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泽连斯基访问最前线,及战争的核威慑与核衡势问题论……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11-22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4月1日)

从筹码与代价视角,回望李梅火攻到原子弹爆炸……

抗战往事:川军的长沙会战

抗战往事:徐州会战,滇军血战禹王山

俄乌战争观察:四月,详说巴赫摩特战事走向……

抗战往事:湖阳镇大捷,枣宜会战的一幕抗战神剧

俄乌战争观察:机动退后,继续胶着,巴赫摩特战事最新综述……

俄乌战争观察:从四月态势,说“男人永远是少年”,是情怀,或者是灾难……

俄乌战争观察:四月,乌军可以从巴赫摩特撤退……

抗战往事:烈士不死,各归山河,详说淞沪会战及金山卫登陆战役……

俄乌战争观察:从巴赫摩特到顿涅茨克,从战场到政治的态势……


4月1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三面被围的阿夫迪夫卡前线。

4月18日,乌克兰总统和俄国总统同时访问前线指挥部,这大概是战争爆发后两位总统物理距离最近一次。二者相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深入三面被围的阿夫迪夫卡前线,更见胆色出众。

2023年4月18日,俄乌战争持续第419天。

经常都会有朋友询问我为何可以源源不断得到多方资讯,这里我专门解释如下。

俄乌战争爆发至今,我得到战争资讯的主要渠道有二:

其一、是得到骨灰军迷的友情支持,他们主要为我提供俄乌两面的最新战况、态势图。他们多为资深军事题材作者,甚至为了给我提供资讯放弃了自己的写作,我对此深表感谢。

其二、是时常有好朋友光临寒舍,寒暄煮茶,闲论俄乌战局。他们或为军人、农人、商人、学者、作家、舞者、琴师,视角各不相同却都有别具一格的精辟见解,能够结交优秀朋友和兼听兼容,确实让我大有收获。

继续回到俄乌战场。

此前,我在综述俄乌战争提出了俄乌战争的“高科技总体战”及“混合战争”属性,认为俄乌战争存在传统战争的现实战场、现代战争的高科技虚拟战场、以混合战争为主体的抽象战场等三个相互关联、平行的战场。

这应该是尽量接近事实去观察、认知俄乌战争的技术门槛。

跨越这个门槛,我们自然可以发现俄乌战争最新态势及走向,就此,几天主要谈论如下三个问题:

一、少为人们注意的俄乌战争的核威慑与核衡势问题。

战争持续至今,克里姆林宫招数几乎用尽,依旧无法以常规战争夺取俄乌战争战略主动。就此,克里姆林宫只能以政治、外交手段承载俄国“核威慑”及世界五大拥核国家“核衡势”政治内容,谋求阻滞、延迟乌克兰得到北约、欧盟、7G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援乌盟国援助形成战略优势

就俄国的“核威慑”战略,挺俄、挺乌两方群体似乎都有自己绝对的“真知灼见”,即在挺俄者看来,俄国有着全球第二“核”优势,可以完全战略压制乌克兰;挺乌者看来,俄国核武库长期缺乏科技升级和起码维护实则处于瘫痪状态,所谓俄国“核威慑”战略其实就是克里姆林宫“嘴炮”。

二者意兴满满、自信满满。

然而,俄乌战争存在的核威慑与核衡势问题影响国际形势、战局态势,都不是情绪上脑以后可以简单理解的问题。

关于俄乌战争的“核威慑”及相关问题,我在此前多篇文章都有详解,请移步参考《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相关标题文章。

在顿巴斯战场机动的乌克兰部队。

2023年4月18日,巴赫摩特战场,乌克兰军队有进一步向西郊阵地转向的行动,具体情况参考《俄乌战争观察:从巴赫摩特到顿涅茨克,从战场到政治的态势……》

这里仅补充论述一些为人忽视的习惯“核衡势”细节内容。

确实,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作为全球最早掌握核技术、最大的核爆炸测试的五大“合法”拥核国之一,俄国核武器方面对欧美大国确实已经不占绝对军事战略优势。

但是,核武器不受信息化、智能化限制的大规模杀伤性,使得“核威慑”战略依旧成为拥核国家战略博弈的主要筹码;就此,核武器的影响已经最大程度从“实战”领域转移到政治、外交领域,在桌面下形成了全球拥核国家心照不宣的“核衡势”政治利益。

“核衡势”政治利益涉及多国方方面面,因而即便两国“敌对”,核大国们短期内,也难以一拍两散决绝放弃自己专享和制衡对手的“核衡势”政治利益。

受此影响,必然注定俄国作为前苏联的核项目“衣钵传人”,与其他主要拥核大国一样,在“桌面下”,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话语权。

俄乌战争爆发之初,俄军作战不力,当即敏感转向夺得扎波罗热核电厂,这就是俄国“核威慑”战略的信号。

旋即,美军俄军开通红线电话……

我随之撰文《扎波罗热核电厂,战争的又一个路标》,认为俄军占领扎波罗热核电厂将会是一个影响俄乌战争走向的战略事件。

当时人们几乎不以为意,现在实战证明已成事实。

其实,从俄乌战争从爆发至今,被媒体数十年“嘘为神话”的俄军常规作战实战表现就是呆滞困涩、陈旧邋遢,全球“第二”招牌早落尘埃……

然而,俄军之所以在乌军发起哈尔科夫反攻、利曼反攻,被若干重拳痛殴面门而鼻血长流,挺身不倒,实则,就是克里姆林宫以“核威慑与核衡势”战略配合政治和外交手段,制衡欧美国家军援乌克兰,为顿巴斯战场赋以“俄乌历史旧怨”内容,以及争取使得俄乌战争“被约束在机械化战争框架”使然。

否则,以北约、英美等大国的信息、智能、导航、电磁、网络等高科技战争资源优势,隐身乌克兰身后,降维群殴俄国夺得俄乌战争胜利,实属可以想象的事情。

由此可见,“核威慑与核衡势”问题在盘面外对俄乌战争的深远影响。

实际上,这类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以坦克为依托的战术分队实施侦查突击,成为乌军近期战术反击的主要作战方式。

即便俄乌战争期间,在欧美列强空前强硬制裁俄国的情况下,俄国一直都以核技术、核物资大规模出口欧盟和北约成员国。

其中,俄国既有出口美国、法国等国的浓缩铀等“核”商品,还有供应原“华沙条约盟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按照苏联(俄国)模式建成的VVER反应堆继续正常经营的VVER核燃料组件、核技术等商品。

此外,诸如印度、土耳其、孟加拉、埃及等多国,也有若干已建和待建的俄式VVER反应堆项目。这些国家站位本国利益,对俄乌战争态度模糊,尤其迟迟不愿支持欧美全方位制裁俄国,无疑加剧使得俄乌战争的全球政治环境趋向浑浊。

综上可见,俄国“核武库”、扎波罗热核电厂、遍布多国的VVER反应堆及俄国“核”原料及核技术出口等等,都可以归纳成为影响俄乌战争进程的“核威慑与核衡势问题”。

这个问题何其复杂,根本不是网络泛谈的哪一方是否有胆发起“核战争”的问题,而是人类文明在告别“核时代”进入“信息与智能”时代的关键阶段的一次综合性政治博弈。

这是一个漫长的政治博弈过程,必然继续影响着俄乌战争的进程和态势。

二、俄乌战争的持久战和消耗战的问题。

能够以弱抵强坚持抗战,能够在政治、外交、物资等等方面得到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全球最大军事集团的同情、支持、支援,即为乌克兰坚持抗战和夺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俄乌战争的持久、消耗态势,是否可能久拖生变, 继而拖全球落水形成类似二战、冷战格局?

显然,随着人类文明演进及政治、伦理、法律进步,再以战争手段暴力谋求国家利益,谋求全球霸权,已经不合时宜。

虽然国际关联俄乌战争的政治、外交态势复杂、模糊,但是,相比轴心国与同盟国对杀对战的二战格局,北约与华约对峙对抗的冷战格局,俄国在俄乌战争这个层面,没有盟友,没有伙伴,以区区一国之力,孤单对抗北约、欧盟、7G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援乌盟国,确属没有实力和能力推动世界格局趋向二战、冷战的两大阵营对战、对抗格局。

从常理去看,克里姆林宫唯有在“顿巴斯战场”继续拖延战争,以消耗战、持久战谋求西方国家“放手”乌克兰,而维持最后一线渺茫的胜利希望。

同样,俄乌战争受复杂、浑浊的国际政治及外交态势影响,受核威慑与核衡势问题影响,在战争主要转向顿巴斯战场的情况下,乌克兰及北约、欧盟、7G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援乌盟国方面也只能顺应俄国战略,进行消耗战、持久战。

可以认为,从2023年以来的日趋复杂、浑浊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态势催动俄乌战争的消耗战、持久战态势,同时,这个战争态势也为各国以政治、外交手段影响俄乌战争提供了更多机会。

具体到现实战场,就形成了俄乌双方在扎波罗热、赫尔松战场形成对峙,在顿巴斯战场,尤其在顿巴斯南线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战场持续激战的格局。

在克里姆林宫看来,只要将战争控制在“机械化战争框架”,局限在顿巴斯战场,俄国在“部分动员”的条件下,凭借本国自然资源、苏联庞大的“夕阳武器”遗产和劳动力,即可能以持久战、消耗战,使得无法转入“战时生产”体制的欧美国家积疲积惫,最终放弃援乌抗战,妥协俄国“以暴力谋求利益”的现实。

显然,这个设想过于简单。

抛开欧美大国既具实力也要脸面,以及相关国际法、国际道义、舆论等等不提,就乌克兰处于东欧、黑海、中东十字路口、处于欧洲和俄国传统战略“高地”的政治、军事价值,欧美列强也绝无轻松放弃乌克兰的可能。

于是,未来的俄乌战争必然面临一个怎么进行持久战和消耗战的问题。

三、泽连斯基访问前线和乌克兰的反攻问题。

4月1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三面被围的阿夫迪夫卡前线。

4月1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三面被围的阿夫迪夫卡前线。

4月1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三面被围的阿夫迪夫卡前线。

4月1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三面被围的阿夫迪夫卡前线。访问期间,泽连斯基还与海军陆战队、空中突击、机械化和炮兵部队的军人进行交谈、共进午餐。

从二战结束至冷战结束,苏联在近乎半个世纪时间,消耗全国和东欧卫星国资源,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核武、常规武器库。

然而,时过境迁,这些苏式武器既无高科技升级,也无足够资金养护,故而俄国藏在家里,传闻神奇,拿在手里,笑话频出。

不过,在机械化战争框架内,俄国依然有着绝对的人力、武器的数量上的优势。这就是俄国为何在前期战争失利,急于转向顿巴斯战场,力求通过政治、外交及“核威慑与核衡势”问题,将战争约束在“机械化战争”框架进行的主要原因。

显然,在这个“战争框架”内,完全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俄乌战争的持久战和消耗战态势下,在北约及英美没有完全反制俄国相关战略和国际政治、外交态势明朗之前,俄国以数千辆破旧的T-55坦克、数万“动员兵”投入顿巴斯战场,都会在短期内对乌克兰形成极大战略压力。

就此,俄军确实占有极大的战略优势,可以选在顿巴斯战场及扎波罗热战场、赫尔松战场主动切换、部署兵力,发起攻势,尤其2023年以来,对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及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武勒达尔战场的全线攻势,看似几乎夺得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马林卡等要地,已经极大干扰和分解了乌克兰战略防御力量和战略预备队,从而最大程度化解了乌克兰可能发起的冬季攻势、春季攻势……

然而,夏季姗姗将近,战场情况却并非俄军战略想象那么简单。

首先,俄军即便夺得巴赫摩特城区,甚至夺得阿夫迪夫卡、马林卡,但是俄军以“夕阳武器”+“动员兵”作战,效率太低,消耗极大,难以连续作战击穿乌军在乌东的战略防线。

其次,在消耗战、持久战态势下,乌克兰虽在顿巴斯战场局部趋于不利,但是在政略、战略面上更容易争取国际援助,并且在北约、及英美援助和培训下以组建“北约模式”的新部队、提升军力。

再次,战争延续至今,乌克兰从总统到国民,抗战意志依旧顽强。

当然,这些情况可以确定乌克兰完全有能力将俄乌战争的消耗战持久战继续下去,但是确难看到乌克兰近期可能发起规模化战役反攻的迹象。

4月18日,乌克兰总统和俄国总统同时选择复活节访问各自军队的指挥部,这大概是战争爆发后,两位总统的物理距离相处最近一次

因为缺乏相关资讯佐证,不能简单以泽连斯基访问阿夫迪夫卡前线,即确定乌克兰可能选在顿涅茨克外围发起反攻。

不过,相比俄国总统访问位于罗斯托夫的俄军“特别军事行动”总部,秘密会晤几位高官不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深入三面被围的阿夫迪夫卡前线,既视察阵地、还向官兵致辞、颁奖,如此胆色出众,实则也是对乌军战力充满信心。

收悉资料太晚,发文也晚,感谢诸君三点一转,橡树问好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4月18日
橡树·广都·铭贤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