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省级贫困村的逆袭密码

刘紫娟 当代江西 2024-05-12

从“贫困村”到“先行村”,紫溪村如何打赢这场翻身仗?


隆冬,紫溪村山静水澄,处于休眠蛰伏的原野正在孕育春之声。
芦溪县银河镇素有“萍乡粮仓”之誉,处于正中心的紫溪村正是其主产地。在这里,一座座温室大棚成方连片、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项项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如今,产业项目“遍地开花”,集体经济“硕果累累”,昔日的“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蜕变为乡村振兴“先行村”。
种植大户江开萍站在窗边,望着种满猕猴桃和脐橙的后山,不由感叹:“当时我只是想跟着干,做梦都没想到会发展得这么好!”

俯瞰紫溪村。芦溪县银河镇政府 / 供图

曾是紫溪村养猪大户的他,以场为家、与猪为伴长达16年,养殖量突破千头、年收入近百万。
养殖搞得红红火火,为何转产从事未曾接触过的种植业?
“范书记那时候天天说要带我出去学习……我是党员,我不带头其他人怎么跟上?”江开萍意识到养殖业与村里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保护相冲突,转型才是出路。而他口中反复提起的“范书记”,是紫溪村原驻村第一书记范小敏。
自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的号角吹响以来,萍乡市高度重视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开展工作。2015年8月,范小敏被派驻到“屋破路破零产业”的紫溪村,接下这“烫手山芋”。
紫溪村地处丘陵地带,山地面积不少,人口5000多,开发利用好当地资源是发展的关键。
当好“火车头”,培育“领头雁”,找准致富路。为打破发展僵局,范小敏和村“两委”自筹资金搞试点,免费为农户平整土地、齐全水电、提供种苗,组织党员带头深入山东、浙江等地学习,最终确定走土地流转集约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路子。
紫溪村相继建立4个集中连片的“党建+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其中蔬菜200亩、脐橙1100亩、高产油茶320亩、猕猴桃260亩,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
一座座大棚如同一面面迎风起航的白帆,折射出紫溪村谋发展、促振兴的脚步。项目建设加速跑的背后,离不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紫溪田园综合体。芦溪县银河镇政府 / 供图

一听有项目要来,穷怕了的村民喜忧参半——统一流转土地搞产业是好事,但要是项目黄了怎么办?土地纠纷,谁来买单?
为让群众吃下“定心丸”,紫溪村党委创新流转模式,将土地直接流转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我们负责协调服务好,由村里分别跟村民和企业签约,避免他们之间扯皮。”曾挂点紫溪村的镇班子成员刘川回忆道。
项目一敲定,村党委组织好涉地农户,早晨八点一同上山测量、界址,有问题现场解决。为节省往返时间,老百姓和工作组在山头上吃盒饭。白天,抓紧完成土地流转所需的实地勘测工作;晚上,工作组去村民家里签订协议。次日上午办好相关手续,下午立刻清理山地,高效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一天半时间流转涉及71户人家、占地260亩的荒山秃岭,创下紫溪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的最快速度。
这般“紫溪速度”并非个例,5天拆除114栋空心房、59天改造60间民宿等,桩桩件件都是紫溪村党群携手共创的实绩。在村党委的带领下,紫溪村打出了“拆、建、管、用”一整套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振兴产业的组合拳。
亲历紫溪村这场“翻身仗”,连任30余年三眼塘组长的老党员熊组满越来越相信村里是来真的。
在他身后,是一处由乡野祖屋改造而来的紫溪世外桃源民宿。6米宽的沥青路穿村而过,一栋栋朝向一致、坐落有序的精品民宿点缀山间,春日里桃花盛开,缤纷如画。

三眼塘民宿。 芦溪县银河镇政府 / 供图

夕阳下的三眼塘,瞬时把熊组满的思绪拉回2018年。
为拿下新农村点建设项目,熊组满记不清跑过村委会多少趟,也记不清召集组内的党员来家里开了多少次会。一次会上,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村里要求小组人均自筹1000元搞新农村建设,那我们自筹3000元,要搞就搞得最好!”消息一出引发轰动,三眼塘组一举拿下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打破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模式,让群众站“C位”“唱主角”,这与紫溪村党委推崇的“公开竞选”机制息息相关。
“我们改变了新农村建设点的分配方式,由原来的村党委研究确定,转为各村小组报名‘比武’,根据实际情况打分确定谁来做。”党委书记甘小红介绍道。
这一竞争机制的可贵之处在于,村民们打心眼里认识到民心越齐、氛围越好的地方,发展机会就越大。
一次“触底反弹”,激发了三眼塘组“人人都要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近5年,该组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价值已达90多万元。2020年,芦溪乡村振兴学院的第一期民宿项目顺利落户三眼塘。在33个村小组中,不足20户的三眼塘曾是面积最小、位置最偏僻的,如今却接待着紫溪村90%以上的游客。
这天,三眼塘组的微信群弹出一条新消息,是熊组满发来的2023年第三季度民宿分红账单,账单用表格将每家每户的营收明细写得清清楚楚。
公布“放心账”,自民宿营业以来从未间断。

芦溪乡村振兴学院。芦溪县银河镇政府 / 供图

对接芦溪乡村振兴学院以拓宽客源市场,紫溪村采取“党支部+民宿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让乡村民宿发展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绽放异彩,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
夜色朦胧,乡间往往不闻杂声,只剩虫鸣月色。而紫溪村的夜晚,有一处总是热闹非凡。
连轴转的一天并未因夜幕降临画上句号,村书记甘小红前脚刚扒拉完几口饭,后脚便踏进坐满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里屋。一群人围着火炉,嗑着瓜子,一月一度的屋场夜会开始了。
待甘小红向白马田组传达完工作事项,自由发言环节开始,屋场夜会走向高潮。“甘书记,路两边不能种菜,施起肥来走路都不方便。”“甘书记,有村民把垃圾丢河里,你要去说说!”一条条意见建议接踵而至,甘小红一边记录着一边笑着回应。
“搬”出办公室,“搬”进党员家的屋场夜会已成为紫溪村民共商共议乡村发展的重要平台。“他们发牢骚,甚至和我吵起来也不要紧,重要的是解决问题。”会议一结束,甘小红就开始盘算明天去哪家上户。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紫溪村,是一个路过的村民提出门口砌筑的小青砖和花池搭配起来不美观,村党委、项目组和施工单位会因此外出参观学习,现场确定材料、高度、形状后再回村调整建设的地方。
奔跑的“火车头”多点发力擎大旗,把党员培养成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群关系拧成“一股绳”,紫溪村以党建“一根针”穿起乡村振兴“千条线”,绘就蝶变之路。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王阳明的龙南岁月
德兴窗帘何以一路“繁花”
切实以高质量落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武功山靠什么“武功”闯“江湖”
寻找《千里江山图》里的庐山

峡江米粉“味”你而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