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荣远:为什么深圳湾总是城市前行的“价值岔路口”?

ARTDBL 打边炉ARTDBL
2024-09-07

6月14日,2020年第五届OCT凤凰花嘉年华的重头活动——OCT TALK“吹水集:林间十问”,在深圳华夏艺术中心举办。论坛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是当天的10位演讲者之一,他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深圳湾总是城市前行的“价值岔路口”?

以下为演讲实录整理,发表前经过演讲人的审校,文中用图,如无特别说明,均由朱荣远提供。本文编辑:陈思敏、黄紫枫,头图由凤凰花嘉年华提供。


*

刚刚赵梦莎问我:“个体实践的涌动能对城市起到什么样的改变?”我的回答是:“如果没有个体的绽放就不可能有集体的成就,个体是最基本的东西。个体没法活,集体的城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我的演讲主题是:“为什么深圳湾总是城市前行的价值岔路口?”

深圳前行遇见过很多需要选择的“岔路口”,但深圳湾比较特别,它实际上是深圳城市中心城区土地扩张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地,城市总体规划在这个地方也有进进退退的历史,从对这片海湾空间的窥视欲望到后来对自然的礼让退缩,让我们在深圳湾地区自然边界进退和价值起伏的历程中,可以看到城市价值观的变化,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出现了从对峙到对话、从挥霍到珍惜、从索取到回馈,从短期获利到长期共荣的变化。以公共空间“交集”,汇聚休闲“合集”。深圳湾是城市滨海生活区空间、功能、交通的终端与交集。“休闲”则是深圳人休息、娱乐、思考、交流和创造活动的合集。塑造一个人流活动向心集聚、强都市化特征的人与自然平衡的滨海中心。有风景有生活有自由才有创新。深圳湾滨海的城市特征正在成为深圳令人难忘的城市空间印象。


深圳湾作为伶仃洋红树林生态保护区非常重要的构成区域,从东往西看,我们可以看到充满生机的河口湿地生态,这里是中国唯一一个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秋冬季,深圳湾的海面上会飞来浩浩荡荡的候鸟,这样的壮观场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鸟爱好者,也让深圳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有观鸟协会民间组织的城市。从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看,这些自然环境和城市组合景观出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显得特别震撼,深圳能有这样的天赋资源非常难得。那么,在这里填海为了什么?怎么填?是工程技术的考量还是想形成生态价值观的样本?不填!是深圳非常重要的一个进步,是文化的自觉。
 
最近这些年,深圳的城市印象,从罗湖国贸、福田中心区,到现在的深圳湾滨海城市形象演变过程,也是深圳的城市发展欲望从陆地向滨海转移的过程。深圳湾发生了许多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观交织纠结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大多被淹没在深圳城市不长的历史烟尘中。接下来,我想通过一些事件、线索,讲一讲曾经发生在深圳湾的城市故事。
 

深圳机场最早的选址是在白石洲,飞机差一点就要从深圳湾起飞。如果当初把机场建在这里,就不会有今天后海的华润中心、福田的平安大厦,因为机场的端净空高度限制到福田中心区只有160米左右,而现在平安大厦的高度就已经接近600米了。可见,当时将机场选址在这里是短视的行为。为了改变这个决定,中规院院长和一群坚守底线的老专家们以专业视角和城市长远发展的需求,尽心尽力地做了许多工作,写下一份报告,结论很简单,就是不能在白石洲建机场,因为这会对深圳未来的城市、深圳湾的自然生态带来巨大的影响。
 
当时,国家的许多部门和深圳市政府都同意把机场建在白石洲,只有中规院、住建部和环保局反对,所以国务院在召开最后一次民航工作会议时,没有通知建设部的人员参加,没想到我们院的一位领导以调任国家环保局,他代表环保局参加了会议,并以规划师的角度陈述了各种不能把机场建在白石洲的理由,他在会议上对李鹏总理说:“我今天来,是以规划师的思维再做一次建议。”会上李总理认同了基于城市长远利益和保护环境的建议,机场选址移至现在的位置。前前后后各种机缘巧合促使机场的选址离开了深圳湾,深圳城市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侨城南填海区(2002)
 
深圳是一座缺乏陆地的城市,但我们今天能看到华侨城湿地和后海中心的内湖,就说明深圳在拥有欲望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带有一定的理性和克制。2001年,深圳市政府决定不再对深圳湾地区进行填海,才出现了深圳湾公园。2003年中规院联合SWA参与了深圳湾公园的设计,我们以生态、水艺工程的方式推算填海的面积大小,在填与不填当中选择一个少填的策略,因为当时国家对填海的限制也非常严格,没有正当理由不能填海,也结合腹地的功能设计不同公园段的功能,今天深圳湾公园成为最受深圳人欢迎的公共空间。

今天,我们从侨城东路与滨海大道的立交桥还可以看到原本直通向海湾的断头道路,因为原计划填海,预留的道路是要继续往海的方向延展而去的,后来不再填海了,通海之路就此截断(现改为掉头转弯)。我们曾建议政府在这里建一个侨城东保护深圳湾环境的纪念碑,把断头路翘起来,让大家记住这样的一段历史。
 
2000年侨城东与滨海大道的立交桥 

从前,市民去海边就只能去大梅沙,其他的海岸要么是还没有开发,要么是生产占有或港口。只有深圳湾这片区域,从本世纪初开始,重新设计人城与自然的关系,把周围不同功能的空间有机地组合起来,包括华侨城湿地、后海中心的内湖等等,城市的公共生活方式逐渐被引向深圳湾的海边。今天,深圳湾地区并没有成为一个让人无法呼吸的、高密度的城市建筑结构,沿深圳湾后方陆域,就像围棋一样,有很多没有填满的留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得到了一种非常特别的组合。未来,这一地区还会有更多的变化、更高强度的开发,这当中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相对的平衡。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会以生命共同体的方式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鸟能在毗邻城市的自然环境中活下去,城市没有因此受限依旧充满活力,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会处于最好的状态,深圳湾在一直努力着实现这样的理想。

不对称的信息和断章取义的误导 
 
2009年,深圳湾公园发生了一场有关建设停车场的风波。因为深圳湾公园现有的停车位不能满足需求,政府计划在深圳湾15公里的滨海休闲带新建两千个停车位。有网民在网上说:“这两千个停车位要建在红树林保护区里面。”这件事掀起了非常强烈的舆论风波,因为人们关注深圳湾的生态保护,在此地建设都会引发社会的关注,但这是不对称的信息和断章取义所导致的舆论结果。后来政府及时作出解释,我还去到电台做了个实时的对话节目,解释了停车场并没有建在保护区中,而是分散在十几公里的公园中,消除了误会化解了这场风波。
 
深圳湾公园,左图摄于2015年11月7日,右图摄于2017年11月

2015年11月,深圳湾公园突然立起了一条长500米、高达5米的铁丝网,人走在深圳湾的铁丝网边就像是在监狱里放风,这对深圳市民而言是很难接受的。因市民的强烈反对,二十天后有关部门拆掉了所有的铁丝网。深圳市民为什么有常识,为什么要坚持表达常理,而市民对此事自发的抗议行为,我觉得这是深圳市民对自己拥有权益的保护和争取的基本觉悟,也成为市民保护城市公共场所精神特质的象征性事件。
 
实际上,场所的物理空间的质感是给人视觉的第一印象,这是一种视觉秩序,却蕴含了设计场所的价值立场。由于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陌生的人群之间在对城市公共空间场所价值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更好地营建共同的生活家园。因为要保护深圳湾的公共空间场所环境,城市的市民团结起来,利用各种舆论的方式得到了新闻媒体、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响应,最终实现了恢复以往环境的目的,这就是一种市民的力量。
 

深圳市政府持续地为城市的发展在规划和安排各种事情,市民也时刻观察、跟踪着政府正在做的事情,特别是对与深圳湾的生态有关的事,因为那是是深圳城市的特征和名片。去年,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式立项推进深圳湾旅游观光航道项目,但细心的市民发现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评报告书抄袭了湛江港,引起了极大争议。深圳市民是不一般的市民,他们极其认真,他们对政府开展的很多事情都有观察,都在跟踪,因为他们是真正地爱这座城市,更关注与自己和公众利益相关的事。

上图中黄线是原来的航道,船只可以在航道上行驶,但需要绕一个大弯,如果政府选择疏浚这条航道,合法合理合情也就不会引起市民的强烈反对。红线是深圳湾航道“疏浚”的一期工程,这是却是一条新建的航道,实际上是为了发展海上的观光旅游业,但因航道处于浅滩的位置,挖掘工作会带来许多生态问题。生态的问题就不只是赚钱的问题了,它引发的是对待自然生态环境观念上巨大的差异,在各方强烈和理性反对声中,最后,市交通运输局决定终止该项目的环评工作。
 
回看四十年的深圳城市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深圳湾都成为一个有关城市价值观选择的“岔路口”,而若干次有关深圳湾的争议,最后也都是理性地保护生态、尊重市民的权益和城市更长远利益的话题占了上风,反映了一种城市理性的态度。自然的深圳湾与人文城市不断磨合的历史,犹如一面镜子,反映了在一段不长的时间中价值纠结的故事。深圳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总是处于领先地位,每一个具体事件基于人文价值观发散出来的对错争议,都让我们看到深圳现代化过程中希望的豆火,这与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市场经济和崇尚法制有关,深圳市民不只是在深圳湾地区不断达成文化共识,在许多领域都做类似的事情,成为城市文化的构成部分。
 
三个和尚没水喝?

我认为在城市研究、决策未来的过程中,常识和科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为了更科学长远的城市发展,从对深圳机场合理选址的坚持到深圳湾地区若干价值标准的选择,政府和市民的精诚合作,才有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组合。城市是人民的,我们要不断地打破常规,去思考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们常习惯说:“三个和尚没水喝。”我觉得这是一句有些欺骗人,限制人想象的话,制度和机制对了,为什么就不能呢?我们需要去思考想象可以带来的创造力和不想象产生的愚昧惰性之间,集体共识的价值取向,动脑筋解决问题、把事情做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不缺想象力,三个和尚一样能抬起水。
 

事在人为,关键要在“为人事”。深圳城市很多的幸运是得益于“大家以为是“,而非”少数人的自以为是”。有大家的共识,就可以说深圳湾的鸟儿是幸运的,深圳湾是幸运的,深圳市民是幸运的。如果说北方有“朝阳群众”,南方就有“深圳市民”,一个是为政府、为社会贡献,当好主人翁;一个为了保护自己权益不被侵害,积极争取发声。深圳市民以常识和科学的立场,做了很多有益自己和城市的事情,他们是真正地热爱这座城市。在深圳湾发生的事,专家和市民在反对一些事初起价值取向,理性的反对不一定是坏事,但是要看为什么反对和怎么反对。深圳市民拥有自己一套理性的做法,这里不仅是他们的城市家园,也是中国现代化先行先试的希望地,每一件与人生活相关小事都有其价值方向。
 
当年的特区和眼下的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是“种子田”,不是一般意义的“高产地”,不能流于普通城市那点对经济产出的追求,只有憋着去创新,这座城市才会拥有更高的国家价值。“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体现了移民相互包容的文化态度;“来过就是深圳人”就是要把深圳的价值和精神进行传播,开枝散叶;“来了还是湖南人、四川人……,这是深圳作为像热带雨林般那种多样性的体现。深圳湾的故事还会继续,以往的故事就是构成深圳价值和先进性文化的具体内容。

应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深圳湾地区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诠释,我们需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我相信未来深圳前行的路上还会遇到价值选项的“岔路口”,只要我们没有选错方向,深圳湾涛声不落,声声不同,涛声依旧,这是我的愿望。








“吹水集”文章回顾


赵梦莎:自出版,是自娱自乐还是自作自受?



杨国辛:眼前的现实,好像隔着一层朦胧的玻璃



漫画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一道公式吗?


徐坦:逃逸与逍遥


如何不陷入公共艺术的圈套之中?


瘟疫时期,设计师可以做什么?


你家附近的公园信任自然吗?


为什么要寻找珠三角看不见的一面?


刘庆元:时间才是我们唯一的投资者




文章版权归深圳市打边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转载、合作及广告投放请联系我们:info@artdbl.com,微信:dabinlou2018,电话:0755-8654915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打边炉ARTDBL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