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11」后20年,美国的敌人在哪?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2021-12-25

 将「明白知识」设置星标 
 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 
想知道美国人自己如何总结阿富汗战争吗?各位学友可在明白知识公号后台回复「阿富汗,免费下载《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二十年来阿富汗重建的教训》英语报告全文。
20年前,世界在震惊中目睹了「9·11」事件,将象征美国骄傲的世贸中心双子塔与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狠狠撞碎。
20年后,世界又目睹了美军从阿富汗狼狈撤出,给这场由「9·11」而始的「最漫长的战争」,画上一个血腥又混乱的休止符。

 「9·11」事件中的废墟。

图片来源:Wikipedia

回首这20年,尽管美国一直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却始终未能摆脱恐怖主义的阴霾。
美军与恐怖组织在中东的对抗,你肯定通过诸多新闻报道有所了解:
美国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深刻改变了中东局势。
虽然干掉了萨达姆、本·拉登、巴格达迪(Abu Bakr al-Baghdadi)等人,报了「9·11」之仇,却没能实现扶植新政权、根除恐怖主义的目标,还付出了远超预期的时间、金钱、人力等等(参见《对阿富汗的失败,美国国会发布了一份最权威的报告》,公号后台回复「阿富汗」,即可下载报告全文)。

 巴格达迪(1971-2019),国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最高领导人,2019年死于美方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中。图为巴格达迪在伊拉克摩苏尔的清真寺中,宣称建立了一个遍及全球的哈里发统治。

图片来源:AFP

不过,接下来的这些问题,你是否同样清楚呢?
美国本土存在哪些恐怖主义威胁?在过去的20年间都有何变化?
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本土恐怖主义问题?有何成效?又存在哪些问题?
在彻底撤出阿富汗之后,美国未来的反恐之路又将何去何从? 
在「9·11」事件20周年前夕,我们不妨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恐怖主义的新形态


首先,我们必须要问,什么是「恐怖主义」?
由于这一概念具有政治和情感色彩,不同国家的法律定义都不尽相同,联合国也没能让各国达成共识。美国历史学家、政治评论家沃尔特·拉奎尔(Walter Laqueur)在《恐怖主义时代》中曾给出他的答案:

「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对无辜的人们非法使用暴力。」

这个定义中有三个要素:政治目的、针对平民、危及生命安全。
恐怖主义(Terrorism)和恐怖分子(Terrorist)等词汇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当时指代雅各宾派实施的恐怖统治,在这种统治下,恐怖从自然现象上升到国家状态。

 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是滥用政治权力的典型表现。图为贵族头颅被挂在长柄枪顶端的刺刀上进行展示。

图片来源:Wikipedia

20世纪70年代,由于巴勒斯坦-以色列、北爱尔兰、西班牙巴斯克等一系列地区冲突问题,以及德国左翼组织红军旅(Red Army Faction)等团体,现代恐怖主义的概念开始频繁出现在国际视野中。
我们传统印象中的恐怖主义,往往由组织指挥统一行动,其成员穿着制服或佩戴徽章,出于相同的政治、宗教等目的进行活动,因此会出现国别性、区域性、以及国际性的恐怖组织,策划「9·11」这样震惊世界的大型恐怖计划。
后「9·11」时代,由于美国提升了国家安全防御级别,类似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没有再次发生。但是,恐怖主义思想依然存在,并且采取了新的形态继续威胁着美国社会安全。
美国马里兰大学恐怖主义和应对恐怖主义研究协会(The Study of Terrorism and Responses to Terrorism,START)创立的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GTD),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恐怖主义研究数据库。
根据START的统计,2001-2019年间,美国共发生了593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3422人死亡(其中2996人死于「9·11」)。

 「9·11」之后,美国恐袭事件在前期呈下降趋势,但是2013年以后,随着「伊斯兰国」以及极端右翼势力崛起,恐袭事件呈上升趋势。

数据来源:usfacts.org

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事件,也从严密的组织行动逐渐转变为独狼式恐袭(lone-wolf terrorism)。
从2014年开始,「伊斯兰国」就在网上发布视频,煽动美国的个人恐怖分子在家中制造炸弹,到旅游景点、地铁站等拥挤的公共场所制造袭击。
这一方面可以煽动暴力,扩大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民众的恐慌心理。
2021年,FBI发布的一份反恐报告指出:
「美国领土当前面临的首要恐怖主义威胁,是单人暴力极端分子,其动机一般为实现某种社会政治诉求或针对某社会群体的不满。」

 独狼恐怖分子通常单独策划并完成一场恐怖活动,如无差别杀害等。

图片来源:futureuae.com

独狼恐怖分子不需要通过大量的联络策划确定袭击方案,因而也更难通过蛛丝马迹提前识别和预防,杀伤力虽然比不上大规模恐袭,却因其无所不在的可能性造成深远心理影响。
那么,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是否如「9·11」中的劫机者那样,都是穆斯林,并由境外潜入美国?
其实,为美国军方提供咨询服务的智库公司兰德(Rand)在2017年的报告中表示:
「『9·11』事件后的近20年来,恐怖分子当中83%具有美国国籍或为合法居民,超过半数在美国本土出生,其余非美国本土出生的,在发动恐袭之前,也平均在美国居住长达11年之久。」
独狼恐怖分子大多为美国公民,在美国本土走上极端化道路,没有明确地隶属于某个国籍团体,单打独斗策划和实施暴力袭击,却导致了巨大的社会恐慌。
从新美国人(New American)智库统计的519个圣战恐怖分子(Jihadist Terrorist Attackers)的画像来看,他们的构成也与传统观念有一定区别:
从信仰上看,圣战恐怖分子中只有69%是原教徒,另外31%则是穆斯林皈依者(converts),他们往往比原教徒更加狂热,更倾向于采取极端手段;
从年龄上看,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三分之一已经结婚甚至有孩子,与刻板印象中孤独、愤怒、头脑发热的年轻人相差甚远;
从性别上看,恐怖活动仍然由男性主导,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其中。

 吉哈德主义(Jihadism),通常被翻译成圣战主义,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中所有追求圣战的思潮。「9·11」之后被西方媒体广泛使用,指当代伊斯兰教中最暴力的人和运动。图为吉哈德主义典型的黑底白字旗帜,上书清真言(Shahada),意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图片来源:Wikipedia

既然这些恐怖分子并不生活在战乱中,甚至很多还有稳定的家庭和社会关系,那么他们实施暴力活动的动机是什么呢?他们因何走上激进化道路?
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极端右翼恐怖思潮才是后「9·11」时代恐怖主义的首要原因。
极右翼恐怖分子涵盖面非常广,从种族主义者(如白人至上主义、黑人分离主义者)、新纳粹主义者、民粹主义者、反政府主义者,到反堕胎者等,主要攻击目标是社会边缘群体,但无关的平民也时常受到伤害。
例如2019年的埃尔帕索枪击(El Paso shooting)中,来自德克萨斯州的白人男性克鲁修斯(Atrick Wood Crusius)手持AK-47冲进沃尔玛超市,造成13名美国人、8名墨西哥人和1名德国人死亡。
此前他曾在网站上公开发表《白人民族主义宣言》,声称西班牙裔正在入侵美国,而白人有义务「保卫」美国,因而该事件被FBI认定为一场针对拉丁裔的恐袭。

 埃尔帕索枪击案发生后,沃尔玛店员为民众布置临时场所,以悼念逝去的受害者。

图片来源:ABC News

「9·11」以来,极右翼恐怖袭击在美国造成了73%的恐袭致死事件。
美国国土安全部在2020年10月的报告中称,白人至上主义者导致了最大的本土恐怖主义威胁,现任联邦调查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Asher Wray)也在2021年3月表示,FBI已经把这种威胁视作与「伊斯兰国」同样的级别。
而伊斯兰圣战恐怖分子,是仅次于极右翼群体的的第二大恐怖威胁。
从数据来看,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在近20年来造成了27%的恐袭致死事件。
其中,穆斯林皈依者的问题不容小觑。美国现在的穆斯林中,已有五分之一是皈依者,而前文提到过,圣战恐怖分子中皈依者的比例还要更高。
这表明,美国应该担心的远远不止境外恐怖分子,更需要担忧其内部。
截至2017年,已有250名美国人试图逃离美国、加入「伊斯兰国」,其中129人成功离境。而这中间再次回到美国的穆斯林皈依者,更是轻易便在本土发动恐怖活动,对自己的故土和同胞毫无同情可言。
除极右翼团体和伊斯兰圣战恐怖分子外,还有纷繁复杂的其他社会力量撕扯着美国社会。
厌女恐怖组织Incel在2001-2021年间累计组织了17场针对女性的无差别屠杀事件,甚至动物保护主义者、环保主义者等也可能走向极端,以解放动物、地球为名侵犯公民生命和财产,被列入恐怖主义之列。

 生态恐怖主义组织「动物解放阵线」海报。

图片来源:pinterest

至此,如果要为这些美国本土的恐怖分子绘制画像,我们会发现,戴白色头巾、身负炸弹或手持步枪的青年穆斯林男性已经不能概括这一复杂群体的特征了。
换句话说,美国今天的恐怖主义问题是土生土长的,在政治、宗教、种族、性别、环境等议题上,各种见解之间不可调和的鸿沟为本土恐怖主义滋生提供了土壤。
这种鸿沟不再只是基于一个人的出身,更多与他后天接收到的信息和形成的观点有关。
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互联网的更广泛应用,使得极端主义团体能够通过公开或加密的方式进行宣传联络,媒体对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也被恐怖分子利用,客观上成为传播恐怖主义的重要渠道。
尽管出现了很多新形态和新问题,但总体而言,美国本土的恐怖主义问题在「9·11」之后其实远不如一些欧洲国家来得严重。比如法国,仅在2015至2018年间就有249人在恐怖袭击中死亡。
而这,与美国采取的反恐措施密不可分。


美国本土的反恐问题


「9·11」无疑是美国内政和外交的一个转折点。
「9·11」以前,美国一向奉行孤立主义,尽量避免卷入外部军事冲突中。这从二战中美国的表现,以及小布什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拒绝参加国际刑事法庭等都可见一斑。
然而,「9·11」造成弥天的人员死伤、基础设施损坏、经济停滞,使具有孤立传统的美国,在震惊中意识到恐怖主义的巨大威胁,决定发动反恐战争。
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向全球恐怖主义宣战,可以概括为攻势反恐(采取「先发制人」战略,发动反恐战争)、信仰反恐(传播美国价值观)、技术反恐(对外军事,对内监听)、经济反恐(切断恐怖分子财源)等方面。

 美国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DHS),成立于2002年,是在「9·11」之后设立的联邦行政部门,负责国内安全、应急事务处置及防止恐怖活动,拥有反恐、跨国组织犯罪、网络安全、反情报和经济安全五个任务中心。

图片来源:dhs.gov

20年间,再无一国际恐怖组织成功在美国国内实施致命打击,这是历经4届总统的政策调整和无数人的努力才能取得的成就。
然而,反恐带来的不只有成就。
在外部,美国的军事行动无疑起到了很大的威慑作用,使得部分伊斯兰极端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却也导致其深陷战争泥潭,并且进一步加剧了仇恨和冲突。
在内部,美国反恐政策最为人诟病的便是侵犯公民权利和加剧社会分裂两方面。
(1)侵犯公民权利
「9·11」事件后不久,小布什签署了《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扩大了警察机关对公民信息(电话、邮箱、医保、消费记录等)的获取权限,同时也延伸了恐怖主义的定义。
该法案本意是加强对恐怖活动的检测,希望能更好地保护公民财产和人身安全,但客观上使公民让渡更多自由以获取安全保障,私域的边界在不断后退。
这一法案受到美国民众强烈诟病,这种警惕与抵制来自于政府权力的扩张:该法案通过后,各国家司法、安全、财政等部门相继出台政策配合法案实施,政府权力不断扩大,公权力调用个人信息的随意性不断增强。

 《爱国者法案》反对者的示威游行标语。

图片来源:Reuters

2001-2003年间司法部长签署的「调查许可证」为此前23年签发数量的3倍有余。
政府权力边界拓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公民权利受到侵犯。
宪法修正案第四条规定:
「公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
《爱国者法案》增强了执法部门调取信息、监禁嫌疑人的随意性,方便政府以「反恐」为名,自己给自己授权、展开行动,明显有悖于宪法所规定的对公民隐私的保护,公民权利受到侵蚀。
2014年,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爆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起实施的「棱镜计划」(PRISM)。
通过这一计划,国安局可以对即时通讯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

 斯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PPT封面页。

图片来源:Wikipedia

尽管国安局声称这一计划并不针对美国公民,目的是为反恐收集外国情报,但计划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以及受限之小,还是使得美国民众对「大政府」的警惕蔓延开来。
公民隐私与国家安全孰轻孰重?
抽象地讲,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过对每一个个体公民来说,国家安全毕竟更加遥远,监听能否挫败阴谋也不得而知,但想到自己的隐私随时面临被监控和泄露的风险,恐怕很难毫不在意。
更何况,如果说《爱国者法案》还是公开反恐,棱镜计划则是在民众并不知情的前提下使其成为监控对象。这使得「反恐」被很多人视作政府权力扩张的借口。
(2)加剧社会分裂
「9·11」事件之后,美国国内「伊斯兰恐惧症」(Islamphobia)加剧,境内的普通阿拉伯裔和穆斯林成为仇恨的无辜受害者,成为被怀疑、拘留、遣返的对象。
小布什于2002年5月签署了《加强边境安全和签证入境改革法》,9月则推出「特殊登记」「预防性拘捕」「追逐潜逃者」等限制穆斯林入境的制度。
2013-2015年间,美国共有 10 个州通过81个「反伊斯兰」相关的修正案。2015-2016年间,反穆斯林仇恨组织数量由 34 个增加至101个。2007-2017年间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穆斯林表示他们曾遭到过歧视。

 2010年,纽约政府批准在Park大街51号修建伊斯兰文化中心和清真寺,这里距离双子塔曾经的所在地、现在的归零地(Ground Zero)只有不到200米。反对者将象征穆斯林的假人绑在「美国制造」的炸弹模型上,对Park 51进行抗议。

图片来源:Wikipedia

美国政府和民众的「伊斯兰恐惧症」以及对其他少数族裔的歧视排斥,加剧了社会分裂,恐怖主义更有其滋生土壤。
这些少数群体被迫剥离出主流社会,产生仇恨情绪,极易受宗教极端组织蛊惑,走上激进化道路,进一步加剧极端思想和社会分裂。
其实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后「9·11」时代,伊斯兰圣战恐怖分子对美国造成的威胁还不如极端右翼分子,美国最大的社会分裂问题也不是宗教,而是种族。
只是由于「9·11」后遗症、中东战争、信仰差异以及历史遗留的偏见等因素,导致了怀疑、歧视和仇恨,这种仇恨又反过来巩固和加深了刻板印象。
总的来说,美国在「9·11」以来采取了颇为严格的反恐手段,虽然期间存在一些政策调整,外部战争现已结束,但其内政外交的方向都不太可能回到「9·11」之前。
这些反恐措施显然是有效的,但是效果究竟如何,难以准确衡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民众肉眼可见的。
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面临的反恐挑战更多从外部转向内部;而如何处理好内部冲突,可能会成为美国未来20年乃至更长时间需要关注的重点。


美国反恐的过去与未来


后「9·11」时代,美国民众起初非常支持反恐。
在那个时代,电视仍然是公众的主要新闻来源,而「9·11」所带来的死亡和破坏,无疑对当时的美国人有着强大的冲击,在很多维度上深刻地改变了美国舆论。

 「9·11」事件发生时,最初的美国电视台报道画面。

视频来源:MicaMediaNL

在2016年,仍然有76%的美国成年人把「9·11」列为他们有生以来对美国影响最大的事件,超越了年龄、性别、地域甚至政治差异。
「9·11」事件后,美国人的爱国情绪高涨,公众在很大程度上搁置了政治分歧,团结起来支持联邦政府。美国人也大量转向宗教信仰,试图从更频繁的祈祷中寻求慰藉。
然而,「9·11效应」对舆论的影响是短暂的。
2005年,由于在应对卡特里娜飓风时,美国政府对受灾者的救援工作处理不当,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从2001年10月创纪录的60%降到了31%。而这一数字到了今年4月,更是降到了24%。
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决定也越来越遭到质疑。在2003年4月,伊拉克战争刚刚开始时,71%的美国人支持开战。而到了2018年,只有43%的人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
前文所述的种种政策导致的社会问题,也使得更多美国人聚焦个人隐私和歧视等公民权益,而非反恐。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9·11」的记忆逐渐淡化,没经历过「9·11」的一代人逐渐成长,将恐怖主义视为重大国家问题的美国人比例也在逐渐下降。
在2018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表明,反恐仍然是人们心目中美国最重要的公共政策。

 2018年美国民众心目中总统与国会的政策重点。

图片来源:Pew Research Center

然而到了2021年,人们心目中的政策重点前三位已经成了振兴经济、应对新冠和改善就业,反恐只排到了第四位。
 2021年美国民众心目中总统与国会的政策重点。
图片来源:Pew Research Center
如果说「9·11」是美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那新冠可以说是在「9·11」近20年后开启了另一个时代。
从阿富汗撤军,是一个信号,未来美国的反恐政策,可能会更多地为经济发展和其他社会现实问题让位。
美国一直是「多元」和「融合」的象征,不同种族、宗教、文化、性取向、政见的人都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发芽。
「多元」是刻在美国基因里的东西,而社会冲突也是建国以来一直都有的问题。
即便社会矛盾不容忽视,我们依旧无法否认,是美国坚挺的制度,造就了美国社会融合、多元的奇迹:
美国成熟的政党政治,有利于推行民主选举,对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宪法被严格执行,赋予公民的自由和人权;各阶层、民族、宗教团体积极开展社会运动、推动社会变革,为自己的群体争取合理权利。
这些优势使多元的美国经历了一次次危机都未曾分崩离析;美国历史上真正经历的内战,也仅有南北战争这一次。
文化和种族的「大熔炉」曾是美国引以为傲的代称。
然而时至今日,「熔炉」的火力已然减弱,美国国内政治、宗教、社会和意识形态纷争不断,诉求相互冲突的个人和团体走上激进化道路,彼此间难以消解的偏见、恐惧,仇恨,使得人们诉诸极端,恐怖袭击频频发生。
「9·11」式的由外来者造成的自杀式袭击不再是恐怖主义唯一的形态,年初的国会山事件(2021 United States Capitol Attack),也被视作恐怖袭击事件。

 国会山事件中,川普的支持者暴力闯入美国国会大厦,试图阻止新一届总统的选票认证。现场发现了三个爆炸装置,事件造成5人死亡,超过140人受伤。大量示威者被列入恐怖分子筛查数据库,其中很多被怀疑是白人至上主义者。

图片来源:Wikipedia

恐怖主义是美国的敌人,也是每一个多元社会都可能面临的挑战。
如果说多元化与一个有活力的社会相伴而生,那么如何「熔铸」各色各样的群体和观念,将是所有快速发展中的社会都需要关心的议题。
但无论如何,复仇都不该被用来解决冲突,也从来都无法真正消弭冲突。
曾经,本·拉登在2002年11月的《告美国人民书》(Letter to America)中控诉道:
「血债要用血来偿还,你们必须知道巴勒斯坦人民不会独自哭泣,巴勒斯坦妇女不会独自成为寡妇,巴勒斯坦儿童不会独自成为孤儿。」

 本·拉登《告美国人民书》英文翻译版开头部分(原文为阿拉伯语)。

资料来源:Institutional Scholarship

恐怖组织为报复美国,选择伤害无辜的平民;美国为了报复回去,选择发动战争。
而20年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战争并不能根除恐怖主义,反而会进一步加剧仇恨和对立。
从阿富汗彻底撤军后,美国将会面临怎样的反恐形势?能否在反恐的同时,改善相关政策带来的社会问题?这些都是美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势必会影响国际形势。
在「9·11」事件2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希望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让人类在未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偏执。
世界和平不该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该是每个人真切去为之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美国阿富汗重建特别监察长办公室(SIGAR)针对阿富汗战争总结了140页的权威报告《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二十年来阿富汗重建的教训》。各位学友可在明白知识公号后台回复「阿富汗」,免费下载英语报告全文。
参考资料 
何秉松. 恐怖主义概念比较研究. 比较法研究,2003(04).
贾春阳. 美国的“伊斯兰恐惧症”探析. 和平与发展,2002(02).
吴云贵.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辨析. 国外社会科学,2002(01).
郑克中. 美国为什么不分裂. 爱思想,2009-04.
A Group Portrait of America's Jihadists. Rand, 2020.
Bin Laden's "letter to America". The Guardian, 2002-12-07.
Countering Violent Extremism. 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2017.
Defending Against Terrorism Has Remained a Top Policy Priority for Americans Since 9/11. Pew Research Center, 2018.
"In Depth: Terrorism in America After 9/11". New America Foundation, 2021.
September 11 Attacks. Britannica, 2020.
Strategic Intelligence Assessment and Data on Domestic Terrorism. FBI, 2021.
Terrorism in America after 9/11. New America, 2021.
Two Decades Later, the Enduring Legacy of 9/11. Pew Research Center, 2021.
▽更多精彩内容▽

来知鸦APP

跟随国内300+位一流名师

学习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新用户注册下载

更可享受7天免费学习
转载文章 | 后台留言「转载
商务合作 | 后台留言「商务
点击下方视频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收看更多名师精彩视频
别忘了点击「在看」,获取最新推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