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 | 甘于恩:《河南滑县方言研究》序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河南滑县方言研究》



甘于恩




     在赴云浮罗定做语保项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广东项目)发音人的遴选路上(2019年1月24日),收到胡伟博士发来的《河南滑县方言研究》书稿的电子版,胡老师请求我为此书写序。其实本书的打印稿我在去年底就已经收到,但年底事务繁杂,无奈延宕至今。


     说起河南方言,本来是没有什么交集的。但要讲缘分,倒是有一些。1984年我离开福州考上了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当时的专业叫“现代汉语”,学的是方言学,导师是詹伯慧教授。那时硕士研究生甚少,全校大概也就一两百人,有一部分便住在羊城苑的教工宿舍,我所住的套间住了4人,是文学院研究生,对面的则住着经济学院的研究生,有一位来自河南安阳汤阴的研究生,姓周,跟我特别聊得来,周末年纪稍大的研究生要么拍拖,要么回家,剩下我和那位周姓的汤阴籍同学(他已成家,但与家人分居两地),闲来无事,便喜欢在宿舍炒两个小菜,喝点廉价的白酒,一起侃大山,逐渐对其汤阴口音也有点习惯。再往前说,我1978年初(属于77级)入读厦门大学中文本科,在家父的影响下喜欢上语言学,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黄典诚教授的随笔《寻根溯源到中原》,讲的是他带一批年轻教师,到河南固始等地寻根(闽人许多来自河南),印象深刻。这些年带研究生,陆续有几位河南考生投至门下,有来自洛阳的,有来自新乡的,还有来自其他地区的,对河南方言的感性认识增加了不少。


     前些年,河南滑县籍的胡伟博士入职暨南大学,我有幸跟他成为同事,他在科研教学上都非常努力,我担任了他的在职博士后合作导师,与胡伟合作发表了几篇论文,可以说,是看着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


     胡伟原来的专业方向是汉语史(古汉语语法),对于方言了解并不多,但他入站以后,刻苦用功,认真钻研方言学理论知识,而且多次随我下田野做调查,慢慢掌握了田调的方法。他有一个明显的优点,便是不耻下问,从课上的学生,到乡间的老农,都是其询问、求教的对象,因此可以从对方言和方言学了解不太多,到逐步积累素材,增加感性认识,直至上升为理性认识,写出的论文能言之成理。这是我最欣喜的。


     滑县方言属中原官话郑开片。这些年来,胡伟博士常常利用假期返回老家滑县进行方言调查,实地调查了滑县诸多乡镇的近30位发音人,经过日积月累,写出了20万字的《河南滑县方言研究》,内容包括:概说、语音、语法、词汇等。由于他具有较好的母语感,加上细心调研,条分缕析,运用语言学理论来阐释滑县方言,因此,书稿有很高的质量。作者对滑县话Z变韵的分析,尤其出彩,他不囿于成见,敢于对某些流行的观点提出异议,特别是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语料逐一比对,对变音的来源解说有理有据,观点是有说服力的。他对滑县方言语法的观察入微,其中“句式”“句类”两节体现了较为深厚的语法学功力,很值得官话方言的研究者参考。当然,《河南滑县方言研究》也有不足,比方对连读变调的描写就阙如,滑县话的去声为312曲折调,一般来说,有曲折调的方言,即有连读变调,这是需要作者补充考察的;还有,虽然作者提供了较多方言词语的共时描写(包括合音词、分音词、古语词、成语、四字习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等),但如果能从文化角度加以探析,则可能为本书增色不少。无论如何,瑕不掩瑜,这部《河南滑县方言研究》是滑县方言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作者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奉献给母语的一份厚礼!


     常言道:“笨鸟先飞”。学习方言学没有捷径,不能投机取巧,一是要多做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要认真读书,尤其是要读经典的方言学著作,三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要期望别人可以代替你的工作,走上方言研究的道路,就是走上一条艰辛探索的道路,来不得半点的弄虚作假。愿意投到我的门下,事先就要有这个思想准备。也以此与众甘门弟子共勉。


        是为序。

 


甘于恩

2019年1月24日初稿

2月18日再改于暨大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甘于恩:第二十三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闭幕词

方言辞书 | 甘于恩:《龙门(路溪)方言词典》序

特稿 | 甘于恩:建设乡土文化教材

讲座 | 甘于恩:基于文化视角考察粤方言的词汇差异

方言文化 | 甘于恩:《绘声绘色看方言》丛书序



本期编辑 | 许妍纯

本期审读 | 林羽仪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