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从战场异动补论乌克兰的“春季反攻”……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4-03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2月14日)
从张艺谋拍电影,漫说宋高宗和刘阿斗那些历史……
南宋往事说:和谈,也是一种有效的抵抗……
俄乌战争观察:斯瓦托夫,乌克兰春季作战的唯一方向……

(图1-1)2023年2月16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及俄军全域攻击乌克兰。

(图1-2)2023年2月17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
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圆环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对乌克兰的无差别袭击;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的红色圆圈,为俄军地面进攻、一线炮火轰炸。

题记:首先感谢诸位朋友,我没有想到,在上篇文章的几句感言,会得到朋友们的理解、支持、安慰。

为之感动,唯有心存谢意,勉力写作。

2023年2月17日,不知不觉,俄乌战争已经持续第359天。

1月15日,格拉西莫夫大将接任“特别军事行动”战区总指挥官,一度以减小规模和频率、集中打击军事目标等方式,微调俄军对乌克兰全域的无差别轰炸的战略。

旋即,俄军转向猛攻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战场,同时向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方向发起反攻……

我个人认为格拉西莫夫大将毕竟是俄军第三号人物,无论军事素养、军事伦理,都应该比炮制无差别战略轰炸的“末日将军”苏罗维金高一个档次。

然而,格拉西莫夫大将上任月余,俄军以惨重伤亡和耗费巨量物资为代价,除却攻占一个战前人口不过二、三千人的索莱达尔镇,勉强对巴赫摩特形成两翼钳击态势,似乎并没有在俄乌战争全局上取得哪怕是象征性的突破性进展。

背负克里姆林宫战略目标压力,无法打破战局,格拉西莫夫大将必然尴尬。

2月16日,俄军再度以32枚空射和海射导弹,向乌克兰全域发起“苏罗维金”款式的大规模无差别战略轰炸(参考图1)。

这一次,俄军不再白天进行战略轰炸,为实现突袭效果,专门将攻击时间设置在深夜……

然而,在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条件下,在乌克兰防空系统基本完成升级的情况下,俄军导弹远程攻击无论昼夜,必然受到北约、英美军方等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力乌克兰予以高效反制。因此,俄军这次导弹袭击除却误伤若干民间目标,伤及无辜生命之外,对预设攻击目标及乌克兰电网设施等等,几无影响。

事后,乌克兰高调发声,称各地没有大范围停电,同时,在俄军重点攻击的基辅地区,也经紧急抢修受损电力设施,也保证了城市基本用电。

这番花大本钱砸出来的微小“战果”,确实有些令人尴尬。

2023年以来,俄军投入重兵却并没有在顿巴斯战场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实,无论俄乌双方、西方国家、亚洲国家或者如我们这样的民间观察者,都会在国际援助源源不断流向乌克兰的大势下,简明发现:

在文明高度发展的2023年,在俄国无法对乌克兰形成绝对强势的完全压制的前提下,俄军沿袭二战陈旧思想,徒耗价值上亿美元的宝贵的战略攻击武器,以无差别战略轰炸攻击乌克兰,“战果”除却“递刀对手”,自居政治被动;继续激化俄乌国家与民族的仇恨;继续刺激西方国家加大援助和“拱火”俄乌战争;此外,几无政治、军事收益。

那么,我们能够看清楚的问题,俄军高层能否清楚发现?

答案必然肯定。

可是,明知如此,俄军何故在近期突然加大对乌克兰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

显然,除却格拉西莫夫大将的尴尬,乌军紧锣密鼓准备春季攻势,也使得俄军万分紧张。

于是,在凭借常规军力可能无法遏制乌军反击的情况下,俄军必然要抢在乌军发起攻势之前,采取政治、军事及“秀核力量” 等多重手段,以期实现阻扰、延迟外援进场、重创乌克兰战略后勤、破坏乌克兰的反攻计划。

此前,在2022年10月利曼反击战之后,乌军转入战略反攻,相继在顿巴斯战场北线斯瓦托夫-克雷明纳、南方赫尔松战场等方向发起反攻……

然而,天时不济。

整个2022年冬季,乌克兰战区迎来罕见的“暖冬”。

期间,数次天气预报降温均未成现实,整个战区长期降水充沛却没有降温形成冰冻,地面泥泞难以机动,再加上外援迟迟没有进场,使得乌军不得不放缓战略反攻节奏。

于是,俄军抓住战机,从利曼、赫尔松第聂伯河右岸等战场相继撤退,同时绕开前线,以优势战略火力,向战线后方的乌克兰全域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

就此,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实质上重创乌克兰为保障继续反攻的战略后勤体系,使得乌克兰战略反攻一再推迟至今。

(关于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更多分析,请点击参考《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军空袭乌克兰,谈制胜现代战争的三要素---芯片、卫星、思想》《俄乌战争观察:详解俄军的无差别远程攻击的战略目的》 《俄乌战争观察:从俄乌对垒的正面战场到俄军无差别攻击的非对称战场》《俄乌战争观察:漫说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 )

俄军在前线作战不利,却可以凭借战略武器实施远程无差别轰炸扳回战局,如此立竿见影的实战效果,当然深度刺激克里姆林宫及格拉西莫夫大将等人。

俄军故技重施,极有可能就是为了战略应对乌克兰可能发起的春季反攻。

可是,在现在很多媒体、自媒体几乎一边倒地认定了俄军攻势炽盛的大势下,无论挺俄、挺乌,多数朋友都会质疑,此刻的乌军,是否还有能力发起反攻。

其实,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我有四次与网络主流舆论明确相反的推演:

其一,在战争爆发第一、二天,我即在初步否定俄军速胜可能,认为俄乌战争正在转向持久战。

其二,我在2022年3月-7月间,撰写多篇文章否决了俄军合围顿巴斯及俄乌顿巴斯决战的可能。

其三,我在2022年8月-10月期间,撰文认为除非俄军主动撤退,否则乌克兰不会在赫尔松战场发起反攻。

其四,在2022年9月-11月间,在很多媒体自媒体认为乌军将在赫尔松及金本沙嘴等地继续发起反攻,甚至收复克里米亚之时,我认为乌军不会继续在南方发起攻势,同时,俄军会转向顿巴斯战场。

我的四次推演,都被实战予以证实。

推演绝非算命。

无论任何个人或者机构,只要有相应的国际政治和军事常识,尽量多的信息,综合分析繁杂资讯及独立思考能力,大量时间等等,即可在尽量靠近实战底层逻辑的基础上,得到较接近实战的推论。

但是,如以网络最流行的“孙子兵法”视角、“二战视角”、“一战视角”等等,坐井观察、推演战争,结论无疑就是马师傅嘴上麻溜的“接化发”了。

需知,俄乌战争作为我们眼皮下正在发生的现代战争,有两条底层逻辑:

其一,乌克兰得到西方国家援助,有着相当的高科技总体战能力。

其二,俄国作为世界第二军事大国(资源与库存大国),具备有限高科技作战能力,有着机械化作战的火力与兵力的数量和体量优势。

同时,俄乌战争与包括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历史战争完全不同的“最”现代战争,在传统的“现实战场”之外,还有我们难以具体感知和详细了解的高科技“虚拟战场”、政治外交金融等“抽象战场”。

如无具备这些思考,又如何可能去认知、理解俄乌战争。

可以肯定,上述四次推演,其实俄乌双方及一些军研机构、学术机构可能也有类似结论的推演,只是,他们“各有衣食父母”,进行类似推演也是各有目的,通常不会在网络发表而已。

——这里,感触之下,专门感谢各位好友支持我撰写俄乌战争专题!

显然,从最近两篇文章可以看出,我倾向认为乌军会选在2023年春季,向斯瓦托夫方向发起战役规模的进攻。

(细节分析请点击参考:《俄乌战争观察:2023年上半年的顿巴斯战场猜想……》《俄乌战争观察:斯瓦托夫,乌克兰春季作战的唯一方向》)

这里,鉴于在流行的多个专报俄乌战争的公众号里面,较容易泛见、查阅最新的相关北约、欧盟、G7及英、美等五十多个拉姆施泰因盟国如何援助、助战乌克兰的资讯,本文不罗列相关新闻,仅就国际政治和军事视角,补述乌军发起春季攻势的四条理由:

一、随着战事发展,北约、欧盟、G7及英、美等五十多个拉姆施泰因盟国已经完全深度介入乌克兰抗战,同时,乌克兰与西方的军事、政治、经济一体化正在浮出水面。

此外,北约及英、美等国对俄国都有既定的“长线放血”战略;波兰、芬兰及波罗的海沿岸诸国对俄国均有深重历史旧怨;当然就会在俄乌战争关键时刻推动乌克兰前行一步,将战线推向更靠近俄乌边界线的顿巴斯腹地。

只有乌军立于不败之地,西方国家才可能对俄国实施“长线放血”战略。

2023年新年以后,乌军在利曼反击战、赫尔松大反攻之后形成战略反攻态势正在逐步减弱,俄军抓住西方外援进场之前的战机,继续向顿巴斯战场发起攻势。

战至2023年2月17日,俄军为迫使重启俄乌谈判,相继从巴赫摩特重点攻势扩展向顿巴斯战场全线发起攻势……

战场态势日趋紧张,北约及英美等国既有强硬外交发音,同时,北约、欧盟、G7及英、美等五十多个拉姆施泰因盟国更是加班加点向乌克兰输送物资,诸多迹象表明,乌克兰正在得到可靠援助,一场反击战呼之欲出。

二、乌军发起春季攻势的关键,不是飞机。

通常,在传统战争观念和国内某些资料的“现代战争”观念,往往肯定认为飞机将是战场决定性力量,因此,较多朋友往往将北约、英美等国是否援助飞机,当做乌克兰发起春季攻势的信号。

这个问题详述繁杂,简而论之,就像我在此前撰写的俄乌战争观察:顿巴斯战场,将出现轮式战车与履带坦克的“革命性”较量那样,俄乌战争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机械化战争,至少在北约及英美直接援助的乌克兰的作战体系里面,乌军机械化作战的真实战力并非由单纯的飞机、坦克、大炮所决定,而是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智能化等高科技领域。

北约及英美如以飞机进场乌克兰,除却人们知道的繁杂的人员培训和后勤保养技术配件等等问题之外,还涉及北约无法言喻的难以解决的空战的信息与控制的整套体系问题。

这些问题关联更敏感的国际政治问题,远比支援海马斯和坦克更复杂。

此外,飞机主要军事用途非常直观,主要就在战略、战术两个方面。

显然,就目前俄乌战争态势和国际政治大势而言,乌军不需要飞机对俄国境内目标进行战略攻击。

这样,以乌克兰战场区区数十公里至百余公里纵深,乌军以HIMARS火箭系统及远程重炮实施精确打击,其战术效果甚至已经超过战术飞机。

可以肯定,乌克兰等待坦克、飞机等等消息大概率属于北约、英美及乌克兰放出的烟幕弹。

乌克兰迟迟尚未发起春季攻势的主因并非等待坦克、飞机,而是在等待战机。

2月16日、17日,俄军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的反攻简况图。


三、在2月16日、17日战事中,俄军在斯瓦托夫以第45近卫摩步师之138独立摩步旅主力,在克雷明纳以第3摩步师主力,分别向乌军防线发起较大规模攻势。

在前文详述,乌军一则等待外援进场,二则受巴赫摩特战场牵制,因而无心在顿巴斯北线的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恋战,因而依托体系化攻势且战且退,双方没有发生激烈战事。

(相关细节请参考《俄乌战争观察:斯瓦托夫,乌克兰春季作战的唯一方向……》)

战至2月17日,按照地图确定,俄军推进约500-1500米,尚未对乌军防线形成太大威胁,但是,乌军原来对斯瓦托夫-克雷明纳形成的攻击战线因此受到较大扰乱。

显然,俄军也就是在最近两天同样感知乌克兰可能即将发起“春季攻势”,同样极为敏感和警惕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方向,不惜以战略预备队调入这个方向。

可以肯定,如是俄军继续向斯瓦托夫增兵和发起反击,这将对乌克兰可能发起的“春季攻势”造成极大的困难。

这里,算是我就最新战况对昨天文章稍微修改,补充。

四,战争作为人类最极端的社会活动形式,同样是交战双方顶尖智慧的较量。

现代战争受高科技确定,再无可能从卫星、无人机和无数隐蔽的眼睛及智能电话随时传递情报中,实现黑白电影模式的隐蔽行动。

于是,乌军一方必然会为应对俄军的行动而调整战略,以期从其他方向牵制俄军和误导俄军对战局的预判。

显然,乌克兰是否高效、灵敏应对俄军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方向的异动、变化,也可作为判断乌克兰是否决意发起春季反击的重要参考。

2月15日-16日,乌军反击方向及巴赫摩特战场简况图。

2月17日,巴赫摩特战场红蓝虚线为双方交火线。红线为俄军控制线。

等待两天之后,汇总资料分析即可发现,目前,乌军正在三个方面积极行动,给俄军“耳目一新”的感知:

其一,继续放出烟幕弹,强调反攻必须坦克、战机等重型武器。

其二,鉴于扎波罗热战场西部、赫尔松战场确实不利乌克兰反攻,乌克兰媒体及西方媒体最近频繁就乌克兰可能发起攻势进行预测,主要方向分散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扎波罗热东部,以及顿涅茨克地区。

甚至,一些权威媒体给出乌军反攻将推至亚速海岸方向……

显然,乌克兰及北约、英美等方面对俄军实施情报战、舆论战及混合战争的初期步调,类似赵本山正在向范伟兜售轮椅,未来如何,俄军是否上了轮椅,尚需观察。

不过,考量哈尔科夫反击战案例,以及乌克兰在“抽象战场”“虚拟战场”的绝对优势,很难保证范伟师傅不会在走两步中迷失自我……

其三,就在俄军、以及网络挺乌、挺俄的朋友们纷纷认为乌军在巴赫摩特战场形势日趋颓废之时,乌军偏偏在巴赫摩特这个俄军“形象工程”战场,选在俄军主攻的西南方向,突然发起逆袭,实施反杀,反推战线1/2000米。

巴赫摩特战场鏖战数月,俄军在恶劣战场持续攻坚,伤亡惨重,取得些微进展确实浮出沉重代价,同时对克里姆林宫而言,更是承载其政略、战略的“政治”价值的首重战场。

显然,克里姆林宫无法容忍巴赫摩特战场出现任何闪失。

这样,俄军受巴赫摩特战场牵制,也可能在未来一、二月内,茫然坐上“轮椅”。

流浪的橡树遥祝诸君春好、安康。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感谢情谊,以文养文

2023年2月17日22时30。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