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苑 | 林正军:英语违实空间构建与违实事件表达

林正军 语言服务
2024-09-04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本文刊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英语认知教学语法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AYY010)


英语违实空间构建与违实事件表达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林正军


林正军


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认知科学系博士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中美富布莱特访问学者。现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师范认证”评审专家,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常务理事,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Pragmatics and Society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


提    要

心理空间是人们在交际或思考时构建的概念包,语言交际的默认心理空间为话语发生的现实空间。违实空间是与现实空间相反或相去甚远的心理空间。本文尝试系统地探讨英语违实空间的构建和违实事件的表达及其语义功能。研究发现,在特定语境中说话人通过词汇语法手段构建违实空间,根据事件的违实程度可分为假想空间、愿望空间、假象空间、低概率空间和强意愿空间;英语违实空间中虚拟语气对违实事件的表达体现出事件的非真实性或远离现实性,发挥了重要的构建经验和维持人际关系功能。

关键词

心理空间;违实空间;违实事件;虚拟语气


0

引    言




违实(counterfactuality)是指与现实相违背的情形,包括不合事实或远离现实。违实表达(counterfactual expression)传递与事实相反的意义,在语言使用中普遍存在,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英语用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来表达违实事件,而汉语主要是通过词汇手段来表达。违实的语言研究主要包括违实表达的语义逻辑研究(Lewis 1973;Nickerson 2015)、类型学研究(雍茜 2014,2017)、跨语言对比研究(Au 1983;陈国华 1988)、语义加工研究(戴好运、徐晓东 2017)以及英语学习者违实表达使用研究(贾光茂 2019)等。然而,这些研究鲜有涉及违实语言对事件的表达及其功能等问题。


违实表达的认知研究能较好地分析其产出和理解的理据性问题。Fauconnier(1996)从心理空间的视角解读了违实空间(counterfactual space)及违实事件的表达。然而,Fauconnier的研究仅局限于由非真实条件句构建的违实空间及其事件表达,还不够系统、深入和全面。因此,本文聚焦英语违实空间的构建以及不同类型违实空间中的事件表达,拟探讨3个问题:1)违实空间是如何构建的?2)不同类型违实空间中的事件是如何表达的?3)违实事件的语法实现形式发挥了怎样的语义功能?




1

违实空间及其构建




人们的日常交际在特定的心理空间(mental space)中进行,心理空间是人们在交际或思考时构建的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是与特定交际相关的所有信息所构成的概念框架,为交际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fauconnier & turner 2002)。心理空间按真实性区分为现实空间(reality space)和违实空间。现实空间即与客观现实相符的空间,是一个大的空间范畴,包括与现实相符的所有子空间。违实空间以现实空间为参照,与现实空间相对立或相背离,是特殊的心理空间。违实空间通过特定的词汇语法手段构建,其中的事件具有非真实性(unreality)或远离现实性。


1.1  心理空间


心理空间是存储在思维中暂时的、在线的话语信息集合,是语言交际者在意义构建过程中形成的临时认知域(Fauconnier 1994;Fauconnier & Turner 2002)。心理空间不是语言形式或语义结构的一部分,而是语言结构中相关信息的临时性容器,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处理信息的虚拟概念框架。心理空间在工作记忆中被创建,并同时从长期记忆中激活知识结构,实现交际中的即时理解。随着话语的展开,与话语信息相关的心理空间架(mental space lattice)逐渐形成,其中起点空间(origin space),又叫基础空间(base space),是说话人所处的现实空间,表征说话人当时所感知或理解的实际经验,包括当时话语语境下可获得的默认信息以及与语境相关的背景知识框架等。说话人常常以基础空间为基点触发新的空间,产生当前交际的焦点空间(focus space)。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利用空间构建语(space-builder)构建出与其所处的现实空间相对的一系列心理空间,如时间、空间、信念、愿望、可能性、虚拟等。不同的空间内有各自的语义结构元素,跨空间的语义结构元素之间可以通过映射(如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或图式映射等)建立对应关系,跨空间的语义映射通过身份识别原则(identification principle,又称可及性原则)来完成。假设基础空间和目标空间中分别有两个语义项a和b通过映射连接,即通过基础空间中语义项a来找到目标空间中与a对应的语义项b,其中a是触发语(trigger)义项,b是目标语(target)义项,如果用f来表达a和b之间的识别关系(connector of identity),二者的逻辑关系可以表达为b=F(a)。例(1)中,in the picture是空间构建语,引导建立与基础空间相对应的“相片空间”。在基础空间内有一语义要素a(the girl),其特征是with blue eyes,在相片空间内同一个体b(the girl)通过身份识别与a建立映射关系。根据可及性原则,可用基础空间内指称a的名词词组the girl(with blue eyes)来指称相片空间的语义要素b。语言描写形式与对象实体所处的空间有关,例(1)中the girl with blue eyes的指称对象是以基础空间为基点,体现基础空间的视角,而(thegirl)has/withgreeneyes是在相片空间内进行描述的,体现相片空间的视角(图1)。


(1)in the picture,the girl with blue eyes has green eyes.


图1  跨空间的语义项映射例示


1.2  从现实空间到违实空间
从现实空间到违实空间构成了一个连续体。Comrie(1986)根据假设度(degree of hypotheticality)将语言表达区分为现实(real)、假设(hypothetical)和违实3类表达。我们认为从现实空间到违实空间的连续体远比Comrie区分的更复杂,为了更客观地体现该连续体上的典型空间,我们选取了5个点来展示连续体上不同空间的差异。图2中,A为现实空间,E为违实空间,C为介于二者中点的假设空间,B为偏现实的假设空间,D为偏违实的假设空间。英语中的现实语气是人们对现实空间中的事件表达,体现事件的真实性或可能性;虚拟语气是对人们虚拟经验的表达,体现经验的非现实性、弱可能性或不可能性。图2中,C空间左侧的A和B空间中的事件通常用现实语气来表达,如例(2)表达的是现实经验,例(3)表达的是一种希望,是偏现实的、可能的经验;C空间右侧D和E空间中的事件通常用虚拟语气来表达,例(4)表达的是一种愿望,一般难以实现,是偏违实的、弱可能性的经验,例(5)表达的是违实经验,是一种假设和非现实的经验。C空间中的事件需依据语境和特定表达需要来选择语气使用,可以用现实语气来表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强,也可用虚拟语气来表达相反的可能性,绝对居中的理想化心理空间是不存在的(图2中C空间用虚线段表示)。在例(6)和例(7)由as if构建的“好像”空间中,例(6)中“乌云密布”和“下雨”之间的关联性和可能性极大;例(7)中“骨头疼”与“下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而是一种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综上,违实表达与事实相反,但相反的方式和程度各异(Nickerson 2015)。
(2)Tom has a lot of money.(3)Tom hopes to earn a lot of money.(4)Tom wishes that he would have a lot of money.(5)If only Tom had a lot of money.(6)Look at the heavy clouds there in the sky.It looks as if it is going to rain.(7)My bones ache.It seems as if it were to rain.


图2  现实空间到违实空间之间的连续体


违实空间的构建是以基础空间为起点,由特定的词汇、短语和小句等构建,虚拟经验是发生在违实空间中的假想事件。图3中,违实事件(E’)发生在违实空间,与现实空间中参照事件(E)相违背,即E’在现实空间中没有发生或很难发生。现实空间和违实空间中对应事件之间存在类比关系(Fauconnier 1996),其函数关系为:E’=F(E),E和E’之间存在否定或相反关系。现实空间是人们描述和解读违实空间中事件发生的参照,只有以现实空间中的事件为起点和基础,人们才能描述和理解违实空间中发生的事件。例(5)中,词组if only构建了一个“要是……就好了”的违实空间,其中与现实空间相反的事件用虚拟语气来表达,现实空间的真实情况是“Tom没有很多钱,甚至是穷困潦倒”,以此为起点和基础在违实空间中表达违实事件“要是Tom有很多钱就好了”,然而这种假设是不真实的。


图3  违实空间与现实空间中事件的对应关系




2

不同类型违实空间中的事件表达




根据违实空间中事件的违实程度,可将违实空间分为假想空间、愿望空间、假象空间、低概率空间和强意愿空间。不同类型的违实空间由相应的空间构建语构建,包括词汇、短语和小句等。英语违实空间中事件的非真实性或远离现实性由虚拟语气来表达。


2.1  假想空间中的事件表达


假想空间是与现实空间完全相反、绝对虚拟的空间,该空间中的事件与现实空间中的对应事件存在完全否定或相反关系,假想空间中的事件在现实空间中不可能发生(见图3)。假想空间主要由if引导的非真实性条件句构建,或通过介词短语或上下文语境来构建,假想空间中的事件用虚拟语气表达,用特定的词汇语法手段来体现事件的非真实性或不可能性。


在由if引导的非真实性条件句构建的假想空间中,按违实事件发生的时间分为与现在、过去和将来事实情况相反3种类型,这3类事件分别由对应的非真实性条件句和主句组合来描述。非真实性条件句及主句描述的次事件发生时间通常是一致的,都与现在、过去或将来事实情况相反。在表达假想空间中的事件时,主句和从句用相对固定的词汇语法形式组合来表达事件。在对与现在事实情况相反的假想事件描述中,非真实性条件句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式(be动词多用were),虚拟语气中be动词用were替代was,增强了否定的立场(Dancygier & Sweetser 2005)。主句谓语用“would/sh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would表示一般可能性,should表达强烈的主观意愿,could表示能力、允许或可能性,might表示可能性。在描述与过去事实情况相反的假想事件时,非真实性条件句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主句谓语用“would/should/could/might+have+动词过去分词”。在描述与将来事实情况相反的假想事件时,非真实性条件句的谓语用一般过去时或“should+动词原形”或“were+动词不定式”,主句谓语用“would/sh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例(8)中的条件句构建了一个与现在事实情况相反的假想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是一只鸟,我能在天空中飞翔”;在对应的现实空间中,“我不是一只鸟,也不能飞翔”。例(9)中的条件句构建了一个与过去事实情况相反的假想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过去好好学习了,通过了考试”;在对应的现实空间中,“我过去没有好好学习,也没有通过考试”。例(10)中的条件句构建了一个与将来事实情况相反的假想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如果你明天来,我们就开会”;在对应的现实空间中,“明天你不会来,我们也开不了会”。


(8)If I were a bird,I could fly in the air.

(9)If I had studied hard,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10)If you came tomorrow/If you should come tomorrow/If you were to come tomorrow,we would have a meeting.


在假想空间的事件描述中,还会出现条件句与主句描述的对应次事件发生时间不一致的错位情况,分为两种情况:主句表达的事件与现在事实情况相反,条件句表达的事件与过去事实情况相反;主句表达的事件与将来事实情况相反,条件句表达的事件与现在事实情况相反。例(11)中,混杂着与过去和现在事实情况相反的两个次事件,二者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即“假如(过去)我好好学习了”和“(现在)就不用担心考试了”。例(12)中,两个假想次事件分别是“现在雨停下来”和“不会发生洪涝灾害”,前者与现在事实情况(“瓢泼大雨”)相反,后者与未来事实情况(“发生洪涝灾害”)相反。


(11)If I had studied hard,I wouldn’t be worried about the exam.

(12)If it stopped raining now,there would be no big flood.


少数介词短语,如without...、but for...等,在特定语境中可以构建假想空间。通过介词短语构建的假想空间与非真实性条件句构建的假想空间有些相似,语法上将通过介词短语构建违实空间的非限定性小句称作含蓄条件句,指这一类不以if引导的非真实性条件小句,其功能相当于if引导的非真实性条件小句。例(13)中,非限定性小句but for/without your help的语义和功能相当于非真实性条件句If it hadn’t been for your help。


(13)But for/Without your help we couldn’t have succeeded in the experiment.


除非真实性条件句和少数介词短语外,假想空间还可以通过特定的情景语境来构建,构建假想空间的条件暗含在上下文之中,即没有显性的空间构建语。例(14a)中,没有构建假想空间的介词短语或非真实性条件句,假想空间由现实空间中的陈述小句Elbert Einstein cared little for money和转折副词otherwise共同创建,暗含了假想条件if Elbert Einstein had cared for money(例<14b>),表达“爱因斯坦很少在乎钱,(如果他在乎的话),他会很富有”。同样,例(15a)中假想空间由转折连词but连接的两个小句所表达的语义共同创建,暗含了假想条件if I knew her address(例<15b>),表达“我不知道她的地址,(如果我知道的话),就会给她写信”。


(14)a.Elbert Einstein cared little for money;otherwise,he would have been very rich.

b.If Elbert Einstein had cared for money,he would have been very rich.

(15)a.I would write to her,but I don’t know her address.

b.I would write to her if I knew her address.


2.2  愿望空间中的事件表达


愿望空间是人们为表达心中期望实现的想法而构建的概念包。愿望空间以现实空间为参考,其中发生的事件往往远离现实、难以实现(见图3)。这些事件就附着了虚拟的特征,通过虚拟语气来表达“可能性小或没有可能”。愿望空间中事件可以是现在、过去或未来的愿望,谓语动词分别用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和情态动词加动词原形的词汇语法形式。构建愿望空间常见的词汇和短语包括wish、would rather(that)以及if only等,见例(16)—例(18)。例(16)表达“我们愿你现在就去”,事实是“你(很可能)现在去不了”。例(17)表达“但愿你没有泄露秘密”,事实是“你(很可能)已泄露秘密”。例(18)表达“要是明天放晴就好了”,现实是“(根据天气状况或天气报告)明天放晴的可能性很小”。


(16)We wish that you went now.

(17)I would rather that you hadn’t let out the secret.

(18)If only it should clear up tomorrow.


2.3  假象空间中的事件表达


假象空间是人们为理解和表达表象为真、实则为假的事件而构建的概念包,其中发生的事件是现实空间中对应事件的假象。假象空间中的事件与现实空间中的对应事件存在相反关系(见图3)。最常见构建假象空间的构建语是as if(as though),由其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或表语从句,表示“好像做……”或“好像是……”,但事实上“没有做……”或“不是……”,表达的违实事件及表达方式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事件与现在事实情况相反,表达的从句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事件与过去事实情况相反,表达的从句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例(19)中,“(那对夫妇)像对待外人一样(对待他们的女儿)”,而事实上“他们的女儿是家人”,本应很亲切。例(20)中“(王先生谈论外国),就像他出过国似的”,而事实上“王先生从未出过国”。


(19)The couple treat their daughter as though she were an alien.

(20)Mr.Wang talks about foreign countries as if he had been abroad.


2.4  低概率空间中的事件表达


低概率空间是人们为理解和表达发生可能性极小的事件而构建的概念包。在低概率空间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极小,远离现实空间中的对应事件,两个空间中的对应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立或相反关系(见图3)。英语中低概率空间通常由表示低概率的连词或词组构建,这些连词或词组主要包括lest(that)、for fear(that)、in case(that)等。在对低概率空间发生事件的虚拟表达式中,谓语形式通常为“should(可以省略)+动词原形”。例(21)由lest构建的低概率空间中,“她吵醒室友”的概率很小,因为她“轻手轻脚地走”以防“吵醒室友”的事件发生。例(22)由for fear(that)构建的低概率空间中,“下雨”的可能性极小,其现实依据可能是当时的天气状况或之前的天气预报。


(21)She walked quietly lest she(should)wake up her roommates.

(22)He put an umbrella in his bag for fear that it(should)rain.


2.5  强意愿空间中的事件表达


强意愿空间是人们为表达强烈的意愿而构建的概念包。强意愿空间中的事件主观性强,表达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意愿,在现实空间中对应事件难以实施和实现,两个空间中对应事件之间的关系“相距遥远”。强意愿空间的构建与事件表达分为3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表示“建议”“命令”“请求”“督促”“希望”“坚持”“打算”“安排”等带有强烈主观意愿的动词以及相应名词构建强意愿空间,其中动词包括order(vt.)、suggest、propose、demand(vt.)、request(vt.)、require、desire(vt.)、command(vt.)、insist、advise等,相应的部分名词包括order(n.)、suggestion、proposal、demand(n.)、request(n.)、requirement、desire(n.)、command(n.)等。由这些词汇构建的强意愿空间中,所描述的事件往往远离现实,很难实现,通过特定的虚拟语气来表达,相应从句中的谓语通常用“should(可以省略)+动词原形”,表示“应当做、值得做”,但事实上“没有做”或“很难做”,如例(23)—例(25)。


(23)I insisted that he(should)stay at home.

(24)Her mother desires that she(should)go to live abroad.

(25)Our suggestion is that you(should)be the first to go.


第二种情况,英语中表示“紧要、重要”类的形容词做表语,用在特定小句“It is(was)+此类形容词(+that从句)”中,可以构建强意愿空间,这类形容词包括important、natural、strange、necessary、crucial、essential、imperative、impossible、obligatory等。强意愿空间发生的事件用虚拟语气表达,谓语通过“should(可以省略)+动词原形”来体现,表达说话人强烈的意愿和感情色彩,如例(26)和例(27)。


(26)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patient(should)be sent to hospital at once.

(27)It is natural that citizens(should)abide by the law of their country.


第三种情况,强意愿空间由表示“应该”意义的词汇或小句构建。例如,小句“It’s(high)time(+that从句)”构建的“应该”空间中,事件是“该发生”,但事实上“没有发生”,that从句中虚拟语气句的谓语用一般过去时或“should(可以省略)+动词原形”来表达“该发生却未发生”的事件,如例(28)。


(28)a.It’s time we went to school.

b.It is high time you(should)go to work.




3

违实事件表达中虚拟语气的语法实现与语义功能




3.1  虚拟语气的语法实现


违实空间是靠空间构建语建立的,其中的违实事件用虚拟语气表达。虚拟语气有其特定的语法实现形式,并发挥特定的语义功能。从前文介绍不同空间类型对违实事件表达所用的虚拟语气来看,虚拟语气的主要语法实现形式是过去时态(包括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和情态动词,通过这些语法手段来体现违实事件的非真实性和远离现实性。


英语中虚拟语气表达多用过去时态,通过过去时态的使用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增强事件表达的远离现实性或非真实性。时态的使用除了体现事件发生的时间,同时也表明了事件发生与话语发生的时间距离。时间距离体现现实距离,现实距离影响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现实距离在概念认知层面的映射。“从时间距离映射到现实距离,继而映射到心理距离,这是人类隐喻认知模式在语法结构中的运作和体现。”(李国南 2004:37)Joos(1964)认为,过去时态体现非真实性,表示时间或现实的遥远。然而,Palmer(1987)对此并不赞同,强调过去时态与非真实性之间存在明显的语义差别。我们认为,过去时态本身不表示非真实性,但过去时态在虚拟语气中的错位使用是体现违实事件非真实性的重要手段。动词时态层级的后移增加了时间和认识的距离,因而增强了否定的认识立场(negative epistemic stance)(Dancygier & Sweetser 2005)。虚拟语气中通常用一般过去时来表达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的违实事件,用过去完成时来表达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违实事件(例<8>—例<10>)。这些时态的逆向错位使用拉开与事实的距离,体现了事件的非真实性。此外,在其他不含非真实性条件句的虚拟语气表达中,也常常用过去时态来体现事件的非真实性,如愿望空间中分别用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来表达对现在和过去的愿望(例<16>—例<18>)。


情态动词是表示人们情感态度的助动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人意愿。情态动词should、would、might、could等在虚拟语气中运用广泛,这些情态动词的使用,增强了违实事件表达的主观性,弱化了事件表达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降低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29),条件从句中should的使用,表达了说话人强烈的个人意愿,体现了“现实情况中下雨的可能性很小”;主句中would的使用削弱了事件“庄稼得救”的可能性。低强度情态动词在虚拟语气中的使用,弱化了命题的强制力,增强了对违实事件非真实性的表达。


(29)If it should rain tomorrow,the crops would be saved.


3.2  虚拟语气的语义功能


违实表达并非凭空想象,其使用旨在促进对现实和真实事件的理解。违实空间是为特定交际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其中发生的事件通常用虚拟语气来描述。虚拟语气表达出说话人的某种情感、意愿或设想等的非现实性,有独特的经验构建功能,借助虚拟语气将不现实的违实事件现实地描述出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给人以发明创造的动力、灵感和方向。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创造和社会变革,往往是从违实空间中的幻想开始的,远古时代的人们幻想有一天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于是各种飞行器应运而生。例(30)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初中英语课文中的句子,给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带来无限遐想和虚拟感受,也许正是这样的虚拟语气句构建的违实事件让当年的年轻学子产生了飞天的梦想和动力。那个年代的高中英语课本中还有一篇课文描述未来家庭的模样,畅想在未来的家庭人们不用出家门就能就医、购物和借书等,文章最后说“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家”(例<31>)。过了不到20年,课文中虚拟想象的家庭就变成了现实。


(30)I wish I could fly to the moon in a spaceship oneday.(《英语(初级中学课本)》1984a)

(31)Such would be our home in the future.(《英语(高级中学课本)》1984b)


在Halliday & Matthiessen(2014)的功能语法中,语气系统主要用来实现人际功能,但halliday并没有正面论及虚拟语气,只是在注释中谈及虚拟语气与陈述语气的人际对比。我们发现,与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相比,虚拟语气在表达提议时降低了话语的强制力,语言表达更加礼貌客套,使听话人更容易接受,从而发挥特定的语用功能。例(32)都是表达“明天开会”的命题意义,但语气从“建议”到“陈述”到“命令”逐级加强。在对听话人进行劝说时,虚拟语气表达更易于让人接受,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例(33a)中的虚拟表达,通过换位思考,表达说话人的观点,交际效果可能比陈述句(例<33b>)更佳。违实表达还常常用来表达责怪(他人)(例<34>)、自责或羞愧(例<35>),显得更加委婉、更具情感,让听话人更容易接受。


(32)a.I suggest that we(should)have a meeting tomorrow.

b.I suggest a meeting tomorrow.

c.Have a meeting tomorrow.

(33)a.If I were you,I would marry her.

b.You should marry her.

(34)If you had started earlier,you wouldn’t have been late for the meeting.

(35)If only I had not taken the wrong exit,I would not have been late.




4

结    语




违实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参照,为满足特定交际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其中发生的事件具有非真实性或远离现实性。违实空间既可以通过词汇、词组或小句等显性的词汇语法手段来构建,又可以通过暗含非真实性条件的情景语境来构建。违实空间中发生的事件通常用虚拟语气来表达,通过时态的逆向错位使用和运用情态动词,来拉开其所表达事件与现实的距离,增强事件表达的主观性,体现违实事件的非真实性或远离现实性,实现其特定的经验构建功能和人际功能。违实空间的构建与事件表达体现了人们对世界认知的复杂性和对语言使用的创造性,是人们表达愿望和设想、反观现实的重要手段。


推荐阅读


学苑 | 林正军,张存:体认语言观阐发

学苑 | 林正军,张慧:词语搭配构式语义互动模型构拟——以“Adj.+N. ”为例

学苑 | 林正军,王萌:英语语态的功能—认知研究

学苑 | 林正军,张宇:基于体认语言观的外语教学探索

学苑 | 杨忠,林正军:博喻:语篇意义视阈的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

学苑 | 林正军,唐玮:语言元功能的体验哲学基础

学苑 | 林正军,张姝祎:语法隐喻的语义发生理据

学苑 | 林正军、杨忠:语法隐喻的语用发生理据

学苑 | 林正军,董晓明:语法隐喻的转喻属性


拓展阅读



重磅 | 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及投稿方式大全(语言学)
重磅 | CSSCI(2021-2022)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投稿方式大全(语言学)重磅 | 2021版语言学类SSCI期刊名单出炉(附excel版下载)重磅 | 2021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重磅 | 2019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重磅 | 2020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名单(人文社会科学)

重磅 | 2019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排行榜(语言文字)

重磅 | 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出炉,外语界有这些学者上榜重磅 | 语言学、外语教学高被引论文TOP10排行榜(附全文下载)

干货 | 核心期刊主编支招:如何提高论文发表成功率?

干货 | 北师大学报主编:期刊编辑怎样判断一篇论文写得好不好

干货 | 论文文献怎样引用才能降低重复率(附免费查重福利)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13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欢迎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期刊好文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服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