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资源 | 人文三江:原来三水有10000+人识讲客家话!跟着视频走进“客家方言岛”【转发】

点击蓝色文字,轻松关注!

【人文三江】栏目从三水的历史变迁、文化遗存、名人名家、解密宝藏、地形地貌、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挖掘三水文化,讲好当代文化故事。


世界(seigai)

搭车 坐车(哒叉 啜叉)

这样(哽嚷)

东南西北(东喃sei be)

研究(俺 giu)

一个、两个、三个(咦咋 辆咋 山咋)


如果你能看懂或者能流利读出来

那您一定是正宗的客家人~



在南山

就有这样一个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在这里,也有着三水唯一的客家围龙屋建筑

地处南山镇六和村委会乐屋村

一起来探秘客家围龙屋吧~


青山绿水掩围屋,庭院深深客家情。这里是佛山客家人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周围被说粤语人包围,故六和又被学者称之为“客家方言岛”


▲从高空俯瞰乐屋村围龙屋外观


探秘一

为何六和会聚居这么多客家人?


六和位于三水西北角,东临北江,西衔四会,南北分别为大旺农场和迳口华侨农场,面积65平方公里。2003年六和由镇改为村委会,为南山镇管辖。


六和是佛山客家人聚居最集中的地方。2014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六和村委会共有96个自然村,户籍2964户,人口11566人。有10000多人均讲客家话。


▲从池塘末端观望围龙屋


《三水县志》也曾有记载:三水只有六和是以讲客家话为主的区域,80条自然村除少数几条都讲客家话。


在开发三水的时间上,客家人来的较迟,平原沃地早已有人开垦。六和虽然地处高岗山林,但上山打柴、烧炭取之不尽,下河有大量鱼类资源,加上矿藏丰富,石灰石很多,谋生觅食也不是难事。后来分批迁来者,由于同一方言,交往方便,便聚居在一起。


探秘二

祖籍从何而来?何时迁到此处?


据调查考究,客家人来南山定居时间均在三水建县之后。乐屋村村民乐桂源说,他们的祖先在今河源龙川一带迁徙而来的,距今有三百多年了。


▲围龙屋门顶处的壁画


客家人原为中原汉族,入粤后多聚居广东东北部山区一带,由于当地人多地少,长期觅食艰难。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人口不得不向粤西、粤中的广(州府)、肇(庆府)广大山区流向。那时清政府配以鼓励政策,诸如新开发区开荒造田享受减免政策、将丁银摊入田赋计征(即取消人头)等等。客家流入三水就是此种政治经济背景分期分批地进行的。相信乐姓祖先也是因此原因来到此地。


在历史上,客家人南迁时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六和便坐落于“广东香格里拉”的南山镇,这里群山环绕,林木葱郁,风景如画。如今,乐屋村的围龙屋已无人居住,人们行走在其间,仍可感受到数百年来乐氏族人流淌于此的生活点滴。


探秘三

为何修建围龙屋?方言如何得以保存?


围龙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轴对称,主次有序;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

2、屋前必有半月形池塘,屋后必有半月形化胎,两个半圆相合,形同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式。两个半圆,围绕着方正的堂屋,寓意于“天圆地方”,将整座屋宇喻为一个小宇宙,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3、客家的风水地理师,往往将堂屋各围龙屋比拟人体,以人体的比例决定整座屋宇的比例及平面关系。



围龙屋在建筑形式上,体现了客家人传统的宗族观念。因为客家人世代相袭的家庭制度,皆以务农为业,读书为本,耕田、读书两件事,“耕以为生,读以承志”的思想和习俗是很明显的。许多客家人虽然子孙满堂,亦不分家,房子不够时,就在本宅周围增建供用。于是,在客家中常有3代、4代、5代同堂的大家庭,往往1座房屋住上一二百人甚至三几百人。


▲围龙屋模型


客家方言的特殊作用,就是它是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志。在汉语七大方言中,客家话最独特的一点,是联结了大陆各省,乃至全球各华人地区的客家人的民系认同。客家人,无论在大陆的广东、四川,还是在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只要会说客家话,坚持客家人不忘祖宗言的特性,就会互相视为老乡、自家人。



基于以上的两种原因客家人就算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迁徙和客居他乡,客家人还能保留自己的语言特色和家族联系。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交通和经济进步等原因,居住在围龙屋的客家人已经渐渐减少。但围龙屋作为客家的特色民居,其特殊的构造和严谨的布局值得欣赏和参观。找个周末,来三水南山镇六和看看吧~


来源:南山镇宣文体办

编辑:佛山新闻网黄敏玲

往期精彩:

招募令 | 寒假返家乡 寻根访母语

语言资源 | 吴语学堂:奉贤方言的内部差异【转发】

行走田野杂记 | 陈晓锦:《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后记



编辑 | 张梦尔

审读 | 甘于恩

责编 | 甘于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