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以哈战争的舆论撕裂和以色列12月战略调整……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4-03-21
往期索引: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以哈战争)(11月13日)
塔山系列文集(1、2、3、4)
中国驻印军反攻密支那79年纪:从天而降的“威尼斯商人”…… 
俄乌战争观察外篇:漫说乌克兰人的“纳粹”往事
加沙的“人盾”、医院和舆论战:为活捉辛瓦尔而战……
俄乌战争观察:从哈以战争到缅甸“反电诈”内战,推演俄军战略逻辑
以哈“暂停”战争,平静背后,暗流涌动

“暂停期间”,在加沙北部地区巡逻的以色列战术分队。

2023年11月29日,俄乌战争持续第644日

以哈战争持续第54天。

哈马斯到底是一个什么组织?

是民族解放组织?或者是恐怖组织?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舆论撕裂话题。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起了10·7恐怖袭击和屠杀事件,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可以通过后来网络披露诸多视频发现一二。

其中,哈马斯武装人员在行动中的自拍的针对以色列平民的集体屠杀、虐杀,甚至指向婴幼儿杀戮等等镜头,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定义哈马斯之性质。

尤其,哈马斯武装人员在杀戮同时,大呼小叫、兴高采烈,使得这些血腥场面显得非常冷酷、残暴之外,更显得变态。

如此,在正常人群,谁还来探讨哈马斯10·7恐怖袭击和大屠杀的理由、正义?

唯有欧美的“哈板”,才会特别执念这些问题。

何为“哈板”?

此前,我曾专门解释,并非遍布欧美及全球的哈粉都有资格被鉴定为“哈板”,唯有欧美哈粉中的“精锐粉、战斗粉” ,他们对哈马斯挚爱归心,心诚如铁,铁板一块,故而才有资格为重庆方言定义的标准“哈板”。

这类“哈板”,白左居多,也可称为“白板”。

至于国内“哈粉”,大多凭感觉一屁股坐在自己认定的“正义与道义”的一方,几乎无知阿以、巴以、哈以冲突之前世今生,仅仅凭借“比烂”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等两个“逻辑拐棍”神游网络,仅算是“哈粉”中的庸脂俗粉,不具备“哈板”资质。 

综上所述,可见,我们既然已经确定了现实和事实无可争议,又何必偏要“狠踩”泥潭,溅起泥浆,非要继续网络争议哈马斯的理由和正义呢?

“哈马斯搞了10·7恐怖袭击和大屠杀”,就是一坨童叟无欺的“狗屎”。

无论出于什么原由,非要基于“比烂逻辑”去争辩“这坨”的气味、滋味、以及是否适合抬上桌面去恶心对手,这确属非常无聊和非常浆糊的事情。

那么,就从哈以“暂停”期间的几条人质新闻说起。

哈马斯俘获的4岁人质阿维盖尔·伊丹。

这是早些时候多家报媒披露的最小年龄的人质,年仅4岁的阿维盖尔·伊丹。

哈马斯10·7恐怖袭击和大屠杀期间,哈马斯武装人员当面枪杀了伊丹的父母,而后,伊丹逃到邻居家,随邻居一起被俘为人质。

她被多家媒体称为最年幼的人质,遭遇如此可怜,我本来以为这算是哈马斯很不要脸的一个极限档次了。

不料,还有——

哈马斯俘获的3岁孪生姐妹人质。

11月28日,综合多方开源资讯,可见哈马斯继续刷新了绑票人质的低龄纪录。

根据多家新闻,可知在哈马斯周一释放的人质中,赫然有3岁的尤莉·库尼奥、艾玛·库尼奥孪生姐妹及她们的母亲莎伦·库尼奥,而她们的父亲大卫·库尼奥,却继续被哈马斯控为人质。

看着她们的照片和经历,我想起了一部法德联制的二战电影《围捕》。

电影讲述了在1942年夏季,纳粹逮捕了法国万余犹太人和几乎将之屠杀殆尽的故事。史料记载这个事件,确认至二战结束,被围捕万余犹太人幸存仅25人,孩子无一幸免。

电影中,导演虚构了一位幼女最终获救桥段,为给这段深黑历史点缀了一抹亮色、一丝希望。

然而,如是知道了这些历史再看电影,这抹“虚构亮色”完全无法遮掩人性和文明之深黑,反而更让观众“深陷”历史,为之深感惊悸、窒息、绝望……

好在,这是80年前的事情。

电影传达的惊悸、窒息、绝望,相距观众的现实,总有一定的距离。

然而,3岁的尤莉·库尼奥、艾玛·库尼奥孪生姐妹被绑为人质及哈马斯10·7恐怖袭击事件,则是发生在当下,与我们相距太近,不仅是以色列人身边和眼前的悲剧,同样也是一次黑色历史对现代文明的惊悸、窒息、绝望的记忆的唤醒。

既然已经敢对3岁的幼女下手,哈马斯还会有什么禁忌?

我想,没有。

哈马斯绑架的10个月女婴科菲尔·比巴斯。

11月11日,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科菲尔·比巴斯的照片。

果然没有。

2023年11月28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表一份“暂停”期间的人质释放通报,称哈马斯在加沙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向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组织移交了10个月女婴科菲尔·比巴斯及其家人。

10月7日,哈马斯发起爆恐袭击,将科菲尔·比巴斯从以色列南部的基布兹的家中绑走,使之成为被劫持人质约30名儿童中最年幼一个。

原因不明,照片里这位红发、微笑、没牙、手抓玩具的平民家的可爱婴儿,仅是从加沙地区转移到约旦河西岸,并未被列入释放名单。

迄今为止,哈马斯已经关押了科菲尔·比巴斯的人生近五分之一的时间。

根据以色列及多方情报机构及媒体开源资讯,科菲尔·比巴斯仅是哈马斯汗尤尼斯转移和隐蔽人质中的其中一人。

看到这条资讯,我是没有语言了。

如此将一个10个月的婴儿捏在手里要挟对手,比香港枪战片的街溜子不过伯仲之间。

那么,关于哈马斯的“正义和民族解放”,哪位还有解释?

如果还有,必然会说加沙地区的孩子们遭遇同样悲惨和可怜了。

确实,不仅加沙的平民及儿童非常可怜,在二战期间,盟军以强大机群无差别轰炸德国全境及柏林、汉堡、德累斯顿等重要城市,致死至少40万平民;美军“李梅轰炸”仅在东京,即致死和失踪数十万平民……

为了父辈的“壮举”,当年德国和日本的很多平民及儿童无辜受难,他们遭遇非常可怜。

无疑,这是文明的悲剧,更是他们自己的国家和族群的悲剧。

相比之下,哈马斯发起10·7恐怖袭击和屠杀事件,惹火烧身,却又鬼祟深藏加沙民间,将平民抛在前线,承担危险……

好在,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及哈马斯展开武装报复行动,始终受到全球主要政治力量及联合国、媒体、舆论的约束、监控,始终不能放手发起无差别攻击,也就使得加沙的儿童在他们的国家和族群的悲剧的缝隙,幸运地总有逃生空间。

以哈暂停期间,等待救援的加沙儿童。

转运阿拉伯国家的加沙儿童。

以哈暂时停火,巴勒斯坦平民从加沙北部逃亡南方。

这些天,正值以哈达成暂停期间,随着哈马斯失去对加沙北部的控制,曾经大量被滞阻在加沙北部地区的儿童及其家人,得以摆脱哈马斯武装控制,按照以色列军队指向,源源不断逃亡向南方。

其中,大量病人和儿童被多个阿拉伯国家“人道主义接纳”。

现在看来,以色列确实急切报复及无差别轰炸其单向指定的加沙“战区”,严厉惩罚“加沙群体”。但是,在加沙地区哈马斯卫生组织夸张的伤亡数字的背后,尚无确凿证据可以确认以色列军队有类似哈马斯那样指向平民儿童的武装行动。

现代国际政治和战争规则决定,加沙之战极大可能逐渐转向精确打击为主的“反恐战争”,绝无重复二战期间盟军复仇之战暴风骤雨攻势的可能。

这样,哈马斯面临“反恐战争”精确打击,必然会为以哈双边可怜的孩子,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那么,在现在“暂停”态势下,又该如何清理以色列的“反恐战争”线索?

首先,哈马斯10·7恐怖袭击和屠杀事件无疑是一次毫无争议的犯罪行动!

但是,我对以色列国防部“人形动物”类似说词,以及在10月份过度粗放的加沙攻势战略,并非赞同。

10月14日,加沙战争之初,我在《俄乌战争外篇: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和以色列地面突击》即有相关表述:

“同情和理解以色列被哈马斯武装分子强加的‘婴儿被屠杀,尸体被亵渎,年轻人被活活烧死,妇女被强奸、被活活烧死’的民众伤痛和复仇行动。

但是,痛苦与复仇绝对不是踩破现代文明底线为所欲为的正当理由”。

为此,我认为以色列军高科技作战优势,尤其具有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巷战和特种战能力,故而应该修正反击加沙战略,将向划定战区的粗放的空袭和轰炸,改为将哈马斯从巴勒斯坦切割出来,以精确打击、巷战、特种战辅以外交战、金融战、宣传站的综合“反恐战争”,力争在国际法底线上进行复仇行动。

非常遗憾,这个观点遭到情绪性的双向排斥。

然而,事实上,一月过去,以色列正是因在加沙攻势战略重大失误,在遭遇哈马斯舆论战阻击之后,这才逐渐调整战略,转向了现在的混合了特种战、舆论战、金融战、外交战等等的“反恐战争”。

近期双边暂时停火,以色列在加强舆论战、金融战、外交战攻势同时,也继续向加沙北部地道排水,破坏哈马斯设施,强化北部地区重要目标及交火线、过境点控制等等,展开了实质上的特种战及战前准备。

显然,得益于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推动,以色列正在通过政治、军事、外交、宣传等等方面努力,寻求将下个阶段的战争推向“反恐战争”轨道

为此,11月27日,我在《以哈“暂停”战争,平静背后,暗流涌动》推盘态势,认为以哈战争处于“暂停”期,态势异常平静,归结于多股政治力量在中东博弈的必然结果。

这种博弈,为以色列后续攻势增加了来自国际、国内的诸多压力,并且可能迫使以色列作出重大修正战略,从而需要时间缓冲,延迟后续攻势。

以色列是首重人质或首重战略?又是继续进攻南方或维持现状?

这两个答案,可能要等到12月以后,才会勉强浮出。

12月以后,这是以色列新战略出台窗口期。

暂停期间,以色列军队继续强化控制区清剿行动,展开特种战和巷战。


最新资讯显示,暂停期间,以色列军队继续强化控制区清剿行动,展开特种战和巷战。

最新资讯显示,暂停期间,以色列军队继续强化控制区清剿行动,展开特种战和巷战。

汗尤尼斯难民营的加沙平民。

此后,以哈战争继续暂停,证明了我做足功课的这篇文章,虽然流量不大,确实预判了27日至29日的以哈战争态势高度接近实战。

此前,以色列军方虽然数次强硬宣誓一旦“暂停”到期,必要尽快重启“更猛烈攻势”,同时还将重点攻略加沙地区南部重镇汗尤尼斯。

从战场态势上看,以色列占据绝对优势,如以“竭泽而渔”战略成功孤立哈马斯,完成加沙北部地区扫荡,即可转向南方,沿袭旧策,一劳永逸斩草除根哈马斯。

为此,以色列军也开始多做准备,在调兵同时,近日更在加沙南部广撒传单,呼吁加沙平民继续逃往划定“安全区”,一个不足3500平方米的马瓦西沿海避难区。

然而,要将加沙近200万人口转移这个狭窄区域,恍如将大象塞进冰箱,故而,以色列军要在加沙南方继续“竭泽而渔”战略,几乎没有可能。

这样,以色列军如是无法转移平民,就只能霸王上弓,选择正面强攻汗尤尼斯。

汗尤尼斯,现在是加沙北方平民向南撤退人口最密集处。

当然,因为哈马斯武装有效控制这个区域,也使之成为了哈马斯加沙最高头目叶海亚·辛瓦尔及其他重要头目的传统风格的最佳藏身点。

藏身民间,如是一只蟑螂,爬在瓷瓶上。

以色列仅仅是作势欲打,美国及国际政治力量即刻纷纷喊停。

11月28日,美国眼见以色列继续调兵,首次发出强烈警告,明确要求以色列“不能”简单复制此前战略,对加沙南部地区发动类似北部那样的大规模攻势。

阻力太大,以色列显然难以在短期之内强攻加沙南方及尤尼斯。

这样,以色列唯有继续调整战略,放弃大规模轰炸和空袭作战,继续“精耕”加沙北方战场,继续以舆论战、金融战、外交战、特种战等推动加沙战争转进“反恐战争”轨道。

推测以色列能够在12月中旬前后,得到美国及全球主要政治力量推动,顺利完成战略调整。

感谢挚友三点一转,支持橡树原创。

添加微信,简单说明,便于交流。

2023年11月29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