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漫谈战争对我国大陆及海洋战略可能存在的影响……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4-03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从张艺谋拍电影,漫说宋高宗和刘阿斗那些历史……
南宋往事说:和谈,也是一种有效的抵抗……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3月9日)
回望1979年中越战事四十四周年:全面解读老街、谅山和高平战场…… 

(图1)2023年3月13日晚间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
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的红色圆圈,为俄军地面进攻、一线炮火轰炸。

俄军在巴赫摩特西北、东部和西南方向继续向巴赫摩特发起攻势的简况图。目前,决定性影响巴赫摩特战场走向的巴赫摩特市区战场、巴赫摩特西郊防线、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恰西夫亚尔-巴赫摩特防线等,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3年3月13日,俄乌战争进行地383天。

今天,俄军继续且主要在顿巴斯战区的库皮扬斯克-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巴赫摩特战场、顿巴斯外围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武勒达尔战场发起攻势。

巴赫摩特战场依然是俄军最重要攻击方向。

综合最近多日战况,可知乌军主力有序转移巴赫摩特西区,在城西远程炮火支持下,凭借城内钢筋水泥建筑及地下工事,以巴赫摩特河等水系为屏障,形成了新的巴赫摩特防御体系,既大幅抵消俄军炮火优势,也有效滞缓俄军以步兵为主发起的跨河地面攻击。 

俄军整体攻势处于停滞状态。

为此,俄军减弱巴赫摩特东方攻势,开始将兵力集中在巴赫摩特南北两翼集群,意图迂回攻击,在北线继续沿M-03公路推进。目前,俄军攻击进展不详,但是从最新战区交互式地图和双方发布战况来看,乌军防御最为关键的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恰西夫亚尔-巴赫摩特防线、巴赫摩特西区及外围防线,均显稳定状态。

综合战况及参考俄军此前推进速度,可以推认至少在未来10天,巴赫摩特还是在乌克兰人手里。

鉴于俄乌战场战况变化不大,我本人也无兴趣摘抄新闻数据哄取流量、点赞,因此本文侧重分析俄乌战争对我国的大陆战略及海洋战略可能存在的影响。

3月12日,伊朗官方媒体宣布已敲定将从俄进口苏-35战机。

伊朗从俄国进口先进战机原本不奇怪。

但是,在俄乌战争关键阶段,在伊朗多次矢口否认出口俄国武器的情况下,如此甘愿背负政治压力,高调公布进口俄国尖端战机,显得俄伊军事合作正在趋向明朗,确实颇显蹊跷。

如我在前两天《俄乌战争观察:解说“暗箱妥协”形成的顿巴斯战场的“消耗战、持久战”》等文章分析,这应该是俄国以政治和外交手段,通过伊朗和朝鲜两个战略“溢口”,适时转移西方对其政治、军事和外交压力的结果。

可以确信,随着俄乌战争持续进行,俄国深陷持久战、消耗战泥潭,需要更大动作地转移政治、军事和外交压力,因而伊朗和朝鲜在后期可能会爆出更多的军演和相关进出口劳务、武器和核技术等新闻。

那么,俄国有可能在俄乌战争期间可能形成和扩展其军事同盟集团吗?

目前来看,可能性极小。

即便包括朝鲜、伊朗,虽然与俄国形成千丝万缕的敏感关系,但是在军事上与俄国结成盟国的底线上,也是十分谨慎和完全规避。

另外,如是英美等国对俄乌战争形成重大影响,中国通过“劝和促谈”战略正在对俄乌战争及欧美多国形成影响。

3月13日上午,李总理就当前中美关系及改善前景答记者问,透露“去年,中美贸易额近76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他强调“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明确认为“中美可以合作、也应该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

我们固然要坚决反对美国霸权主义,但是“中美可以合作、也应该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为”等论断,明显为那些网络某些过热情绪作了适当降温。

同时,这番讲话,为我们理性、理性去认识、厘清当前中美关系,观察俄乌战争,提供了一个关键而重要参考。

目前,俄国深陷俄乌战争泥潭,军力国力表现蹩脚而虚弱,随着东北欧各国纷纷加入北约,国家地缘环境不可避免趋向死局,俄国国际地位和声誉正在狂跌不止,正在不可逆地走向被主流国家及国际边缘化。

理性去看,俄国如此快速弱化,论其综合国力、军力,均无作为现代之中国之“唇”的能力、实力。

俄乌战争形成这样局面,显然利好中国。

其一,俄乌战争洗牌欧亚大陆利益,形成虚空,非常明显利于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

其二,在中国致力民族复兴,面临将极为宝贵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等资源优化如何配置投向海洋与大陆的关键战略时刻,俄乌战争将俄国快速拖向三流国家,也使得这个问题变得简明起来。

从近现代文明来看,所有大国崛起与衰落,都与大国在海洋与大陆如何优化配置资金、技术、人才等等资源的战略调整、定策、实施,密切相关。

这个问题详论枯燥,简述如下:

从大航海时代至工业革命,欧洲历史上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到英国、法国等地区性、世界性大国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各领风骚、影响全球,很大程度就在于这些国家在陆防压力较小历史时期,纷纷侧重将资金、技术、人才等等资源配置投向海洋。

在普法战争、第一次大战之后,随着工业革命推动出现机械化战争,陆防及大陆战略也成为欧陆大国的战略重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到英国、法国等等也就受地缘条件影响,大幅转向大陆战略,随后相继退让落在了美国的后面。

美国海岸线漫长,本土在北方接壤加拿大,南方接壤墨西哥,陆防压力极小,因而在早期发展中没有大陆战略负担,心无旁骛从海洋战略、从大西洋、太平洋,顺利走向了世界超级大国。

那么,工业革命以后的历史,有从大陆走向全球超级大国的案例吗?

答案非常明确,没有。

在近现代史上,抛开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等抽象概念不谈,仅就具体的海洋、大陆战略比较,即可发现海洋国家崛起与大陆国家沦落的“巧合”案例。

其中,最为典型莫过纳粹德国、红色苏联。

回望历史,纳粹德国、红色苏联崛起,都是以大陆战略为重点。

可是走到最后,两国无论如何盛极一时,因其大陆战略投资及陆防负担极大,相应收益和影响毕竟有限,都是在和美英等典型海权或海洋国家的对抗、较量中,处于被压制位置直至跌落谷底,无一例外地在历史上彻底走失了自己。

至于日本,在甲午战争至二战时期尤其心大,长期制订兼顾大陆海洋的战略。

日本既贪欲南洋物资、海运便利,又眼红亚洲大陆甚至西伯利亚的国土收益,如此患得患失,战略模糊,资源分散,陆防海防齐重发展,使得日本不堪两面战略消耗,国力疲敝而最终崩溃。

此外,中国在六、七十年代期间,即因前苏联强大的陆防压力,被迫首重大陆战略,将国民经济三线配置,使得中国受此耽误,发展长期滞缓,直至在八、九十年期间,以改革开放而将战略重心转向了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地区。

回顾这段历史,确实遗憾。

但是,中国既有了海洋战略,又有进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地缘优势,未来重点布局海洋和走向海洋,显然将会在长期时间成为中国战略发展的首重选择。

而完成这个选择,就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台湾问题。

二是处理好与日韩、与东南亚多国的关系。

三是从传统大陆战略转身,重点转向和布局海洋战略问题。

我对外交和台湾问题了解不深,这里不敢奢谈,本文仅就重点转向布局海洋战略问题,作扼要分析。

目前,正值中国综合实力快速发展步向国家复兴的战略性关键时刻,在加大、重点对海洋战略注入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中国的海洋战略本身,也迫切需要形成“北方加拿大”、“南方的墨西哥”的地缘环境。

俄乌战争可能为中国减轻大陆战略和陆防投入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会。

无论俄国在战争中失败、和谈停战或者其他,作为曾经全球排名第二的俄国都会被俄乌战争对人口、物资、库存的巨大消耗、西方国家的长期封锁等等现实推向“大伊朗”水平的三流国家。

中国与俄国依然是战略伙伴,大陆战略及陆防负担大幅削弱,当然就会加速转向和重点投资海洋战略,也就能够更快地从东海、南海走向海洋大国。

如是分析俄乌战争问题看不清楚这个节点,当然就会全面迷茫俄乌战争对我国影响。

其三、战后的俄国,依然是中国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既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的“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的战略合作关系。

俄乌战争以持久战、消耗战固然将对俄国综合国力形成战略性重大创伤,极大削弱俄国的政治力。

但是,从全球五大核大国“核衡势政治”及俄国为全球核大国方面考虑,欧亚美等多个大国为考虑避免核泄漏及地区性稳定,将会较长时间缓和调整对俄战略,以助力和影响俄国有着足够的内政力实现国家的平稳过渡。

年初,我在《战争之后,漫说俄国的方向》分析认为,俄乌战争之后,乌克兰完全实现去俄化,同时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等独联体或前苏联独立国家和地区将会进入去俄化轨道,最终成为欧美国家隔离俄国的战略屏障。

从数百年历史、俄国东正教、未来俄国民族结构(在失去乌克兰、白俄罗斯之后,俄国斯拉夫色彩减弱趋向东方)等方面分析,战后,俄国的拜占庭文化”记忆将会继续遭遇深度清洗,成为一个介于亚欧之间身份模糊的地区大国。

就此,俄国朝野及强烈民族情绪将会因为俄乌战争,在较长时间强烈抵触欧美、排斥欧美,继而推动俄国转向亚洲,唯有寻求与中国的战略合作。

或者五年左右,我们即会目睹这个场面。

此时此刻,我们回想俄国总统在2019年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答记者问,就“俄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问题,以轻松、调侃语气,解释俄国如“聪明的猴子”一样,正在坐观两虎打架的场景,不禁为“猴子”突然下山,在乌克兰力博一群“猛虎”的决策,感到难以理喻。

然而,纵观近现代世界史及国际政治史,诸多关系世界走向的突然与必然,实则早就蕴藏在国家战略及大国战略博弈的千变万化之中。

如今,在中美继续战略对抗的数年之后,俄乌战争爆发和持续至今,极大吸引全球大国政治注意力,实际缓冲了中美对抗的节奏。同时,中国适时调整战略,以“劝和促谈”外交,为中国应对俄乌战争争取到了较好的外交、政治位置。

这样,中国完全可以放慢、再放慢战略节奏,谨慎、全面地思考未来全球大国之间的“两只老虎和一只猴子”的战略问题。

我同情和支持乌克兰抗战。

同时,作为朴素的民族主义者及平民,我希望我的国家和同胞远离战争,因而我认同和支持“劝和促谈”外交,希望中国能够在和平环境下实现和平的崛起。

感谢诸君三点一转情谊,遥问春好。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3月13日
橡树·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