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城市公交停运,千万人口也养不起?背后原因不简单

麦子明 财话连篇Pro 2023-09-17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星标,点星标,点星标
才能看到我们的文章

又一个城市的居民,要失去公交了吗?



01

保定多条公交停运



河北保定一位网友对于公交停运的提问,引发了全网关注。据了解,一位保定网友在人民网留言称自己家门口唯一一辆18路公交车一直停运,问是否有望恢复。

 


随后,保定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回复称“暂无力恢复”。原因是公司经营资金异常紧张,首批购买的纯电动公交车动力电池已超出质保期限,也被迫退出运营。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去年11月,保定市公交公司就对7路、26路、36路等8条线路停运。另外,2015年保定市公交公司购买了首批共651辆纯电动公交车,而该公司总共有1226辆公交车。如果纯电动公交车全部退出运营,那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公交车将停运。


这么多公交停运,势必影响到市民的日常出行。公开资料显示,保定市公交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国有独资企业,由保定市国资委100%持有。



保定市公交公司表示,受疫情影响,客运量骤降,客运收入断崖式下降。如果是因为疫情而导致客运量下降,那现在放开了,客运量应该恢复正常才对,客运收入也会提高。由此可见,背后的原因没那么简单。

 

保定是历史名城,曾经是河北省会,七普数据显示,保定常住人口为1154.4万,位居全国第13,河北第一。另外,2022年保定GDP为3880.3亿元,位居河北第五。财政收入为315.6亿元,支出833.4亿元,支出是收入的2倍多。


没想到这样一个千万人口城市,如今也连公交都养不活了。



02

公交停运事件频发



有意思的是位于河北隔壁的河南省也发生了公交停运事件,今年2月,商丘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发布通告称亏损严重,工资发不出,社保拖欠,所以决定暂停公交运营。不过,4个小时后,公告就被删除,并表示会继续运营。

 


无独有偶,安徽省太湖县、黑龙江省漠河市、辽宁省建昌县,相继出现公交停运事件。综合来看,原因无非都是亏损严重,连工资、养老金、电费都拖欠。据了解,从2015年之后的三年,公交总量不断下降,一直是下行状态。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停运,公交频次也会出现压缩。


至于亏损的原因,主要就是客运量下降,导致收入减少。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共汽电车完成客运量89.2亿人次,同比下降11.7%,比2019年同期下降48.03%,几乎腰斩。


短短3年多,全国公交客运量几乎下降一半,到底是谁抢走了公交车的乘客?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出行方式多样化。


第一,私家车数量大增。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约为2.07亿辆,到2022年,增加到2.78亿辆。

 

民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之一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小汽车,私家车的私密性、便捷性是公交车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对于不限行,不用摇号的城市,未来私家车会继续增加。


第二,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电动自行车,也在抢公交车的生意。公交车绕行,高峰期拥堵,还不如共享出行来得快。


在一些小城市,甚至三轮车、四轮车都来抢公交车的生意。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让公交车的客运量大幅下降。


第三,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23年6月,全国有54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近1万公里。

 

轨道交通的快、准点,让公交车黯然失色。比如今年6月,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公告称,拟停运26路等12条公交线路,促进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两网融合。随着轨道交通的增加,不少城市的公交路线必定会逐渐停运。



对于城市公交来说,票价水平长期不变,刚性成本却在不断提升,随着客流量下降,客运收入与财政负担的比例必定会逐渐失衡。除非是继续加大财政补贴,否则公交公司亏损将是常态,也难以维持运营。



03

公交车何去何从?



公交车是保障市民出行的公益性事业,是任何一个城市包括小县城都是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


虽然这些出现宣布停运的公交公司,最后都恢复了运营,但背后的亏损问题并没有解决。公交车的收入来自客运收入和财政补贴,当这块都无法维持时,公交车该何去何从?


客运量减少不只是受多样化出行方式的竞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生人口减少,人口流失。

 


以东北三省城市为例,过去10年来,只有长春、沈阳、大连人口保持了增长,其它全部负增长,像通化、齐齐哈尔、四平、绥化减少更是超过百万。


如今,在全国很多县城都有一个普遍现象,平时街道冷清,一到节假日却交通拥堵。原因就是年轻人都流失在外地工作,节假日回来也是开私家车,所以乘坐公交的机会很少。


对于有些县城来说,私家车、电瓶车就能满足出行需求,县城都不需要公交,或者说可以大幅削减公交路线。


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未来的趋势必定是人口往大城市集中。对于很多小县城来说,公交想维持运营,只能加大财政补贴。

 


然而,地方财政如今是什么情况,就不用多说了。一直以来,很多县、市、省,财政都是靠上级转移支付。经过疫情这三年,大家都自顾不暇,特别是房地产不景气,卖地收入减少,也让不少地方财政承压。


如何破解?机构改革或许是一条出路,从2020年开始,山西开始在河曲和浮山等6个县启动机构改革,通过合并部门,压缩编制的方式,节省了不少的成本。在机构改革后,娄烦县每年可节约人员经费和运行经费共计4400万元,石楼县每年节省7200万元,而河曲县每年节省办公经费和社保开支共计1.435亿元。


机构改革,无法开源,那就先节流,省下来的费用,可以用一部分来支撑公交运营等民生需求。


不过,从长远来看,公交减少或者停运可能是常态。如今,很多城市的客运站都已经倒闭,停运,原因就是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让这种出行方式的客运量大幅下滑。

 

点击以下热点文章:


扩容!县域进入地铁时代

10年近3亿人,最大退休潮到来,专家称当务之急是男女同龄退休

一年倒闭1万多所幼儿园、小学,关停潮真的来了!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辛苦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