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成为一个统一国家?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2021-04-25

如果迈斯特(Joseph de Maistre)活到今天的话,他一定会对自己的国籍感到愤怒。

迈斯特出生于法国东南部的萨伏伊(Savoie),在他的时代,萨伏伊还属于一个叫撒丁(Sardegna)的王国。

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它其实就是今天意大利的前身。

迈斯特一生坚定地认为自己是撒丁王国的臣民,他曾任撒丁驻俄罗斯大使,晚年位至王国首相。

他从小深受法国文化影响,却反对启蒙运动,拥护君主制。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迈斯特感到无比恐惧,并进行激烈抨击。
约瑟夫·德·迈斯特(1753-1821年),18世纪末的思想家、政治家,代表作为《论法国》。
图片来源:Wikipedia

而他的家乡萨伏伊,曾数次被法国侵占。迈斯特死后四十年,撒丁王国与法国签订协议,萨伏伊最终被划给了法国。

如果活着,迈斯特自然愤怒。

可如果知道撒丁王国签署该协议的目的,迈斯特可能心情复杂。

因为这个目的,是意大利的统一。


蠢蠢欲动的撒丁王国

意大利的统一,就是指意大利半岛(Italian Peninsula)的统一,这个半岛我们有时候也叫作亚平宁半岛(Apennine Peninsula),是以贯穿半岛的亚平宁山脉命名。

现代意大利,正是在撒丁王国的主导下,在大国博弈中实现统一。

19世纪以前的意大利半岛,小国林立,强邻环伺。撒丁王国为了对抗强敌奥地利,只能「舍小利而为大局」,以割地来换取法国的支持。

与法国结盟后,这个宛若靴子的半岛终于实现了统一。要知道,这里从西罗马帝国崩溃后,陷入了长达1400年的分立。

这当然是作为撒丁王国臣民的迈斯特,最想看到的局面。

萨伏伊,不仅是迈斯特的家乡,也是撒丁王国的发家之地。

11世纪,撒丁王室的先祖曾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效力,因功被封为萨伏伊伯爵。后来,贵族等级一步步提升,从伯爵到公爵,到18世纪初期获得国王的头衔。

从地理位置看,撒丁王国位于意大利半岛边缘地带,离罗马十分遥远。

在意大利诸国中,为什么偏偏是撒丁王国来完成这个使命的呢?

直接原因是,撒丁王国出现了雄心大略的国王,又碰上了能臣、勇将辅佐。

这位国王,是雄心勃勃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能臣是首相卡米洛·奔索(Camillo Benso),后世惯称加富尔伯爵;勇将是朱塞佩·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

他们都是现代意大利史上声名赫赫的人物,其中后两位还被列入「意大利统一三杰」之中。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1820-1878),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位国王。

图片来源:Veja.it


1852年,对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来说非常关键。这一年,埃马努埃莱二世任命加富尔为撒丁首相。

加富尔是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信奉者,将意大利统一宣扬为「复兴运动」(Risorgimento)。为了增强国内实力,他积极开展工业化,修筑铁路,发展经济,使撒丁王国成为意大利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

勇将加里波第更是一生传奇。他从过政、当过兵,流亡过海外,还做过普通职业。在意大利统一战争中,他组织了一支「千人军」(又被称为「红衫军」),加入战争,为撒丁王国收并了整个意大利南部。

假如没有撒丁王国这样的君臣组合,很难想象,意大利半岛的统一,还需要等多少年。

| 每个不起眼的小物件都有改变世界的基因。知鸦通识课程特推出《看不见的共同进化》栏目,为您讲述10个改变世界的小东西,一起领略共同进化的魅力。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订阅。


荣光黯淡之后

在19世纪以前,意大利作为一个模糊的地理名词,早已存在。但是作为政治层面的国家名称,就没那么有名了。

人们首先会想起古罗马的荣光。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曾统一了整个地中海地区。

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也被称作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留下了位于罗马城的天主教廷,这里至今仍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只不过,失去「凯撒」的庇护,日耳曼诸部族、伦巴第人、萨拉森人入侵,在意大利南、北部建立起多个国家。

意大利半岛从此陷入了一千多年的分立。

由于漫长的分立,小国四起,「罗马」一词已经无法代表整个半岛的沧桑历史。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意大利尽管定都罗马,但不以其作为国名的原因。

在漫长的中世纪里,意大利这块土地上接连不断地讲述着教皇国与周边国家较量,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争夺权力的故事(相关历史可以阅读之前的文章《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肩负着最奇伟的使命》)。

在中世纪晚期,神圣罗马帝国在意大利北部的统治终结,意大利沿海的自治城邦国家纷纷崛起,比如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等。加上地中海贸易兴盛,经济发达,文化艺术也迎来了「黄金时代」,这里成为欧洲文艺的中心。

尽管美洲新大陆是热那亚人哥伦布发现的,但资助他远航的,不是意大利的城邦国家,而是伊比利亚半岛上刚刚统一的西班牙。

这像是一个征兆:未来几百年,大西洋贸易将兴起,地中海贸易将衰落。

大西洋沿岸国家纷纷探险新大陆,而意大利诸国因为政权分立,错过了这个历史机遇。在接下来数百年的殖民时代,它们近乎销声匿迹。

不仅如此,意大利诸国从此还被强国争夺、支配。西边是法国,东边是奥地利,西班牙还曾在16世纪占领意大利南部。

在当时,主权国家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人们更关心的是统治王国的王室来自哪个家族。波旁王朝、哈布斯堡王朝都声名显赫,也都在意大利留下过统治的身影。

到了18世纪,因为不参与殖民争夺,意大利诸国相对平静。因为处在法国边缘,启蒙运动多少对它们有所影响,各王国的君主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当然,还没到立宪那一步,只是开明专制。

法国大革命,对意大利诸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只是迈斯特,诸国君主也都恐惧共和主义蔓延到意大利半岛。结果,还没等自己内部生变,拿破仑的铁蹄就踏了过来。

1796年,迈斯特出版《论法国》的同一年,拿破仑从皮埃蒙特一直打到米兰。撒丁王国丧失了在欧陆的所有领土,退守撒丁岛。次年,意大利北部出现了几个法国的傀儡共和国。

另一边,奥地利也想分一杯羹。1797年10月,法奥两国签署《坎波佛米奥和约》(Treaty of Campo Formio),法国确立了对意大利北部的统治,而数百年来一直自治的威尼斯,则交给了奥地利。

可是不久,拿破仑去往埃及,奥地利联合俄罗斯,趁机侵入意大利北部,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死伤无数。直到1800年,拿破仑再次来到意大利,才打败了奥地利。

之后,拿破仑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王国。1805年,也就是在加冕法兰西皇帝的次年,拿破仑由教宗加冕为意大利国王。而在南部,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Napoleon Bonaparte),统治着那不勒斯王国。

不多的变数,出现在了撒丁王国。

维也纳会议上,撒丁王国重新获得了欧陆上的皮埃蒙特,还获得了出海口热那亚和利古里亚,这为撒丁王国日后统一意大利奠定了基础。

同时,法国革命对意大利也产生了观念上的影响。

自由和平等的观念传入,新闻媒体、政党结社兴起,动摇了封建制度,民族主义也生发出来。拿破仑建立的意大利王国,把旧王国合并在一起,突破了传统的地理界线,这让民族主义者看到了建立统一的意大利政治实体的曙光。

也就是说,拿破仑之后,意大利的统一问题才成了民族主义者在暗地里交头接耳谈论的话题。
意大利,终于有了让各小王国团结在一起的理由,统一的意大利被人们所呼唤。

1848年革命

维也纳会议后,不只是意大利,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

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在欧洲各地千防万防,就是不让民族主义者取得政权。而意大利诸国君主大多选择立宪,来平息激进人士的诉求。

1840年代,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开始活跃起来。文化层面上,马志尼(Giuseppe Mazzini)用文字宣扬统一的思想,他还借用宗教话语宣称,意大利统一是上帝命令的神圣职责。

朱塞佩·马志尼(1805—1872年),意大利统一三杰之一,被称为意大利的「民族之父」。

图片来源:Buonasera

他不仅是秘密会社烧炭党(Carbonari)的成员,还创立了意大利现代民族政党。1831年,马志尼组建的「青年意大利党」,吸纳了众多青年志士,后来战场上的传奇人物朱塞佩·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也是该党成员。

马志尼作为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不仅致力于意大利统一,还反对君主制。在他看来,当时各国的君主大多「反动」。

事实也是这样,比如撒丁王国的国王卡洛·阿尔贝托(Carlo Alberto Amedeo),为了巩固统治,投靠奥地利,镇压进步人士。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法、奥两国无暇顾及意大利问题。1848年,危机引发欧洲多地暴动,梅特涅辞职逃离奥地利,米兰、威尼斯等意大利多地也爆发起义。为了应对政治危机,各邦国颁布了宪法,召开议会,实行君主立宪。

1848年,发生在奥地利维也纳街头的革命。

图片来源:Werner,F.


然而,这仍然阻挡不了抗争。甚至在教皇国,也发生叛乱。马志尼派和自由主义天主教温和派联合起来,于1849年在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由三人执政,其中一人就是马志尼,而加里波第是首席防务官,他们号召建立一个以教皇为首的意大利联邦。

然而,当时革命者的呼声还是局限在上层,大部分底层农民仍然支持君主。在外国势力的干预下,不久,意大利诸国的起义都失败了。

多个王国撤销了宪法,加强了专制统治,奥地利对意大利的控制也加深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撒丁国王卡洛·阿尔贝托转变了态度,趁奥地利内乱之际,支持叛乱,向奥地利宣战,这被后世称为第一次意大利独立战争。遗憾的是,撒丁王国不敌奥地利,起义同样失败。阿尔贝托宣布退位,传位给儿子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

埃马努埃莱二世雄心勃勃,他保留了宪法,并且统一意大利的野心没有熄灭。从第一次独立战争的失败他也得到教训,自己无法单独击败奥地利,于是便开始寻找盟友。


南北夹击,推进统一

首先,埃马努埃莱二世找到了自己的政治盟友,加富尔伯爵。

和马志尼不同的是,加富尔拥护君主制,反对激进革命。他还是一位「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家,机智、狡猾,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加富尔伯爵(1810-1861),政治家、外交家,意大利统一三杰之一,1861年就任意大利王国首相后不久去世。

图片来源:Piemonte Top News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外交方面,加富尔为撒丁王国寻找到了国际盟友。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加富尔审时度势,派军队加入,支持英法对抗俄罗斯。联手打败俄国后,加富尔争取到英法对意大利统一运动的支持。这意味着强邻奥地利被孤立,势力被削弱,对撒丁王国来说意义非凡。

1858年,法国与撒丁王国签订秘密协约结成同盟,同意派法军帮助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北部。作为交换,加富尔把临近法国的尼斯和萨伏伊割让给了法国。

有了法国作为靠山,加富尔从意大利北部开刀,推进复兴运动。他指示军队在边境向奥军发起挑衅。奥军果然忍受不了,在1858年进犯撒丁王国。接着,法国兑现承诺,派出军队与撒丁军队组成盟军。

1859年4月,意大利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
经过几场战争,盟军很快打败了奥军,意大利中部邦国托斯卡纳、帕尔马、摩德纳几个受奥国控制的傀儡君主闻风而逃。
奥地利只好与撒丁王国和法国谈判,结束了战事。这次战争让撒丁王国获得了伦巴第地区,但法国因为战争代价太大,再加上国际压力,所以欲图从结盟关系中退出来,所以并没有让奥地利损失太多利益。
伦巴第地区的要塞仍由奥国控制,托斯卡纳等三国复辟,并且北部的威尼托地区(著名的威尼斯水城就在这里)依然被奥国统治。

此时,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从国际形势斟酌,拒绝了加富尔进一步进军的提议。眼见第二次独立战争即将流于失败,加富尔辞职以示愤怒。

不过很快,事情出现了转机。

| 1859年5月20日,法撒联军与奥地利在伦巴第地区的蒙泰贝交战,法国方面由拿破仑三世指挥,最终奥军战败。

图片来源:Wikipedia

第一次独立战争失败是底层大多数民众对统一事业的冷漠,而这一次战争,加富尔提出的复兴意大利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中部邦国的底层民众,他们支持加富尔,并且愿意归入撒丁王国麾下。

在风起云涌的形势下,埃马努埃莱二世只好请加富尔再次出山。1860年1月,加富尔重新掌权。随后便在意大利中部各邦国开展公民投票,用合法的方式吞并它们。至于尼斯和萨伏伊,之前的秘密协议是不正当的,他同时在两地设法安排公投。

结果如他所愿,意大利中部三个邦国,帕尔马(Parma)、摩德纳(Modena)、托斯卡纳(Toscana)并入撒丁王国,而尼斯和萨伏伊也「合法地」加入了法国。

| 1860年,意大利半岛局势。

图片来源:Hillfighter


知道这一消息会生气的不只是迈斯特,还有游击英雄加里波第,因为他的家乡是尼斯。

生气归生气,加里波第还是支持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的。加富尔也扩充了军队,并从意大利全境召集了一支志愿军,交给加里波第指挥。

此时,如果不算还受奥国控制的威尼托地区以外,意大利被一分为三,北部是撒丁王国,中部是教皇国,南部是两西西里王国。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赢得国内天主教徒的支持,派兵竭力保护教皇国不被意大利吞并。至于南部,两西西里王国的国王腐败软弱,不得人心。

接下来的统一事业,就是加里波第的主场了。在国王的劝说下,他放弃夺回家乡尼斯,而是进军意大利南部。

加里波第(手握意大利国旗者,意大利统一三杰之一)和他的红衫军登陆西西里岛 。

图片来源:Pixels


加里波第带着红衫军登陆西西里岛,在当地起义人士的帮助下,加里波第迅速取得胜利,占领了整座岛屿。

随后,他渡海北上,登陆意大利半岛,更是势如破竹,击溃了两西西里王国的精锐。在北部,撒丁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率领部队,占据了除罗马以外的教皇国三分之二的领土及四分之三的人口。

尽管南北没能会师,统一形势还是一片大好,加里波第将意大利南部交给了埃马努埃莱二世,然后退休回家。

| 埃马努埃莱二世(右)与加里波第(左)。

图片来源:Wikipedia


接下来政治层面的操作,还要靠加富尔出手。

1861年初,加富尔组织全民公投,并组建第一届意大利国民议会,意大利王国正式成立。2月,国民议会宣布,埃马努埃莱二世为意大利王国首任国王。加富尔成为第一任王国首相,当之无愧。

虽然此时的意大利还不包括威尼托和罗马,但不得不承认,北到阿尔卑斯山,南至西西里,意大利统一事业在很短的时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除了加富尔、加里波第、埃马努埃莱二世这些杰出的领袖以外,国际形势也是一大有利因素。

在当时,奥地利还在战败的阴影中,无力干预意大利问题。英国则支持意大利统一,希望欧陆出现一个有实力的政治实体,来制衡旧帝国的势力。而法国则囿于英国的牵制,只能承认这一现实。

1866年,意大利半岛统一进程。


进军罗马,最后一步

1860年代的意大利,首都从都灵迁到了佛罗伦萨,但所有人都认为,意大利的首都,应该是罗马。

为了收复罗马和威尼托,意大利依然需要盟友。

幸运的是,由于国际形势变幻,意大利不需要专门订约结盟,就得来了一个天然的盟友:普鲁士。

1866年,奥地利与普鲁士爆发战争,奥地利战败。意大利插手了这次战争,有所伤亡,在普鲁士的主导下,威尼托移交给了意大利。

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爆发战争,为了打赢战争,法国抽调出罗马的军队赶赴前线。意大利军队趁机长驱直入,顺利占领罗马,教皇沦为「梵蒂冈之囚」。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直接让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自然在罗马问题上说不出什么。

随后,意大利迁都罗马,意大利半岛正式完成统一,结束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分。

位于罗马的地标建筑维托里亚诺纪念堂,纪念统一意大利的首位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

图片来源:Wikipedia


可是,创造出意大利这个国家,就意味着创造出「意大利人」这个民族吗?

事实上,由于分立时间漫长,意大利统一后,凝聚力的问题始终是国家的一块阴影。

团结力弱,也是意大利在一战后,法西斯主义政党上台的原因之一。

这是因为,民众缺乏民族意识,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容易被意识形态话语裹挟,成为极端政治势力的帮凶。

法西斯主义政党上台后,又利用民族主义话语,挑起民众的激情与仇恨。比如墨索里尼就提出「大意大利」的概念,认为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现代继承者,主张统一所有讲意大利语的地区,重建大帝国。

二战结束后,君主制失去人心,意大利改制共和,一直至今。

意大利虽然没有再次走向分立,但团结国家的问题也并没有过时。

2021年2月13日,意大利新一届政府成立,总理德拉吉(Mario Draghi)发表演讲说:

「今天,团结已不是一种选择,团结是一种责任。我确信我将团结我们所有人:以对意大利的爱为指导。」

现代意大利的统一,是传奇人物书写的一段传奇历史。也许唯有重温这段历史,才能找到团结国家的钥匙。

在疫情造成二战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的当下,尤是如此。■

参考资料

瓦莱里奥·林特纳. 周末读完意大利史. 郭尚兴.等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Sergio Donna. Storie piemontesi: il fascino irresistibile di Camillo Benso conte di Cavour. Piemonte Top News, 2020-07-22.
Paolo De Stefano. L’idea di Dante nel pensiero di Mazzini. Buonasera, 2020-02-24.

▽更多精彩内容▽

在世界地图中,有一个著名的「四色定理」,即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在不同颜色的国家之间,都会有一条国界线,但国界,绝不仅仅是一条线。

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国界,也能勾勒出了人类社会的全部。国界,并非在图纸上随便一画就自然形成,其背后有着历史的演变与渊源,也掺杂着宗教、民族、政治的爱恨纠葛。

♦ 700多次的领土主权变更,造就了最奇葩的小岛

♦ 一座叫做「无名之地」的小岛

♦ 这个极其重要的交通要塞,西班牙却拱手让给英国了

♦ 阿富汗的「阑尾」

......

「知鸦」通识课「奇特的国界」,与您一同漫游整个世界,寻找这个世界上最奇特的国界,探寻它们产生的原因,讲述国界背后的历史,了解历史遗留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立即扫描下方二维码,学习更多有趣的国界知识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