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四期招募回顾|统筹组背后的独门“统筹秘籍”

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4-09-05




# 深度训练营 #

为期半月有余的新一期招募告一段落。从最初组建统筹组的手忙脚乱,到带着全体招募组持续推进得井井有条,统筹组的四位同学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
十四期招募背后都有哪些工作?统筹组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Ta们又为招募做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准备?统筹组全体将为你细细讲述~

@付雨洁

作为本次招募的统筹,我们顺利完成了十四期的招募工作。在此衷心感谢统筹组的每一位成员、辛勤工作的面试官,以及两位总监和显玲姐的帮助。尽管我已积累了丰富的线上线下统筹经验,但这次招募依然让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将招募过程视为一个小型项目的实施,我运用所学的项目管理知识进行了深入复盘。以下几点感悟尤为深刻:

1.汲取前人经验,进行优化迭代。起初,我们依据红叶姐分享的十二期招募文档,迅速制定了十四期的时间线和流程框架。但在招募中期,我意识到还有很多地方仍需进一步细化标准,于是在正式开始笔试打分之前,我积极联系了上一期的招募统筹苒君姐,获取了十三期的招募文档和面试PPT等资料。有了上一期的范本作为参考,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与上一期不同的是,这一期我们在笔试题和面试题上做了较大创新,笔试题更加注重独立思考能力;而在面试题上,我们也划分了多个维度对面试者进行考察。

讨论面试题的角度
2.拆解任务,多线并行。在紧迫的十几天内,我们高效完成了从招募推文发布、简历与笔试评分、邮件通知到视频面试、发布最终录取公告的全流程。这得益于我们团队强大的多线程处理能力。面对没有独立宣传组的情况,我们灵活调整,让有空余精力的成员参与到宣传推文的制作中。同时,我们提前商讨并确定了笔试与简历的评分标准,有效避免了后续工作的延误。
3.学会及时解决困难与高效率团队协作。无论是个人遇到难题还是团队成员面临困境,我们都应迅速响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当我个人因故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时,我会及时寻求团队帮助,确保任务不被延误。同样,当团队成员因病或其他原因无法参与后续面试时,我会迅速在深度营的群聊中招募新的成员加入,以保证招募工作能顺利进行。此外,面对邮箱无法登录等突发状况,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短信等形式及时通知面试者。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招募任务能顺利推进。
4.及时共享信息,减少信息差。一开始,只有我作为总统筹在每一个群聊里面,其他三位统筹都只在一个群,后面我发现这样效率很低,因为另外三位统筹并不知道两个组的进度怎么样。最开始运营组那边已经讨论出各种标准了,而深度组的面试题库还没有讨论出来。我意识到所有统筹成员都应该加入相关群聊,这样大家能及时了解彼此的进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或协助。同时,尽量在大群内直接沟通,能够减少信息传递的延迟和误解,确保整个招募流程的顺畅进行。
以上是我在统筹工作中的一些感想,但实际上,我的职责远不止于总统筹这一角色。我还参与了招募推文和录取推文的制作以及运营组的面试。除此之外,我还负责了发送邮件、与面试者沟通、回答报名者咨询等一系列琐碎但必要的工作。
记得在制作第一篇招新推文时,由于没有人愿意参与宣传组,我便主动承担起了这一任务。为了不影响招募推文的按时推送和第二天与朋友的出游计划(朋友要搬家了,想在搬家之前再见我一面),晚上十点半开完工作组的第一次会议后,我又立马开始宣传组的工作。直到凌晨一点半,我才完成海报设计。即便如此,游玩那天我也难以“脱身”,甚至让朋友在书店足足等了我一个小时,因为我还需要继续跟进招募工作的后续事宜。第一篇招募推文发出去之后,我经常时不时去查看深度营的邮箱。起初,收到的邮件寥寥无几,这让我心里十分忐忑。但幸运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最终收到了超过一百份的简历。

加班设计海报

在担任面试官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每一位参与者对深度营的热情和向往。他们之中,有人毅然选择降级转专业,只为深入新闻的世界;有人则通过选修新闻课程,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边界;还有非新传专业的朋友,怀揣着坚定的新闻理想,跨越领域而来。听了大家的故事,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十分感动。在此我也衷心祝愿十四期的每一位小伙伴,能在深度营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壤上,播种梦想,收获成长,开出属于自己的新闻理想之花。
印象深刻的还有制作录取推文的那天晚上,有好几位小伙伴来询问我最终的录取结果。于是我想起来显玲姐之前对我说的话:“等待结果的过程,对每位面试者而言都是一场心灵的考验。”正是这份同理心,驱使深度营的面试官们尽量在面试当晚便给出反馈,不愿让任何一位满怀期待的小伙伴久候。当我深夜制作完录取海报,看到录取推文在零点发出的那一刻,我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这一次的招募任务,我们可算是圆满完成啦!

@邹钰瑜

回想起这十几天的招募,我愿称之为“急急脚(粤语俗语,意思是指急急忙忙,着急的状态)”,招募结束两天我才缓过来。一开始运营总监在群里招募统筹组的时候,我很犹豫是否要参与这次活动,因为我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担心无法同时处理好这两件事,但是我又很好奇招募组的工作以及我当初是怎么被选进来的。最后好奇心战胜了我的担忧,我选择加入了统筹组。

招募工作是从统筹组列时间线开始的,雨洁把时间线列好之后,我们开了第一个会,把整体的时间线以及大部分的细节都讨论好了。正当我以为只要好好按照时间线来走,一切都会在我们的掌控之内,结果我们还是太“年轻”了。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足够的小伙伴来协助完成这次招募。由于是假期,有部分小伙伴忙于实习,大家参与的积极度不高,所以一开始来主动报名的人并不多。最后在统筹的热情邀请之下,才勉强集齐了人手。于是我们磕磕绊绊地开始了招募工作。

我主要是负责运营组招募的工作,安排好大家制定一系列的标准以及试题。为了避免任务推进进程慢,我就提前给他们分配好各自需要完成的任务并设置好DDL。DDL是第一生产力。在安排工作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可以运用“抓阄抽签”的小程序,能够很好解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帮助我们顺利推进任务。

简历和笔试题打分环节是令我心力交瘁的一个环节。由于面试官给报名者的打分差异比较大,我不得不一一进行核查。这个事听起来简单,但其实是一份相当费眼和费腰的活,还记得那一整个下午我几乎都坐在书桌前一动不动,一直在反复查看大家的资料,进行打分并核查分数。在看大家的笔试题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报名者是否用心,其实在笔试题里面就能看出来。比如,通过一些细节就能反映出来你对深度训练营的渴望:是否分点作答、是否充分理解题目、是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等。我们也会根据这些细节来给大家打分,所以细节是很重要的哦~

面试的前一天晚上,紧张又激动的心情支配了我的大脑,我失眠了。我很担心面试过程中会出差错,与此同时也很期待与面试者对话。所幸,当我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一位位面试者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一切都在预想中顺利完成了。

虽然在整个过程中,累占了大多数,但是当我面对着那些精心制作的简历,有逻辑条理和认真作答的笔试题以及在面试中听到大家大声畅谈自己的新闻理想的时候,我会觉得我们做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很开心在深度训练营的招募中遇见你们。看到你们还需要深度训练营,我觉得真好!我很期待,十四期的同学,带着你们的新闻热情,在接下来深度训练营的旅途中,大放异彩。

最后我很感谢为这次招募付出努力的所有人:两位总监、往期招募统筹、十四期招募组以及统筹组的小伙伴。很感谢有这次招募工作,让我更了解大家,大家都辛苦啦!

@刘圆圆

最开始参与十四期招募时,我还挺担心的,主要担心的是没人报名。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心情,倒不是对深度训练营没信心,更多是我自己对大家的新闻热情少了些底气。我看过又没招满的新闻班,听过台下学弟学妹听说我的专业后意义不明的笑声。我心想:会有多少人来敲深度营的大门,说自己想做新闻呢?

看着满邮箱的简历,我发现自己之前的担心太多余了,实际上,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能否按时看完所有的简历、笔试题并安排面试……接下来的几天,深度组招募小队的每一个同学都陷入了几乎连轴转的忙碌,每道笔试题和面试题的分数都需要有2~3人共同打分,于是我们打了几百多个笔试分,每个面试官至少参与了三小时的面试……刚刚完成一阶段的工作,就得立刻开始分配下一阶段的任务,在此我也想表达对深度组招募小队每一个成员的感谢,每次分工时我都非常担心大家会不会太累,可每次大家都非常高效率地接收并完成了,没有各位的支持,这么大规模的深度组选拔也不会在几天内高质量地完成,爱你们(双手合十)。

这样说或许很俗,但我的确陷入了一种忙碌的幸福中。虽说是我们在考核十四期报名者,但他们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力量。大部分参与面试的同学不会把“新闻理想”挂在嘴边,但每一场十分钟的面试讲下来,又好像每一句都在讲它,很多同学在面试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太一样,而聊到为什么想要做新闻报道时,大家一般都说不出个具体的原因来,也许是因为的确找不到什么实在的好处,又不好意思说出“新闻理想”这个词,不过我们都已经听明白了。

深度训练营聚集了一群仍抱有理想主义的新闻同辈,参与招募令我更加深有体会,同行者的存在本身就有意义,看见你们在这里,我也有了更多走下去的勇气。祝福十四期的小伙伴们有一趟收获满满的旅程!

@钟宸
十几天的招募落下帷幕,作为一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感慨良多。暑假期间,可能因为实习繁忙,大家对于招募的意愿不是太强,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时间表,也规划了招募组具体安排,但招募组缺乏人手的情况让统筹充满焦虑。所幸,显玲姐和两位总监告诉我们精简步骤、合理分配,人手已经足够。于是我们改变计划,建了一个大群的同时,取消了宣传组的配备,改为群内小伙伴自愿排版(虽然最后大部分都是统筹制作就是了)。

统筹组聊天记录

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后,我们就进入了“紧张刺激”的执行环节。虽然跌跌撞撞,但在十三期招募资料的帮助下,钰瑜、圆圆两位统筹分别带领工作组的小伙伴们制定了一整套的流程和标准。而我在其中,也逐渐承担起了帮助招募组完成应急工作的角色。从邮件收发、回复,到笔试题打分、面试、统计分数,我变成了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种全流程操作也让我深度参与到每个环节,能够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说扣分、加分标准。在这里也想告诉各位想加入深度营的小伙伴,我们很看重守时和按要求提交,这将会为你增添一定的印象分哦~

在招募期间,也必须感谢两位总监的帮助,两位适时的提醒很安心。在复盘中,一位总监跟我说,我们应该更早开始工作,不然工作量堆在一起,会很难处理。事实上,我们的面试工作也确实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招募组十多人在两天的高强度工作下不得不选择推迟一天面试,也让统筹组得以喘息并安排面试工作。回望我们之前制作的时间表,虽然基本按照计划完成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招募可以用“手忙脚乱”来形容。在招募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各位小伙伴对加入深度营的渴望,每天在后台都能看到有同学询问何时出结果。面对这份热忱,我们只能加快打分和复核,不敢懈怠。

也要感谢各位同学对深度营的厚爱,是你们的文字让招募组知道,我们做的东西是有价值的。不管是为深度营特意制作一份简历、按照报纸排版的陈书扬,还是面试中表现优异、告诉我们自己想做新闻的魏昭阳,以及报名的其他一百多位同学,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同一种热情。在这个充满冲突、风险的年代,选择进入深度营、选择做新闻本就是一件勇敢、回报渺茫的事情,但深度营的延续依旧需要各位同学的努力。我一直觉得,如果说新闻事业是火炬,那么深度营就像是一个火种的聚集地,它或许能量很小,但却能一直延续到今天,源源不断地培养一批批火种壮大。这也是我为十四期面试推文拟标题为“新闻如火,理想如炬”的原因,我非常期待,各位十四期的同学,带着对新闻的热爱,在深度营点燃自己内心的火种。

朋友圈的转发截图

也要再次感谢招募组的所有人、总监、显玲姐,忐忑不安的时间里,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让我们继续前行。祝十四期的各位新同学在深度营找到自己的方向!



-END-

十四期招募统筹 | 付雨洁 邹钰瑜 刘圆圆 钟   宸

整理 | 付雨洁

值班编辑 | 邹钰瑜

运营统筹 | 周智珊 陈子桐

运营总监 | 温泓烨 梁   栋


 推荐阅读 

[1]《中国慈善家》主笔温如军:在现场的都是调查记者 | 记者手记
[2]「史图馆」馆长:科普,“科”和“普”都很重要|对话自媒体人
[3]六层楼先生:去女性健康科普的“上游”看看 | 对话自媒体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度训练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