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之光——当夜神遇到人文

天魔王 PENTAX和LEICA笔记 2022-08-23

       自从高折射冕玻璃的出现,人类对大光圈追求的步伐从未停止。1920年,“人类光设精英”LEE将光圈推向F2.0;1943年,徕卡将这个数字刷新到F1.0,这就是LEICA ELCAN 90mm F1.0;到了1961年,佳能便将光圈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50mm F0.95;其实早在1934年,徕卡就已经出现了Summar 75mm F0.85这样的非量产怪兽;1937年的柯达,也不甘示弱的推出了40.65mm F0.813的规格,然而你以为这就到头了?别忘了库布里克手中的那只蔡司Planar 50mm F0.7!以及在不久之后,蔡司的那只Planar50mm F0.63!这已经几乎达到了物理学的极限,毕竟真空中(非衍射)下理论的光圈极值也就只有F0.5了。当然,有的朋友可能会搬出来蔡司的那只40mm F0.33的玩意。不过,这只是蔡司自己亲证的一个玩笑,并不真实存在。


(蔡司Super-Q-Gigantar 40mm f/0.33,“Q”的全称是“Quatsch”在德语中意为“无稽之谈”)


       来看35mm焦距镜头,1959年徕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35mm F1.4镜头,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规格并无突破(库布里克魔改Planar 50mm F0.7为36.5mm F0.7不算在内)。直到2003年,日产福伦达才用VM35mm F1.2打破这个记录,而后的很多年各家也都在35mm F1.2这个规格里陶醉;2019年富士设计的XF33mm F1.0(APSC规格)才将这个规格又提高了一个高度;这把交椅还未坐稳,老蛙的33mm F0.95(APSC规格)就再次刷新了这个记录。蓝鹅,就在2021年Full Frame的老蛙Argus 35mm F0.95也横空出世,将35mm的光圈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众所周知,魔王是个35mm焦段控,在2020年底听说老蛙Argus 35mm F0.95要上市时,便定制了一枚序列号为77号的镜头(宾粉不用解释)。魔王真金白银的掏出了5280大洋支持,并不厚道的于8月28日提前拿到了镜头。于是,便开始了一次提前的测试。。。。


       老蛙Argus 35mm F0.95采用14枚9组的设计,镜长103mm,最大直径76.8mm,采用72mm的滤镜尺寸,略显粗壮,但毕竟F0.95,心理上那一关还是很好突破的。796.5g的裸重还是相当压手的(官方数据755g应该是尼康Z口的数据),可拆卸式的小小莲花罩也是骚气冲天。15叶的光圈叶片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设计师想要原型光圈的思路,毕竟这样焦外的过度会更加柔和漂亮,不过此番圆形光圈并不是那么圆,也很明显可以看出多边形的气质。最近对焦距离50mm,与其他35mm比起来稍显长,魔王推测可能是太近的对焦距离可能在F0.95这样的大光圈下修正难度会更大,尤其是近场的球差和场曲是无法很好解决的,同时,对焦范围也关乎对焦镜组移动范围,直接影响到镜头体积。

(裸镜重量:796.5g;含遮光罩重量:814g;全镜重量(镜头盖、后盖):851g)


一、外 观


      Argus 35mm F0.95整体来看还是挺粗壮的,长度也让人看上去不像是35mm这个焦段的镜头,第一次见到这支镜头的人几乎都会感叹这支镜头硕大的体积。魔王拿出来防潮箱躺尸已久的东正光学出品的柯立35mm f1.2,同样是72mm口径的35mm镜头,长度几乎一致,柯立35mm f1.2通体稍细一圈,在前镜组处喇叭口扩张到与老蛙近似的尺寸。蓝鹅,Argus是F0.95,F0.95,F0.95!说到这里,你还觉得Argus 35mm F0.95体积大么?毕竟F0.95。

      当然,柯立35mm f1.2是SLR镜头,于是,我掏出了Mirrorless的焊马厂40mm f1.4 Art……,焊马厂:对不起,打扰了!


      Argus 35mm F0.95传统的细螺纹对焦环设计在美观上还是过关的,莲花罩因为是广角超大光圈的原因十分短,乍一看有点滑稽,但在镜身上却显得莫名其妙的和谐。但是镜身设计上魔王必须狠狠的吐槽外观设计师一波:镜头放眼望去,黑色的镜身,白色的铭文,白色的刻度,红色的刻度,黄色的系列Logo,蓝色的标志性镜圈,一个镜头一眼看去就五种颜色,显得花里胡哨、乱七八糟。而且镜身采用了三种以上的不同字体,四种不同大小字号,这种设计真的一言难尽……确定不是请的椰树椰汁的设计师设计的?


      这种纷繁复杂的设计搭配,极度缺乏外观设计的章法,流露出落后于时代的草率和俗气,严重拖了F0.95高级感的后腿,LOW,真的很LOW。其实把红色的对焦距离刻度换成与Argus的Logo一样的黄色,整体上就能简约不少。设计师大佬真的不能学习下徕卡M和R系列的设计么?通体一种字体,两种字号,两个颜色,看上去简约大方显逼格。

(徕卡Noctilux-M50mm F0.95)


      Argus 35mm F0.95整体做工非常的扎实,全金属的镜身涂覆哑光漆面,也显得非常高档,不易留下指纹和污渍,让外观保养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魔王高频使用十天下来,在遮光罩和光圈环位置还是出现了轻微的露白现象,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镜头屁股采用了时下非常流行的同心纹加工工艺,不仅外观尽显高端与漂亮,而且也能大大的减少镜头屁屁和机身金属卡口之间过于亲密的接触带来的磨损,这比其他友商光秃秃的屁股不知道高明到了哪里去了。


      Argus 35mm F0.95的光圈环采用了分段式的纵向细螺纹设计,这种复古的设计风格魔王觉得还是挺好看的,操作时的触摸感也非常舒服,不会有割手的感觉。这支镜头也丝毫不意外的给了无级光圈的切换拨杆,当开关放在○位置时,无级调节光圈阻尼非常顺滑,有种想盘它停不下来的感觉。无级光圈配合15叶光圈叶片的设计,想必设计师也是想打造一个全光圈段都是圆形光圈的效果。然而,好像并没有那么圆,至少是对比16叶光圈叶片的柯立35mm f1.2没有那么圆。(对比图)当开关放在CLICK位置时,光圈环变为固定档位的设置,但除了有刻度的档位可切换,并没有1/3和1/2步长的光圈档位是个小小的遗憾。在CLICK档位时,存在老蛙镜头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光圈环和定位珠比较松垮。光圈档位的切换太过于松垮,有种定位珠过小段落感不够清晰的感觉,希望老蛙能够引起重视进行改进,毕竟光圈环常用且手感很重要。


二、对焦阻尼和对焦行程


      作为一只手动镜头,对焦阻尼的手感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机械加工技术,装配精度甚至阻尼脂的配方都直接影响手动对焦的手感。顺滑和稳健的平衡就像光学像差修正的取舍一样,反映着设计师们的思想和理念。Leica、contarex和Takumar已经成为传说中手感的代名词,老蛙于是便接下了手动对焦的大旗。Argus 35mm F0.95宽大的对焦环在手动拧起来空间非常自由,对焦阻尼与Leica Noctilux-M50mm F1.0比起来明显的紧致不少,这样在0速启动时稍稍费力,但这样的好处在精确对焦时力度的发挥非常的细腻,不会像Noctilux-M50mm F1.0那样在对焦点附近进行精确对焦时由于过于顺滑而“矫枉过正”的拧过了。。。。。。为了应对超大光圈薄如蝉翼的焦平面,使之更加精确的进行合焦,老蛙在对焦阻尼上适当的进行阻尼更紧的方案,这样才能更加快速和精准的进行对焦,最大程度的发挥超大光圈的威力。但是,Argus 35mm F0.95对焦环转动时也存在一个小问题,在1m--∞这段行程中,有种非常明显的手感异样,这种异样的感觉类似于有滑轮在里面滚动(形容),有些许摩擦感,魔王并不能很准确的判断原因,不负责任推测是内镜筒对焦环转动的曲线导向槽开槽是否有些许偏差(不负责任、不负责任、不负责任瞎猜)


      同时,Argus 35mm F0.95作为一枚超大光圈镜头,在光圈全开时的焦平面薄如蝉翼,对于精准对焦的要求也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状态。为了让对焦精度的掌握尽可能的细腻,增加对焦行程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270度的对焦行程近乎达到了除了微距镜头以外的极限,转动对焦环的过程中,可以肉眼非常清晰看到焦平面缓慢移动的细腻感觉,即使是全开光圈对焦,让人也有足够的信心可以轻松实现合焦。

      当然,有不少朋友初次体验这支镜头的时候,会觉得对焦行程太长导致对焦缓慢。魔王分享一个快速对焦的小技巧,对于超长对焦行程的手动镜头,首先要对被摄物体的距离有一个大致的估算(最好出入不超过±1米),然后快速转动对焦环拧到对应的对焦距离刻度,在此之后,再通过取景器进行精确的对焦即可。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在无用区间转动对焦环,更加快速高效的实现手动对焦。



三、没有内置减光镜


      对于夜神级别的镜头,包括魔王使用过的Noctilux-M50mm F1.0,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天气晴好的白天,光圈全开的情况下,就算我ISO开到50或者100,快门在1/8000都非常有可能一路过爆,当然这种极端情况并非不能解决,比如现在的机身几乎都有更高速的电子快门,或者收小光圈使用。

      但是,电子快门有果冻效应,对于消电荷带来的画质影响也不能忽视;如果收小光圈使用,那么夜神的意义又在哪里,为何不选择光圈更小的镜头使用呢?当然,这也就是超大光圈在使用下存在的问题,收小光圈也就脱离了这个问题的前提。

      所以,魔王觉得比较理想的方案,应该是厂家能够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专门设置。例如曾经内置ND镜的行业优良传统。内置ND镜,将ND镜纳入光学设计是魔王觉得的最佳方案,这样能最大程度保证将光学影像降到最低,又能满足在烈日骄阳下对于慢速快门凝固时间的使用需求。既然Argus 35mm F0.95没有,那么老蛙考虑考虑,在即将来到的Argus 45mm F0.95中加入这样的设计吧。




四、镀膜和消光


       聊到镀膜……算了不聊镀膜了,国产镜头的镀膜没一个能打的,也不是老蛙一家的问题,我说的是在座的所有国产镜头。

       消光问题,摆出来的话,魔王无法分辨到底是镀膜的锅还是镜头内部消光的问题。所以,魔王在此说的是遮光罩的消光,Argus 35mm F0.95作为一直定位较高的镜头产品,遮光罩居然还在使用金属螺纹表面涂覆光面漆的做法。一方面内螺纹作为消光手段,并不是最优方案,隔壁家柯立35mm F1.2采用的是效果更上一层楼的内部植鞣;另一方面,附着光面漆,一眼就看出反光,这种漆面难道不是帮倒忙的存在么?F0.95的高端产品线在这里的用料拉了胯,确实不太应该。


      另外,不得不提一嘴,遮光罩正常安装姿态时,松!有旷量!望周知!



      老蛙Argus 35mm F0.95设计师为李大勇(老蛙本蛙,腾龙曾经的主力设计师,A007 24-70/2.8的设计者),专利申请于2020年11月,与老蛙Argus 45mm F0.95为同一份专利。老蛙这次在专利里面埋了好多坑,实在让魔王焦头烂额。玻璃偷偷换了不存在的东西也就罢了,魔王还能通过相近的数据的玻璃一个个试。但你硬是把像方第三组和第四组在专利里面玩成了一个三胶合就真的难倒魔王了,空气间距我可以一点点试,曲率半径我怎么搞!啊。。。啊。。。怎么搞?算了,魔王没法模拟数据,只能硬着头皮来分析结构和玻璃了,有讲的不对的地方,请把锅甩给老蛙。




      老蛙Argus 35mm F0.95这支镜头从结构上看,能够非常明显的看出,这是一个前组双高斯+后组一个增光减焦镜组的组合设计。这种设计并不奇怪,是超大光圈镜头设计常用的套路。最著名的就是1966年ZEISS家的Planar 50mm F0.7这支镜头,这支镜头是由前组的70mm F1.0(原型为Zeiss Jena 于 1941 年制造的 70mm f/1.0 UR-Objektive)和后组一套增光减焦镜组组成。在更早的1937年,柯达的40.65mm F0.813的镜头也是由前组的100mm F2.0的双高斯前镜组,配合后组的增光减焦镜组所组成的。


      从玻璃用料来看,专利的数据和官方公布的结构基本一致,只有在物方第四枚上稍有出入,官方公布的结构上并未标注此枚镜片为超低色散镜片,但专利上此枚镜片与物方第九枚同为H-FK61(CDGM)玻璃(Nd=1.49700 Vd=81.61,与佳能UD镜片S-FPL51(OHARA)为同CODE玻璃),但官方仅在物方第九枚做了超低色散的标注。


      从整体玻璃材料来看,老蛙35mm F0.95这枚镜头采用了6枚折射率超过1.76的重火石玻璃,其中有两枚折射率超过1.9的价格昂贵的重火石玻璃H-ZF62,还有两枚同样价格不菲的折射率高达1.88的重镧火石玻璃;同样价格较高的玻璃还有两枚高折射低色散的镧冕玻璃(H-LAK52和近似玻璃),以及两枚前述的超低色散氟冕玻璃H-FK61。


      总体来看,该镜头通过众多高折射玻璃来调整光路,使得镜头体积上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通过超低色散玻璃与4组胶合镜组共同作用来起到消除色散的功能,而两枚高折射低色散的镧冕玻璃则对于像场弯曲的修正起到关键作用。



五、实拍测试


测试片+解像力测试


       所谓解像力,就是还原被摄物体细节的能力(除锯齿外,可分辨精细图案的极限),也叫分辨率,外国话叫做Resolution,是衡量镜头好坏很重要的指标。一般会用每毫米范围内的黑白线对数量来衡量,也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lp/mm这个单位。这个解像力的数值一般是用ISO12233的标准测试卡来测试获得。当然,ISO12233主要由美国Sine Patterns公司和Applied Image公司以及日本生产,这玩意挺贵,魔王就不拿这个来测试了。

      Argus 35mm F0.95作为一枚高速人文小广角镜头,最大的价值在于近摄和全开光圈的是使用。故而魔王将测试的重点放在5米内的近摄,这是最佳的人文和小品的摄距,分别从F0.95、F1.2、F1.4、F2.0、F2.8、F4.0、F5.6和F8.0各光圈段进行测试。为求全面客观,在解析力测试环节,魔王开启A7R III机内AWB自动模式,全部上三脚架拍摄保证测试的准确有效性。(拍摄RAW+JPG格式中的JPEG格式进行截图)。



测试片一——0.7m近摄解析力


       该组测试选取了摄距0.7米左右的手办,对焦点在KUMAMON小龙虾的胸甲处,自然光下,分别测试F0.95-F8.0之间各整档光圈。




       从上面的0.7米近摄解像力测试来看,近摄更能体现这支人文之眼镜头的解像力实力和水平。Argus 35mm F0.95近摄的解像力还是令人非常满意的,过度质感表现也非常出色,作为超大光圈,全开放的解析力虽不如小光圈段的优秀,但是在同级别光圈镜头中绝对是翘楚般的存在。详细分析来看:

       从不同光圈的测试结果来看,全开光圈F0.95解像力表现还是让魔王吃了一惊、在超大光圈中表现非常不错,虽不如众F1.4光圈镜头那样丧心病狂,但完全在可用水平之上。收光圈到F1.4后,解像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并在F2.0-F8.0一直保持着非常优秀的解像力水平,丰富的细节带来强烈的质感。F8在受到超大光圈的设计倾向和衍射的影响开始出现画质下降的现象,较之F1.4-F5.6之间的表现稍显不足。解析力最佳光圈落在F5.6左右。

       从不同的画面区域的测试结果来看,中心的解析力非常的优秀。F0.95光圈的解析力保证至少在中心1/3区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边缘受到像场弯曲的影响,边缘的解析力基本是断崖式的下跌,有边崩的情况。当然,目前没有一只夜神级别的镜头可以逃脱这样的边崩问题,但这样确实增加了镜头的氛围、突出了中心的表现力。这个情况一只持续到F1.4才得到好转。F2.0之后的焦平面覆盖了像场弯曲的曲线,整个画面的解析力变得比较均衡,成为与其他镜头无异的状态。

       魔王的观点:Argus 35mm F0.95这支镜头买来就是用F0.95-F1.4的,F0.95也处于比较优秀的状态。至于小光圈,再好再强也没太大价值,毕竟如果用小光圈,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体积的镜头呢?


(A7R IV F0.95 1/320  ISO200)

(中心100%截图)


测试片二——3.0米解析力


       该组测试选取了摄距3.0米左右的手办,对焦点在KUMAMON小龙虾的胸甲处,自然光下,分别测试F0.95-F8.0之间各整档光圈。



       从上面的3.0米近摄解像力测试来看,随着摄距的增加,Argus 35mm F0.95的表现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因视场较大,边缘成像收到的影响最为明显。详细分析来看:

       3.0米摄距的画面最边缘成像有比较明显的劣化,在F0.95时非常明显的看得出因各种像差诸如像散、场曲、彗差等造成劣化情况,与中心的差距明显。在F2.0时依然受到来自各种像差的影响导致的边缘劣化。边缘直到F2.8开始才有明显的改善,到了F4.0时整体画面才表现的比较均衡。这与0.7米近摄的测试结果比较来看,有比较明显的降档表现。

       从画面中心1/3处来看,F0.95表现不太能令人满意,解析力掉落的比较明显。F1.2的表现出现明显好转,到了F1.4时解析力已经与最中心差异不太明显,处在比较不错的状态,随着光圈的收小,像场弯曲的影响逐渐减小。

       画面中心的解析力,并没有太明显收到摄距的变长而有明显下降,与0.7米摄距时的表现较为一致,可圈可点,不再赘述。



测试片三——5.0米解析力


       该组测试选取了摄距5.0米左右的手办,对焦点在KUMAMON小龙虾的胸甲处,自然光下,分别测试F0.95-F8.0之间各整档光圈。




测试片——反差


        高反差(High Contrast),就是我们俗称的锐利,是刻画物体清晰与否的核心标准,高反差越高,刻画物体的边缘线就越清晰,物体看上去就越清晰易分辨。通常情况下,高反差与高解像力此消彼长,很难同时得到较高水平,但随着写真工业的进步,高解像力高反差设计都成为各家追求的方向,Argus 35mm F0.95是不是这个方向的镜头,我们可以来看下实测:



      通过上图反差测试可以看出,F0.95和F1.2的镜头反差尚属中等偏低水平,而从F1.4开始反差显著提高,并跟随光圈进一步缩小反差进一步提升。直至F4.0左右到达反差峰值,此时反差极大,表现出锐利和轮廓极为分明的画面。自F4.0之后高反差水平开始回落,F5.6至F8.0逐渐降低。



测试片——球面相差


      关于什么是球面像差,魔王在此不在赘述了,魔王曾经多篇文章都有过详细介绍,需要了解的看官可以点击传送门:《测试|“星爸爸”——感受镜头的力量》《【工程镜测试】“星巫师”——重拾巨人的剑柄!》。反正就是离轴光线不能落在焦平面上,而是落在焦平面的前后位置,导致光线分布不均匀、不集中。当你收缩光圈的时候,可以看到光圈越小,“阻断”的离轴光线越多,剩余部分的光线的落点越”集中“,相当于球差也越小。

(球面像差示意图)


      反正简而言之:

      球差过矫正——前景焦外从内到外逐渐减淡,背景焦外从外到内逐渐减淡(外部有光环);

      球差欠矫正——前景焦外从外到内逐渐减淡(外部有光环),背景焦外从外到内逐渐减淡。


      那么,接下来来看下Argus 35mm F0.95这支镜头的球差修正如何:


(测试片一)

(测试片一放大)


(测试片二)

(测试片二放大)

      从两组测试片可以看出来,Argus 35mm F0.95的背景焦外光斑光线亮度分布非常均匀,从中心到边缘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光线衰减,也没有非常明显的光环出现,焦外最边缘一圈柔和的散开,形成非常接近理想的球面像差背景焦外效果。

      同时,我们可以来参考下这支镜头专利中的球面像差表现情况,与实测情况是否吻合:

      专利展现的球面像差在各个位置都无限接近无球差的状态,修正非常漂亮,这也和实测表现高度吻合,基本铁证如山了。

      由此可见Argus 35mm F0.95这支镜头的球面像差着实修正的非常给力,非常接近理想状态的球面像差。没有明显的球差过矫正,也没有明显的球差欠矫正的情况。这大抵也是Argus 35mm F0.95这支镜头焦外非常柔美的原因之一吧。


测试片——像场弯曲


       像场弯曲,简称场曲,是一个令人欣喜也令人头疼的问题。保留部分场曲,会让整个画面都非常有立体感,也可以抵消部分小光圈带来的像散,这也是徕卡的Berek和Mandler对于像差修正的理念。但是,因为像场的不平坦,直接导致影像的清晰度从中央向外发生变化(并不一定是劣化),在大光圈时表现的尤为明显。毕竟成像元件是一个平坦的表面,但像场却是弯曲的表面。

        当然,超大光圈的全局表现往往会适当牺牲场曲来换取所谓的氛围,或者说是立体感,于是各家的超大光圈更多的去追求玄学而有意的放弃场曲的修正。老蛙在专利中也给出了像场弯曲的曲线:


       专利毕竟是专利,我们比对下实物看下这支镜头的像场到底如何。魔王将用F0.95、F2.8和F8.0来测试整个像场的平整程度,中心和边缘的成像质量差距越小,则像场越平坦(反之并不绝对成立,边缘成像同时还受到像散、彗差等各相差影响)。然而事实上,缩小光圈对场曲几乎没有什么改善,但是收缩光圈影响焦平面深度,所以被摄物体实际上也是变清晰了。

     

        在测试场曲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检测镜头像散的情况。所谓像散,就是平行光线(子午)和垂直光线(弧矢)不能汇聚成一点,成像不清晰。像散和视场有关系,视场越大,像散也就越明显,越远离中心像散也就越明显,所以一般测试和观察像散也都是选择成像边缘来查看。因此,场曲和像散同时进行测试也是没有问题的:



      从镜头实测结果来看,与专利一致的是像场分裂,从实拍照片看的出F0.95却有较为明显的像场分裂,画质从中心到边缘并非绝对的递降。

      与专利差异较大的是场曲程度,实拍可以看出F0.95的场曲非常明显,中心成像和边缘成像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边缘画质有明显的像散,这也与官方公布的MTF曲线接近,30线从接近中心区域开始下降的比较明显。这样也能很好的解释,Argus 35mm F0.95这支镜头的立体感的来源——保留的像场弯曲造就了强烈的立体感和氛围。

      关于像散,作为广角镜头,63.4°的视场角势必会带来像散,这点毋庸置疑。再加上超大光圈的像场弯曲更是会加重像散的效果,这也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画面中心不远处就出现显著的像散,这个魔王确实有些不太能接受。


(官方公布的Argus 35mm F0.95的MTF)



测试片——变形


      作为超大光圈广角镜头,镜头的变形控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方面广角视场角过大导致边缘变形非常容易被放大,另一方面超大光圈所产生的各级像差都呈几何倍数的飙升,对于变形的控制难度加大了不止一个数量级,所以对于35mm F0.95这种镜头而言,变形的控制也非常考验设计水平,所以降低预期正确看待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0.7m对焦距离变形测试——枕形畸变)


(无限远对焦距离变形测试——桶形畸变)


      魔王分别测试了近距离对焦的变形和无限远对焦时的变形。从测试照片可以看出,Argus 35mm F0.95近距离对焦时产生了枕形畸变,尤其是画面边缘的的枕形畸变较为明显;而无限远对焦时则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较为明显的桶形畸变,此时的桶形畸变在画面的长边更加明显,画面短边相对轻微。

      这样的情况,再结合较为明显的呼吸效应,魔王突然有个疯狂的想法,这支镜头明明就是一直变焦镜头!广角端桶形畸变,长焦端枕形畸变,而且视场角变化明显,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呢?


测试片——彗差


       彗星像差,指大光圈镜头边缘的点状光源经过镜头镜片的折射后无法重新汇聚为一个点,而是形成了一个很像蝙蝠翅膀的形状。直白一点讲就是点光源变成彗星形状带拖尾的像差变形,是天文爱好者极其厌恶的一种基本相差。想来也是,好好的拍一个银河的照片,因为彗差太大,边缘拍成了“星轨”,是多么酸爽。


      作为一个广角,而且是超大光圈镜头,必然是天文爱好者的目标之一,如果彗差控制的较为理想,这将是新晋的天文摄影利器!



(最边缘的点光源100%)


      从样片可以看出来,F0.95!F0.95!F0.95!如此大光圈的彗差控制一点也不拉胯,表现非常理想,可以预见这枚镜头未来将在天文摄影中发挥明显的作用。


测试片——边缘失光  


    边缘失光,也就是暗角,暗角是由于视场各个位置的光程(字面意思就是光线经过的路程长度)不同导致光线的能量衰减分布不均匀造成的现象。由于光线出瞳后,轴上主光线到成像面的距离短于离轴主光线到成像面的距离,导致在成像面上不同位置光线呈现出相应的强度衰减,在成像面上,会出现中间亮四周暗的现象,称之为暗角(自然暗角)或渐晕。



    当这支镜头光圈全开时,边缘有比较明显的渐晕失光,应该在1-2EV之间,不过看上去比较自然,和徕卡的失光接近。随着光圈的缩小暗角也在逐步减轻,直至F2.8几乎完全消失。暗角倒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儿,适当的暗角可以过滤一部分产生其他像差的光线,一定程度提升边缘的画质,尤其对彗差和边缘像散的抑制是有比较明显的作用的


色差

(合焦状态的焦内色散,对焦点在苹果,苹果几乎无色散,但花花稍有绿边)

(100%截图)


(对焦点稍稍后移至花花身上,苹果处于前景焦外)

(100%截图)


    F0.95全开光圈,当焦点落在苹果上时,苹果未出现明显色散,但焦外的花出现轻微色散;当焦点后移至花朵时,处在焦外的苹果出现明显的紫边。

      焦内:F0.95的全开近距离对焦焦内色散总体来说还是可见,但是非常轻微,毕竟这是F0.95的光圈,站在这样的超大光圈前提下,这样的色散已经控制的非常令人吃惊了,这样的控制水平和竞品厂家的F1.4对比不遑多让。

      但F0.95的全开中远距对焦,这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中远距离对焦焦内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色差现象。看来,35mm镜头的近摄才是老蛙这支镜头的正确打开方式。


      

(A7R IV  F0.95  1/320  ISO200)

(中心100%)


      焦外:0.95的全开焦外色散有点放飞自我,因为焦平面非常薄,所以很容易让合焦物体置身于轻微的焦外,此时产生的色散是非常明显的。再加上明显的场曲,导致同一焦平面的边缘物体色散愈发明显。这点确实有失水准。



测试片——抗炫


      国产镜头的镀膜技术和内镜消光水平大家也是心知肚明,抗眩水平也一直没有太大进步。不好就是不好,事实就是事实。其实这方面无需多言,两张图说明问题:




测试片——呼吸效应


       Argus 35mm F0.95作为一只超大光圈镜头而言,同时也具备了无级光圈,这不得不让人觉得这是一枚视频拍摄的利器。在魔王拿到这支镜头的时候,也听到很多人评价说这是视频利器,所以魔王没忍住测试了下这个镜头的呼吸效应,看看是否适合视频拍摄。


      从视频中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从无限远到最近0.5米最近对焦距离,其呼吸效应非常明显,两侧边缘的红色物体在最近对焦距离时几乎无法看到,而无限远时,这两个红色物体非常明显的出现在画面中。从实拍测试可以明显看出这支镜头的呼吸效应与索尼35mm F1.4GM这支镜头的呼吸效应有过之而无不及。适合视频拍摄???这个真的不理想!


其他


      在实拍过程中,魔王发现了一个小问题,这支镜头在近距离对焦时(对焦距离大约0.5m--0.7m左右)会有一个明显的遮挡,推测是对焦镜组移动到特定区间时,镜筒对离轴光线产生了轻微的遮挡。不过这种遮挡对成像并没有什么影响,甚至按照魔王的理解,可以遮挡过滤掉一些不利的离轴光线。



价格


      一只定位高端的镜头,一个价格从来不低的厂家,一个光圈F0.95的规格,只有5580(预售价5280元)的价格,就算是有再多的小问题,也都是瑕不掩瑜的存在,虽称呼不上夜神,但“夜之光”的称呼当之无愧,毕竟F0.95这一个规格就有足够的分量。能够让你在极低光照的环境依然能够自如的摁下快门,能够给你无与伦比的氛围和立体感,作为35mm焦段的首枚夜神,人文摄影不再被夜晚所局限,让光更容易捕捉,这才是摄影的乐趣!

      所以,各位看官问我这个镜头值不值得,我当然觉得值得,5580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F0.95!真的F0.95!




样片:



往期精选:


专利|DA*16-50mm F2.8 PLM专利模拟

离别钩——光风霁月摄魂钩

观点|从镜头体积看无反镜头未来设计方向

测试|“星爸爸”——感受镜头的力量

名片盒里诞生的潮流——GR系列的前世与今生

世家|上古神兵之二——工程机

列传 | 平成之光——平川纯

【DFA70-210mm f4.0测试】“鱼肠剑”——勇绝之势为鱼藏

“鱼肠剑”、“泰阿剑”和“巨阙剑”

绚烂的色彩——宾得镀膜那点事儿

从高桥泰夫走到平川纯,再从平川纯迈向小织雅和

【工程镜测试】“星巫师”——重拾巨人的剑柄!

“灭门星”——你真的懂它吗?

上古十大神兵——Pentax prototype lens!

Takumar,一个时代的声音

百年老厂的一小步,相机世界的一大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