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义 | 甘于恩:岭南方言与方言文化初论(中)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0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咨询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



岭南方言与方言文化初论(中)
甘于恩(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当下各地都非常重视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相关的研究、相关的成果甚多。广东地处岭南,其方言与文化皆具浓厚的特色。在座的各位作为未来可能的“新广东人”,了解、体验或深入广东的方言文化,对于个人的事业发展,对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对于强化文化自信,并在涉及地方文化的事务上不至于乱作为,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我们开设“岭南方言与文化概论”这门课程的初衷和主要目的。
第二节 岭南方言的价值及研究意义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的信息。广东地区除了粤、闽、客三大方言之外,还有一些使用人数较少的小方言,如粤北土语、官话、湘语等,此外在粤北、粤西、粤东等地则有部分居民使用瑶语、畲话、标话等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的多样性其实是地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体现了地方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值得珍惜与保留。
一、岭南语言资源的分布:按照比较狭义的概念,岭南语言资源可细分为三部分: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一)广东省语言分布概况:广东省汉语方言使用人口最多的为粤方言,分布区域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及粤西地区、粤北部分地区,使用人口4000多万。客家和闽方言是省内影响较大的另两大汉语方言。客家方言集中在粤东北与粤北,粤西部分地区也有成片的客家方言分布,零星的客家方言村落散布于全省多数地区,使用人口2000多万。广东闽方言集中分布于粤东南与粤西南的沿海区域,使用人口1800多万,地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湛江、茂名6个地级市,分为潮汕和雷州两个次方言,前者接近福建闽南方言,后者接近海南闽方言;中山、清远、韶关、惠州、云浮等地还有一些闽方言岛。粤北分布着归属未明的粤北土话,与客家方言呈穿插交错状分布,今韶关市所辖乐昌、曲江、仁化、乳源、南雄、武江、浈江7个县(市、区)及清远市所辖连州市(原连县)和连南瑶族自治县均有粤北土话,其中,乐昌、连州、曲江三县(市)分布最广,使用人口约50万。还有一些小众方言如军话(或称“军声”)、旧时正话、湖南话(西南官话)、湘方言、赣方言等:军话在广东使用人口较少,属濒危方言,主要分布在惠东县平海镇及周边区域、陆丰市西南镇大部及大安镇的个别村落,总使用人口约2.5万(河源龙川有田心屯军声,使用人口不足百人);军话因与明代卫所军户关系密切而得名,或多或少保留明代通语的一些特点,但由于时间及地域因素的影响,也混杂周边其他方言的特点。旧时正话分布在茂名电白区(原电白县)大衙镇的部分村落,使用人口不足1万。乐昌、连州两市的北部地区,说土话的居民一般还会说西南官话(当地称“湖南话”),形成对内使用土话、对外使用西南官话的双方言交际格局,西南官话是湖南南部西南官话就近扩散的结果。连州市、乳源县某些近于湖南的地区(如连州与湖南交界的山村,乳源的桂头镇和杨溪镇),使用湘方言。南雄市界址、梅岭两乡,通行赣方言。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广东省的汉语方言”图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分布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有粤方言、客家方言、官话(西南官话)、平话、湘语、闽方言等汉语方言。其中粤方言、客家方言、官话、平话使用人口较多;湘语和闽南话属于小众方言,广西湘语主要分布在桂北全州、灌阳、资源、兴安4县;广西闽南话主要分布在西江上游各支流两岸及南流江两岸的部分区域。广西又是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分布区,主要有壮语、勉语、布努语、拉珈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等十余种。

(三)海南省语言分布概况:海南原归属广东省管辖,1988年建设特区时方从广东划出,故海南区域内的方言与广东的方言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海南省汉语方言有以下5种:海南话(闽方言雷琼片)属强势语言,全省有500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其他较少人使用的有:儋州话,具混合方言性质,40多万人使用,分布在儋州、昌江、东方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军话,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是古代从大陆充军来海南岛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语言,10万多人使用,分布在昌江、东方、儋州和三亚的部分地区;迈话是一种尚不容易划归方言系统的混合型方言,使用人数不多,目前只有三亚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带居民使用;疍家话(属粤方言)仅三亚港附近的汉族居民使用。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海南省的汉语方言”图


二、岭南方言的价值和研究意义。岭南方言的多样性,反映了岭南地区别具一格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特色。概言之为以下数端:
(一)岭南地区的各种方言,程度不等地保留了古汉语的某些特点,是了解、研究汉语发展史的可贵材料。同时通过这些方言与古汉语关系的认定,也有助于了解各个民系迁移、开发岭南的时间。
(二)粤、闽、客三大方言本属汉语,但在岭南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难免与当地的土语产生融合和相互影响。研究和认识这些方言的特点,对于了解早期广东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揭示早期南粤少数民族语言的特征,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民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方言又是民俗的主要内容和承载工具,不少民俗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已经濒临消失,而方言往往或多或少地保留这方面的内容,如俗语、谚语、歌谣等。

反映儿童游戏“打手影”的壁画

 过天梯


不少民俗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已濒临消失,而方言童谣则真实地保留了这方面的内容。如“打手影”“过天梯”“捉伊人”“梳髻”等。
(四)方言与地方文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地方戏剧和民歌,与方言相互依存。如粤语对于粤剧,雷州话对于雷剧,客家话对于客家山歌,这些方言是形成地方戏剧和民歌基调的重要因素之一。脱离了方言,这些地方文学也就失去其独特的魅力。
(五)方言与社会语言文字应用亦息息相关,如地名、店名、人名等,不同的区域也会带上不同的方言色彩,如珠三角多用“涌”(读“冲”)作地名,反映粤语区多水的地理环境;潮汕一带多用“厝、竂、墘”作地名,则反映潮汕方言与闽语的密切关系。深入了解方言特点,有利于制订更符合当地实情的语言和文化政策。
(六)了解方言的特点,有助于更有力地推广普通话,更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在方言复杂的岭南地区,调查研究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普通话的难点教学,是提升推普效率的捷径。
方言与普通话不是对立体,而是共同体,它们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方言可以更好地为广东地区不同的人群之间的交际服务。我们在宣传推普时,不要把方言作为不好的标靶予以排斥;我们在推动方言保护和传承时,也不要单纯地将方言影响力减弱、代际传承缺失归咎于“推普”的因素。让普通话与方言和谐共存,是我们未来社会要努力追求的目标。而方言有适当的生存环境,也才能确保更多优秀的地方文化得以代代相传。我们提倡认识广东方言与岭南文化,目的也就在于此。
三、保护、传承岭南方言与方言文化的若干思路与建议保护、传承岭南方言与方言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就包括官方(主管部门)、学校、媒体以及使用者主体。这里主要就官方(主管部门)层面谈谈可为的一些办法。
(一)地方立法吕佳容认为:语言立法是“语言权保护的重要途径”(2013)。我国有关语言文字的地方立法不太多,但并非绝无仅有。2018年8月1日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施行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标志着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正式步入法治轨道。《条例》规定,广西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或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族、师范等高等院校,设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文学、教育、艺术、翻译、广播影视等专业课程。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方面,《条例》规定,教学教材、广播影视、图书报刊、网络、文艺演出、公共服务等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时,应使用规范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牌匾,自治区政府政务网站、政报的名称,壮族聚居区的市、县(市、区)政府政务网站、政报的名称,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应同时使用规范汉字和国家批准的《壮文方案》确定的壮文。
不过,在汉语方言的立法方面,目前可为的空间似乎就比较大。黄雀莺指出:“对方言保护的价值分析表明,方言承载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多样性价值是方言保护的法益所在。方言保护应遵循人权保障和文化多样性法益保护并行的路径,通过语言权保障来实现‘宽容的保护’和‘平等的保护’,同时通过文化多样性法益的保护以实现‘促进的保护’。方言保护立法,应通过完善现行《宪法》中的语言条款,在语言专门法中确立方言保护的一般原则,辅之以其他部门法中的语言规范和地方性立法,构建起语言权保障和方言文化多样性法益保护的法律框架。”(《论方言保护的法益分析和实现路径》,《福州大学学报》2021)
就岭南地区而言,建议就岭南方言和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重大问题,如传媒语言文字的使用,方言的传承与教学,各地学校相关课程的开设,乡土教材的编写,方言研究人才的培养,方言文化的宣传普及与博物馆的建设,进行立法,正本清源,理清思路,理顺关系,以便于政府部门和有关团体开展工作。
(二)设立方言文化试验区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不应仅限于经济层面,文化方面也可以推行一些试验性的举措。据了解,2007年6月9日,中国首届文化遗产日颁奖仪式在京举行。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仪式上文化部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包括福建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地,这里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和保存地。作为文化生态的重要内核之一——方言,自然也是在保护之列。不过由于复杂的原因,闽南话尤其是厦门话的保护,效果还是未臻理想。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性与价值毋庸置疑。因此,借鉴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做法,广东省完全有条件设立“岭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区内的粤、闽、客家及其他方言文化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对丰富的文化生态进行系统的保护,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而要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框架设计及相关申报工作,则需要多地、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当然,方言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在其中确实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案来。关键是有人提出设想,还需要有人去实际持续推动。
(注:本文为非正式讲义,不经许可,不得引用)
(未完待续)


本期作者 | 甘于恩

本期编辑 | 赖晓仪

本期审读 | 赖晓仪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往期精彩回顾


讲义 | 甘于恩:岭南方言与方言文化初论(上)

讲义 | 甘于恩:岭南方言与方言文化概说

讲座 | 甘于恩:基于岭南方言视域认识与传承广府童谣

岭南文化 | 甘于恩:岭南人文景观概说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有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