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丨《古史考存》

专业文史哲


新书推荐


《古史考存》


📚

著名史学家刘节先生古史研究作品再版


📚

研究民国史学史之必备书目


📚

引用了大量史料,

反映了民国时期古史研究的新趋势




刘节 著

ISBN:978-7-100-12547-5

开本:32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7月

定价:6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洪范》疏证..............1

好大王碑考释.............18

汉熹平石经《周易》残字跋.........69

骉氏编钟考.........91

□君子壶跋..........100

《周南》《召南》考.........102

寿县所出楚器考释............115

古国考.........143

大诰解.........149

说攻吴与禺邗...........158

北周强独乐为文王造佛道二像碑记跋............161

说彝............169

老子考........180

辨儒墨.......223

《管子》中所见之宋钘一派学说...........248

《诗经》中古史资料考释...........270

《左传》《国语》《史记》之比较研究..............318

释赢...........360

麦氏四器考............370

古代成语分析举例............376






内文展示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刘节先生1949年以前发表过的论文20篇,为其主要考证文章之结集,其中有对中古史、古籍和古器物的考释文章,也有对古代语文及诸子思想的比较研究,包括《洪范疏证》《好大王碑考释》《汉熹平石经周易残字跋》《周南召南考》等,其中《洪范疏证》成功地运用比较归纳方法,广引先秦典籍及青铜器铭文考辨分析,举出篇中“皇”字之训义、韵语的协韵规则等项确证,论证其撰成必在战国时期,此说后来已被学术界普遍接受。刘节先生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征引包括历史学、地理学、文字学、音韵学、金石学、考古学等门类的典籍,翔实论述且又见解独到。


作者简介


刘节(1901—1977),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求学期间,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此后,著有《中国史学史稿》、《历史论》、《人性论》、《中国古代宗族移殖史论》、《中国语言史》、《古史考存》等。其中,《中国史学史稿》对于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





试读

《洪范》疏证(节选)


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中,在秦汉时最盛行者,厥为《洪范》。伏生为作《五行传》,刘向为作《传记》,许商亦为作《五行传记》,具见《汉志》。此外《吕氏春秋》《春秋繁露》《白虎通》皆引据其 说。《史记》录入《宋世家》,班固节录入《五行志》,其学可谓极一时之盛矣。然《洪范》虽在今文二十八篇,而所存者古文经说为多,如《孔疏》所引郑王逸注是也。《史记》所引者,《汉志》虽称古文说,其实皆今文说也。吴兴崔适《史记探源》论之备矣。《洪范》有错简,始发于宋苏轼《东坡书传》;其后金履祥《尚书表注》,王柏《书疑》,皆言之。《书疑》且别为写本,颇觉文从字顺。今缮而读之,并疏其异义如次: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 :……




案《史记·宋世家》所引《洪范》无此十四字。且十三祀之说,今古两家所解不同。孔氏《书疏》引《书大传》云:“武王释箕子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不得无臣礼,故于十三祀来朝。武王因其朝而问《洪范》。”此今文家说也。《汉书·五行志》云:“刘歆以为禹治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周既克殷,武王亲虚己而问焉。”此古文家说也。今就《史记》所载者论之,有十二祀及十四祀两解,而从无十三祀之说也。案《宋微子世家》云:“箕子者,纣亲戚也……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乃被发佯狂而为奴。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又《殷本纪》云:“箕子佯狂为奴,纣又囚之。周武王伐纣,释箕子之囚。”又《周本纪》云:“武王十一年十二月,师渡孟津;二月,至于商郊牧野。已而,命召公释箕子囚。乃罢兵西归。”据此三说观之,武王访问箕子正当克殷之年,其时正当十二祀之二月也。而《周本纪》又云 :“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天道。”克殷既在十二祀二月,后二年,其为十四祀无疑矣。此二说同出于《史记》而互相牴牾,又与十三祀俱不合。且朝鲜离周京远在数千里,武王克殷在十二年,释囚封箕子,最早不过此时。去周京数千里外之箕子,能于一岁之中往而返,来朝于周,此说之必不可通者也。


朝鲜之名始见于《战国策·燕策》,苏秦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史记·朝鲜列传》云:“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又云:“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据上三说,朝鲜实东夷异族之名。其成为地名,当在战国时。汉置玄菟、乐浪二郡,而以高句骊、朝鲜为首县。乐浪者,即《逸周书·王会解》所谓良夷。乐浪、朝鲜,皆所以名岛夷之民。《禹贡》乃战国时书,所言“岛夷皮服”,尚未有朝鲜之名。《山海经》虽多怪异之词,所引述之地名间有可考者,而以朝鲜属之《海内北经》,谓在“列阳东海,北山南”。辽、列一声之转,列阳即辽阳也。其地既在辽阳东海,为今朝鲜无疑矣。《朝鲜传》云:“卫满东走出塞,渡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前人定水为今朝鲜之大同江;其实不然,今之鸭绿江也。仁和丁谦,日人重野安绎、津田左右吉,皆已辨正之。鸭绿江东南之地即古朝鲜;秦时尚为塞外空地。武帝时,始置玄菟、乐浪二郡,然后连属于中国。则箕子封于朝鲜之说颇难置信矣。


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乃言曰 :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 。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洪范》托始于禹,而箕子陈之。此亦神话传说参半;资为信史,毋宁阙疑。陈澧《东塾读书记》曰:“《洪范九畴》,天帝不锡鲧而锡禹,此事奇怪,而载在《尚书》。反复读之,乃解。所谓‘我闻在昔’者,箕子上距鲧与禹千余年矣,天帝之锡不锡乃在传闻之语也。”又曰:“《洪范》以庶征为五事之应,伏生《五行传》以五事分配五行,又以皇极与五事为六,又以五福六极分配之。澧谓此汉儒术数之学,其源出于《洪范》。”节案:阴阳五行之说起于战国,盛于两汉。《洪范》与《五行传》本出一派之手,陈氏之言已发其疑。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 ;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初一”以下六十五字,汉代学者若刘歆、班固、马融辈皆以为《洛书》本文。《洛书》非《洪范》,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已辨之。虽然,《九畴洛书》之说亦起于秦汉以后,崔述《上古考信录》已详言之。《河图》《洛书》之名,前人谓出于先秦者,因见《易·系辞》有“河出《图》,洛出《书》”之语。而《庄子·天运篇》引巫咸祒曰:“来!吾语汝: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节案:《易·系辞》及《庄子·天运》篇皆秦汉间之作,其言皆出《洪范》后。《天运》篇所谓“九洛”,即《九畴洛书》也。



一, 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行兼五味而言,与《吕览·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之说适合。春日草木苗发,故《月令·孟春令》曰:盛德在木,其味酸。夏日烈炎属火,故《孟夏令》曰:盛德在火,其味苦。秋日天气肃杀,故《孟秋令》曰:盛德在金,其味辛。冬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故《孟冬令》曰:盛德在水,其味咸。《月令》又于夏秋之间添入“中央土,其味甘”一节,与《洪范》“土爰稼穑,稼穑作甘”亦相当,适成五行之数,与《吕览·十二纪》及《淮南子·时则训》皆相合。《吕氏春秋》引《洪范》皆著篇名,惟《十二纪》所言不举《洪范》之名,足证五行之说在战国末叶已流行,不能著一家之言也。




延伸阅读



点击书影,查看详情


点击书影,查看详情




延伸阅读
曾宪礼、章文钦谈历史学家刘节:他是独立自由精神的典范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