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以哈“暂停”战争,平静背后,暗流涌动……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4-03-21

往期索引: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以哈战争)(11月13日)

塔山系列文集(1、2、3、4)

中国驻印军反攻密支那79年纪:从天而降的“威尼斯商人”…… 

俄乌战争观察外篇:漫说乌克兰人的“纳粹”往事

加沙的“人盾”、医院和舆论战:为活捉辛瓦尔而战……

俄乌战争观察:从哈以战争到缅甸“反电诈”内战,推演俄军战略逻辑


(图1)俄乌战争2023年11月27日简况图,红圈为俄军攻击战场,黑色箭头为俄军主要进攻方向。

2023年11月27日,哈以战争简况图。

阅读本文可以参考:
俄乌战争观察:俄国的“外交突围”和哈马斯的“暂停战争”……
加沙停火,启动两国方案、重置战略和切割哈马斯的重大机会

2023年11月27日,俄乌战争持续第642日

以哈战争持续第52天。

参考图1,文前先讲解一下俄乌战争简况:

在11月24日-27日,俄军或者深受以哈战争“暂停”刺激,除却克里姆林宫公开喊话“结束战争”,更是不顾此前10月-11月冬季攻势损失惨重,无视乌克兰冬季冷湿、多雾、泥泞等战场不利,非常吊诡地继续进行攻势作战。

27日,俄军主要沿库皮扬斯克-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巴赫穆特及外围战场、顿涅茨克外围及阿夫迪夫卡和马林卡战场、顿涅茨克-扎波罗热结合部战场、扎波罗热西部及罗布坦尼战场发动攻击。

俄军攻势取得微弱进展。

但是综合战场情况,鉴于俄军攻势规模和攻击势能明显趋弱,俄军存在消耗过大和后勤补充困难等情况,无法确认俄军可以持续作战和可能突破乌军防线。

同时,鉴于乌克兰深受以哈战争影响,外援乏力、外交平淡和内部战略分歧明显等情况,推测在以哈战争结束之前及2023年度,乌克兰同样无力发起冬季攻势。

这样,推测俄乌战争继续呈消耗战和持久战态势。

考虑以哈战争对俄乌战争影响极为深远,本文转向以哈战争,观察和综述“暂停”态势可能将对后续以哈战争形成影响。

24日-27日,是以哈战争“暂停”期,态势异常平静。

这种平静,实则是多股政治力量在中东博弈的必然结果。

首先,美国及国际主要政治力量需要站位“政治正确”;需要稳定中东局势及缓和全球性能源危机;需要尽快腾出手来转向俄乌战争,支援和支持乌克兰夺取2024年“战略优势”等等。

这样,尽管欧美政治主流和政要普遍同情以色列打击哈马斯,但是在以哈战争全局态势上,美国及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必然致力延续停战事件,尽量缓冲以哈冲突。

11月26日,美总统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电话,讨论了延长“暂停”协议问题。

最终,内塔尼亚胡表示“一旦停火结束,以色列军将在加沙全面恢复军事行动”,但是也以一句“以色列对延长临时停火持开放态度”留下回旋余地。

11月27日,中国外交发声,认为加沙战事“暂停”,为“通向和平的步子再小也值得鼓励”。

同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明确喊话,呼吁延长“停火时间”,以便为加沙地区“提供更多援助并释放更多人质”云云。

就此可见,美国及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共识渐进,正在汇合成为“维稳”中东局势的基础力量。

其次,中东及主要阿拉伯国家需要地区稳定,需要消除随时可能殃及自身的战争和难民外溢。

碍于历史和政治的划线,中东及主要阿拉伯国家必然站在以色列对面,必然“浮在面上”立场分明地严厉痛斥以色列,予以哈马斯最大“精神鼓励”。

但是,中东及主要阿拉伯国家清楚哈马斯政治主张和“前科”,都是心有余悸,因而,他们在以哈战争期间遍撒“口惠”之同时,纷纷特别严格地约束军援、封闭国门,坚拒难民。

随后,他们更多也是基于避免危机殃及自身而致力各种斡旋谈判。

好在,最终争取和联合全球主要政治力量,一起推动了双边人质交换和达成以哈战争“暂停”。

11月27日,马斯克(左)和内塔尼亚胡(中)参观卡法阿扎哈马斯袭击现场。

11月27日,以色列人在特拉维夫人质广场等待人质归来。

可惜,“暂停”仅有4天,转眼到期。

此前,按照“暂停”4天协议,哈马斯将分批释放至少50名人质,以色列则已经释放了150名巴勒斯坦妇女和未成年人“罪犯”。

4天“暂停”以后,按照以色列要求,以色列如果每获10名人质,即可延长停火一天。

这确属实为一次人质与“罪犯”的交换。

多方开源资料可以找到以色列方面释放巴勒斯坦妇女和未成年人的相关犯罪记录,其中,根据哈马斯方面资料,这次被以色列释放的影响最大的贾比斯女士,即在2015年以色列某个街区的瓦斯罐汽车爆炸未遂,重伤被俘。

此外,我们从很多流行网络的开源视频可以看到,以色列人质获释,多是与亲人依偎祝福;巴勒斯坦“罪犯”释放,总是满街热血沸腾吆喝“生猛”口号,宣誓继续战争。

不说正义邪恶与否,这两类视频确实一眼可以甄别为人之基本教养。

人,生来平等。

却又因为时势造化,身不由己地在人品上被分了上等与下等。

规则和理由,这是为人的底线。

国际社会如此,你我身边如此,只要踩破底线,你我陡感头痛。

以哈马斯发动“10·7”爆恐袭击,暴戾所至,当然无需规则和理由;又或者欧美网络盛赞“哈马斯”的“民族解放”事业,“母爱普撒”,满嘴正义同样无需规则和理由。

可见,如以正义和非正义去争论哈以战争,鸡鸭对辩完全是一团浆糊;但是,如是转向国际法及相关规则和理由视角去理解哈以战争,即可一眼看清,纯属就是一场毫无争议的守底线上等人与无底线下等人的战争。

好在,以哈战争战至现在,还是受到了文明社会的规则和理由的约束。

这次国际政治促成以哈“暂停”,就是一次“强力约束”的结果。

现在,哈马斯躲在地下,被动挨打,纵然以往从来无视规则和理由,如今身处绝境,生死攸关,为了保命,也就只能忍气吞声“诚心求和”。

不过,哈马斯深知双方苦大仇深,如要按照以色列开列条件,己方只能通过不断释放人质,“饮鸩止渴”地延长“暂停”。

手上人质数量有限,人质放完必然自身难保,哈马斯为此惊疑不定、心慌意乱,完全可以想象。

于是,经过这段时间密切接洽哈马斯之后,埃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传统大哥们近日纷纷代为出头,呼吁在“加沙实行人道主义暂停”转进为“实现永久停火”。

11月27日,以色列人在施耐德儿童医疗中心的直升机停机坪上庆祝释放人质。

11月27日,以色列人欢迎人质返回。


获释的贾比斯女士名气最大,2015年她因为瓦斯罐汽车爆炸未遂,重伤被俘。另外一名以色列警察受伤。后来她因自杀式爆炸未遂被判处11年监禁,不过,她否认了这一指控。

11月26日,一位以色列母亲拥抱她的女儿,15岁的埃利亚金和8岁的埃利亚金崇敬沦为哈马斯手中“人质”。

再次,以色列需要时间缓冲继续加沙战争将面临的更大政治压力。

以色列继续加沙战争的压力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国际压力。

在美国、欧洲近期渐加压力同时,中国外长将于29日访问纽约,主持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关于以哈加沙战争的会议。

在11月中美握手之后,稳定中东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主流共识,大势所趋,势必影响以色列最终决策。

二是国内压力。

目前,以色列已经得到62名人质,其中2人遇难,1人为以色列军解救,59人为哈马斯释放。

其中,11月26日第三批释放人质其中一位,赫然为4岁女孩。

如此乖巧、可爱的4岁女童,40余天被绑票地下,哈马斯嘴脸如何,可想而知。

现在,以色列还有大量人质沦陷哈马斯手中,生死未卜,人质家属或喜或悲,更使以色列政府和军方背负压力,面临以人质为重或以战略为重的两难选择。

三是战略压力。

停战之前,以色列旨在彻底消灭哈马斯而发起强硬和猛烈的攻势,经过欧美媒体“渲染演绎”,成为颇多争议的对加沙地区的“集体报复”的战争。

现在,以色列迫切需要重新修正方略,针对性打击哈马斯和将以哈战争推向反恐战争轨道,缓冲国际舆论压力,才有可能继续战争和夺取全胜。

修正方略,需要以色列就内部诸多政治与军事的分歧,尽快达成共识。

可见,现在的以色列,同样需要缓冲时间。

四是政治压力。

判读现在诸多开源资讯,基本可以确认,美国及国际主要政治力量迫切维稳中东地区,在尽快推动“两国方案”上已渐成共识。

国际大势所趋,相信久拖75年未决的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将在2024年之内等来彻底解决的机会。

显然,以色列如要继续清剿哈马斯和将以哈战争推向反恐战争轨道,唯有顺势而为,继续明确对哈马斯进行“反恐战争”,而非占领加沙战争和对巴勒斯坦及约旦河西岸地区扩大化战争。

是在“两国方案”框架内,推动以哈战争进入“反恐战争”轨道;或者打破“两国方案”框架,将以哈战争混淆或升级为“巴以战争”、甚至“中东战争”?

这是以哈战争期间,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在中东博弈的核心问题。

因此,从11月24日-27日间,“暂停”开始,哈马斯及“圣城旅”等组织力求将约旦河西岸地区拖进泥潭,策动和发起了多起小规模爆炸、袭击事件。

其中,11月26日,约旦河西岸地区杰宁难民营等三个地方,相继爆发了最长持续9个小时的枪战。

看似枪战时间很长,但是以色列人远比巴勒斯坦人更具常识、更为狡猾,故而他们极大克制用兵,仅以特种部队、武装警察进驻约旦河西岸地区,进行规模有限的战术性治安战。

众目睽睽之下,约旦河西岸地区局势至今依然非常稳定。

综上四点,可见以色列确属压力重重,既是以哈战争绝对主角和绝对优势控制方,却又在短期内,较难明确后续攻略。

那么,以色列是首重人质或首重战略?

是继续进攻南方或维持现状?

这两个答案,可能要等到12月以后,才会勉强浮出。

玛拉·巴基尔(左)与母亲。她是从以色列监狱释放的39名巴勒斯坦人之一,2015年,年仅15岁的玛拉因涉嫌企图刺杀以色列警察而被判处八年监禁。

获释后的六岁的阿米莉亚和她的母亲,母女都是哈马斯绑架的人质。

从次,经过以色列第一阶段攻势严厉打击,哈马斯加沙北部旅指挥官及最高指挥官艾哈迈德·甘杜尔、哈马斯火箭发射阵列负责人艾曼·暹罗,以及瓦埃尔·拉贾卜和拉法特·萨勒曼等其他高级指挥官均被以色列军队击毙,若干地道、仓库、基地等目标被毁,哈马斯武装在加沙地区北部最强势力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

现在哈马斯残部被分割包围在加沙北部地区,鼻青脸肿和半身不遂,依靠自己突围绝无可能。

唯有延续“停火”,才可能得一线生机,残喘保命。

故而,哈马斯近期非常活跃地展开外交,在哀告伊朗及“抵抗轴心”助战、呼吁约旦河西岸地区对以色列开战等等无果之后,转而联络中东及主要阿拉伯国家出面喊话全球,要求“实现永久停火”。

11月26日,哈马斯更是灵机一动,公开喊话,称为了感谢莫斯科在以哈战争的立场,为了感谢俄总统对“巴勒斯坦事业”的支持,专门即日释放“一位在10月7日超新星沙漠音乐节”被绑架的一名俄国籍人质。

这番喊话,能否襄助哈马斯逃出生天不得而知

但是,以哈马斯现在名声如此大喇叭不管不顾千里传音,说是为了感谢,实则更像是将一坨狗屎远远抛向克里姆林宫房顶。

俄国外交怎么解释?

无法解释。

不过,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可以确信,今天昨天过往无需诸多解释,唯有慢看以哈战争、俄乌战争走向,必然清楚其间逻辑……

感谢挚友三点一转,支持橡树原创。

添加微信,简单说明,便于交流。

2023年11月27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