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UPI的故事 | 尹稚: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润九州

尹稚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5

为庆祝《国际城市规划》创刊40周年,编辑部特别策划了增刊“我与《国际城市规划》的故事”,通过征文和邀稿等方式,我们最终收集并甄选出了54个故事。从8月19日开始,公众号推出“我与UPI的故事”连载,希望与读者们分享这40年来的珍贵点滴。



最早看到这本刊物的前身《城市规划研究》是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资料室,时间应是1984年,当时本人毕业设计分在城市规划专门化方向,正在恶补基础理念。那会儿虽然国际学术期刊已恢复订阅,也时有外文专著的不定期采购,但总体上讲国门初开,仍处于知识资料短缺的时代。记得当时除了这本杂志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情报中心(所)还会不定期编辑出版一些专题性的小册子来介绍国外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一些最新进展。时至今日,还记得这些出版物上刊载有跟我1985—1990年读研期间的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集合住宅”“土地利用”等文章,并由此得以结识赵冠谦、马韵玉、宋启林、林志雄等一大批关在书斋里不易相见的学术前辈,也由此养成十几年来几乎每期必读,观察国际规划理论与实践动态的习惯。其出版的专辑主题的内容也时常被我用于研究生教育。


在中国步入全面开放时代后,虽然国际的信息来源已无限扩充了,但毕竟懒人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我本人就很典型,能有中文译稿,就懒得啃英文;能有整理好的专辑,就懒得先啃原著。这本杂志的风向标和指南针的效应一直很好,省去了不少大海捞针的麻烦,也在对一些问题有兴趣时养成了先找期刊材料粗读,再随着问题研究的深入,按图索骥,再去查原文、原版的习惯,省时省力不少。由此便也更体会刊物小编们的辛苦,年年找热点、定专题颇费心血。


中国的发展历程一直是世界发展历程的一部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贴上“特色”的标签的,终生保持冷静观察世界的心态和开放的学习心态是学者的基本素养。纵观古今中外后得出“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的结论也是一种悟性修炼。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有成就,也有虚火,从国际先行者的历程中获取经验教训仍是当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捷径”。衷心祝愿不惑之年的杂志能青春永驻,永葆“少年狂”的激情和求知的渴望,做好“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润九州”的事业。


稚教授为《国际城市规划》题词——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润九州


作者:尹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相关阅读

李晓江:《国际城市规划》,值得规划界珍惜呵护的奇葩

吕斌:不忘初心,与改革开放同行——祝贺《国际城市规划》杂志创刊40周年

秦凤霞:心里话


排版: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