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2022年第6期目录


反贫困问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演进逻辑

......黄承伟(4)

构建有效的防规模性返贫的机制和政策

......汪三贵,周园翔(12)

“十四五”期间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策略

......张琦,万君(23)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农村扶贫政策变迁及减贫机理

......赵映,张鹏(35)


土地问题

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前置及其效力扩张的制度风险与因应解决方案

......靳相木,李梦微(46)

如何促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

——基于产权配置形式与实施机制视角

......郭恩泽,吴一恒,王博,马贤磊(57)

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潜在障碍因素及化解路径

......王玉波(68)


产业经济

秸秆翻埋还田补贴发挥功效了吗

......喻佳节,司伟,赵启然(84)

中国肉牛产业碳排放的达峰假象

——基于EKC理论的实证分析与检验

......张越杰,闫佳惠(93)

隐含水污染视角下的中国省际农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李姣,李朗,李科(106)


其他

贸易便利化对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房悦,范舟,李先德(122)

赋能型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有效实现方式

——以陕西省石泉县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为例

......何得桂,武雪雁(134)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演进逻辑

黄承伟(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


摘要:深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针对当前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实践、学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提出并深入阐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战略演进过程,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和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这一战略演进的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持续提升的理论素养、战略思维能力及坚持系统观念是战略演进的支撑,而持续强化战略实施的动力机制和优化工作推进体系是战略演进的保障。

关键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演进


构建有效的防规模性返贫的机制和政策

汪三贵,周园翔(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脱贫攻坚完成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过渡期的重点任务,然而防规模性返贫又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分析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的返贫风险和原因,对目前政策实践中防止规模性返贫监测体系和政策帮扶体系进行分析,梳理构建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一是完善防返贫监测纳入和风险消除机制;二是加强对监测户中非脱贫户的政策覆盖;三是坚持因户施策,杜绝“应帮未帮”现象,强化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帮扶措施。

关键词:脱贫与返贫;规模性返贫;防返贫监测


“十四五”期间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策略

张琦,万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摘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是中国“十四五”期间脱贫地区的重要任务,这既有强烈的现实需求,也有时代发展需要。对此,国家需要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目标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大使命来巩固脱贫攻坚的减贫成效;以持续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巩固拓展持续增收机制;以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目标巩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果;以提升县域发展和基层治理水平,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制度成果;以创新改革为目标,把脱贫攻坚的精神和价值成果拓展到农村改革和国家治理领域。而要做好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在推进策略上需要把握六大战略转型,在时序推进策略考虑采取分两个阶段有序推进,空间策略推进上根据三类不同地区实际采取分区域差异性推动。

关键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总体思路;策略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农村扶贫政策变迁及减贫机理

赵映,张鹏(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农村扶贫政策推动了绝对贫困的大规模消除,阐释政策变迁、解开政策减贫“秘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构建“场域—形式—行为”政策变迁分析框架,阐释农村扶贫政策变迁及减贫机理。研究表明,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从着力解决温饱、致力总体小康、奋力全面小康,再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历史分期。在“减贫战略—农村改革—理念转型”场域中,农村扶贫政策通过渐进式政策更替、层叠、漂移、转换变迁保持存续和稳定,持续塑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贫困人口内生发展的行为者行为,促进贫困人口内生发展、摆脱绝对贫困。农村扶贫政策稳定是消除绝对贫困的关键,这为刻画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也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政策稳定提供了必要的经验。

关键词:农村扶贫政策;政策变迁;绝对贫困;历史制度主义


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前置及其效力扩张的制度风险与因应解决方案

靳相木,李梦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2019年修正的《土地管理法》将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前置于征收申请环节,并将其效力扩张到对能否启动征收权予以约束,这一改革旨在充分保障被征收人的各项程序性和实体性的合法权益,但也意外导致土地征收向国家购买的混同和异化,原本公权性质的征收权在正式的法律制度上遂演变成“协议征收”。征收权的公权性质之混同和异化将加大征收实务中“小群体抱团”“钉子户”和地方政府“逼上梁山”等制度风险。因应解决征收权的公权性质之混同和异化所导致的制度风险,应当沿着疏解征收权的非公益性职能的思路,让公益性职能归公权、非公益性职能归市场,推动强化公益性征收的公权性质、建立国家购买集体土地制度和实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三位一体”改革。引入强制缔约制度是在新法确立的补偿安置协议前置框架下强化征收权的公权性质的可能选择,允许国家购买集体土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则是让征收权退出非公共利益领域的两项补位性制度安排。

关键词:土地管理法;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强制缔约;国家购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如何促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

——基于产权配置形式与实施机制视角

郭恩泽(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吴一恒(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王博,马贤磊(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


摘要:探索促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路径是现阶段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产权配置形式和产权实施机制的视角着重探讨了两者对促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权配置形式的有效性与产权实施机制的可执行性是影响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的关键因素;产权配置形式的权利权能内涵不清与权能实现路径的缺失,以及产权实施机制存在的委托代理风险和市场活力萎靡是制约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的关键问题;因地制宜地聚焦于产权实施机制构建更有利于促进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可通过提升复合型产权实施机制的可执行性进一步发挥产权功能,促进“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宅基地;三权分置;产权配置形式;产权实施机制


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潜在障碍因素及化解路径

王玉波(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为拓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来源,2020年国家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2001—2017年相关数据,描述激励约束机制下的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发展历程,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乡村自身三个层面识别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潜在障碍因素及总体运行框架,阐释各项潜在障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时间序列上各潜在障碍因素数值变化趋势。采用熵值及理想解相似排序法测算三个层面障碍程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1—2017年影响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三个层面的障碍作用同时存在,但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与乡村自身的障碍程度呈现“此消彼长”变化趋势,导致总体障碍度没有显著变化。随着土地财政资金规模的增长,对于以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障碍逐年减小,表面现象上最主要的障碍是乡村自身发展较滞后的现实情况,实质根源是国家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及分权财政体制和经济增长为主的政绩评价体系。从完善土地财政形成制度根源、优化考评监管体系、征收保有环节房产税、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推动低效农村建设用地异地入市与农户规模化经营等方面,提出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潜在障碍因素化解路径。

关键词: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乡村振兴;潜在障碍因素


秸秆翻埋还田补贴发挥功效了吗

喻佳节,司伟,赵启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秸秆还田是缓解我国秸秆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激励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2018年黑龙江省实施了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而补贴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值得研究。为此,本文基于对黑龙江省农户开展的追踪调查数据,利用PSM-DID方法,分析了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显著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采用不同的匹配方法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与此同时,农户经营规模是影响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效率的重要因素,即秸秆翻埋还田补贴促进大规模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对小规模农户的促进作用却不显著。因此,本文建议采用科学的方法准确识别农户的投资预期、实行差异化补贴,调动小规模农户技术采纳的积极性,以提高补贴政策的效率,达到消耗秸秆存量的目的。

关键词:秸秆翻埋还田;技术采纳;补贴;政策评估


中国肉牛产业碳排放的达峰假象

——基于EKC理论的实证分析与检验

张越杰,闫佳惠(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在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本文基于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理论,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判断中国肉牛产业碳排放EKC曲线形态及曲线拐点是否存在,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及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对肉牛产业碳排放是否达峰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肉牛产业碳排放EKC曲线形态呈“倒N型”,并已经越过拐点,但产业尚未实现碳达峰。在研究中发现,EKC曲线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推演的结果,若仅以EKC曲线判别碳排放是否达峰可能会造成达峰假象。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中国肉牛产业未来可能会迎来产业增长与高碳排放并行的阶段,无论是为履行碳达峰承诺还是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都应提高产业自主能力,合理规划布局碳减排政策与产业自主发展策略。

关键词:肉牛产业;碳达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VECM模型;脉冲响应


隐含水污染视角下的中国省际农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李姣,李朗(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李科(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别测算了各省份农业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水污染及其构成来源,同时分析了农业水污染随贸易在省与省之间的净转移方向和数量,并依据水污染治理成本确定了各省份的生态补偿支付/受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端和消费端水污染排放在全国各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省际之间确实存在大量的水污染转移。转入区域主要为农业发展条件较为优渥的东北和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游地区;转出区域则主要为二三产业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人口大省。依据各省份农业水污染的净转移方向,确定的生态补偿支付省份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重庆、云南、西藏、陕西、青海和宁夏,其中北京市的支付补偿标准最高,为25.65亿元;生态补偿的受偿省份有辽宁、湖南、河北、吉林、甘肃、黑龙江、广西、江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新疆、海南、贵州、四川,其中河北省的受偿标准最高,为24.52亿元。考虑到农业水污染转移的复杂性及生态补偿支付/受偿数额的不对称性,省际间横向生态补偿仍需充分发挥中央政府或第三方机构的作用。

关键词:多区域投入产出;隐含水污染;省际生态补偿;农业生态补偿标准


贸易便利化对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房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范舟(康奈尔大学)

李先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本文研究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全球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影响。考虑到所有在产品层面存在零贸易值的双边关系,本文建立了跨期10年,包含了110个国家96类产品约1150万个观测值的完全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多边阻力方法将理论中多边关系对贸易的影响纳入研究框架,选择泊松极大似然模型进行回归。研究发现,在农产品领域中,与出口国相比,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更大;导致农产品与非农产品领域进出口双方贸易便利化的边际效应发生反转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基础设施。从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来看,边境管理水平提高虽然在整体上发挥了促进作用,但在低收入组国家间发挥的作用很微弱;改善基础设施水平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在各国家组合中均较为突出,出口国为低收入组国家时边际效应最大;改善商业环境在贸易国为低收入组国家时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果所有低于世界平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国家提高到平均水平,全球农产品贸易将增长584亿美元,约为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量的4.5%。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贸易成本;多边阻力;引力模型;泊松极大似然回归


赋能型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有效实现方式

——以陕西省石泉县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为例

何得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武雪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


摘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赋能型治理”,即通过深入挖掘、灵活应用治理资源,激活治理要素,激发和强化多元治理主体内在活力和能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赋能型治理将重要治理要素赋能相应治理主体,以党建引领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合力;以载体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协同建构;以技术运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整体效能;以治理革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高效运转,从而有效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赋能型治理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有力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技术治理,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新趋势。

关键词:赋能型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创新;治理有效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再次入选“2021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其中,《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