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茅卫东:开学了,不要总想着教育孩子,安顿好自己也很关键

茅卫东 教育自由谈 2022-03-28
又到开学季,很多家长和老师少不了有些焦虑:疯了一个月,如何尽快让孩子收心?新的学年,孩子会不会不适应?开学第一课应该怎么上?强化管理月如何顺利渡过?……
这些话题,许多人关注,许多人在讲,我就不劳神了。

我想说的是:老师们、家长们,不要总想着教育孩子,安顿好自己也很关键。你不把自己安顿好,就会不停地去折腾孩子啊。


有个父亲,一向来对三个儿子很严厉。
儿子们还小的时候,父亲非打即骂,长大成人了还是整天听父亲的训斥。
因为老师《弟子规》教得好,三个儿子都很孝顺,不分家,以父亲满意为人生第一目标。
一天,三兄弟又被父亲莫名其妙斥责了一顿。
出来后,三人还在为不能让父亲开心而羞愧不已。
愁眉不展之际,小儿子说:“我刚学了一道菜,味道非常好,或许父亲尝了会开心。”
大哥、二哥立即兴奋起来,让三弟赶紧备料,马上动手。
菜出锅,大伙一尝,当真不错,赶紧给父亲送去。
父亲吃了,双目微闭,半晌不语。
突然,父亲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要喷出火来: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现在才做给我吃?!”
这个父亲,没有安顿好自己。
有个母亲,总担心孩子成绩差以后没出息。
孩子放学回家想看电视,母亲说:“先把今天的作业做完啊!”
做完作业,孩子想看电视,母亲说:“今天的功课复习一遍嘛!”
复习完功课,孩子想看电视,母亲说:“明天的课先预习一遍!”
预习完了,孩子想看电视,母亲说:“你数学不太好,妈妈买了两套练习,你做一下。”
做完练习,孩子想看电视,母亲怒了:“你以为天不会亮了吗?赶紧睡觉,明天还要上学!”
天当然一天一天地亮,学也一天一天地上,孩子的学习兴趣却一天一天地减,学习成绩也由优变成良最后红灯高挂。
母亲对别人说:“没办法,儿子大了不听娘的话了,我已经尽力了。”
这位母亲,也没有安顿好自己。

“我已经尽力了!”

“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或许,这些话都没有错。
关键是,这个“力”用对地方了吗?对得起良心,真对得起孩子吗?
太多的家长,的确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别人家给孩子什么,自己哪怕经济条件不行,也要省吃减用优先保证孩子的供应。这样的家长,总是说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不高:“我们不要求他考前三名,但总要过得去吧。”
很多老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可能还要花费同等甚至是更多的时间做材料,怨声载道,失望连连:“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啊,家长也不配合学校!”
事实呢?
太多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只走流程不走心”,只想着保证教学进度,却不在乎孩子们是不是掌握;只想着期末统考必须出彩(至少不能出糗),却不在乎孩子们爱不爱学习;
很多家长,总想从别人那里学几招,却不关心自己的孩子此刻最想做什么;总是憧憬着孩子的灿烂前程,却不在乎孩子当下的心情可好。
用力,却不用心,是现在很多成年人教育孩子的一大特点。花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进了名校,请了名师,买足资料,报齐辅导班,唯独不愿意走进孩子的内心,看看里面会不会满是泪滴。
许多父母和老师也知道孩子苦、孩子累,但他们的想的是:放松一阵子,吃苦一辈子,孩子你以后会理解我们的苦心。
哪天,有孩子受不了,一了百了,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也只会悲伤不会醒悟,一切还是孩子的错:“儿啊,你怎么就这么娇气啊,你怎么就不能像别人家孩子那样为我们争点气啊!现在可不都是这样子吗,为什么就你受不了呢?苍天啊,我们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啊!”
太多的老师和家长,没有安顿好自己。
“那你说怎么办?”
这几乎是绝大多数人遇到批评之后的标准反应。
不要以为人家真想听你指导,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就你行是吧?你以为你是谁?”
紧接着“你说怎么办”之后,下一句一般就是:
“这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也就是说,如果你天真地给出一些办法,即使你能证明,这条路已经有人走通了,他们还是会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证明自己走不了。

“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不来。”

“地方不同啊,我们是农村(城里)。”

“人家里有钱,当然怎么着都可以了。”

“他们这么穷,不用怕失去什么啊。”

“他们是名校,我们没这个条件!”

“他们可以死马权当活马死,我们要为孩子负责啊!”
除非你是哈佛女孩的父亲、是牛津男孩的母亲、是奥数金牌教练……且只说自己如何做家长、如何当老师,那些家长和老师们才会虔诚聆听,激动地表示受益匪浅。
回去之会呢?
呵呵,要么画虎成犬,要么涛声依旧。
太多的人,哪怕已经为人父母为人师,依然渴望得到引领,得到明确的答案。自己呢?只会一本正经地提问:那你说怎么办?
对他们来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就是天大的错误,成功就是“听话的孩子有糖吃”才是真理。
过去,练武之人一方面非常重视“武德”,一方面强调“功夫”,所谓“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基本功不到位,学些招式也无非是花拳绣腿。
后来,功练不练了鬼知道,反正武林中人尤其以太极一派为盛,嘴皮子功夫远在拳脚功夫之上。
这些年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好像也差不多。
许多家长和老师只会耍嘴皮子,而且往往是相互指责,不能冷静反思问题所在。
争吵无果,最后大家的选择很实际,很愚蠢。
家长无非是尽可能把孩子送名校,给孩子请名师,高考工厂多多益善。
教育资源均衡化?这又不是我们普通百姓能解决的问题,关心有个屁用,不管。
条条道路通罗马?高考是通往罗马最便捷的一条大道,从小让孩子进名校就是抢占先机。如果可以,最后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老师呢,无非还是练、练、练,考、考、考。
高考前的复习,从早年的一个月变成半个学期,再由半个学期变成一个学期,现在有的学校高三一年都是复习时间了。复习一年不行,还可以再复读一年。以前高中发明的月考、周考,后来发展到了初,甚至有的小学都在这么考。
老实说,想到小学生都有月考、周考,我忍不住会联想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可能很多老师又要喷了。唉,黔驴技穷,恼羞成怒,可以理解。
再这样发展下去,这个群体简直要丧心病狂了。体罚学生被报复,网上一片哀嚎,很少有教师注意到同行体罚在先,却总是嚷嚷着要拥有对学生的“惩戒权”。偶尔有老师无辜被害,就有声音说“如今是教师最窝囊的时代”。
难道,教育教学到今天就浓缩为“考”和“拷”两个字了吗?
确实,“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可还有另一句话似乎不该被遗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教育,如果只是想让孩子在这个显失公平的社会中取得成功,成为“人中龙凤”;如果只是想着从成功人士那里学到一招半式,三五绝招,自己不必再费心,回去照着做就行,那么我以为,这样的教育,从目的到手段,都极端的愚蠢。
太多的家长和老师,没有安顿好自己。

他们真的以为,把孩子送进名校就万事大吉了?
多少焦虑的家长和老师,他们自己就是从名校毕业的;又有多少名校,早已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另一个现实是,名校就这么点名额,上不了名校的总是大多数。如果上不了名校就没有了前程,从此只能过暗无天日的生活了。那些上了名校的,出门是不是得考虑雇几个保镖?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思维方式:不是我们的方法不对,而是我们的方向一开始就错了。
从历史上的金榜题名,到现实中的高考状元,一以贯之的,无非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生活追求。
这样真的好吗?
我以为,这真的不好,很不好,非常坏。
这样的追求,不善良——这是用别人的痛苦衬托自己的幸福;
这样的追求,不智慧——这是把同伴视为对手甚至最后变在敌人的过程;
这样的追求,太功利,太狭隘,把丰富的人性内涵和无穷的人类智慧统统收缩为获得权和追逐钱这两个方面。最终,利令智昏,人性将变得越来越冷漠,生活将变得越来越无情,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动荡。
几亿年的进化,几千年的文明,最后只不过是“活着”,甚至是“像畜生一样活着”:不许妄议,非”里“勿视,甚至可能道路以目。而大权在握者,不过是生活在深深的恐惧和因此筑成的安保壁垒之中。
成为“人上人”的追求,最终会变成“活着真好”的庆幸,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
还有比这更悲哀的事情吗?
我们充满了焦虑,总希望孩子们能活得更好些,却不知,其实我们是生拉硬扯把孩子们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我们能不能拒绝做一条狗,努力做一个人?做一个自在而对人友善的人,做一个善良但也有底线的人,做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做一个有丰富感受力的人,做一个爱思考的人,做一个有自己价值标准的人。
不在乎钱比别人多或少,不在乎官比别人大或小,只在乎是不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这个事情是不是也给别人带去了便利,让别人多了一份快乐。
我以为,这就是安顿好了自己。

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比把孩子送进名校更重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h1334nd61vn当年也是帅哥啊
为学生说话是我一以贯之的立场


“开学季”相关阅读——
1.给青年教师的10个建议
2.当教育堕落为有意制造和诱发焦虑时……
3.回避阴暗面的教育是怯懦和愚蠢的

4.你有一千种解决方案,我有一万个拒绝理由

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教育自由谈:一个关注

精神成长的个人公众号

个人微信:maowd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