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技术经济》2022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目录












金融科技会影响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信用结构吗

......张龙耀,袁振(4)

村庄内部收入差距与农村人情信任

——基于双Probit模型的非线性检验

......梁海兵,张华(20)

新农合参保者福利收益的竞争性分配

......熊景维(40)

相对贫困潜在增量治理:贫困边缘人群的识别路径和演化机制分析

......于新亮,孙峥岫,上官熠文,于文广(53)

消费者转基因食品购买决策研究

——转基因制度认知视角

......张瑞娟,许菲(69)

农户种植意愿的代际差异与化肥减量

——基于湖北“十县千户”的田野调查

......唐林,罗小锋,闫阿倩,杜三峡(83)

认知规范、制度环境与果农绿色生产技术多阶段动态采纳过程

——基于Triple-Hurdle模型的分析

......罗岚,杨小芳,牛文浩,李桦(98)

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

——基于70个县的控制方程模型实证分析

......刘宇荧,李后建,林斌,傅新红(114)

病虫害防治外包提高了农民收入吗

——基于安徽和江苏两省水稻种植户的实证分析

......王玉斌,王鹏程(132)











01




金融科技会影响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信用结构吗

张龙耀,袁振(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信用贷款能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门槛,是解决农业农村融资难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制约着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信用贷款。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信用贷款和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可能。本文以2014—2019年苏、浙、闽三省110家农村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信用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占比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显著降低担保贷款占比,这意味着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降低农村地区经营主体获得贷款的门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规模较小的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势力较弱和成本收入比较高的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对其信用贷款占比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本文还发现,受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在将贷款信用结构从担保贷款向信用贷款调整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金融科技;农村金融机构;信用结构;信用贷款







02




村庄内部收入差距与农村人情信任

——基于双Probit模型的非线性检验

梁海兵,张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在市场经济变革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冲击下,具有差序格局的农村人情信任日渐缺失。本文从村庄内部收入差距视角探讨农村人情信任动态变迁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村庄内部收入差距对农村人情信任呈现非线性影响,即随着村庄内部收入差距的拉大,村民之间的人情信任将经历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变化轨迹;且这一基本结论在模型设定、估计方法、测量误差、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村庄内部收入差距对农村人情信任的影响具有收入阶层异质性。具体而言,收入差距拉大使低收入阶层更容易表现出不信任他人,使高收入阶层更容易引发他人的不信任。(3)收入差距对人情信任的影响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且这一影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关键词:人情信任;村庄内部收入差距;关系网络







03




新农合参保者福利收益的竞争性分配

熊景维(华中农业大学农村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在医疗保险中,政策参数和保险支付的射幸原则规定着医保待遇分配的救助公平要求和属性。据此,获益参保者间应有比较一致的平均收益率(报销率)。而现实中,新农合参保者的个体收益率存在着较大的人际差异。本文运用浙江、吉林和湖北三地的调查数据,建立和估计参保农民医保收益率影响因素的模型发现,以医保关系资本、信息获取优势和就医行为策略为主要内容的竞争性权能对参保农民的福利收益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拥有就医—医保关系资源和经常利用该关系资源看病的参保农民,对新农合报销政策了解程度更高或对医保报销程序更熟悉的参保农民,门诊就医经常选择乡镇医院或申请大病救助的农民,获得了平均更高的医保报销率。这预示着新农合参保收益的分配具有以参保者个体权能为承载的福利竞争性质,即其医保福利的实际分配除受正式制度参数和射幸原则的规定性约束外,还在与参保者的互动中受到来自后者的社会和信息资本等个体权能因素、行为策略因应等非正式制度的调节和“修饰”。关注医保收益分配中非正式制度和参保者“竞租”行为的影响,弱化个体和环境因素给医保分配机制附加的额外冲击将有利于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运行。

关键词:新农合;福利收益;福利竞争;影响因素







04




相对贫困潜在增量治理:贫困边缘人群的识别路径和演化机制分析

于新亮(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孙峥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官熠文(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于文广(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贫困边缘人群作为当前贫困问题转型后的新生群体和未来相对贫困人口的潜在增量,对其进行精准识别和常态监测关乎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建设。在相对贫困的研究视域和治理阶段,本文首先将贫困边缘人群定义为当期未发生相对贫困,但却具有贫困脆弱性的人口群组。随后,借助CFPS五期微观调查面板数据,在利用AF法和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分别测度相对贫困和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识别出贫困边缘人群,进而分析其时空演进路径。最后构造Probit模型,从个人、家庭和宏观三个层面以及时空双维度探究致贫因素和防返贫机制。研究发现:家庭结构老龄化是贫困边缘家庭的主要致贫因素之一;贫困边缘人群自身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减贫的内生动力;正式制度前期并未产生明显的脱贫效果,但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其脱贫效果开始显现,而非正式制度始终是贫困边缘家庭分担贫困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城乡一体化和土地城镇化建设是防止返贫致贫的重要战略举措;贫困边缘家庭的致贫因素存在时空异质性。

关键词:相对贫困;贫困脆弱性;贫困边缘人群;长效治理;时空演进







05




消费者转基因食品购买决策研究

——转基因制度认知视角

张瑞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许菲(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摘要:本文基于2020年线上调研收集的消费者问卷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消费者在转基因制度以及技术层面的认知水平是否对购买决策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购买的低意愿,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转基因制度的不了解,以及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缺乏;消费者对转基因制度的了解程度,在消费者安全性评价与购买决策之间有一定调节作用,越了解转基因制度的消费者,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作用越强;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了解程度越高,其对国内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也越高,进而更有可能主动购买转基因食品;不同家庭、人口特征群体对国内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消费决策行为表现不同。因此,加大转基因技术的科普力度的同时,加强转基因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及宣传工作,对提升消费者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水平,破解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低、技术创新与应用推进难度大等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制度;认知水平;购买决策







06




农户种植意愿的代际差异与化肥减量

——基于湖北十县千户的田野调查

唐林,罗小锋,闫阿倩,杜三峡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将种植意愿分解为父辈种植意愿和子辈种植意愿,重点探究种植意愿及其代际差异对当期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代际差异的年龄效应、规模门槛效应以及未来农地处置方式的差异对种植意愿与化肥施用量关系的影响,并利用湖北“十县千户”的田野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父辈和子辈未来的种植意愿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当期的化肥施用决策,若父辈或者子辈未来有种植意愿,则农户会选择在当期减少化肥施用量,而且子辈的种植意愿能够进一步强化父辈意愿对化肥施用量的负向影响。虽然种植意愿对化肥施用量的影响不存在年龄效应,但却存在规模门槛效应。相较于小农户,父辈未来种植意愿对规模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更大。土地流转的处置方式进一步削弱了父辈种植意愿和子辈种植意愿对化肥施用量的负向影响,而自己种的处置方式则进一步强化了父辈和子辈种植意愿对化肥施用量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种植意愿;代际差异;化肥减量;稻农







07




认知规范、制度环境与果农绿色生产技术多阶段动态采纳过程

——基于Triple-Hurdle模型的分析

罗岚(南京大学商学院)

杨小芳(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牛文浩,李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依据果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动态决策过程,本文将果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划分为果农转变现有农业生产模式意愿、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及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3个阶段;并基于樱桃集中种植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Triple-Hurdle模型分析认知规范、制度环境对果农上述3个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1)果农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处于发展阶段,绿色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2)果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受到认知规范和制度环境的综合影响,认知规范对三个阶段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激励制度、引导制度和约束制度对三个阶段影响存在差异;(3)制度环境总体上正向调节认知规范与果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之间的关系,但调节效应呈现维度和阶段差异性,引导制度和激励制度分别在前后各两个阶段发挥作用。政策制度的激励和约束难以根本改变果农决策的初衷,而引导制度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应注重识别果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阶段,根据不同类型的果农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技术服务措施,充分发挥认知规范与制度环境的协同作用,立足于绿色发展的长远目标,提升果农的环境保护责任感以规范认知,加强制度环境的引导作用,激发果农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认知规范;制度环境;绿色生产技术;多阶段动态采纳;樱桃种植户







08




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

——基于70个县的控制方程模型实证分析

刘宇荧(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李后建(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林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傅新红(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引导正确施用化肥、降低化肥施用量。鉴于此,基于2014—2018年水稻主产区12个省70个县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本文在使用控制方程法、基于异方差的工具变量法等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考察了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植技术培训能带来显著的化肥减量效应,即参与水稻种植技术培训能够使得农户化肥施用量有效地降低47.90%~68.00%。进一步研究发现,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在不同情境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即购买水稻保险、加入农民合作社等行为会显著强化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的化肥减量效应;然而,土地转入行为则会削弱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的化肥减量效应。这意味着鼓励农户购买水稻保险、加入农民合作社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发挥化肥减量效应。同时,也揭示了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的化肥减量效应在未进行土地流转农户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技术培训;化肥减量;控制方程模型;水稻种植








09




病虫害防治外包提高了农民收入吗

——基于安徽和江苏两省水稻种植户的实证分析

王玉斌,王鹏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从病虫害防治外包影响农民收入的机理分析出发,利用2019年安徽和江苏两省水稻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内生处理效应回归模型(ETR)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模型(IVQR),实证检验病虫害防治外包的增收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购买病虫害防治外包服务的样本比例不高,约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5.7%;第二,非农就业人口比例、种植面积和村庄距县城距离对农民病虫害防治外包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病虫害防治外包有助于提高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第四,病虫害防治外包有助于提高农民家庭人均纯工资性收入,但对家庭人均种植业净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第五,病虫害防治外包的增收效应存在异质性,对低收入水平农民来讲,病虫害防治外包的增收效应更强。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外包;农民收入;ETR模型;IVQR模型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再次入选“2021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其中,《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