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小巷里的詹叔周嬢 | 对话另一种生活

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3-06-30

2022年6月25日,公众号“看客inSight”的推送《女式内衣流水线上,打工男孩的无欲青春》引发网友关注。有人感叹“少有人将目光投向流水线上的工人”,也有人说“这篇文章反驳了读书无用论”,有人在文章中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而更多人透过作者的镜头和文字,看到小镇内衣厂的青年们真实的生存状况。这篇文章首发于2017年,标题是《汕头内衣厂里的打工男孩》作者陈劲大学学习新闻专业,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自由报道摄影师。他将镜头和文字对准小镇青年的生活与情感,作品普遍关注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存和流动状况。无聊点点手机做任务领红包,搓着麻将在烟雾缭绕中有一搭没一搭地唠着家常,边跳广场舞边盘算中午给孙子孙女做什么饭......中国式父母的退休生活充斥着团团转的忙碌与缺一角的空虚,没人知晓他们想要什么样子的生活,似乎他们自己也不在意。

但在喧嚣之外,年近七十的詹叔周嬢在重庆山城步道旁静静地开着一间小巷人家,他们在门口挂出了一幅牌匾“有好同学来,不亦乐乎”,等待路过的游人歇脚喝茶。
“弓不知道放哪里了,你们调调看,弦应该是好的。”

“很久没弹,弦有点涩了。”

初见周嬢,她坐在门口的餐桌旁,一身粉红色家居棉服很是吸睛。刚下过雪的山城带着一股潮气,一对年轻情侣走进门,周嬢放下手机热情招呼着,起身烧了一壶水。女生对墙上挂着的小提琴很感兴趣,周嬢帮着男生把琴取下来。壶嘴很快冒出了热气。窗外不时有车声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调琴声后,女孩惋惜地放下琴走了。

周嬢在帮男生取琴
“你来聊天也行,你愿意坐下来休息也可以。”周嬢泡好茶,用瓷碗斟好放到我的面前,一杯铁观音15元,无限续杯,瓜子糖果免费。她打开桌下的取暖器,暖意升腾,烤得人暖烘烘的。

重庆话里“嬢嬢”是阿姨的意思,对我这样偶然来访的外地游客来说,叫周阿姨更顺口。其实准确地说,周嬢与我奶奶同岁,但周嬢不要我叫她奶奶,“就叫我阿姨。”“是觉得这样叫更年轻吗?”“我也很自信,觉得自己不老。”言语间她谈起朋友送的这把小提琴,不是自己弹,是专供来店的年轻人调试演奏,比起消费,她更希望“有缘人”弹弹它。

小巷人家外观

这户“小巷人家”藏在居民楼里的灰色砖瓦间,小巷两旁摆满了各式花草盆栽和画架,透过有些掉色的绿漆防盗门,能瞥见一架老式钢琴和一隅字画。这里距游人众多的山城步道只有一百多米,却能隐于闹市。

从女儿出生到现在四十多年,詹叔周嬢一家一直生活在这里。这里前后有两个门,正门由客厅通往四合院,后门通向居民楼的巷子。一楼这么好的位置,怎么不开家店呢?一年半前,在路过的年轻人建议下,詹叔周嬢萌生了开一家小店的想法。詹叔发挥创意,写下“小巷人家”的毛笔字做成牌匾,挂在后门上。一番“天时地利人和”,小巷人家就这么开张了。

詹叔找来木板,用铅笔写上“茶”“咖啡”,拿电钻钻好,贴在蒸笼上。这样一点点布置,小巷人家逐渐成了前店后家的模样。有顾客来店里自助手冲咖啡,詹叔也去学。时间一长,两位退休老人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了和年轻人的“聊天室”。

“纯属搞着好玩,这样进来聊聊天,你们也开心。”周嬢说。小巷人家吸引了很多过路的年轻人。这里不强制消费,进门参观,打卡拍照,聊天吃饭,詹叔周嬢一概欢迎。

小店每日客流量不固定,有时三四个人一起,来好几拨,疫情严重时一天都无人光顾,两位老人对此不甚在意,“来了欢迎,不来我们也不气馁”。在众多年轻顾客中,周嬢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男生小迟。小迟是一名大二学生,高高瘦瘦,喜欢动漫,自学了钢琴。去年1月3日旅行途中来到了小巷人家,今年1月7日又来到了这里。这次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妈妈、弟弟和两个同学,周嬢记得很清楚,“因为他钢琴弹得很好”。一行五人在店里歇脚聊天,交谈中周嬢才知道小迟在家里“不太爱说话”,但在小巷人家却和周嬢很谈得来,是周嬢的一位“钢琴老师”。这次来小巷人家,他弹了一首动漫主题曲。周嬢也很喜欢,还要了录音版来琢磨。他们五人在小巷人家喝了三杯茶,一共45元。小迟走时和她说“明年还来”。

重庆的大多数旅游景点,一壶水果茶能卖到58元,在詹叔周嬢这里,加了苹果、山楂、枸杞、金银花一大壶满当当的水果茶是30元,抵掉基本的水电材料成本就足够。“贵了没意思,”考虑到顾客群体,他们不参照统一标准定价,“我们这里都是像你们这些年轻人过来,还在靠父母读书供钱。我的女儿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再一想到我女儿在外面,如果能遇到这样的一户人家,也是蛮好的。

詹叔很喜欢《论语》中的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次同学来访,他便突发奇想改写成“有好同学来,不亦乐乎”,做成牌子挂在外面。

小巷人家门口一角

店里卖茶和咖啡,可以自助,聊得开心还能吃上一顿詹叔亲手做的饭。退休前,詹叔是一名川菜厨师,在川菜饭店做过挂牌主厨,也专做高级私厨,餐桌旁的照片墙上挂满了各式菜品图片,不止家常的糖醋鱼、鱼香肉丝,还有“参鲍翅”“迎客苍松”“鸳鸯戏水”。周嬢也笑着让我猜她的工作,我环视一圈,目光定在了龟缸上的字条“周老师饲养的五年龟”。我本以为答案显而易见,却得知是叔叔的幽默。周嬢原在单位做会计工作。只因乌龟摆在门口,客人们喝茶歇脚总问上一两句,为免得总向客人解释,詹叔就贴了字条。

他们不核算成本,也不把小店当作经营的生意。每天早上八点,周嬢去市场买菜,詹叔就开着门,中午吃饭午休两个小时,一直到晚上八点关门休息。“有人来我们就欢迎,没人来我们就弹弹琴写写字。”周嬢笑着说。

弹琴写字,都是詹叔周嬢从退休后开始学的。

詹叔学书法的念头早有,真正开始却始于一次意外。四年前的一个冬夜,走夜路时,詹叔在刚化不久的雨雪里踩虚了脚,摔伤了脑袋。第二天紧急去往医院做检查,所幸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做完手术,周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是一阵后怕。“头打了两个洞,连话都不能说。”那次意外让詹叔在医院住了16天。

养伤期间,詹叔的语言功能还在恢复,一位爱好书法的朋友便送来了笔墨纸砚。“东西都买过来了,那我不写都不行了。”就这样,65岁的詹叔开启了书法之路。

家里还有一架年纪更大的钢琴,周嬢称它为“老古董”。这架朋友送的钢琴在家待了将近十年,“还有两年就一百岁了”。钢琴键留下泛黄的印迹,音质也不复从前,但周嬢仍是爱不释手。

说着,周嬢转身打开琴盖,给我弹了一段新学的《天空之城》。指法有些生涩,但胜在娴熟自然,指尖落下,像水浪抚过泛起一圈圈波纹,我立在一旁却好似在自然般畅快呼吸着。她不是在为我表演,而是真正享受其中。

一曲结束,她转身亲切地笑,说没想到自己65岁还能学会弹钢琴。詹叔和朋友外出旅游时,周嬢也开始在家自学钢琴,“我看他走了,我困在家,他都能弹,我为什么不能弹?”

她不懂五线谱,就拿笔抄下简谱,遇到来店里会弹钢琴的客人,她“来一个咨询一点,慢慢还在网上下一点谱子”。凭着“勤苦练”的精神,周嬢一点点学习拼凑,抓着不会的曲子一个个请教。渐渐地,她从“零基础小白”进步到能够流畅地演奏一首完整的曲子。女儿对此也很支持,“她说妈妈你这个年纪能把钢琴弹响真的很棒”。
周嬢弹奏《天空之城》
周嬢的女儿是80后,未,外派到国外工作,一年只能回来探亲一次。起初,二老对女儿一个人“单枪匹马”出国有些担心。但作为父母,他们也觉得年轻人得到升华,能有出去学习交流的工作不易,很支持女儿的选择。

“当时我真的担心,她提着两个大箱和我们拜拜就上飞机了。”2007年,手机还不普遍,也没有微信,他们用电脑版QQ,打字询问女儿的情况。

“我相信我女儿的能力,她自己很能干,把自己照顾得很好的。”在教育女儿上,周嬢的原则是“只要她开心,我们不干涉她的自由生活,会跟我们交流就可以”。从女儿小时候起,一家人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只有在教育上比较严格。女儿考大学的时候,他们的要求也是只要尽力就好,想要什么自己尽力去争取。

餐桌前和我聊天的周嬢
女儿至今未婚,他们对此很支持,也从不催婚。“她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

提到对婚恋观的看法,周嬢打开了话匣子。年轻人好好学习,升学就业,工作后结婚生子,走完这一套“圆满”的流程,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基本想法。“但是像我女儿这样,不选择这样的生活,我们也支持她。我们不能强迫她,也左右不了。”

周嬢觉得,在婚姻感情上是不能将就的。过去遇到不好的,选择很少,只能认命,但现在年轻人是可以多项选择的,她的想法很朴素,“只要你过得开心就好”。

周嬢对抗不开心的办法就是弹钢琴,“跟叔叔有点小矛盾,我就去弹钢琴,听着音乐就忘了”。川渝地区以麻将闻名,但周嬢玩得很少,一般只玩下午一场,学了钢琴后下午的麻将也不去了。她觉得到了晚年阶段,能悟透生活,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疾病,找好定位更为重要。“现在我们都感觉这就是我们两个想要的生活。”

在自得其乐的生活下,詹叔周嬢也不得不面对日渐严重的身体疾病。春节过后,詹叔腰椎疼痛去医院检查,小巷人家也从全天营业改成了半天。因为年纪大睡眠不好,两位老人没选择住院,早上周嬢陪着詹叔去医院做空腹检查,在医院吃完午饭回家休息,下午就开着店门。

今年冬天的重庆格外寒冷,在室内取暖要开空调,但詹叔还有糖尿病,空调开太久会过于闷热,他们只能穿上厚棉服开取暖器。詹叔50岁时患上了高血压,还引发了肾病、神经性病变几个特殊病后遗症。这次住院前,他的第四五节脊椎疼痛压迫到右腿,到了“走路脚都疼”的程度。医生建议手术,但考虑到年纪大了,手术风险大,女儿也远在国外,周嬢便选择让詹叔回家吃药缓解。

两位老人对住院看病并不陌生。周嬢的胃不好,去年住院查出了胃溃疡炎症。一天,还在单位上班时她突发胃出血晕倒,被同事送去医院,那次她输了800毫升的血,也落下了病根。

不能吃硬的,不能吃凉的,不能吃辣的,一段时间里周嬢只能吃流质食物,一点菜渣都无法进食。从那以后,原本嗜辣的周嬢戒了从小爱吃的干胡豆,一点辣也不沾了。“你的胃不适应,乱吃又会出血,胃病会变得更严重。”慢慢地,周孃习惯了少食多餐的清淡饮食,胃病没有继续恶化。

“我明年就满70了,人老了都是这样的,很正常。”周嬢很坦然地面对老年的身体疾病,有病能吃药治就吃药。她还有偏头痛的毛病,到了“吃安眠药才能睡觉”的年龄,她一天吃四包头痛粉,有时还要加一包感冒药。

周嬢的一位邻居,比她小两三岁,患肝癌已有十多年。最近是邻居的第六次手术,出院后第五天他便去山城步道继续唱歌“事业”,周嬢对他的评价是“心态特别好”。

“什么叫大病?其实现在说的癌症,我觉得也不是什么大病,能治就治,不能治就放松心态,好好地过。”在她看来,这些要慢慢养着、吃药能缓解的老年病都不算大病。

周嬢的好心态也来自小巷人家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女儿在高层买了房子,希望他们上新楼去住,但詹叔周嬢不愿意,因为“没烟火味”,相比而言他们更喜欢敞开门能见到很多年轻人的日子。

门前的苔藓石阶上传来渐远的脚步声,詹叔周嬢送走客人准备休息。“如果没有小店,你们年轻人怎么跟我们聊?有了这个平台,你们年轻人过来,我们心态更好,也越来越年轻。”詹叔周嬢在这方面想法很一致。

他们没想过未来小巷人家会开到什么时候,“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詹叔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陪你们旅游,你们陪我们过了日子。”

-END-

系列统筹 | 朱梓函 吴一诺 潘桢甄

作者 | 杨欣雨编辑 | 潘桢甄值班编辑 | 屠杭莹

运营总监丨胡世鑫

 推荐阅读 
[1]吴尘:口述史是一种介入社会议题的途径丨对话另一种生活
[2]辞掉年薪40W+的工作,我3个月独自游遍半个中国丨对话另‍一种生活
[3]在钢铁丛林里做一个“假面浪人”丨对话另一种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