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 | 甘于恩:《粤语与文化研究书目》后记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2021年4月19日甘于恩出席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推进会,北京)


粤语与文化研究参考书目》,甘于恩主编,邹珣编纂,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甘于恩:《粤语与文化研究书目》后记

《粤方言研究书目》出版于1993年。1991年我应张日昇教授的邀请,到香港理工大学(当时还叫香港理工学院)从事合作研究。香港彼时尚未回归,不过已经有了回归的气息,有关香港的一切,逐渐地成为学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粤语研究。我单身在港,平时又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在不少人看来是个很沉闷的人,如何打发下班后不算短的业余时间,成了我面临的问题。在与张先生闲聊的时候,他建议我利用这些空余时间,收集有关粤语的研究资料,编一本粤语书目,以造福方言学者和对粤语感兴趣的人士。张先生虽然没有直接授课于我,但我一直把他当做我的恩师和可以信赖的朋友,而且我在业师詹伯慧教授门下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就已经做过《汉语方言参考文献目录》的收集工作,对于此类事应该不会陌生,所以张先生的建议很快便让我无聊的业余生活生动起来。

张先生的书房充满书香,粤语方面的资料尤其多,成了我的第一个去处。下班后在老师的书斋里翻阅典籍和刊物,查找到一条又一条的线索,看着目录一天天地丰厚起来,真乐事也!香港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在香港各大学的图书馆,可以查找到西方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粤方言所做的研究,当然海外华裔学者的相关研究亦不乏真知灼见,这些成果也使得《书目》日见充实和完整。记得张先生说过,《书目》要发挥最大的功效,就必须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那么粤语教材的录入就不得不考虑了。好在香港大小书店遍布街头,粤语教科书琳琅满目,书局又成了我夜晚的好去处,细心的店员一定记得,在教科书专柜面前,经常有个穿着黄色夹克衫的年轻人,拿着笔和纸头在抄抄写写,现在《书目》中粤语教材的多数条目,就是这样得来的。想起来,还是有点佩服自己的这种耐性和笨功夫。而香港的店员都很和善,从来并不因为我只抄不买而面带难色,说来《书目》也有他们的功劳呀。

 一晃时间过去十几年了。张先生也退休离开香港到异国他乡了。在这期间经历了不少沧桑变幻,但自己对于《书目》的牵挂却未曾变异。随着粤语研究的进步,粤语目录日积月累,已经远远超出原来的1130余条了。尽管原来的《书目》未必过时,但却无法及时反映粤语研究的进步。加上不少朋友经常向我索取《书目》,促使我着手修订《书目》。可是,这年头谋生毕竟是第一位的,读博花了我许多精力,职称更令我头疼,家务不能不管,教学、科研、会议,样样不能丢下,这样想让修订版的《书目》“出笼”,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好在我运途虽不佳,人缘尚不错,有朋友常予我无私的支持。我研究生时期的同学彭小川教授,与我情同手足,听说《书目》要修订出版,很快便写好推荐意见;方小燕是我读博的同学,方教授对我出版这样一本学术性的工具书亦表支持。不过,由于主持国家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自己毕竟无法全力投入《书目》的修订,幸好我的研究生蔡燕华利用课余时间为我录入了大部分条目,后来邹珣、吴芳继续为《书目》的补充、完善出了不少力,尤其是邹珣同学,做起事来一丝不苟,改正了书稿中的不少错漏。对于她们的帮助,心底里有种难言的感动。秦绿叶和陈兴仪分别帮助我收集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有关粤语方面的学位论文,她们都是我可信赖的朋友。研究生陈永奕帮忙整理补遗,在这里一并感谢。

书稿杀青之后,本欲找北京的出版社出版。现在的考核制度,皆视京字号的出版社所出为高档次,殊不知这又是另一种的“以貌”取书!然明知此为不妥,奈何胳膊怎么扭得过大腿?与商务的冯爱珍师姐通了几次电邮,也许是由于事务繁忙,便没有继续联系了,这虽然遗憾,但未尝不是好事。现在的广东科技出版社,其实出“粤”字号的图书,可能更名正言顺一些,而且科技出版社对我来说,是“新朋友”,我更愿意出书找新朋友,这些新朋友往往做事更认真、更负责任,这本书目从封面设计到印刷,都有科技社朋友的功劳,这样一部专业而繁琐的著作,如果没有耐心和负责的态度,不可能有目前的高质量。所以说得好好感谢他们,并不是一句客套的话语,而是代表了我的心声。

 杨洁是我新认识的朋友,也是我未来的研究生,她为此书的出版,出力甚大。此书从出版社的选择,到费用的计算,从具体的技术问题,到书稿的内容,杨小姐都极其认真负责,全神贯注,为减少本书可能的差错做了很多事情。她真的是一位出色的女性,在此向她致敬。在职研究生古伊琳帮我录入部分内容,十分专注,我自然也必须诚意地感谢她。

三年来,申报正高三次受挫,有点儿灰心丧气。不过事情还得照做。好在暨南大学“十五”211工程项目“中国语言文学与海外华文教育”并不因此而嫌弃本人,为《书目》的出版提供了经费,邵敬敏教授是我的上司,平时对我扶持颇多,对此书的出版亦极力支持,这令我感激不已。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聘我为兼职研究员,给我很大的鼓励,在此一并感谢!

古人对于目录学非常重视,认为是学问之本。本人自入詹门之后,詹先生对此十分强调,并让我们动手编目,锻炼我们的基本功。经过多年采集和修订,自以为这部书稿尚有可取之处,虽非至善,但可益学人,因此促成出版。书末的三个索引,由暨南大学图书馆张春晓、 钟远薪两位先生编制,为书目增色不少。谨致真诚的谢忱!

书成之后,恩师詹伯慧教授热情赐序,对本书多有肯定。詹老师对本人期望很高,可是自己做得不好,实在很是惭愧!不过圣贤曾说过:“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詹老师在序中对我的鞭策(为语言应用服务,为语言的研究和教学服务),我当牢记在心,并作为今后人生的新目标。谨向20余年来一直予我关照的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

 本书定名为《粤方言与文化研究书目》。为了让读者了解与《粤方言研究书目》的渊源关系,特附上张日昇先生之原序,供读者研读。亦感谢张先生对本人的知遇之恩。

当然,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之所以能不断前行,亦得益于两位亲密的伙伴:一为妻子邵慧君教授,她除关照我的生活外,学术上也取得不少成果,这提醒我不能懈怠;另一为女儿甘悦闻,她带给我许多快乐,小家伙的名字已清楚地体现出这点。因此,自己亦常怀感激之心。

行文至此,已经过于罗嗦。不过还是要郑重地请诸位读者朋友对本书的疏漏和错误,予以批评指正。由于本人杂事繁多,加上视野不够开阔,掌握的信息有限,漏录、误录及排目失当在所难免,诚恳地希望各位不吝指教,待本书再版时进行必要的修订。

《纵览》历经十五年的编纂和修订,终成书稿。心中慨叹,百感交集。再言已无味,就此打住。

是为后记。


甘于恩 2006年12月31日草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2007年2月28日改定于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本期编辑丨徐蕊


本期审读|杨智惠


责任编辑丨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学人 | 张日昇:《粤方言研究书目》序

特稿 | 林春雨、甘于恩:《广东东部闽方言语音地图集》前言

专论 | 邵慧君、甘于恩:岭南方言的价值及其研究的拓展


扫码关注我们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