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丨中大哲学文库(第二辑)

专业文史哲



中山大学哲学系创办于1924年,学科历史悠久,学术传统厚重,是中山大学创建之初最早培植的院系之一。早期的中山大学哲学系名家云集,奠立了极为深厚的学术根基。其中,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吴康先生的西方哲学研究、朱谦之先生的比较哲学研究、李达与何思敬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陈荣捷先生的朱子学研究、马采先生的美学研究等,均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奠定了中大哲学系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中大哲学文库”第二辑,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01


张祥龙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

(共四册)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张祥龙,1949年8月生于香港九龙。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赴美学习哲学,1992年以论文《海德格尔与道家》获得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201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2012年自北京大学哲学系退休。同年10月至2017年9月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一级教授。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讲座教授。2021年9月任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博古睿学者。2022年6月8日晚,张祥龙先生于北京家中因病安然辞世。


张祥龙先生为学,融通中西古今,在东西方哲学比较、现象学和儒家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等领域成就斐然;主要著作有二十余部,包括《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四卷本)、《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现象学导论七讲》、《家与孝》、《中西印哲学导论》等。


《儒家哲学讲演录》(四卷本)是张祥龙先生在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的关于儒家哲学史的三次讲座的讲稿及一部新稿的汇总。每卷分别为:《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从〈春秋〉到荀子》《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




02


《元代四书学研究(修订本) 

附元代四书类著述考》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周春健 著

ISBN:978-7-100-21427-8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定价:150.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导 言...........1

第一章 元代四书学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14

第一节 赵复与四书学北传......14

第二节 元初“以儒治国”的文化政策.......29

第二章 元代四书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44

第一节 南宋至元四书学的历史命运........44

第二节 “延祐科举”与四书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57

第三节 官学地位制度化与元代四书学的嬗变........69

第三章 元代四书学的地域分布与学术师承.......88

第一节 元代四书学的地域分布及其特点......88

第二节 元代四书学者学术师承考略.........90

第三节 元代四书学分布格局探析.........114

第四章 元代四书学北方诸学派........121

第一节 元代北方四书学的传承谱系.........122

第二节 许衡与鲁斋学派的四书学........124

第三节 刘因与静修学派的四书学......146

第四节 陈天祥与《四书辨疑》............167

第五章 元代四书学南方诸学派..........188

第一节 元代南方四书学的传承谱系.......188

第二节 金履祥、许谦与北山学派的四书学.........195

第三节 吴澄与草庐学派的四书学.........237

第四节 陈栎、胡炳文、倪士毅与新安学派的四书学..........266

结 语........285

主要参考文献.........292

附 元代四书类著述考..........300

例 言...........300

一、《四书》合刻总义之属...........301

二、《大学》之属.........417

三、《论语》之属.........434

四、《孟子》之属........ 445

五、《中庸》之属...........451

初版后记............461

修订版后记.......... 465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四书学在元代的初步确立为主题,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四书学从向北方传播、得到新统治阶层承认、在南北方的宗派和师承,到传承有序、初具规模的整个思想史图谱。全书材料扎实全面,条理清楚明白,行文流畅,对元代四书学的演进发展做了宏观周全、微观细致的说明,对了解四书学的起步阶段是一个信实的参考书和指南。


全书分为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正文为五章加一个导言,系统介绍了元代四书学的基本情况。附录是作为正文研究基础的四书学史料,全面收集和整理了各种元代四书著述,包括大量关于已经佚失的古书的资料,是了解该时期四书学状况的基本的、必要的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周春健,男,1973年生,山东阳信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台湾“中研院”、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四书学、诗经学、文献学研究,在《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元代四书学研究》《宋元明清四书学编年》《经史之间》《诗经讲义稿》等专著多部。



03


异类中行——

方以智的思想世界》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张永义 著

ISBN:978-7-100-20269-5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定价:8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第一编
折中其间:方以智和他的家、师之学(代引言)...... 3
觉浪道盛师徒对《庄子》的定位.......... 7
觉浪道盛的《论语》禅解..... 43
从《心学宗》看方学渐的学派归属问题........ 56
憨山《绪言》与老庄学........ 68
第二编
《药地炮庄》成书考.............. 81
《药地炮庄》的解释特色....... 95
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 120
由《药地炮庄》看方以智的惠施论........... 134
第三编
“公因反因”说在方以智思想中的地位........... 153
《青原志略》成书考.......... 170
从《仁树楼别录》看方以智的晚年思想........ 181
方以智与左藏一.......... 197
方中通《哀述》诗释读.......... 210
附 录
异类中行
——方以智晚年的精神归宿 ......... 23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年研究明清之际思想家方以智的论文合编。除引言外,十四篇文章大体分为四组:第一组讨论觉浪道盛、憨山德清和方学渐的学说,它们构成了方以智的师承、家学和思想背景。第二组集中处理《药地炮庄》,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该书的成书经过、解释特色以及在庄学史中的地位等。第三组主要说明方以智晚年的精神归宿、“公因反因”说在他思想中的地位等。最后一组是对方以智第二子方中通怀念父亲的《哀述》诗的释读,也附带考辨了方以智与左锐的关系,末尾是一篇演讲记录。书名“异类中行”也是借自方中通的概括,它很恰当地诠释了方以智曲折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生。



作者简介


张永义,河南泌阳人。199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2001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先秦哲学、明清哲学的研究。已出版的著作有:《苦行与救世》(1996)、《近代思想史略论》(1999,合著)、《墨子与中国文化》(2001)、《中国思想论集》(2012)、《青原志略校注》(2012)、《药地炮庄笺释•总论篇》(2013)、《浮山文集校注》(2017)等。



04


《回归本觉——

净影寺慧远的真识心缘起思想研究》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冯焕珍 著

ISBN:978-7-100-19375-7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定价:12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导论 佛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本书研究的问题..... 1
一、佛教、佛学与佛学研究 ...... 2
二、史学式研究 ....... 8
三、哲学式研究 ....... 20
四、经学式研究 ......... 25
五、走向平等的经学观 ......... 36
六、本书研究的问题与目的 ......... 39
第一章 慧远的思想背景、行持与著述......... 43
第一节 慧远的思想背景 ......... 43
第二节 慧远的行持 ......... 55
第三节 慧远的著述 .......... 72
第二章 归宗真识心的判教观........ 96
第一节 慧远的法界观与方法论 ....... 97
第二节 慧远对判教异说的评破 ........ 105
第三节 一佛乘与二藏四宗 ..... 120
第四节 慧远真识心缘起系统的衡定 ...... 150
第三章 如实空如实不空的真识心......... 161
第一节 真识心的名义及其体相 ....... 161
第二节 简滥与辨正 ........... 185
第四章 真识心受遮蔽的根源与过程........ 202
第一节 真与痴合的阿梨耶识 ....... 203
第二节 认实为虚的妄识 ...... 229
第三节 认虚为实的事识 ...... 243
第四节 众生流转过程总观 ....... 246
第五章 真识心开显的基础........ 250
第一节 法报二佛性 ........ 251
第二节 佛性的当现问题 ....... 262
第三节 慧远佛性论的价值与局限 .......276
第六章 真识心开显的过程....... 282
第一节 熏转三识的教证二行 ........ 282
第二节 三转成佛的三识观 ......... 308
第七章 真识心的朗现....... 317
第一节 德体无雍、妙用自在的无上菩提 ..... 318
第二节 体真、德圆、妙博的大般涅槃 ....... 328
第三节 妙色湛然的佛身 ....... 353
第四节 妙寂离相、随物应现的纯真净土 ...... 372
结语 慧远的遗产.... 387
主要参考文献......... 409
附录 《华严经》之开示节录...... 432
后记......... 436
修订版跋........ 438



内容简介


本书依“平等的经学观”,从“真识心缘起”这个概念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净影寺慧远的佛教思想。首先,发现p.2141号敦煌文献写本残卷是慧远著作《〈地持〉义记》的一部分;其次,阐明在慧远思想中,真识心是宇宙万法的终极真实,也是他归本真识心缘起宗的理论根据;其三,讨论慧远关于真识心的体性及其遮蔽、朗现等内容,较为全面地拨正了以慧远为地论师的传统看法,而认为他是以《华严》《涅槃》等经为宗趣的如来藏学家。慧远的真识心缘起思想,不仅对此后中国佛教的特质(以如来藏学为主体),而且对其开展的方向,都有奠基性的影响。


作者简介


冯焕珍,男,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佛教教学与研究,兼及中国哲学与琴学。除本书外,另撰著《经藏游意》与《参禅有道》,编纂《佛源妙心禅师禅要》,校勘《楞伽经心印》,翻译《修剪菩提树》《净土的黎明》《顿与渐》(均与人合译),并任“云门宗丛书”执行主编、“岭南琴学丛书”联合主编。



05


《从生存的观点看》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马天俊 著

ISBN:978-7-100-18898-2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价:7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第一章 个体的命运......1
权威.........1
抗争.........13
后人.........26
真理......37
第二章 哲学的生存.......53
奢侈的希腊人......53
诡谲的哲学家.......65
不死的形上学.......71
焦虑的哲学观.......83
第三章 生存的哲学.......88
低与高.......88
乌托邦........95
进步与完满........103
灭亡与永续...........112
理性与美德..........122
生存的悲剧........131
第四章 言说的透视.........150
重估修辞学........150
形上学修辞.........160
知识论修辞.........167
历史观修辞.........177
我们的修辞........190
数学的修辞..........205
哲学的隐喻.........213
第五章 道路的歧异........248
中国与西方..........248
事实与价值.........260





内容简介


从生存的观点看,许多哲学问题的性质和意义会变样。生存既朴素又繁难。限时生存的个人在社会、历史、真理面前究竟有何价值?哲学介入生存之际催生何种景观和难题?哲学言说在何种意义上必定是一类修辞?修辞又如何关涉生存教化?问号总像是对答案的预订,答案却未必如期到来。哲学的自信本身就需要批判。哲学的一个可能的可敬之处乃是对自己的拆解,这种拆解往往周期性地供奉到哲学的祭坛上,有如香烟迷雾中吹来几缕清风。它并不毁弃哲学,而是毁弃哲学的某些幻想和自欺。


作者简介


马天俊,黑龙江双鸭山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年少好奇,对哲学萌生兴趣。1987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留系任教,又获博士学位,兴趣变成了职业。为学方知愚鲁,常陷困顿之中。主要研究领域是知识论、形而上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思想。主要心得是对真理持生存论理解,对形而上学持意识形态理解;求真偏多惑,试辟哲学修辞研究的进路,开展哲学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



06


《可与言〈诗〉——

中国哲学的本根时代》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张丰乾 著

ISBN:978-7-100-18635-3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定价:96.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前言 本根与枝干
——“古之道术”的分裂与重生
第一章 子学时代的“说《诗》”问题一、多能明之
二、书于竹帛,传遗后世
三、与化为人
四、农战,君臣,名誉与《诗》
五、圣贤与时世:说《诗》者的异同
六、《诗》之失
第二章 诸子引《诗》明理之体例
一、依诗句出现的标示
二、依引《诗》的句式及用意
三、诸子引《诗》的几个特点
第三章 “一言以蔽之”与诗篇思想性的发掘
一、兴于《诗》,以立言起思二、《诗》之思,思无邪
三、民性固然,《诗》无隐志
四、因《诗》知礼、乐
五、《关雎》之改
六、述而不作——《诗》的思想性和学术化
第四章 断章取义与诗句的哲理化
一、断章取义的意义
二、“用意”和“本义”
三、孔子等人断章取义的模式
四、“上下文”与引《诗》者
五、“五至”“三无”:《民之父母》“得气”说
第五章 孔门后学之《诗》学与哲学
一、孔门《诗》教与子思学派
二、《毛诗故训传》引子思学派之《诗》说
三、子思学派所引《诗》篇及原诗主题
四、“君子慎其独”与《诗》
五、“型(形)于内”与“德之行”
第六章 “言《诗》以论学”与“即物以见道”:“鸢飞鱼跃”的多重意义
一、“人禽之辨”的语境转换
二、对“鸢飞鱼跃”的“断章取义”
三、“ 君子之道”与“子思吃紧道与人处”
四、“ 言《诗》以论学”与“即物以见道”
第七章 儒家引《诗》明理之机制
——以“民之父母”为例
一、家国(邦)天下与修身
二、一体化与分离化
三、从《诗》《书》看“民之父母”
四、“自我”的位置与大同理想
五、“民之父母”的哲学基础与价值取向
六、如保赤子
七、劝勉、批判与革命
八、“民之父母”的落实之处
第八章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孔子如何成为哲学家
一、“思”
二、“闲居”“ 不器”“从吾所好”
三、“敏求”“忧惧”
四、“好古”
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六、“答”“ 问”“ 学”“习”
七、“无违”“守死”“不改其乐”
八、“博约”“择善”“本原”
九、“述而不作”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十一、孔子的意义
十二、《诗》的哲学化与哲学的诗化
第九章 经典·圣贤·鸟兽草木鱼虫
一、神话传说中的圣贤与鸟兽草木鱼虫
二、思想经典中的动植物世界
三、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夫子之自况
四、“丧家之狗”——圣人的形与神
五、“无何有之乡”
附录一 “鸢飞鱼跃”集说
附录二 《孟子·梁惠王》篇(上、下)《诗》说集评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简介


《诗经》于诸子,绝不仅是笼统的“背景”,也不仅是僵化的“依据”,而是其思想议题的承载者、表述者和引发者,在周秦汉初对于哲学思想的发生起到了独特作用,提供了丰富资源。本书打破学科隔膜及学派藩篱,从引《诗》明理之体例,“一言以蔽之”的方法,“断章”的模式与“取义”的侧重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先秦哲学的议题及论说方法的产生机制,对“轴心时代”和“二重证据法”等重要理论模式进行了反思;并由《诗》说探究了子思学派的哲学思想,考证其作品的撰作年代。本书专门讨论了早期儒家学派引《诗》以阐明“民之父母”思想的用意和方法,对相关偏见做了回应。除了对原版的各章节均作了修订以外,还增加了两章新的内容。



作者简介


张丰乾,男,汉族, 1973年生于甘肃古浪,哲学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哲学研究,已出版专著《出土文献与文子公案》、《诗经与先秦哲学》、《敦博本坛经导读》三部,编有《哲学觉解》和《庄子天下篇注疏四种》两部;另发表杂文多篇,进行学术演讲多次。



07


玄思的魅与惑——

王弼、汤用彤研究论集》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李兰芬 著

ISBN:978-7-100-18637-7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定价:60.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前 言............ 1
王弼玄学论集
王弼对汉儒思想的继承和批判.......... 15
“体无”何以成“圣”?
——王弼“圣人体无”再解........ 38
玄远之幕的飘落
——王弼《论语释疑》的命运......... 60
玄思的魅与惑
——王弼玄学再探讨........... 79
汤用彤玄学研究论集
论汤用彤对魏晋玄学的理解......... 99
文化坚守者与学问家的张力
——以汤用彤为例............. 122
理学的另类解读
—析汤用彤《理学谵言》........... 132
析汤用彤对中国真精神之玄解
——再谈《理学谵言》........... 150
汤用彤文化保守情怀下的“身体”观
——以《理学谵言》的思想为例......... 160
附 录
去玄的玄学解读
——简评耿宁先生的王弼研究........ 183
被质疑的哲学
——以清末民初四位学人的看法为例............ 199
后 记........ 218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李兰芬教授有关王弼和汤用彤玄学研究的论文,探讨了玄学作为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如置放在儒学发展的脉络里观察,其作用之魅力及困惑的双重问题。在论集的第一部分,作者指出王弼玄学在解经目的上坚持儒家思想,而在解经方法上企图改造儒家固有的方法。但过分追求思想言说形式的普遍有效性,是否会伤害思想内容的具体落实性呢?或说,如何从普遍意义上重释孔子所身体力行的儒家精神,而又能在现实层面上具体落实儒家的精神,成为王弼带给儒士解释及实践儒家理想的双重困惑。论集的第二部分,作者将问题的讨论扩展至对汤用彤玄学研究的分析。作者指出,汤用彤试图借与哲学相关的玄学研究(新旧结合的学问方式)来体现其多元文化交涉中的文化保守情怀时,与儒家其中鲜明的经世致用之思想特质(汤用彤文化坚守的核心)可能产生的矛盾,这导致汤用彤以玄学研究学问方式的学问家身份,不能真正实现其自许的文化卫道的期待。论集的第三部分为附录,将问题转换为哲学何为的探讨。作者指出,开发传统,尤其是开发儒家思想在新时代与其他宗教文化对话与融合的新路径,仅靠哲学或人文学的学术方式来探索,应该是不够的。是否至少应增加社会科学的学术方式?这仍是有待探讨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兰芬,广东新会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宗教哲学、中国宗教学学科史、儒家宗教问题,以及及王弼、汤用彤思想等研究。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波士顿大学世界宗教与事务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奥地利Innsbruck大学基督教哲学系等机构的访问学者,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08


《走向实践智慧——

探寻实践哲学的新进路》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徐长福 著

ISBN:978-7-100-18506-6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年8月

定价:6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前言 重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
一、我在学术上关怀的两个主要问题 ......... 1
二、上下求索的初步成果 ......... 2
三、对实践哲学的历史考察和形上批判 ........ 4
四、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新解 ....... 9
第一部分 理论指向
第一章 实践哲学的旧进路与新进路..... 13
一、先前实践哲学的主要进路及其共同问题 ...... 14
二、实践哲学从其他进路向实践智慧进路的跨越 ..... 25
三、实践智慧与实践哲学的关系 ........ 36
第二章 论人性的逻辑异质性......... 41
一、“人性”的界说 ..... 41
二、关于“逻辑异质性” ..... 43
三、人性的逻辑异质性与实存同质性 ..... 46
四、从人性的逻辑异质性所看到的 ...... 50
第三章 是、应该与做
——对解释世界、规范世界与改变世界诸问题的形上离析 ..... 55
一、问题的提出 ....... 55
二、关于“是” ........ 56
三、关于“做” ......... 58
四、关于“应该” ....... 60
五、离析“是”、“应该”与“做”的形上意义 ........ 61
第四章 “主义”三元素:价值、道理、方案
——对人文社会学说性质的审查 ....... 64
一、从人文社会学说与自然学说的区别看“主义”的性质 ............. 65
二、价值、道理和方案在“主义”中的异质性 ....... 70
三、改进人文社会学说的建议:从元素混合到元素离析 ......... 74
第二部分 研讨空间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81
一、实践概念史考察的意义 ............ 81
二、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 ............ 83
三、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 95
四、西方实践概念史的两个基准点和主要线索 ....... 107
第六章 马克思的实践首先是一个价值本体概念......... 111
第七章 工程问题的哲学意义........... 118
一、工程与工程问题 ............. 118
二、工程问题的两种哲学意义 .......... 122
第八章 总体、单位理论和单位实践
——对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一个批评 ........ 129
一、问题和论点 .......... 129
二、理论的单位化现象 ........ 130
三、总体性的辩证法——是否具有单位性?....... 132
四、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尴尬 ......... 133
五、有总体吗?它在哪里?它跟单位理论是何关系?......... 134
六、实践的单位性与单位化 ........ 135
七、总体、单位理论与单位实践的关系 ....... 136
第九章 关于实践问题的两个第11 条
——《形而上学》卷三第11 条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11条钩沉 ......... 137
一、“实践哲学”的核心问题 ........ 137
二、本体只能是个别 ........ 138
三、能认识的本原(原理)只能是普遍 ......... 141
四、形式既是这个又是如此 ....... 143
五、实践与个别的关系 ........ 145
六、马克思——用对世界的解释指导对世界的改变 ....... 147
七、在单数的“这个”中统合复数的“如此” ..... 149
第三部分 思想探源
第十章 希腊哲学思维的制作图式
——西方实践哲学源头初探 ....... 153
一、制作、技艺与摹仿 ..... 154
二、制作图式的两种类型 ...... 158
三、制作图式在希腊哲学思维中的本体论化 ...... 160
四、制作图式从理论向实践的外推 ...... 164
五、制作图式的问题和限度 ...... 166
第十一章 实践智慧:是什么与为什么
——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概念的阐释 ....... 170
一、关于“实践智慧”(phronesis)的语词传统 .... 170
二、“实践智慧”概念在亚里士多德体系中的位置 ...... 173
三、亚里士多德区分“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的理由 ........ 177
四、有关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概念的其他问题 ..... 180
第十二章 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理论特质...... 182
一、对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划界解决 ...... 182
二、政治生活和实践之学的价值限度 ......... 185
三、用善的分类破解善的理念 ........ 188
四、行动主义的德性观 ........ 191
五、实践的逻各斯与实践智慧 ........ 193
第四部分 新学开显
第十三章 是与善的分类及其意义
——从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开出“元实践学”的尝试 ........ 201
一、柏拉图:“是”与“善”的统一 ........ 202
二、亚里士多德:“是”的分类和“是”不是种 ...... 204
三、亚里士多德:学术分科和“善”的分类 .... 208
四、元实践学:研究诸“是”与诸“善”在实践中的关系 ........... 212
第十四章 拯救实践:元实践学探赜....... 216
一、关于拯救实践 .... 216
二、关于元实践学 .......... 218
三、关于同质论实践哲学 ......... 221
四、关于异质论实践哲学 ......... 223
五、关于本书的主题 ........ 228
六、关于本项研究的自我限定 ...... 231
第十五章 元实践学与异质性哲学
——对一套实践哲学研究方案的说明 ..... 232
一、元实践学的一种描述性定位 ...... 233
二、异质性哲学的学理基点 ....... 238
主要参考文献......... 245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实践智慧”的哲学专题论文集,由16篇论文编纂而成,2008年初版。“实践智慧”是对亚里士多德phronesis一词的翻译,相应的英译为practical wisdom。英语也译该希腊词为prudence,相应的汉译为“明智”。本书不仅发掘了有关实践智慧的传统学理资源,而且阐述了何以要把走向实践智慧作为实践哲学的一条新进路。本书既针对近现代西方的主流传统,也针对极端的后现代观点——前者以理论的方式处理实践问题,把异质性的实践变成同质性的理论的简单应用,导致了严重的问题;后者否定理论,有使实践失去必要约束的危险。本书认为,理论和实践具有一种复杂的双向交织关系,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应当各得其所并相互为用。本书在最后把这种探讨定位为“元实践学”,把这套理论命名为“异质性哲学”。


作者简介


徐长福,男,1964年生,四川眉山人,哲学博士(2000年,吉林大学),目前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著作有:《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重庆出版社2013年第2版)、《走向实践智慧——探寻实践哲学的新进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版)、《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1版)、《拯救实践》第一卷(重庆出版社2012年第1版)、Marxism,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Parodos Verlag, Berlin 2016)。



延伸阅读
传统文化书单丨让世界感受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