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双新:乱解汉字现象应引起重视 | 人民日报

陈双新 语标 2021-03-18

本文原载于《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9日第7版(理论版)



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现象。一些人热衷于从汉字字形中寻找“微言大义”,把某些道理或看法附会到现代字形中,对一些汉字的乱解误读在网络上大量传播。对于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


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对其中的“意”,相当多的人理解得比较简单,以为每个字的字义均可以从其楷书字形中找到解释。汉字起源时确实与当时人们使用的图形符号有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而“六书”之首即为“象形”。殊不知经历了几千年演变,很多现代字形与造字之初差距很大,不同汉字中相同的构件,其来源可能完全不同。要了解这些字的形义关系,有时需要回溯到其构件混同前的字形。

(东汉·许慎及其“六书说”)


更重要的是,汉字虽然属于表意文字,但字形中的构件并不都是表意的,而是有的表音,有的是代替某个构件的记号。若都当作表意构件去理解,则难免穿凿附会。


   (《说文解字》书影)


汉字演变的复杂知识一般人不了解,这很正常,但切不可随意解读,以免将错误知识和观念流传下去,误导民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给汉语的理解和使用带来混乱,也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



 

汉字历史悠久、不断演进,汉字中蕴涵着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汉字与汉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记载者与传播者,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认知与文化情感,全社会应树立对汉字的敬爱之心。汉字学本身也是一门精深复杂的独特学科。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很多汉字形成的语境已经改变了,理解汉字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为此,有必要在民众中普及科学的汉字基础知识。比如,可以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汉字溯源教育,将一些汉字学习与文化历史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会字形、字义,还能了解字词起源的背景及文化,从而理解其初始意义,准确使用汉语汉字,科学传播汉字文化。  


本期责编:祝天瑞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往期回顾:

好书荐读 | 王敏 陈双新《〈通用规范汉字表〉七十问》(附引言)

大家小文  |  王力先生谈词典和语言规范化

让人倍感亲切和肃然起敬的长者 ——深切缅怀曹先擢先生

《语言规划学研究》| 侯敏 字母词多维透视

李宇明:多元文化与多语主义 ——序《中法语言政策研究(第三辑)》

郭熙 | 新世纪以来的语言生活

张宝林 |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2.0时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