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兵为什么?(总第253期)

2017-07-30 杜骏飞 杜课

阅兵日

文/杜骏飞



1


今天,又看到了大阅兵。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成公十三年》)。“祀”指国家的祭祀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


而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应该是第一等的国家大事了。


中国人有历史记载以来,阅兵活动就史不绝书,这说明,中国历朝历代,都无比重视阅兵所带来的政治、军事意义。


我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在夏朝建立的前夕,华夏部落首领夏禹在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看起来,这次阅兵活动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进行的。


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周国的周武王继位,想推翻纣王的统治,如何着手呢?武王也决定搞一次阅兵,一来检验自己部队的军事状况,二来测试自己对诸侯国家的号召力。


于是,武王率军来到黄河南岸的孟津,召集阅兵,史称“孟津观兵”。据统计,闻讯后赶来参加阅兵的大小诸侯多达八百家。武王于是知道自己已可以号召天下了。


春秋时期,世道不太平,阅兵活动开始频繁起来。检阅步兵一般每年一次,称作“搜”(春猎之意),检阅战车三年一次,称作“大阅”,检阅步兵和战车五年一次称作“大搜”。显然,“大搜”是先秦时期与今天所谓“大阅兵”相称的概念。


如此频繁的阅兵,使其渐渐成为一种军事训练制度。按照顾炎武的说法:“五年一阅,汰其羸,登其锐。”也就是说,五年举行一次,淘汰老弱病残的士兵,补充年轻力壮的新锐。


2


星移斗转。再到后来,阅兵的目的逐步转移到领导视察部队上。


在秦王朝,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更加重视军事训练与校阅,虽未留下太多文献资料,但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了秦朝阅兵的再现,始皇帝连到了地下都要检阅规模宏大的列兵式,其极端的军事爱好可见一斑。


历史上最有戏剧感的一次阅兵,当然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上读到的汉文帝在细柳营阅兵的故事


汉拜周亚夫为将,驻军细柳,防御匈奴。一次,文帝亲自来细柳阅兵。他发现军容整齐,军令森严。没有周亚夫的命令,连武帝本人都不能进入大营。到了营中,武帝被要求按照军令不得骑马快行。见了周亚夫,后者也不按照朝廷礼仪,而是以军礼拜见文帝。


为此,文帝大赞周亚夫,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将军。当然,周亚夫也没辜负文帝的厚望,后来率兵平定了“七国之乱”,拯救了汉室江山。


当然,也有些阅兵不是为了作秀,而是战争动员。


《旧唐书》卷一一记载了一次阅兵式的战争动员:大历九年(774)夏四月,皇帝诏郭子仪等大阅兵师,“以备吐蕃”,也就是,是为了对吐蕃用兵而阅的兵。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五代时的后周世宗柴荣,拟率兵攻打辽国的傀儡北汉。为鼓舞士气,柴荣在北郊举行阅兵。第二天,就在高原打败了北汉皇帝刘旻。


这里,阅兵仪式,都已经转化成战争的宣言了,常人不看也罢。


3


也有的阅兵不是为了军事,而是为了政治。


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秋天,在骊山脚下举行的大阅,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参加阅兵的士兵人数达到了二十万。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阅兵,它是唐皇李隆基为了震慑朝廷内外潜在的政治对手、树立自己的威信而搞的活动。


也有的阅兵不是为了国内政治,而是为了国际政治。


永乐十八年,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独帖木儿国使臣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坚持只行鞠躬礼。


在历史上,帖木儿国是出身藩属而一直要反明朝的,建立自己的大帝国后,也确实多次跃跃欲试想对明朝用兵。面对这么个桀骜自大的外国使节,该怎么办呢?朱棣的办法,一是安排参观富庶的经济重镇,二安排大规模的“狩猎”以邀请使团观览。


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华北某地(怀来)举行,共调军队10万人,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


当然,重头戏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先进武器装备:明朝“神机营”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骑兵专用火枪)、安南铳(抬枪)、“一窝蜂”(火箭炮)、“火龙车”(火焰喷射器)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为之震慑。


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这一次,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全然不顾“我国无此风俗”。朱棣则手书信札托使臣转交帖木儿国王,在信中表示“愿两国臣民永享太平安乐之福”。



4


朱棣的阅兵、以及对帖木儿国的回击方法,颇值军事爱好者作哲学思考。


一个伟大的国家,必然要有伟大的国防。盛大阅兵,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求战,而是为了止战。


这就是中国人“止戈为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哲学。


然而,如今每逢阅兵,网上就传来网民大国自雄、王霸天下的呼声,往往还要发出各种战争叫嚣。


按照这些网民的逻辑:既然中国如此强大,那就要获取战争红利,要对土地、海洋予取予求,对历史、现状全面清算,对面子、里子照单全收,对美、日、印、韩、越、俄俱可一战。


《孙子兵法》开头即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墨子主张“非攻”“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墨子·非攻》:“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在《非攻》篇里,墨子连用八个“不可胜数”,揭露了战争直接杀人和间接杀人的残酷性。


在墨子那里,兼爱是非攻的伦理道德基础,非攻是兼爱的必然结果。


不管是什么样的战争,都是文明世界所要尽力戒绝的。


在人类社会里,比战争方式更好的利益博弈方式有很多,战争只是底牌而已。除非没有其他选项,战争才会摆上台前。


最好的战争,就是以军止战。一个国家的军事,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福祉,而不是为了打仗;诚如刑法的本质也是拯救,而不是惩罚。


战争是残忍、冷酷而凶险的,它毕竟是在以生命为牺牲、以国运为赌注。一旦入局,便难脱身,胜负之判,每在毫厘之间,纵得幸存,亦常为惨胜,无非一方死伤、一方输亏而已。


战争大多不义,绝非无知之辈所憧憬的那样,是什么强国威风、伟人壮举。看历史,一场场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的战争,很多时候所折射的都是:君主的错觉,将军的欲望,国人的急功近利,时代的险躁横蛮。


结果呢?往往事与愿违。国虽大,好战必亡。回忆历史上出现过的那些荒谬的战争叫嚣,事后多被验证为亡国之声。


对那些轻言战争之徒,对那些要满足自己征服欲的王公大人,墨子批判说:“此其为不利于人也,天下之厚害矣,而王公大人乐而行之,则此贼灭天下之万民也,岂不悸哉!”


5


当年,楚国大夫潘党,劝楚庄王把手下败将晋国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筑成一座大“骨髅台”(又称“京观”),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物,留给子孙后代看,以称颂国君的武功,楚庄王却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说:


“战争不是为了宣扬武功,而是为了禁止强暴,给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从文字组成上讲,这个‘武’字是由‘止’和‘戈’两个字组成的,‘止戈’才是‘武’!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武功应该具备七种德行:禁止强暴、消除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基业、安定百姓、团结民众、增加财富(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这七种德行,我一种也没有,拿什么留给子孙!……晋国的军卒为了执行国君命令而战死的,他们也没有什么错。怎么可以用他们的尸体做什么'京观'呢?”


听到如此悲悯的论述,楚国的军队按照楚庄王的命令,到黄河边祭祀了河神,修筑了一座祖先宫室,很快就班师回国了。


李白在《战城南》里,痛苦地吟道: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李白的诗,写得真好。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范雨素的意义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科恩的诗、歌和人生乌尔班尼的牺牲|世间好物不坚牢:读杨绛先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崔永元变了吗读书:曾国藩的“不可揭破”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关于爱:九个艰难的追问“人生好比洗衣机,稳中要有甩”天亮了,你的自媒体梦也该醒了|七月十二日感事答疑|404动物园 女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 与杜老师谈心: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  | 致一点癖好都没有的你 | 关于“敌人”的知识系统 | 七种穷人:绝对的贫穷无法自救| 相亲鄙视链与杜老师谈心:“符号化生存”写给儿子的箴言|“公知“是怎么变得声名狼藉的?写给儿子的箴言(续)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 利他 | 运动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汤佩兰

责编|胡园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