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义 | 甘于恩:岭南方言文化中的避讳习俗(上)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0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讲座通知#岭南方言与文化概论-第十三讲

腾讯会议号:465-584-123

会议链接: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oyyhv1MSO0ik 


详细提纲:

本次讲义(上)介绍岭南地区的避讳习俗,首先从传统语文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民俗学、行为学等角度探讨对“语言禁忌”的认知,并对“避讳”、“避讳学”、“禁忌语”做基本的定义,然后叙述举例说明岭南方言文化中的言语避讳。


 前言 

俗语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广人多,方言迥异,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往往同当地的语言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五彩缤纷之状。趋吉避凶、求吉避险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死亡、灾难、疾病、贫穷都是人们所忌讳的,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尽可能使用一些委婉语。在岭南方言中,各地使用的禁忌语有所不同,反映了次文化和地域心理状态的差异。


这一节的内容包括:

一、口语中的言语避讳;

二、商业用语中的避讳;

三、避讳现象的地域差异;

四、避讳与音变; 

五、避讳与亲属称谓;

六、避讳与流行语、詈语;

七、忌讳词语的程度差异。


一、口语中的言语避讳


广东粤语“猪肝”地域地域差异分布图


传统避讳学讲究回避“凶恶字”(如“病”“患”“哀”“凶”等),在岭南方言文化中,也有类似现象,如广州话避“血”(改“红”)、避“干”(改“膶”)、避“输”(改“胜”“赢”)、避“翻”(改“顺”)、避“降”(改“升”)、避“凶”(空,改“吉”),等等。即使是在珠三角地区,同一对象,避讳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如广州话一般不说“伯母”而说“伯娘”(“伯母”谐音“百无”),但三水话则说成“伯有”(“有”是“无”的反义词),三水话连“妗母”也避讳为“妗有”(番禺也有“妗有”的说法),这是连带避讳的例子。


竹升面店铺


客家话有些避讳与粤语相同,如“伞”也说成“遮”,但有的地方会显出个性,如“血”多数用“红”避,但也有用“旺”代替(像花都梯面客家话便把“鸡血”称为“鸡旺”),“韭菜”说成“快菜”(“韭”与“久”同音,“久”即时间长、慢,取相反的“快”)。


“猪红粥”


禽类动物所生的蛋,南方多数说“卵”,而许多客家地区“卵”的读音近“乱”(五华音相同),反映了上声派入去声的语音演变趋势。“乱”为治理不畅,是为大忌,故而需要回避,“乱”相应的吉词是“伸”(音春,白读),意为整洁、圆满、顺畅。“伸”的音韵地位在臻摄开口三等真韵书母,文读为sin,读tshun则是“伸”的白读。老百姓一般不知晓文白的读音区别,所以在表达“蛋”义的“伸”时,就写了一个同音替代字“春”(梅县依然用“卵”),而“春”刚好是四季之始,象征着生机勃勃,语义非常美好,这种写法自然更易被大众接受。

将“蛋”“卵”称为春,不少粤语地区亦然。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曰:“粤方言,凡禽鱼卵皆曰春。鱼卵亦曰鱼春子。唐时吴郡贡鱼春子,即鱼子也。”粤地烧烤时常吃的“多春鱼”,学名为胡瓜鱼,“春”指的就是“卵”,民间甚至为chun这个音造了一个俗字“未成肉”,即“膥”。


多春鱼


最常见的避讳往往与死亡、灾难、安康有关。广东闽语如汕头南澳的云澳话“上吊”被避讳为“考空军”(即“上天”),“跳海自杀”有刺激性,要避讳为“潜水”,“海里的尸体”也不能直说,得说成“水客”,“死人”说成“咸鱼”或“仙人”,“毒死老鼠”说成“请人客”。这些都是跟死亡相关的。日常生活里一些不太雅观的事情,有时也会回避,如小孩过重会用“壮”来替代,“缠脚女人”会说成“幼骹查某”(查某即女人),“吃药”会有不好的联想,所以经常说成“食好物”,等等。而南澳岛居民认为“看病”的说法太直接,要用“问先生”来替代,汕头澄海话“中药”(或中药汤)有另一说法“凉水”,实际上也是避讳的说法。粤西雷州人如果向生意人借用“刀”,不能直接说“刀”,而是要说“利”(刀的功能)。


“凉瓜炒蛋”,即苦瓜炒蛋


二、商业用语中的避讳


前面说过,粤语区忌讳“空”,“吉屋”就是“空屋”(待租售),但并非“空”在所有语境都用“吉”来避讳。在房地产行业,有大致的搭配:供起居的房屋一般用“吉”,说成“吉屋”,用于经营的商铺则多用“旺”,说成“旺铺”(也有用“吉铺”的情况)。


“旺铺招租”广告


三、避讳现象的地域差异


在岭南地区,避讳现象还有地域差别。最明显的是广州与香港涉及“空”这一词时的避讳情况。广府粤语总体上忌说“空”(因为“空”与“凶”同音),“空屋”说成“吉屋”,篮球比赛中的“吉位”指“空位”。但使用范围与香港粤语还有差别。如广州的的士在空载的时候,会把 “空车”牌翻出来,正面对着行人,有时车顶也会显示。广骏、花园酒店这类车的司机多是广州本地人,无一例外都使用“空车”表示“待租”状态,很明显,在这个语境下,并不忌讳“空”这个词。不过,我们留意一下香港的的士,出租车“待租”状态,并不用“空车”表示(而用for hire),显然,在香港地区,“空”忌讳的域较之广州更广一些。

“空”的另一例子是“空港快线”。“空港快线”是广州白云机场属下的一个巴士专线,出现“空”字。但香港的类似功能的巴士则取名为“通天巴士”,明显避开“空”的字眼。通天巴士(Airbus),曾是九巴/龙运为香港机场提供的巴士服务品牌。


“空港快线”


四、避讳与音变


避讳也可能导致语言中产生音变、形变现象,尤其有些多音多义词,一旦与犯忌的音义有瓜葛,往往就得回避,从而产生特别的音变。粤语“鸠”[ kɐu55] 在口语中指“男性生殖器”,多用于骂人话,如“憨鸠”(傻瓜)。“勾”、“钩”、“沟”三字按音韵地位应与“鸠”同音,但由于“鸠”会引起不良联想,故“勾”、“钩”变读为 [ŋɐu55],而“沟”则读为送气的[ khɐu55]。


五、避讳与亲属称谓



岭南地区有许多地方,讲究家庭成员的等序关系。体现在亲属称谓上,就是故意将亲属关系隔离疏远,这也是一种传统的认知。甘于恩(2016)指出“将父亲称为‘阿叔’(电白羊角粤语有时称‘阿叔/阿哥’),母亲称为‘阿婶’,都是方言避讳现象(又叫‘偏称’)在亲属称谓中的反映。这种避讳现象不独粤、客、闽方言为然,其他南方方言(如赣语)也有这种情况。讳称的使用大多是基于一种传统的认知心理,即家庭成员如果太亲,可能相克,不利于后代的成长,所以要故意将父母称疏远一点。”广西南宁、梅州西河均有地方称呼“父亲”为“阿哥”,称呼“母亲”为“阿姐”的现象。


六、避讳与流行语、詈语


民间的避讳往往与不良的事物、不佳的事象相联系,其实就是对这些事物或事象避讳的结果,因此,与流行语或者詈语会有关联。如粤语的“丢那星”。


七、忌讳词语的程度差异


忌讳词语(或行为)有程度上的差异,体现在回避使用词语的频度。通常说来,有关“死”这一类的词是人们最为忌讳的,属于回避的最顶级,其次是有关性事或女性的词语(月经、怀孕、骂詈语),再次是有关疾病、人体器官或生理习惯(大小便)的词语。但也要视文化或场合而定。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不同(避讳)语词之间的“语用度”差异,简称“语度”。


(非正式讲义,未经许可,请勿引用)


往期回顾


1.讲义 | 甘于恩:岭南方言与方言文化初论(上)

2.讲义 | 甘于恩:岭南方言与方言文化初论(中)

3.讲义 | 甘于恩:岭南方言与方言文化初论(下)




扫描二维码关注

“语言资源保护资讯”




本期编辑|杨浩杰

审核编辑|杨浩杰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