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上广的人口将达到5000万!应对人潮,城市应有的3大法宝!

2016-10-20 TOP办公研究院



在文章的一开始,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城市的历史。


很早以前,人们在一个有水(比如井)的地方聚集起来,在临近的井的地方就是整个社区活动的中心,旁边有神庙宗祠等等,而城市的范围,大概就是你头顶着一盆水所能走的距离罢了。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如果你乘着直升飞机往下看,你会看到一个一个很迷你的聚集的村落,每一个的大小也就不过方圆几百米。


以前,人们的活动中心就是家,在家里居住、吃饭、劳作、甚至也充当了“医院”的角色,生老病死,不过几里地。




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进入到工业化时代,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够养活的人越来越多,城市开始大规模地扩张,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我们大规模地开始专业化集中式地生产。

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专业化,集中式。




基础设施开始集中供应:

水?城市里没有所谓的井,而是由市政统一提供,通过供水管道流到千万家庭;

我们还把能源生产也集中起来,统一发电,统一供暖。

每块土地也相对有自己的独立功能:学校是学习用的,医院是治病用的,购物商城是购物休闲用的,写字楼是工作用的,

食物?从乡下“进口”即可。


然后我们鼓励每个人都买一台车,修很多条宽阔的马路,把各个割裂的部分连接起来,当然,在每一个独立的地方,我们也要拿出相当大一部分空间来用于停车。




每个人在社会分工的设定中,也只负责这台大机器当中一个很微小的零件。这就是让工业时代散发出“物质丰饶”魅力的工作方式,不是么?


的确,这种方式给我们带来了速度的便捷、物质的丰富,我们不必每天打扫“夜壶”,也不必每天去井旁“挑水”,一进商场,就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供我们选择。




但是长远来看,其实这并不是一个行得通的模式


能源浪费,城市的割裂,新技术的出现,新的工作、生活方式也随之出现,但现有城市空间的结构并不支持这种需求。


比如在中国,由于城镇化在持续不断地上升,近年来在各个城市的边缘地带(包括某些中心地带)崛起了“雨后春笋”地各种新城, 西方人看到大为惊叹:这是用我们在50年代或60年代发明的模式在建城市。而现实情况是:这些城市一建成,就真的“过时”了,空城的概率极高。



又或是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在上海的陆家嘴,高峰时段,你可能需要好几小时才能移动几公里,城市里的拥挤、污染、疾病、高房价、压力等负面的东西,让很多人对城市失望至极。




更别提,未来可能会出现5000万人的超级大都市,我们如何能容纳这么多人口呢?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院长与FTA的同事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我们觉得有三种方式:



1:社区化


现在,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而且由于技术的发展与协助方式的变化,未来的工作会将是:透明、扁平、竞争、按需,分配模式不再一成不变。


“家”有可能再一次会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可以在家里居住、吃饭、工作、购物,甚至家也能充当了“医院”、“学校”的角色。而这些在工业时代都只能发生在“家”外。



看看那些魅力城市,比如你们都喜欢的浪漫之都巴黎:

在汽车时代之前,巴黎就是由好些小村庄合并而成的,这种分布结构你今天还可以看得出来,巴黎的20个区就像20个小邻居,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所需或许就在5到10分钟的步行范围里,巴黎的商店、医院、药房、咖啡厅、广场、公园都会很平均地分布在城市中。



同样的模式也可以参见巴塞罗那——


而你再看那些在汽车文明之后建立的城市。比如:亚利桑那州的太阳城,它就是一个严重割裂的城市——

这边是大块的医院区,除了医院什么也没有;那边是商业区,除了商业什么功能也没有;当地公交系统也不是特别发达。


所以当你有一天需要去医院看望亲友,顺便去商场买点给妻子的礼物,然后去公司上个班,回家路上再去学校接孩子,如果没有四个轮子的汽车,是非常难以想象的重任




这种城市在国外越来越少,类匹兹堡的已有城市也在进行更新整合,但反观我们中国,那些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城”就是这种“割裂”模式。


作为设计从业者,我们非常心痛,所以一直致力于在设计规划上提倡“社区”模式——

产业城市社区、办公建筑社区、办公室内社区。


“社区”模式是一种紧凑的空间单元,有与之相匹配的交通系统。大部分人能在20分钟步行范围内满足生活至少90%的需要,解决吃饭、购物、娱乐、学习、医疗、工作。


这样的社区在城市中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网络,像极了比工业时代更快速的“互联网”。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也可以大大提高人口密度。





韩国首尔近年来的人口也在不断攀升,他们有个有趣的解决方案——放弃高架公路,重新重视街道,还有街道下面的小河流。这样行人不用穿过马路,就能从首尔的一端到达另外一端。


再比如哥本哈根,城市居民42%的出行都是靠自行车实现的,与自行车相匹配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还有埃因霍温,以前我们是为汽车修建昂贵的高架,而现在,他们昂贵的高架是给自行车用的。


2:新科技


比自行车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公交的生态系统,他们可以将那些大的中转站给连接起来。


同时我们需要将一些交通工具变得更为开放,比如在波士顿有Hubway自行车共享系統,在巴黎有Vélib系统,中国也最近出了很多共享自行车的平台,比如ofo与摩拜。共享的模式我们会在后面说到。




科学家们自然也不放过研发更小型机动车的可能。

他们将引擎、传动装置整合到轮子上,所以车轮就集成有驱动马达,转向电机和刹车系统,这使得底盘灵活不收阻碍,所以车子的底盘可折叠,当你到达目的地后,可以把小车折叠起来,它还可以旋转,无需退车,也无需平行泊车,你只要旋转一下,直接开进去就行了,非常方便,而且停车空间也变得更小了。


经过测试,一个传统的汽车的车位可以停放七辆这样的小车。



更有趣的是,小车也会实现自动智能化,比如,在你到达餐厅门口后,可以拍拍车的屁屁,然后车一嗖就自动去停车了。


目前,车正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




如果城市能成功地把共享和折叠还有自动化结合起来,土地使用率可以提高28倍。




让城市新居民有住房,是每一个超级城市都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之一。住房其实不缺,缺的是能让更多年轻人负担得起的住房。于是开发商说,好吧,那我们就来建造小小公寓。


但人们说,我们不想住进这些狭小的传统型公寓。呵呵。


所以我们得把高科技引进公寓,比如让人们拿起工具自己动手去创造,去诠释他们的需求、价值观和行为,然后会有一个对应的算法,对应整套独特的材料、家具、橱柜。

而且完完全全是定做的。



这个时候,使用者与建筑师就开始对话合作了,而且双方的价值都会最大化。


而住进去最好玩的事情,就是拥有机器墙。


机器墙能调整空间,不管是变成运动室还是工作室,当有客人拜访时,你就可以扩展成两间客房,当你想宠爱自己的时候,你可以变出一间传统大卧室,或者干脆可以请你16个好朋友一起过来做冥想,或者你想改造成舞蹈室也行。当你有客人过来,桌子会翻开来变得更大。




建筑师们很长时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研发一些空间,让3亿中国人能容纳进城市里,并且生活得有尊严有品质。而这些创意及技术的方式,能让房子的实际用途可以达到它两倍大小的作用


在这一个过程中加入各种高科技创新型公司把科技融入家居中 ,比如可调节的24位LED灯固定装置,它能辨识人的位置,以及人当下所做的事情,需要的时候就变为全光谱的白灯,并节省下30%到40%的能耗。

院长最近恰好体验过这个灯,非常神奇!



3:共享模式


“共享”正在成为改变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资源闲置的时候,通过技术平台把信息分享出来,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节约资源,让更多人居住在城市成为可能。



在农业时代,那时候物质很匮乏,很多东西是公有的,比如”井水“,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因为只有相互的信任才能让这种公有制的行为维持下去。


但到了20世纪,物资开始有了盈余,同时随着人口都涌向了城镇,大家都想“拥有东西”,人与人直接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渐渐变得陌生和冷漠起来


而现在呢,物资依然有盈余,某些东西开始闲置下来,但人们的需求开始变的多元化起来,如果什么东西都是“拥有”而不是“享有”,那一是成本太高,而是空间根本不够,这时候共享经济就出现了。


与此同时,随之改变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共享经济而又变得相互信任起来。



Uber和Airbnb两只巨无霸独角兽代表的是旅游业与交通出行,当然还有快递行业、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理发按摩美甲、新闻等等。



重点说一下我们关心的住房问题怎么可以应用共享模式。

在米兰的市中心,展出了一个30平方米的公寓,它是生活空间,也是“微型社区”,在一个大的住宅空间内共享生活基础设施。



厨房、工作台、音乐系统等设施被并入这些模块中,当某位居民想要社交时,他们可以对外开放这些设施,并与其他居民分享。而如果不方便,想要一些隐私时,居民也会通过适应性墙壁封闭其空间。


这样一来,每个人占用的居住面积可谓大大降低了。



城市的居住资源非常有限,越来越多的人必须分享空间,从而出现新的城市生活方式,让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但是体验能够最大化。


工作场所可以也应该共享,共享办公空间真的就是工作场所的未来。


安永在其“未来的工作”这一调查中发现:到2020年,全球,相对独立灵活的外包团队将占劳动力市场的40%。于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会通过将办公室改造得更像共享办公空间,因为独立的外包团队将与公司雇员频繁地协作,而空间的设计表达将会更随意、更非正式,适应更流动的及更灵活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




没错,这些社区、高科技、共享经济等概念都很酷,但最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人


未来的城市会有更多的人,到2050年,科学家预计中国10亿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可能真的会出现5000万人的大都市。



城市和人是分不开的,说到底,是人居住在城市,城市空间应该值得我们骄傲,甚至尊敬。在城市,人们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声音;这里同时也是商贸集中的地方,人们拥有更多更平等的机遇,不管你的出生如何;你会遇见很多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背景的人,给你的生命增添更多的精彩……


我们相信这些最终都会结合在一起,成为新型的交通方式,住宅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最终,城市真的能做到“让生活更美好”。





你也许会喜欢:

荷兰人花30天做了一个社会实验,告诉你最佳办公空间应该长什么样

城市更新的8大军规

听了马云最近的演讲,我们看到了12种即将消失的职业

选老板、找员工,请认准“中度拖延症患者”

这位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做了三个实验,揭示了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日本人太厉害了,东京的市中心,有一个农场办公总部!

8座城市,让你看到未来的模样!

中国的房企要向美国房企学习,首先从办公空间开始!

传说,这是全世界最健康的办公室!


更多有趣的图文,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

想跟我们合作,请直接后台留言,或者勾搭一点都不像院长的兰院长:13482764916

让我们一起,点燃工作热情!





TOP办公研究院的发起方是FTA,FTA自2002年以来一直专注于商业及办公空间的设计,致力于为空间的使用者打造更有品质的体验。

所以,我们成立了TOP这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它是The Office Project (办公计划)的缩写。TOP研究与工作空间相关的一切,覆盖城市、建筑、室内三大维度。助力设计打造出更健康、高效、创新的工作环境。


欢迎各位来我们的办公室参观,FTA办公室是一个按照WELL健康建筑标准打造的办公空间,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办公空间都把健康作为必须,让员工的效率、创意及幸福感都得到提升!



欲知更多详情,欢迎大家预约参观FTA的健康办公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