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张自忠上将殉国记(上)

2018-02-05 橡树 流浪的橡树


娱乐解读:西安双十二

杨虎城将军被逮捕始末

黑色的羁押与暗杀——杨虎城将军最后时光

双十二,侧目一瞥张学良

侵华日军大队,战力超过国军一个师?

重庆的解放碑的故事——抗战往事钓沉

独立思考,是一种生活态度

诗人穆旦,和他的抗战

抗战中,最后的税警总团

彭雪枫与汤恩伯


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


抗战爆发,张将军先后率部鏖战临沂、徐州。后担任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张将军率部参加武汉会战后,连续作战,参加了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


在枣宜会战中,张上将自忠与战斗兵同列,亲临战阵,力战不退,壮烈殉国。


1940年11月16日,张自忠被以国葬之礼权厝于重庆雨台山。


2009年,张自忠将军被认为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14年9月, 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随口一叹:一壶普洱煮往事,几点风雪湿闲书


一晃,经年。


目睹太多的张自忠将军殉国记述后,在每次推演枣宜会战时,都会情不自禁联想到张自忠将军之牺牲,唏嘘之余,不免疑虑,考量。


在此,书写我认为的张自忠将军殉国经过,权作祭奠。


1940年,日军冈村宁次、园部和一郎(继任)等策划、指挥第11军企图以战争,在汉水两岸地区将敌第五战区的主力击败,为推动对华政治、谋略的进展作出贡献


简而言之,即日军希望以击溃中国抗战主力第五战区,以实现逼迫中国求和的结局。


是年,5月,日军第11军即以这个目标,向国军第五战区发起攻势,枣宜会战爆发。


日军突然发起规模攻势,完全出乎第五战区预判。


在1939年12月持续到1940年的冬季攻势中,中国各战区均向日军发起猛烈的战略大反攻。


1940年,日军在作战役总结时认为:


国军攻击规模及战力远超过我方的预想,尤其是第三、五、九战区的反攻极为激烈,经过四十天的时间一直到一月二十日左右,两军仍然不见胜负


其中,第五战区是冬季攻势的主力战区。国军攻势之下,日军第3、13师团均有较大的战损。


当然,第五战区取得这番战绩,自然也是战损巨大,牺牲惨烈。


大战之后,尚不及二个月,按照常理,双方应该厉兵秣马,休整待战。不料,日军却突然发起战役攻击,一时之间,第五战区虽然严加防备,却不免有失先机。


当时,日军第11军企图在枣阳一带寻求与国军主力决战,待重创国军,取得战场主动,然后挥戈宜昌,撼动重庆,以取得中日战争局势的主动。


临战之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完全没有充分考虑日军战力。


他认为,日军攻击力量仅可能达到枣阳一线,而不可能抵达宜昌。


为此,李宗仁甚至下令郭忏的江防军主力依托襄河、东荆河右岸阵地,全力阻击日军渡河。预备主力在荆州、当阳东南地区与日军决战。


郭忏不服,几欲抗命,却最终被李宗仁指责为保存实力,大骂一通。于是,郭忏只得将所属部队尽数派出。


后来,宜昌防备空虚,几经争夺,最终被日军13师团攻陷。


宜昌沦陷,重庆震惊。官场倾轧,郭忏将军为此替李宗仁决策背上了黑锅,当了不挂军衔的中校。


可见,为上司背黑锅,国军也有。


枣宜会战一开始的部署,显示李宗仁急于在枣阳一线解决战事。


然而,万一国军不能在枣阳一线解决战事,或者陷于被动,又该如何应对,李宗仁完全没有予以周全的考虑和部署。


第五战区主要将领合影,自左而右,分别是:吴仲直、高永年、刘汝明、王鸿韶、郭仟、汤恩伯、孙连仲、李宗仁、张自忠、黄琪翔、韦永成。这也是张自忠将军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两军对垒,如是围棋。


日军攻势,持黑;我军应对,持白。


日军急于在枣阳一线解决战事,李宗仁也急于在枣阳一线解决战事。


日军凭借的筹码,是以第3、第6、第13、第39、第40等师团,及配属航空兵、战车、重炮等十余万精锐。


国军方面,除却大别山、桐柏山一带据山成体系的防御、游击部队之外,当时的李宗仁第五战区麾下,有两支颇具战力的机动部队,即汤恩伯第31集团军,张自忠第33集团军。


枣宜会战焦点,很快就定格在枣阳一带。


显然,汤恩伯第31集团军和张自忠第33集团军,一北一南,自然就成为李宗仁第五战区“决战枣阳”的保障。


汤恩伯集团军为政府编练军队,上下团结,是当时罕见的可以与日军进行野战的国军主力。


张自忠集团军则源自西北军。部队来自五湖四海,组成也比较复杂。


阵亡之后,人人都知道张自忠将军是民族英雄。然而,在枣宜会战前夕,张自忠将军除却他的嫡系第五十九军之外,对冯治安第七十七军和曹福林第五十五军,似乎没有名符其实的指挥。


宋哲元调教的西北军,是非常有个性的武装。


比如冯治安、曹福林、何基沣等高级别的部队长,在抗战危机时刻,还是要抽出时间,心忧一番蒋先生“排除异己”,“思考国家抗日前途”。


和老兄弟厮混,张自忠自然难言苦衷——而在李宗仁看来,要在第五战区实现他的领导权威,拉近张自忠,非常重要。


自台儿庄会战和徐州会战以来,汤恩伯和李宗仁因为作战思路、指挥多有分歧。


而张自忠对李宗仁命令,这是一丝不苟予以执行。


张自忠将军在出征枣宜会战之前一月,梁实秋先生和张自忠将军有次会晤。会晤之后,梁实秋先生写了他眼里的张自忠将军:


高高大大的身躯,不愧为北方之强,微胖,推光头,脸上刮得光净,颜色略带苍白,穿普通的灰布棉军服,没有任何官阶标识。


他不健谈更不善应酬,可是眉宇之间自有一股沉着坚毅之气,不是英才勃发,是温恭蕴藉的那一类型


温恭蕴藉便是张自忠将军的品德了。


只是,温恭蕴藉可能也是使得将军向死而战,最终殉国的一个侧因。


抗战时期的张自忠将军。


1940年5月1日,枣宜会战爆发。


是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及部队长: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未战,即以此悲壮的文告动员全军,字里行间未免有些许不可言喻的悲凉。


一如中日两方最高指挥者李宗仁和园部和一郎的愿望,枣宜会战第一阶段会战,很快就在枣阳一带激烈展开。


然而,战端一开,攻守之间,国军却异常被动。


当时,国军不仅受制于日军优势的远程火力压迫,最为困难的,是更受制于日军在无线电通讯监控压制。


日军通过破译密码,截听电讯,对国军番号、调动了如指掌。为此,不少国军不得已停止使用密码,以回避日军截听。


然而,在桐柏山、大洪山余脉,丘陵起伏的战场,大兵团作战,失去无线电监控完全无法想象。


所以,国军机动不免迟缓。


反之,在侦察、了解国军参战部队番号,截听、总结国军各级电讯情报后,日酋园部和一郎大幅修改冈村宁次原拟会战计划,把日军第3、6、13、39、40等师团主力,以联队为会战作战单位,分路、分次,投入了会战。


日军陆军联队,日语为れんたい。


在抗战中,这是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


日军在抗战中,多以和合成多兵种的师团、旅团为会战单位实施作战。


因为中日两军当时战力悬殊,通常情况下,日军也以联队加强野战大队、火炮和其他特种兵组成支队,作为会战单位实施作战。


日军一改以师团、支队(旅团)为会战单位的惯例,以联队为基础单位投入会战,必然扩大了有效攻击目标,并且提高了攻击效率。


同时,日军以军直属航空兵、重炮、战车,以及野战预备队,为分路、分次发起攻击的联队提供火力支援,也使得日军联队攻击,依然可以保持对国军领先的战力。


——现在军史,总喜欢矮化当时的日军陆军。认为日军陆军,不如德军,不如苏军,不如美军。


其实,就二战日军陆军实战而言,强悍远超今天人们的想象。


张鼓峰、诺门坎,日军以三流师团,对抗苏军集合全军精英的合成军,以少战多,并没有落什么下风。


后来,在日军陆军与美军陆军、海军陆战队的对抗中,日军在远程火力完全落后状况下,血战瓜岛、硫磺岛等太平洋诸岛,其战力得到美军肯定。


在中国战场,日军发起会战,多以合成多兵种的攻击部队,实施出其不意的分路穿插,攻击。


并且,在战略面上,日军重视集结优势远程火力和强大的预备队,以保障对多路穿插、攻击部队的加强,以及保障会战最后一击。


这些战法,后来为很多国家,包括前苏联、中国、美国等借鉴。


枣宜会战中,日军执行穿插的步兵联队。


当时,日军以联队为战役攻击单位,实施穿插、分进、合击。其机动速度每日达40多公里。


很快,日军便突破第五战区第一防线,5月7日,日军第3、第13、第39等三个师团分路穿插,对枣阳构成合围之势。


李宗仁集结重兵在枣阳一线对日决战,夺取战场先机的希望,至此,客观上已然破灭。


日军分路穿插、突袭动作快,效率高。往往第五战区发布命令,待作战部队接到命令时,战机早已经消失。


直到此刻,李宗仁依然并没有发现日军最终攻击目标是宜昌。


就此,李宗仁和第五战区下定决心,对大别山、桐柏山一带国军下达游击、牵制的作战命令之后,准备集结最后的王牌,在枣阳南北,夹击日军。


战场,总是充满戏剧性的变化。


5月8日,日军攻占枣阳。


此刻的日军,尽管战术动作非常漂亮,一路穿插、突击、奔袭、攻占了第五战区重镇枣阳,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


两军机动效率悬殊,使得两军主力多次错肩而过。


会战至此,日军花招用尽,抛洒军资,却无法实现对第五战区国军主力的打击。日军“胜利”得十分尴尬。


激战、行军多日,日军自然消耗巨大。


李宗仁推断,日军攻击锋芒已挫,必将以仅有的湖北襄阳往汉口花园这条道路撤退。


适逢大雨,道路泥泞,车辆不能行动。


日军一退,便是第五战区最佳战机。


得到第五战区报告,重庆大喜。下令要求第五战区,抓住日军补给缺乏、退却困难,南北挤压,发起总攻击,而后,再顺势向应城、花园追击,取得会战胜利。


其实,如果李宗仁和第五战区此刻能够充分考虑,认识到日军第11军具有直接攻击宜昌的企图,那么,自然也就不会低估了日军战力。


日军补给缺乏、退却困难,不过是单方面的想象。


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和台儿庄会战一般,签署,下达了总攻击命令。


命令中,李宗仁要求第31集团军汤恩伯,第33集团军张自忠,由北、南两方向枣阳攻击,会师。


现在,在李宗仁回忆录里,多有他指责汤恩伯贪生怕死,作战不力的记载。当然,也有他提拔、重用张自忠的温情回忆。


当然,现在历史较为清晰,汤恩伯将军在抗战可谓是威震日酋,战功卓著的一等一的抗战名将。


同样,关于李宗仁和张自忠将军温情脉脉的友谊记载中,李宗仁还是比较习惯在回忆录里,记载有他对张自忠吸食鸦片后的殷切提携:


他(张自忠)听了我谆谆开导,自觉惭愧万分——温恭蕴藉的张自忠将军,当时确实为李宗仁的风度折服。


当然,在我个人看来,除却日期、人物之外,李宗仁回忆录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可信度。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面子。名人也不例外。


比如,李宗仁在回忆录里,还比较习惯把自己表述成高瞻远瞩的军事天才——相对蒋先生,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在枣宜会战五月十日之前,蒋先生向第五战区命令中,有明显的抓住战机,对日决战,挤压日军往襄花路上溃败的意图。


这种挤压,即可在体现在战略态势上,当然也可以体现在战术态势上。


李宗仁将军。


而此刻,李宗仁和第五战区接到重庆电令,急于建功,一日数次,电令汤恩伯和张自忠南北急进。


现在看来,至少,在枣宜会战中,李宗仁表现出来的军事指挥水平,可能和他的回忆录,相去甚远。


在接到第五战区向日军总攻击的电令之后,汤恩伯第31集团军主力随即从东、南、北3个方向,向日军第3师团分驻的各部联队发起攻击。


最为重要的是,进入攻击之后,汤恩伯严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


有关战史表述汤恩伯部这期间战况,有对被围的日军第3师团展开进攻,并将其分割的记载。


实际上,第3师团是日军最王牌精锐之一。


虽然第31集团军同样也是国军最王牌,然而,中日两军差距依然很大。


战争,不是仅仅人数的较量——日军第3师团分路穿插的各联队携带火炮,都具有全面压制国军军、师单位的绝对优势。


此外,日军11军直属火力,包括日军战机,战车等,以及军直属预备队——风险随机,似乎无处不在。


汤恩伯谙熟日军实力和战法,深知战场风险。


是以,第31集团军在对日军第3师团攻击中,总是小心翼翼,机动、穿插在日军之间,缠绕,游斗,侧击,却没有暴露明显的攻击目标。


日军无从判断第31集团军攻势,且又无法脱离作战。


连日鏖战,对第31集团军飘浮不定的攻击,日军第3师团应对乏力,一度兵站补给被截断,几乎陷入弹尽粮绝,却又无法返身作战,处境非常尴尬。


日军受到国军来自枣阳北线的攻击,却无法了解汤恩伯攻击意图。


同样,得不到和汤恩伯舒畅的电讯联络,李宗仁也对汤恩伯的南击自然是一无所知。


李宗仁为此,不免大为光火。


在他的回忆录里,不乏明显的抹黑描叙。


汤恩伯专喜欢打飘忽无常的机动战。看到形势绝对有利时,便迅速来个突击,否则便竭力避战。所以随枣会战时,他对我所布置的大规模歼灭战,便望而生畏


他指责汤恩伯将军,汤的畏葸行动影响指挥效率甚巨。武官怕死,便缺乏了打胜仗的基本条件


李宗仁生气之余,自然加大了对直接指挥张自忠部队北击的希望。


——在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自然就成为李宗仁指挥下,对李宗仁布置的大规模“歼灭战”毫不畏惧的不怕死的武官了。


只是,在1940年5月,以枣阳为中心的这个所谓大规模“歼灭战”,现在看来,战机全然没有成熟。匆忙发起围歼,未免一厢情愿的想当然


第五战区一日数出电令,打破了第33集团军的无线电静默。


李宗仁连续的催促作战的命令之下,张自忠再无闲情抚慰手下那些心忧蒋先生“排除异己”,“思考国家抗日前途”的西北军军头们。


算是为报李宗仁“知遇之恩”吧。


直到现在,任何战史学家和了解军事的朋友,都无法明白,为何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会挺身而出,督率轻兵,冒险北进。


很快,第33集团军能够集结投入战场的部队,自枣阳以南,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势。


日酋眼里,枣宜会战第一阶段会战中胶着,混沌的局面,很快,就变得清晰起来。(请关注继续,防失联加微信zhuerduo1222

荐文:“城管抽梯”——拔刀向弱者之恶

汤恩伯及汤军团抗战系列文稿(点击可见)

纪念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文稿(点击可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