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 | 詹伯慧:一部全面揭示粤语特征的著作(代序)——读陶原珂《广州话表意范畴研究》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詹伯慧:一部全面揭示粤语特征的著作(代序)

——读陶原珂《广州话表意范畴研究》


好书阅读





汉语方言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扬雄就调查汇编了世界上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輶轩使者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打从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语言科学的理论方法传入我国以后,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作为现代语言科学的组成部分,我国语言学者开始借助现代语言调查的科学方法着手对南北各地的汉语方言进行调查,由此而逐步揭开汉语方言多姿多彩的神秘面纱。



01


由于汉语方言最突出表现在语音,人们接触到汉语方言,第一感觉总是由五花八门语音现象构成的种种方言差异中,显示各种各样的方音特色。客观的事实使得我国语言学家们在依据现代语言学理念开始进行汉语方言调查时,首先把眼光盯住汉语方言形形色色的语音现象。早期出现的一批具有奠基性的方言调查著作,基本上都是记录、描写、分析研究汉语方音的调查报告,如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罗常培的《厦门音系》和《临川音系》,董同龢的《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以及几位前辈学者赵元任、董同龢、丁声树、杨时逢等合力调查的成果《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等等。


这一“单打一”只研究方言语音的传统延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汉语方言研究必须兼顾语音、词汇、语法的思路才开始抬头,对方言词汇和方音语法特征的挖掘整理和分析研究,才开始受到重视,而方言词汇、方言语法研究成果的陆续出现,却是20世纪70-80年代以后的事。1979年历史上第一份汉语方言的专业期刊《方言》在北京创刊,吹响了向汉语方言进军的号角,接着在1981年成立了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随之爆破冷门,从以往的寂寂无闻、坐冷板凳一跃而为中国语言学中的热门学科。此后汉语方言研究蓬勃发展,语音、词汇、语法一起抓的万马奔腾新局面开始出现。在《方言》创刊20周年的前夕,我曾对《方言》所刊文章做过一次分类统计,其中以方言语法的文章为数最多,占20年中所刊文章总篇数的18%,已超过语音方面所占篇数的16%,与此同时,方言词汇方面所刊篇数也占有12%,可见,从此方音研究一枝独秀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毋庸置疑, 方言的研究旨在探究方言的特色,显示方言的全貌。

02

 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特色显著的汉语大方言,例如粤方言,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非对涉及方言的方方面面都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不可。而构成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自然也就应该是调查研究的首务之急。既然三管齐下的思想已是汉语方言学者近几十年来逐渐形成的共识。现在可以说,大家都已意识到只有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受到重视,打破方言调查只管方音调查的传统,方言研究者才有可能全方位接触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也才可能全面揭示方言的特色,认识方言的面貌。话虽如此,实际上对于方言的研究者来说,能够做到兼顾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达到全面揭示方言特点,实现展示方言整体面貌的目标,迄今仍是寥寥可数。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汉语方言著述,仍以微观探讨方言中某类语音、词汇、语法现象的为多,全面论述某一方言语音,包括历时与共时语音比较研究的、以某某方言音系为题的专著专论也时有可见,至于全面论及某一方言的词汇或语法,冠以“某某方言词汇”或“某某方言语法”的专著,相对于方言语音的论著,就显的比较少了。拿方言语法的研究来说,号称“强势方言”的粤方言,其语法的许多特殊表现早就引起业界同仁的关注,以至很早以前就有对粤语中某些语法表现进行探讨的论文出现,例如我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曾为文讨论过几个粤方言的虚词,但这只涉及一些零星的粤方言语法现象,远谈不上对粤方言语法的系统探讨,更谈不上全面认识粤方言的语法特征了。其实语音词汇语法三者密不可分,语法特征往往通过语音变化反映出来,因此一些全面论述某一语言(方言)的专著,一开头常常就是介绍语音的章节。赵元任的《中国话的文法》便是如此。说到粤方言的语法研究,40多年前张洪年出版他的硕士论文《香港粤语语法的研究》,迄今仍是少有的、比较系统研究粤语语法的经典之作。近30多年来,除高华年、李新魁等学者的粤语研究专著和我们的《广东粤方言概要》中有专论粤语语法的章节以外,也陆续出现过一些研究粤语语法的专著,如方小燕和彭小川,就都出版过探讨粤语语法很有见地的著作,但那毕竟还是只就粤语中某类语法现象进行探讨,不是全面论述粤方言语法的之作。

近期读到陶原珂同志送来他的书稿《广州话表意范畴研究》,尽管书名不着语法二字,篇幅也不是很大,却是一部从崭新的理念出发,能够触及粤方言语法表现的方方面面,让读者比较全面地认识粤语诸多特性的新著。通读一遍,受益匪浅。作者在创意性和全面性方面所下的功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创意性来说,本书引入语言学中“范畴化”的理论,着力结合广州话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解读广州话的种种特殊表现,这无疑是具有创意的。作者近年来一直在用心思考“范畴化”理念如何贯彻到粤语研究中来的问题。此前也曾陆续发表过几篇相关的论文,就粤语的表现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次更以“范畴化”为主线,把酝酿多时的想法延伸到探讨粤语特点的方方面面中来,并且以表意范畴研究为题来编写这部饶有新意的粤语著作,正如作者在《导言》最后所说:“在对广州话做共时分析和描述中,本著贯彻以共同的表意目的来统领构成同一范畴的不同成分的理念,通过形式分析和描写,揭示广州话各个表意范畴的构成特征”。可见此书在理论的构建上确是别具匠心,非同凡响。至于全面性方面,本书所述及各种粤方言的“表意范畴”林林总总,从词法到句法,从形态到语气,几乎无所不包。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在表意范畴的统摄下,广州话中除语音以外的种种表现都属本书论及的范围。读罢此书,广州方言特色的总体面貌,就应该可以心中有数了。这对于一部篇幅不大的语言(方言)著作来说,实在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03



本书作者有相当深厚的语言学理论修养,对广州话的认识也比较深刻,加上长期以来相关资料的积累也较丰厚,因此,在本书的编写中,对书中论及的每一个表意范畴,分析和描述都能够建立在旁征博引、理据充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展开认真的讨论,以加强作者论证的可信度。尽管篇幅有限,所下结论不少是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但作者总是抱着有所承传,有所创新的态度来认真做好这项研究工作,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口语素材的一一审视,仔细印证,即使最终并未推翻前人的结论,在论证的方法上,材料的补充上和用例的遴选上,也都给人以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印象。通观全书,每一个“范畴”的论述,每一个结论的建立,大致都能经得起客观语言事实的推敲和考验。前面说过,本书作者近期已就粤语中某些考虑比较成熟的“表意范畴”写成专论发表。事实上,从眼前这本书稿的全文看来,全书17章所论的18种“表意范畴”,可以说都是作者富有心得之作,“范畴”的内涵有所不同,所论范围也大小不一,但理论取向及论述方法却是基本一致的。合起来是一本完整的研究粤方言“表意范畴”、能较全面显示粤方言特色的专著,分开来也未尝不是一篇篇可以独立成文的探讨粤方言特征的专论。成书前已发表的单篇论文,和书中未经发表的各章各节,合起来堪称是众多精彩之论的汇集。


总起来说,个人认为《广州话表意范畴研究》是一本具有新意,不可多得的全面展示粤语特色之作。我很愿意向粤语学界的同仁推荐此书。当然,本书也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余地,如某些章节对某些“表意范畴”的论析还可以从横向比较的角度进一步展开探讨,使内容更为充实,论证更为有力。此外,个别地方提法上也还可以商榷,如“导言”中提及广州、香港两地交流日益频繁,词汇相互吸收的情况时,用了“香港卫视落地广州”一语,就不一定准确;又如“及第粥”是香港粤语从广州粤语吸收的吗?这些当然都是无关宏旨的事,是白璧中的微疵,是不会影响本书的学术价值的。 



·推荐阅读·

原创 重磅:语保伞一抢而空,快讯再送福利

方言与民俗(音频)l 区淑妍:二月二烧衣节(江门礼乐)

方言与民俗(音频)| 姜迎春:永远的怀念--打糍粑(湖北武穴市)



文字丨詹伯慧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纳言

审读 | 泳琦

责编 | 老甘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