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丨《清华元史》第四辑


《清华元史》是继《中国学术》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的又一份厚重的学术出版物。本刊虽以“元史”命名,但它发表的论文、评论,其内容却不局限于蒙元史的范围,而力图覆盖中国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以及边疆史地的各领域。


本刊用“元史”来概指以多民族背景下的中国边疆史地这一研究领域,不但是因为洪钧在19、20世纪之交利用他出使欧洲带回来的新知识所写成的《元史译文证补》,把当日中国的蒙元史研究提升为一门代表着中国边疆史地学术新潮的首开风气的显学,而且也因为蒙元史研究与老清华国学院、老清华历史系之间有着悠久的渊源。老清华国学院时期的王国维和陈寅恪,以及清华历史系时期的邵循正,都曾把学术研究的重心放置于蒙元历史文化的领域内,并且都做出过极其出色的成绩。可以说,元史研究是代表老清华最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特色之一。


老清华时期治边疆史地之学的前辈们,多以考据功夫受人推崇。但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的,不止是那种“客观”、“科学”与“价值中立”的治学原则而已。在他们从中国文化内部所从事的对自身传统的反省、清理与扬弃背后,饱含着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前途命运、对根植于中国文化之基本价值的深切关爱与持守。由是,他们使自己的学问俨然区别于洋人的“汉学”或“中国研究”,后者往往倾向于把中国文化当作纯然客体性的解剖对象来处理。这一点在当今形势下显得尤其要紧。因为“边陲中国”的重要性,在今后中国的发展问题上,只会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紧迫、越来越需要以一种更带全局性的新思维予以考量。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目标,追求的往往是“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理想,即以汉文化去覆盖国家的全部疆域。这种历史意识的残余影响,与误以为现代化终将促成一国文化全盘均质化的不切实际的空想夹缠在一起,正在并且将会更进一步地损害我们这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根本利益。我们当然不应该奢望,边疆史地之学可能直接回答未来的中国民族关系将会提出在我们面前的任何现实问题,但它理应使我们对现实的关怀臻于某种更平衡、更理性,也更加智慧的思想境界!


本书主编为刘迎胜、姚大力两位先生。刘迎胜,1985年获中国社科院博士学位,1988年起为南京大学教授、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主任。专长于蒙元史、中外关系史、伊斯兰文化史与内陆亚洲史研究。2017年从南京大学退休,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姚大力,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边疆史。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史地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1年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1993—1995年、2005年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日本庆应大学作访问学者。先后发表三十余篇学术论文,代表作为《北方民族史十论》、《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




本辑为第四辑,收录文章有:


论   文

刘迎胜:陈桱《通鉴续编》引文与早期蒙古史料系谱 ……… 3


陈春晓:伊利汗国成立前后伊朗与汉地关系史新考——记 1258—1265 年间的三次遣使事件 ……… 16


刘海威:谶谣中所见之“达达”、“回回”和“汉儿”——《元典章》“乱言平民作歹”条解读 ……… 42


李腾飞:安南陈朝王族名号新探——以《陈秀嵈神道碑》为中心 ……… 63


李春圆:元代买地券校录及类型学的初步研究 ……… 95


乌云毕力格:蒙古扎鲁特部起源考 ……… 163


蔡晶晶:南京博物院藏满汉合璧御赐和硕智亲王、继福晋金册译释 ……… 180


刘砚月:钱大昕《元史氏族表》卷一《蒙古》史源详考 ……… 195


述 评

胡方艳:清至民国间伊犁的基督教及其对满洲旗人社会的渐浸 ……… 253


译 介

艾鹜德(Christopher P. Atwood)著,陈浩 译:若干早期内亚名号考证 ……… 285

更多精彩:

新书推荐丨《中亚史》第五卷


新书推荐丨《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中译本导读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你的文史哲好伙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