布,那么考不过人家本就是计划之中。不到关键时候用全部生命去争取一点考试分数,一定是内心实在太过恐惧。


我的结论:读难啃的经典;往最深里读;让阅读就像生死搏杀;最后赢得胜利并以胜利者的身份写下历史。

“痴且狂”公号相关文章——

干国祥℡上课,先把学生打回原形

干国祥℡小技巧:诱孩子走出阅读低俗区

干国祥℡突破阅读推广的瓶颈区

干国祥℡从孙猴子到孔夫子——清华附小主题课程十二年微见证

干国祥℡教材考试与语文学习

再说说读书这件事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未修改稿)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