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俄乌双方的“指挥与控制”比较谈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1-04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0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火力决胜战场:越南战争的真诚镇伏击与反伏击战

舟山群岛战事:血战登步岛

舟山群岛战事:从夺岛大榭岛、桃花岛到登步岛之战


(图1)2022年10月28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乌军防空;红色爆炸圈为有效袭击(在俄军控制区亦然)。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2022年10月31日,俄乌战争持续250天。

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有一句名言,即“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常人读史至此,往往对韩信的指挥才华和自信赞叹不已。

所谓“将兵”,在军事学上理解,即为“指挥与控制”。

然而,如是人们有了关于战争的“指挥与控制”的概念,就会知道“指挥与控制”涉及的诸如司令部体制、决策、情报、通讯等等方面都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实则文人对战争无知的想象。

别说在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公元前206年的楚汉战争,难以做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即便在记载清楚的1806年的耶拿战役,以拿破仑的军事天才,主要依靠骑兵、旗语、军鼓、军号等落后的通讯手段指挥和控制部队作战,最终使得“指挥与控制”出现失误,导致原计划投入战场的15万大军进退失序,在战事关键时刻,竟然有近半军队脱离了他的指挥与控制,甚至还有少部分的部队脱离了战场。

幸好当时普法军队的科技差距不大,普军“指挥与控制”方式同样落后,于是,拿破仑还是凭借其绝世军事才华,侥幸指挥法军夺得了耶拿战役胜利。

转眼,到了1871年的普法战争。

这时,普鲁士军队已经建设了现代参谋部,每每战前就会综合战场面积、地理、兵器、火力、辎重等等战争要素予以精确计算,部署兵力。

最为关键的是,在电报、铁路发明不久,就在法国方面颟顸疏忽新科技高科技的同时,普鲁士军队聚集本国电报、铁路等应用工程的科技、人才资源,组建专业的电报、铁路部队,将电报、铁路应用战场,以高效、科学的手段保障“指挥与控制”,继而使得普军在实战中普遍以分进合击、内外线转换等现代全新战法,降维打击法军,不过10个月,即以少胜多且毫无悬念地击垮了外表强大的法国军队,赢得了普法战争。

一晃,经年。

2022年的俄乌战争,同样也是一场新科技、新战法对抗传统战争的“普法战争”。

战争爆发以后,乌克兰军队源源不断得到北约、欧盟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援助,尤其得到美军全球战略系统和战术通讯系统援助,已经逐渐夺得了智能战、信息战、电磁战、导航战、网络战等高科技作战优势。

整个10月,乌军从发起红利曼之战,到突击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陈兵扎波罗热战线威压俄军防御;向赫尔松战场因古列茨河左岸地区发起大反攻;炮制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偷袭塞瓦斯托波尔,重创俄军黑海舰队;再到乌军在多个战场轮动战术进攻及“烟头攻势”等等,几无消停……

在看热闹的视角,不难看到乌军转身轻盈,四面出击,俄军笨重应付,被动挨打的战争态势。

如是转到军事视角再看这个态势,人们即可发现,如今的乌军在组织、控制、协调兵力投入多个战役方向轮动作战表现出来的“指挥与控制”节奏、效率,已经远非俄军可以企及。

两军在战场对抗,在“指挥与控制”节奏更快、效率更高的一方,当然也就夺得了战场主动。

这是战争规律,不随人们好恶、情愿所改变。

同时,这也是我判读乌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理由之一。

10月31日,乌军以战机、火炮、导弹向俄军目标进行了6次远程精准打击,乌军总参谋部在媒体披露,乌军对俄军的6次打击,分别为对俄军前线军火库发起1次袭击,对俄军前线排级阵地发起2次袭击,对俄军防空系统发起2次袭击,向俄军炮兵阵地发起1次袭击。

10月中下旬,乌克兰莽原潮湿、泥泞,全然不适机械化作战,就此,俄乌双方在顿巴斯战场、扎波罗热战场和赫尔松战场基本都进入战线对峙态势。

在两军对垒、阵线分明的消耗战、持久战态势下,俄军处在高科技作战洼地,只能沿袭机械化战争传统战法,每逢风吹草动,即以炮火数量优势,对可疑目标实施大面积火力覆盖,以高消耗、低效率的作战模式,被动应对乌军情况不明的地面突击、火力突击。

如此一、二再三地消耗、疲战,至今已经半年,俄军不堪人员伤亡、物资消耗,态势之被动,全然不逊当年法军。

乌军情况则完全相反。

乌军能够快速得到北约、英美军提供的精准、即时的情报,装备美援HIMARS多管火箭系统、亚瑟王神剑155精确制导炮弹等等高科技武器,因而,乌军一旦发起远程精确打击,即可精准狙杀俄军指挥部、集结地、仓储中心、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

仅以乌军总参谋部在10月31日发布的前一日战报为例:

乌军在30日,以战机、火炮、导弹向俄军目标进行了6次远程精准打击,摧毁或者重创目标。

这6次打击分别为对俄军前线军火库发起1次袭击,对俄军前线排级阵地发起2次袭击,对俄军防空系统发起2次袭击,向俄军炮兵阵地发起1次袭击。

显然,乌军如此精准打击,精准战报的背后,确为北约、英美军的情报支持。

相传,乌军每日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大致消耗精确制导炮弹50枚。

而俄军如以远程炮火对耗乌军远程打击,即需要付出300-400倍的1.5万-2万枚普通炮弹。

俄军这些可视的巨大消耗的数字的背后,还有更多隐身在后勤体系的原料、生产、人工、转运等等消耗。

双方以如此悬殊的战场代价进行消耗、交换,显然不利俄国。

然而,战争还在继续,俄军就只能以这样的高消耗、低效率的战法,应付乌军的“烟头攻势”。

这即是我们现在看到俄乌战场态势图,为何每日在双方接触线上,总是显示俄军狂轰滥炸的主要原因(参考图1)。

显然,随着高科技快速、全面渗透俄乌战争,北约及英美等多国助力乌克兰,不仅快速将俄乌战争从一场有限高科技的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一场现代化的高科技总体战,同时更全面冲击、改变着战争理念、战法,作战体系,以及推动着战争“指挥与控制”快速升级。

在这样的态势下观察俄军气势不输,勉力作战,确实非常为难。

那么,俄军有无办法应对危局?

答案只有一个,即俄军从机械化作战快速转向高科技作战。

可是,在俄国已经被西方国家完全锁进了“制裁保险柜”的情况下,这是俄军在未来较长时间都根本无法办到的事情。

于是,克里姆林宫只能开启“部分动员”、“公投入俄”、“核威慑”、“无差别战略打击乌克兰纵深”、“炸毁卡霍夫卡水库大坝”等等谋略模式,绕开正面战场,在“桌面”下背负政治、外交、舆论的压力,以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展开“混合战争”、“非对称作战”,以求反制乌克兰军队的快节奏、高效率的战场攻势。

然而,俄国超越常规战场的战略动作却遭到北约及英美等国空前强硬的遏制。

近期,美军不仅在波兰、罗马尼亚等靠近乌克兰的地区部署地面部队,以布什号航母战斗群部署临近黑海的亚得里亚海,每日战斗值勤,直接威压俄军黑海舰队之外,下周,美军还将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可能部署波罗的海,用以直接监视俄国最重要的战略打击力量基地加里宁格勒。

俄国虽然继续高调外交,却不得不大幅收缩超越常规战场的战略动作。

俄国建国以来,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尴尬被动,莫过于此。

10月31日,俄军以Tu-95/Tu-160轰炸机发射了50枚Kh-101/Kh-555级巡航导弹袭击乌克兰全域非军用目标,造成13人伤亡。根据开源数据,一枚Kh-101导弹约耗资1300万美元,一枚Kh-555导弹约耗资750万美元。如此高消耗攻击,俄军必然难以长期维持。

美军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将于11月中旬部署波罗的海。

回到俄乌战争的正面战场,俄军面临的战场困局更是难解。

作为堂堂全球第二军事大国,俄军纵然装备有匕首高超音速导弹、S-57隐身战机、S-35战机、S-400防空导弹、S-350防空导弹、伊斯坎尔德弹道导弹、T-90M型坦克、联盟152自行火炮等等先进武器,却是仅仅因为蹲在智能战、信息战、电磁战、导航战、网络战的洼地,就被乌军以快节奏、高效率的“指挥与控制”所压制,仅凭几枚精确制导炮弹、火箭弹和战术导弹,几乎完全拿捏住了脖子。

俄军建军以来,置身险地,态势被动,同样莫过于此。

好在,临冬之前的乌克兰,不适双方进行较大规模作战。气候原因为俄军准备冬季作战提供了大约15-20天的宝贵的战略时间。

11月中旬,乌东地区将迎来寒流和下雪。 

在11月下旬及12月中旬,寒流将反复席卷乌克兰,气温则可能在这个时间段降至最低……

这时,乌克兰莽原地面结冰,顿巴斯、赫尔松及扎波罗热地区的部分溪流、河流也会结冰,将会转向适应机械化越野机动,因而,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可能是乌军在冬季作战发起下一轮攻势的时间窗口。

俄军能够在这个窗口期完成冬季作战的准备?

这时,我恍然看到了1871年1月的普法战争。

当年的普鲁士军队有着全新的现代化指挥体系,又得到铁路、电报等新科技的支持,完全夺得“指挥与控制”的优势,因而,他们吃饱喝足,即选在风雪交加的冬夜,向法军圣康坦、贝尔福等阵地发起攻势,毫无悬念地击溃了在寒风中两眼发黑、饥肠辘辘的法国大军……

历史总在重演。

看来,欧洲也不例外。

2022年10月30日23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