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反攻或者谈判,这是一次历史性选择……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4-03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3月26日)
从筹码与代价视角,回望李梅火攻到原子弹爆炸……
俄乌战争观察:四月以后,转入战争与谈判的轨道……
俄乌战争观察:在互有攻防的对峙中,重启俄乌谈判?
抗战往事:川军的长沙会战
抗战往事:徐州会战,滇军血战禹王山

(图1)顿巴斯战场南线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武勒达尔战场简况图,蓝色剪头为乌军可能反攻方向,黑色箭头为俄军进攻方向,红色箭头为俄军主要后勤线。无色区域为乌克兰控制,粉色区域为俄军占领土地。

2023年3月31日,俄乌战争持续第401天。

战至3月底,网络颇多传闻乌军可能发起大反攻,于是,很多同情乌克兰抗战朋友们也就非常希望、相信乌军能够尽快发起反攻,击垮俄军,实现和平。

这是正常人之常情。

然而,战争作为政治最极端的表达形式,自二、三月以来,深受国际政治及外交持续变局影响,态势尤其显得模糊、复杂。

这样,仅凭现在传媒有限开源新闻,确实难以判读乌克兰已经得到西方国家足量的物资援助;得到北约、英美等军方在“高科技灰色地带”的助战和帮助。如此万事模糊,当然也就难以判断乌克兰在短期内,能否发起较有力量的规模化战役反攻。

网络泛滥的今天一个爽快的冲锋,明天就解决问题的战争叙事,实则是横店神剧熏陶使然。

千头万绪和瞬息万变,这才是真实的战争。

就此可见,要观察、判读战局,就需要摒弃情感与立场,需要基于事实、逻辑、常识、理性的独立思考。

有了成熟的思考在回归情感、立场,岂不大妙?

3月31日,俄乌战争表象泛泛可陈。

然而,随着顿巴斯激战渐趋高潮、世界列强频繁穿插战争之间,各种暗流涌动,正在催使俄乌战争进入了阶段性的关键时刻。

那么,俄乌战争现阶段的军事关键点何在?

综合最新战况、交互式地图等资讯,可以确认俄乌战争主要、活跃和关键的战场,为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武勒达尔战场。

其中,巴赫摩特作为俄乌双方必争的战略高点,依然为现阶段俄乌战争的要点。

——从俄军发起巴赫摩特攻势至今,战事进程基本趋近我的推演,这里不赘述,请读友点击参考《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相关文章,自行对比战事进程。

更早时候,我一直推认巴赫摩特之战为俄乌正面角力的持久战、消耗战。

战至3月31日,看似俄军推进至乌军巴赫摩特防区的最为关键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恰西夫亚尔-巴赫穆特防线,似到“揭牌大战”阶段。

然而参考最新战场交互式地图(图1)和最新战况,确认俄军目前继续主攻巴赫摩特和趋向转向重点进攻顿涅茨克外围,以及确认俄乌双方正在这些战场形成胶着、对峙态势,即可简明推测,在国际政治及外交轮廓完全清晰之前,俄乌双方大概都是难以发起规模化攻势和夺得一边倒优势。

政治与战争悄然触碰,战局前所未有地微妙、敏感。

也正是如此态势,在3月2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才会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强调:

“如果巴赫摩特战败,乌克兰政府将面临内外压力”。

显然,从政略视角简明分析,泽连斯基提及的内外压力如是形成,必然在短期内驱动重启俄乌谈判,深度影响战争走向。

那么,转到军事和战场视角去看呢?

参考下面图2,巴赫摩特战局看似危险,但是乌军巴赫摩特防线最为重要巴赫摩特市区、城西防线、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恰西夫亚尔-巴赫穆特防线等三个部分,俄军均无实现突破,因此难以判断战役得失。

此外,即便俄军攻占巴赫摩特城区,乌军还可以继续机动防御,退防城西防区及战略二防区域……

然而,作为乌军统帅,泽连斯基这番讲话显得尤其沉重。

当然也是我们观察判读俄乌战争现阶段态势的重要参考基点,同样有助我们于从纯粹战争角度,推演隐身俄乌战场盘外的国际政治暗流 。

现在俄乌战争全局态势一言以蔽之,就是趋向机械化战争的消耗战、持久战。

如此战争态势,完全符合克里姆林宫2023年的“稳定战线,消化新兼并土地战果,将俄乌战争从2022年的‘特别军事行动’转向为2023年‘卫国战争’,推动重启俄乌谈判,寻求最快退出乌战争”的战略。

从2022年12月赫尔松战略撤退至今,俄军在赫尔松、扎波罗热战场凭借核电厂、水库大坝等重要目标、第聂伯河下游天堑等有利因素,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防御体系。

俄军因而能够收缩战线,将机动兵力重点转向顿巴斯战场。

这样,俄军大致从2023年前后至今,以“动员兵”为主要兵力,集结重兵约50万人,选在巴赫摩特方向、顿涅茨克外围及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武勒达尔方向,向乌军防线发起了重点攻势。

巴赫摩特外围,乌军战术分队潜近俄军阵地,引导炮火袭击或者突袭。

3月,一片废墟的巴赫摩特。

为应对俄军新一轮攻势,在赫尔松反攻结束之后至2023年1月、2月,乌军快速从己方包括编练、新建部队在内的约150万总兵力里,抽调了近半机动兵力约70万人,陆续加强部署在顿巴斯战场、扎波罗热及赫尔松战场。

其中,乌军将大约40万精锐部队,沿斯拉维扬斯克-巴赫摩特轴线约30-50公里纵深区域部署,形成了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战场的乌东战略防线。

这样,乌军按照战前规划,即可依托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等重点城镇、防区大量新建和苏联时期永备工事、复杂地形,以机动防御、退后作战,对俄军实施消耗战、持久战、防御战。

2023年1月,又一轮顿巴斯大战打响。

这时,就双方兵力比较而言,乌军兵力虽然稍弱俄军,但是乌军曾经夺得2022年几次反击战胜利,士气高涨,完全可以凭借地理优势和体系化工事,背靠北约物资、信息等高科技作战保障,以逸待劳进行机动防御作战,在阻滞、消耗俄军攻势的同时,等待战机,适时反攻,最终击败俄军。

然而,实战并非理想。

从2023年1月,俄军重点进攻乌军缺乏体系化永备工事的巴赫摩特外围南、北两翼,先后不惜代价突击夺得巴赫摩特北线要地索莱达尔镇;在巴赫摩特南线发起攻势而快速形成凸出部,对巴赫摩特形成三面围攻、钳击态势。

非常难以想象,俄军居然以落后战法和不计代价攻势,简明地夺得惨胜。

此后,在巴赫摩特战场、以及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武勒达尔战场的持续3个月的消耗战、持久战中,乌军同样是多次激战重创俄军,却同样是数次无法挡住俄军攻势。

就此战况简明推认,乌军战力、士气明显高于俄军,却似乎在兵力、火力的数量、体量上明显弱于俄军,因而缺乏持久战能力,最终不敌俄军不计血本的持续攻势。

无疑,乌军兵力火力不足,应是西方国家新一轮外援迟缓进场,以及缺失了北约在“高科技灰色地带”保障、助战乌克兰等等原因。

足量外援,实为乌克兰发起反攻的门槛。

因为没有得到足量的火炮、战车、坦克及炮弹、增程火箭弹等外援,乌军要在“特殊”的机械化战争中抵挡俄军以“夕阳武器”+“动员兵”发起的“炮火洗地”的大规模攻势,确实非常艰难。

当然,如在网络仅取一方资讯去观察战事,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乌军作战艰难。

3月30日,乌军总参谋部发布最新战报,声称俄军总伤亡为172900人。

仅从字面上看,这确实乌克兰抗战耀眼战绩。

然而,俄军伤亡过大,俄国为补足战争兵员武器消耗,既调用约500-1500辆类似T-54/55坦克等等包浆“夕阳武器”送往战场,专用“战略防御”;此外,克里姆林宫还计划从4月1日起,在去年“部分动员”基础上,再向军队、地方招募新的“合同兵”,以补充40万人数送往俄乌战场。

反正家大业大,反正坐拥本国能源、“夕阳武器”+“动员兵”等等廉价战争资源,克里姆林宫当然一如既往希望在“机械化战争”框架,以“不惜代价”的“炮火洗地”攻势,继续维持顿巴斯战局优势。

这样,即便战法落后,俄军却依然可以凭借数量和体量的优势,对乌军形成战略压制。

(图2)3月30日巴赫摩特态势简况图。乌军巴赫摩特防线最为重要的三部分,分别为巴赫摩特市区、城西防线、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恰西夫亚尔-巴赫穆特防线。目前,巴赫摩特看似危机,实则这三部分都在乌军控制,短期之内尚难判断战役得失。

完全是让人望而无语的死打烂缠的持久战、消耗战。

但是,乌克兰同样在战争中承受俄军死打烂缠的消耗,因而在俄军伤亡数字的对面,乌克兰军民的伤亡数字同样沉重。

目前,因为战时保密原因,极难找到较为权威的乌军伤亡开源资料。

但是,如果细心收集和综合分析近期以来乌克兰扩大招兵,达到开战以来最高水平;强化兵役制度;继续延长战时戒严和动员期至90天;乌军大量破格从士兵中提拔基层军官等等情况,可以推认,乌军重挫俄军攻势,同样也是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较大伤亡。

从宽分析,乌克兰眼前遇到的困难,或者是我们确实难以想象。

这并非是乌克兰抗战意志和战略的原因。

回望2022年10月、11月的利曼反击战至赫尔松反击战期间,乃至于在2022年12月初期,就在俄军发起无差别战略轰炸,重创乌克兰后勤目标,尚未完成顿巴斯攻势部署的关键期间,如是北约、欧盟、7G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援乌盟国凭借己方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绝对优势,齐心合力高效、足量军援乌克兰,同时果敢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战乌克兰,完全可能及时催化乌克兰反攻,一鼓作气,再夺得战略性胜利。

实际上的战事进程却是非常可惜。

乌克兰在2022年冬季等来了一个难得的暖冬。

整个冬季,顿巴斯战场阴冷潮湿、雨雪交加,始终没有降温形成冻土,因而在自然条件上限制了乌军发起反攻。

此外,就是政治原因。

约翰逊离任英国首相之后,诸多西方国家始终缺乏灵魂政治人物,因而在2022年10月以后,眼见俄乌战局大幅缓和,彼此都是随之松气、观望、妥协、拖沓和低效援助,如此也就在政治和物资上限制了乌军发起反攻。

战机白白坐失。

就这样耽误战机,等到2023年前后,俄军从容完成战略撤退、收缩防线、集中兵力、重组部队、发起无差别战略轰炸和新一轮顿巴斯攻势,重创乌克兰大量后勤目标,逐步扳回战局形成攻势……

这样,西方国家似乎这才恍然大悟。

然而,进入2023年以后,在国际政治暗箱设定的“机械化战争”框架,乌克兰已然日愈趋向战略被动。

俄军步步紧逼,西方国家及乌克兰已经错过战机,现在要想全面扳回战局,确实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攻入巴赫摩特近郊的“瓦格纳”佣兵。

反攻,成为乌克兰与北约、英美等方面扳回战局的共识,于是,西方传媒、网络更是纷纷“热议”乌克兰反攻。

然而,反攻并非嘴皮一碰,张口就来。

综上所述,可见乌军经过数月激战,同样损耗极大,兵力火力在顿巴斯战场完全不占优势。这样,乌军纵然近期得到补充100多辆包括豹2、艾布拉姆斯在内的各型主战坦克等等重型武器,但是,在依然缺失北约、英美军“高科技灰色地带”支持和助战;缺失远程打击火力援助及其他足量军火援助;10余万乌军精锐正在北约化整训,难以短期内投入战场等等情况下,乌军以现有兵力、武器和资源,依然很难在4月期间发起大规模的战役反攻。

兵凶战危,乌克兰以弱敌强,必须谨慎反攻,规避风险。

然而,俄军从2023年前后持续发起攻势,持续重点进攻巴赫摩特和顿涅茨克外围同时,更加紧沿新兼并“四州”的土地部署战略防线。如是时间耽误,俄军继续不惜血本发起攻势,万一实现突破,又或者压制乌军反攻,完全稳定战略防线,这样,俄乌战争极可能迫于国际政治、外交、以及核衡势政治利益压制在“机械化战争”框架,继续一场更为漫长的消耗战、持久战……

俄乌战争的消耗战、持久战态势,符合克里姆林宫的战略想象。

同时,以长期消耗战、持久战“放血”俄国,也符合北约、英美的对俄战略。

但是,这个结果对乌克兰却是难以接受。

说到这里,综合3月31日战局,再看泽连斯基在前两天接受美联社采访时的讲话,完全可以认为,他在陈述“俄军在巴赫穆特持续进攻并取得了部分成功”,强调乌军在巴赫摩特如果战败,必然引发国际、国内对基辅施压重启俄乌谈判等等,完全就是对后续俄乌战争走向发出一个重要的信号:

俄乌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近期,如果北约、欧盟、7G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援乌盟国如果不能在物资、政治、军事等方面全力援助、支持乌克兰发起一次有效反击,有效打破俄军以“动员兵”+“夕阳武器”发起“机械化攻势”的战略压迫,那么,乌克兰极可能在更为混乱的国际政治态势下,被迫开启俄乌谈判……


当然,重启谈判不意味着达成谈判。

鉴于俄乌双方在被“侵吞”领土及其他政治观点完全对立,极难达成共识和得到谈判结果,可以确认,至少在今年之内,战争依旧是俄乌战争的主题。

即便如此,从国际政治和外交层面去看,在现在战争态势下重启俄乌谈判,既为大国博弈留下缝隙,加大收复国土难度,也断送一劳永逸解决俄乌战争的战略机会,实为乌克兰的一个悲剧事件。

同样,假设俄国成功迫使乌克兰重启俄乌谈判,对北约、欧盟、7G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援乌盟国,确属存在了深远、消极的影响。

那么,是全力以赴抢在关键性4月支持、帮助乌克兰发起一次有限规模的反攻,打破俄军进一步夺得战略主动?

又或者继续坐看战机失去,听凭重启俄乌谈判?

现在,北约、欧盟、7G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援乌盟国正面临历史性的选择。

前些天因为操作不慎,此号被处罚,因而有两篇发在长江杂谈公众号:

俄乌战争观察:四月以后,转入战争与谈判的轨道……
俄乌战争观察:在互有攻防的对峙中,重启俄乌谈判?

我写俄乌战争既不简单嫁接、汇总新闻资讯,更不鸡血口号煽情,唯有平和作文,与诸君隔网恳谈,默契间隔空茶叙而已。


读者能够三点一转,即是照顾橡树衣食的好朋友,专门致谢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3月31日
橡树·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