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暴雨再袭,台风对华北、东北影响在加剧吗?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2023-08-23


2023年8月2日,涿州民众乘坐船只转移,中新社记者崔楠


“七下八上”主汛期,一场令人惊讶的极端暴雨袭击了京津冀地区。北京出现创纪录的强降雨: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降雨过程极值已显著超过北京地区记录到的降雨极值,为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的降雨量[1]。


本次强降雨引发洪涝和次生灾害中,河北省涿州市遭受的洪水灾害尤为严重,主要河道共出现142站次涨水过程,洪水高峰时,涿州境内河道流量是黄河干流的7倍[2]。受灾人数超13万人,已转移群众8.31万,受灾耕地面积约为8.45平方公里[3]。


西部有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脉,北部是燕山山脉,东靠大海,华北平原的特殊地势加之“杜苏芮”、副高压、“卡努”等共同作用下,降雨中心沿着太行山-燕山地形铺陈开来。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常客,1949 年至 2022 年,在广东登陆的台风次数高达 202 次,广东、台湾、福建是我国受台风袭击最多的三个省份[4]。但一场热带气旋在广袤的、起伏的陆地上如何挪移?我们对于“北方”“内陆”与“台风”的关联与其可能带来的结果似乎缺乏概念。


RUC新闻坊梳理了2009-2021年的《中国气象灾害年鉴》与《中国水利统计年鉴》后发现,暴雨洪涝灾害每年对我国的影响很大,几乎每年都造成至少3000万以上的人口受灾、经济与农作物的损失巨大;而相对沿海省份,在相同的降水量下,内陆省份的受灾死亡比例相对更高,暴雨洪涝灾害对内陆地区的影响值得重视。


华北、东北地区近年来的降水量较低,直接经济损失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少。但吉林、黑龙江等省份直接经济总损失与GDP的比值较高,暴雨洪涝灾害对地方经济的冲击也更严重。台风并非偶发事件,1945年以来,至少有25个台风(六级及以上风级)中心过境华北、东北地区;2016年以来,每年的台风至少会造成华北或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受灾。


暴雨洪涝年受灾人数最高约2亿


梳理近13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暴雨、洪涝,并不只是每年汛期见诸媒体的新闻,灾害从未远离,依然给社会带来持续的损失。


13年间,每年因暴雨洪涝受灾的人数少则3000多万,最多时达到约2亿,因暴雨洪涝死亡的人数,在2010年达到了3104人。



除了人员伤亡,暴雨洪涝也持续带来经济和农作物的损失。从趋势上看,因灾导致的经济和农作物损失与人员伤亡相似,都在2010、2013与2016年达到峰值。


2010年,受灾的农作物面积为1752.6万公顷,相当于2.11个大兴安岭森林的面积,经济损失更是超过了3500亿人民币。这年夏季,江西、福建、湖南等南方多地遭遇暴雨袭击,长江全面进入汛期,水位达20年以来最高位[5]。暴雨引发的洪灾在长江流域各个地区迅速蔓延,从云贵高原到广东,山体滑坡、公路中断、学校被淹,长江流域大洪水在全国众多地区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相同降水量下,

内陆省份受灾死亡比例相对更高


除了年份上的纵向对比,地区间的横向比较也能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考虑到地区人口影响,我们用每年各省份因降水(包括暴雨、冰雹、大雪等)受灾死亡的人数除以各省份的降水量和年末人口数,得出在相同降水量下各省份的受灾死亡比例,数值越大,表示相同降水量下,该地区受灾死亡(专指降水受灾)的概率越大。图中列举的是2010-2020每年该数值最高的前三个省份。



出人意料的是,大家熟知的常因降水受灾的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并不是受灾死亡比例最高的地区,反而是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内陆省份受灾死亡比例更大。其中,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和吉林等华北、东北地区省份也多次榜上有名。


有学者(胡畔等,2021)对1984~2007年间的中国暴雨洪涝灾情进行统计分析也发现,长江、珠江及东南沿海等流域暴雨洪涝频次显著增加,但因灾人口死亡率却呈现下降趋势;而西北地区因灾死亡人数和人口受灾率、经济损失等均增加。研究认为,这表明了地区防护能力的差异及其对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的影响。[6]


华北、东北部分省份的直接

经济总损失与地方GDP的比值较高


从经济损失的维度考量,通过计算近13年各省份平均年降水量与平均直接经济总损失,以坐标轴展现二者关系,我们发现,华北、东北地区洪涝灾害的平均年降水量和直接经济损失总体偏低,但吉林、黑龙江等省份直接经济总损失与GDP的比值在31个省份中较高。其中,吉林省格外突出,比值达到0.92%,仅次于平均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的江西和海南。



从上述数据角度分析,与浙江、广东等省份相比,吉林、河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份在经历暴雨洪涝灾害时的经济承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尽管近十多年的年降水量基本处于各省份数据的中位线以下,但这些省份面对暴雨洪涝灾害的相对经济损失程度却较高,暴雨对地方经济冲击的程度更深。


近年来,台风对东北、华北地区

影响愈加显著


此次京津冀地区的暴雨,让内陆居民对台风这一并不陌生的概念重新加以审视。印象中常常与东南沿海关联的台风,为何会给内陆带来如此严重的灾害?


事实上,近年来,台风对东北、华北地区的影响愈加显著。


我们依据浙江省水利厅台风路径网站、深圳台风网等多个渠道,梳理出1945-2022年经过华北、东北地区的25个台风。在我们统计的时段中,自2011年起,华北、东北地区的台风过境频率明显增加,2020年的过境次数高达3次。其中,东北地区受影响尤为显著。在统计的台风中,有9个自朝鲜登陆,北上进入我国东北地区,与朝鲜接壤的吉林省和辽宁省成为东北、华北地区台风过境次数最多的省份。



而“过境”并非受灾的必要条件。台风除了环流本身的暴雨区外,还可通过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触发远距离暴雨[7]。


当台风携带的大量水汽北上,与华北东部的渤海、日本海高压配合,就易导致华北南部形成低空急流,为降水提供充沛的水汽条件和强盛的垂直上升运动[8]。正如此次涿州洪灾受强台风“杜苏芮”影响一样,即便台风远在千里之外,亦可给地方带来暴雨洪灾。


在2003年至2020年19个致使东北或华北地区受灾的台风中,有11个实际并未经过受灾地区。以2017年8月的台风“海棠”为例,它在福建福清沿海登陆内地,并于次日在江西消亡。但受到“海棠”减弱后的低压和冷空气影响,河北省东部地区出现强降水,造成38.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1亿元。



结语


两年前,当河南郑州发生暴雨,有人用“千年一遇”来形容它的极端。当时,我们写过这样一句话:谁也不能确定,下一次的“千年一遇”在何时发生。而事实告诉我们,所谓的“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可能就在当下。


天灾并不意味着就是黑天鹅事件,所谓的“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发生绝非偶然。有专家通过120年的降水数据分析发现,随着华北开始回归湿润周期,2020年后将进入降水高峰,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会越来越大[9]。将视线从中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投向世界,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可能越来越复杂。


灾后重建正在进行。截至8月4日16时,涿州城区受影响的社区已通过正式供电、应急发电机临时供电等方式恢复供电超7成[10]。当屋顶重新与天空相连,人们重新行走在坚实的土壤上,似乎意味着生活日常正在慢慢回归。


被暴雨洪水损毁的家园需要重建,而台风的影响也还在持续。截至我们发稿前,降雨重心已向东北转移。目前,黑龙江五常已发布防汛救援公告。对于处于灾情中的人们,我们仍忧心其所处的境地并时刻保持关注。


凝视灾难,梳理历史,我们希望寻求应对灾害的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北京记录到140年来最大降雨

https://www.bj.news.cn/20230803/147bb16058974f54a1827e8dd1babde2/c.html

[2] 中国气象爱好者,数据分析:涿州洪水的最大流量,可能超过了七条黄河

https://mp.weixin.qq.com/s/LXT7R7yfB6N7T9SFoD3ZBg

[3] 新京报,新闻多一度 | 河北涿州连降暴雨 受灾情况怎么样?

https://news.sina.com.cn/o/2023-08-01/doc-imzesvcw5009393.shtml

[4] 澎湃美数课,超强台风又要来了吗?74年来哪些地方最受伤?

https://mp.weixin.qq.com/s/O_kY_sbyKAkUKSWQj-p2sg

[5] 2010年长江流域大洪水,https://baike.baidu.com/item/2010%E5%B9%B4%E9%95%BF%E6%B1%9F%E6%B5%81%E5%9F%9F%E5%A4%A7%E6%B4%AA%E6%B0%B4/7821236,retrived from 2023-8-4.

[6] 胡畔,陈波,史培军.中国暴雨洪涝灾情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21,76(05):1148-1162.

[7] 丁治英,赵晓慧,邢蕊等.2000—2009年夏季东亚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统计分析及个例的数值模拟[J].热带气象学报,2014,30(02):229-238.

[8] 边清河,丁治英,吴明月等.华北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分析[J].气象,2005(03):61-65.

[9] 地理公社,华北这场创纪录暴雨,究竟意味着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n79TAzuiEdVdTKZkz6BYJA

[10]界面新闻,河北涿州城区交通供水供电逐步恢复

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IBC38ON20001899O.html


统筹:冯淙萱 方洁

数据收集与分析:

陈烛 殷艺源 杨楚楚 陈雨若 刘静芸 冯淙萱 林珂莹 申屠泥 何伊静 卜玥 蔡静远 梅桂

可视化:

殷艺源 杨楚楚 刘静芸 陈烛 惠一蘅 林姗蓉 涂艺秋

文案:

林珂莹 涂艺秋 陈雨若 冯淙萱 蔡静远 梅桂

美编:蔡静远



- 往期回顾 -



暴雨袭城:被低估的红色预警
暴雨洪涝纪:灾难从未远离

粉红、公主和没有它们的芭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