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媒观察》2023年第9期目录




《传媒观察》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欢迎您的关注!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

https://cmgc.cbpt.cnki.net





目录



卷首语


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

亟待系统性迭代升级

胡正荣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New Era :Calling for Immediate Systematic Iteration and Upgrade

Hu Zhengrong

【摘要】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奋发有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明显的成效。特别是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回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0年来,我国加大国际传播力度,中国故事的传播力、影响力等大幅度提升,为深化改革开放赢得了重要发展时机,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这就对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国际传播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在新征程上加快推进我国的国际传播系统性迭代升级,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


【关键词】

国际传播;“一带一路”倡议;讲好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 · “一带一路”这 10 年


贡献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10周年核心话语的内涵变迁与国际传播

钟 新 金圣钧 宋思怡 萨达凯提·玉赛音


Contributing Global Governance as a Public Good:The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ore Discourse in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Zhong Xin,Jin Shengjun,Song Siyi,Sadakaiti yusaiyin

【摘要】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公共产品肩负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从国际传播的角度而言,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历程印证着中国全球治理观的变化和演进。本文尝试从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切入,通过分析政策文本和访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记者,研究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政策话语和国际媒体话语。研究发现,10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贡献全球治理的话语发生了从区域合作到全球普惠、从设施供给到道路搭建和从利益纽带到全球公益治理的转变;“一带一路”的国际媒体话语呈现竞争与合作、本国利益与国际关系并存的构建逻辑,沿线国家媒体更注重报道“一带一路”对发展中国家的贡献、金钱之外“授人以渔”的知识技能共享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精细化的发展转变。


【关键词】

“一带一路”10周年;公共产品;国际公共产品;国际传播;全球治理



国际传播叙事的“南方转向”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的扎根研究

史安斌 朱泓宇


Southern Tur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Narratives

Shi Anbin,Zhu Hongyu

【摘要】

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体的全球南方媒体积极倡导的“替代性叙事”成为国际传播“南方转向”的重要表征。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本文通过对相关国家媒体的扎根研究,发现:南方媒体通过构建“替代性叙事”积极汇入全球发展大变局,形成当代国际传播的“地方知识”,打破美西方主导性叙事的迷思,推动了国际传播超越西方现代性叙事的“南方转向”。


【关键词】

国际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南方;地方知识;文化帝国主义;扎根理论



主体性探寻:

“一带一路”与国际传播研究的想象力

姬德强 闫伯维


In Pursuit of Subjectivity: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Imag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Ji Deqiang,Yan Bowei

【摘要】

2013年至今的10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政治经济效益和互联互通效果有目共睹,而其所蕴含的国际传播价值需要在反思西方国际传播理论脉络的基础上,结合理念传承、实践创新和认知转型加以发掘。“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国际传播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正在凸显。“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种发展范式的单向对外输出,而是基于“五通”的合作互利,也是基于“中和”的尊重共赢,更是团结“全球南方”的发展动能,在数字时代为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国际传播秩序构建提供了合法性来源。在这一全球公共思想产品和实践场域的驱动下,国际传播研究将有可能超越霸权主义和本质主义的认识论,在“将西方地方化”“将南方主体化”的前提下,为21世纪国际传播新秩序的重建提供从理念规范到基础设施再到实践策略的系统化支撑。


【关键词】

“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全球南方



深观察


理解生成式AI:

对一个互联网发展史上标志性节点的审视

喻国明 刘彧晗


Understanding Generative AI:An Examination of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s Development

Yu Guoming,Liu Yuhan

【摘要】

 ChatGPT问世掀起生成式AI研究热潮。本文从复杂性范式出发,依循“是什么-会怎样-应如何”的逻辑分析生成式AI的理解路径。生成式AI是实现传播理性与非理性要素交织的新媒介技术,将内容网络升维成更具开放性的复杂巨系统。从社会影响来看,生成式AI作为智能主体和智能工具,可通过“替代”与“增强”人类脑力的方式,促进人类非理性逻辑与机器理性逻辑交织并深入社会表达之中,使普罗大众得以跨越传播“能力沟”并实现平均水平的智力增强,进一步打破精英宰制的社会并迈入“常人政治”的未来新社会。在治理方面,应摒弃机械控制论思路,以其道德伦理和算法伦理为原则,形成抓大放小的复杂性治理思路。面对未来发展,为避免陷入科林格里奇困境,应沿智能试错方案的思路,允许通过技术小规模试错来厘清发展路径,相关研究也应更关注生成式AI具体应用层的议题。


【关键词】

生成式AI;复杂性范式;非理性因素;适应性主体;涌现;再组织化



卫星新闻的技术偏向与视觉修辞研究

高金萍 李庆豪


Technology Deviation and Visual Rhetoric Studies of Satellite News

Gao Jinping,Li Qinghao

【摘要】

媒介化时代,有图未必有真相,在预设立场或结论的前提下,通过视觉框架与视觉修辞的掩蔽,卫星遥感技术成为传播者影响舆论的工具,通过模糊的或语义含混的图像让来自太空的假新闻具有更大的迷惑性与欺骗性。卫星新闻是数据新闻的新变体,具有灵活适配多元报道场景、直观呈现俯瞰视角张力和多维支撑全球议题报道的独特表征。卫星新闻在视觉框架构建过程中的主要修辞策略是通过信源标注、语图互文、数据“耦合”来实现数据修辞、关系修辞和时空修辞,其中数据修辞是核心;关系修辞具体呈现为因果关系、共变关系、并列关系;时空“拓扑”、时空并置、时空对比是时空修辞的主要方式。技术经由视觉修辞的嵌套包裹进而凸显或遮蔽事实,由此产生技术的偏向。当前,中国媒体在卫星新闻实践中可运用视觉修辞作为争取全球话语权的新路径,通过进一步聚焦全球公共议题、融入交互设计、规避伦理失范等方式来创设技术场景、形塑公众认知、影响全球舆论。


【关键词】

卫星新闻;视觉修辞;全球传播



中国互联网30年


中国网络治理30年:

 “一体多元模式”的演进历程与规律启示

方兴东 何 可 钟祥铭 胡 钢


China's Internet Governance in the Past 30 Years:Evolution and Inspiration of the "Integrated Diverse Model"

Fang Xingdong,He Ke,Zhong Xiangming,Hu Gang

【摘要】

中国网络治理30年历程的突出成就,是为中国全面迈向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提供宝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和引领变革的参照性。本文遵循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演进历程和内在逻辑,以年代为划分标准,系统梳理跨越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和2020年代四个阶段的中国网络治理30年演进历程,挖掘和提炼关键事件和重要节点,总结概括中国特色网络治理路径和模式。中国网络治理始终契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性,基于问题导向进行实践摸索,以超越传统全知全能型政府思维的“政府去中心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成事实上的“一体多元模式”,这也成为中国网络治理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和突破。中国网络治理的制度创新是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驱动创新的根本所在,更为新形势下全球网络治理提供宝贵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关键词】

网络治理;一体多元模式;多利益相关方模式;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马新观经典论著深化研究

(特约主持:陈力丹)


概念辨析、情感领会与史实考证:

列宁新闻观基本理念的翻译要点

许红玲


Concept Discrimination,Emotional Comprehension and Historical Textual Research:The Translation Points of Lenin's Basic Concept of Journalism

Xu Hongling

【摘要】

由于时空语境、民族文化、思维、语言跨语际传播等方面的差异,列宁新闻思想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容不够准确和错译等问题。笔者在参加教育部“马工程”重大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各学科重要论述摘编”新闻学分论的工作中,发现列宁论著中译文的若干问题,并从三方面予以论述,提出四方面的改进意见。笔者认为,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是一项严肃的工作,编译者需要多学科、多角度地提升综合知识储备。而对研究者而言,准确的中译文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关键前提。提高译者在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中译文,帮助研究者正确把握革命导师的思想。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翻译列宁论著;信息真实;纯新闻业务



在场 · 粉丝“崛起”与文化症候

(特约主持:朱丽丽)


粉丝怀旧:媒介世代的粉丝生命史及情感支架

——基于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的讨论

朱丽丽 张 帆


Fan Nostalgia:Fans Life History of Media Generations and Affective Scaffolds

Zhu Lili,Zhang Fan

【摘要】

本文以TFBOYS偶像团体“十年之约”演唱会为例,展开对粉丝怀旧的研究。首先,指出粉丝怀旧连接了特定媒介世代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情感,粉丝怀旧与粉丝生命史具备双重关联;其次,探讨多重面向的粉丝怀旧模式及怀旧实践,指出粉丝怀旧与记忆、生命、身份、媒介、仪式、情感等因素息息相关;再次,揭示粉丝怀旧如何被制造和扩大,资本在粉丝经济驱动下参与了怀旧制造,数字平台成为怀旧情感的扩大器。研究认为:作为特定的媒介世代的粉丝怀旧,事实上充当了粉丝代际寄托情感、标识身份、区别群体的“情感支架”。本文期待藉由对粉丝怀旧现象的剖析,更深刻地认知理解粉丝生命史及情感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

粉丝怀旧;养成系偶像;粉丝生命史;媒介世代;情感支架



粉链经济:

“偶像-粉丝”文化经济模式的再考察

马中红 胡良益


The Absence of Communication:Landscaping in Red Country Construction

Shao Pei,Zheng Xin

【摘要】

粉丝文化经济的威力在娱乐产业和文旅产业中得到彰显,粉丝力量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在以偶像为中心的文化经济模式下,粉丝位于产业链的末端,被视作被动的消费者,他们作为生产主体性的位置遭到忽略。“粉链经济”以粉丝为中心重新考察“偶像-粉丝”的关系结构,发现粉丝不仅有着极强的文化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而且具备养成偶像、制约资本和平台、影响地方发展的能量。由粉丝立场来考察,“粉链经济”是将粉丝视为独立的、不依赖于明星、以满足自身需求为前提,并在与产业链上其他经济主体相抗衡、相博弈、相妥协中发展起来的新文化经济模式。


【关键词】

粉链经济;偶像;粉丝;饭圈;文化经济模式



作为“矛盾-同盟”的饭圈竞争、自我规训与声誉困境

——饭圈“污名化”再审视

蔡竺言


Competition,Self-Discipline and Reputational Dilemmas Among the "Conflictual Alliance" of Fans 

Cai Zhuyan

【摘要】

本文基于TFBOYS十周年演唱会的粉丝实践,考察从“圈地自萌”、“文化出圈”到“饭圈整治”的变迁语境下,中国粉丝群体的分化、竞争及其自我规训。研究发现,一个“矛盾-同盟”的饭圈新生态正在逐步成型,其中潜藏着群体污名的恶性循环机制。饭圈同盟共享着相似的文化逻辑与行动策略,在“灯牌大战”与控评实践中,以组织化的集体行动累积文化资本,并试图通过某种程度的自我规训来应对饭圈整治、扭转负面舆论。然而,饭圈集体行动有着难以克服的舆论悖论,个体粉丝之间、不同饭圈组织之间激烈冲突的“出圈”,也戏剧化助长了饭圈整体污名。本文主张跳出赋权或批判的二元立场,进一步探索粉丝文化研究的物质性面向和生命史面向。


【关键词】

粉丝研究;饭圈;污名化;文化资本;自我规训



灯下漫卷


“另一个可能的世界”:

新世界主义与全球传播秩序再想象

崔保国


"Another Possible World":Neo-cosmopolitan and Re-imagination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Order

Cui Baoguo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变革引发了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的研究转向,为重新思考全球传播秩序带来契机。邵鹏、邵培仁的《全球传播愿景——新世界主义媒介理论研究》一书为当代世界国际传播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维度与研究进路。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该著作系统性阐释了“新世界主义”的理论主张与认识体系;全局性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新闻生产、中亚传播、网络空间等媒介话语实践议题;整体性展望了中国传媒全球传播、“一带一路”话语重构、人类整体传播学学科建设三大理论愿景,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为国际传播中国方案注入了学界力量。


【关键词】

媒介理论;国际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世界主义;整体全球化



媒介文化研究


“中国故事”海外传播力的建构与塑造

——基于YouTube平台网络剧的分析

尤 达


The Construction and Shaping of Chinese Story's Overseas Communication Power

You Da

【摘要】

当下,随着海外传播力的不断提升,网络剧已经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新锐力量。基于此,本文从“传播力”的概念着手,以国际视频平台YouTube为观测点建立研究路径,对网络剧海外传播力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主动型思维的主体策略、坚持融合化思维的内容策略和开拓共事实思维的受众策略


【关键词】

网络剧;YouTube;海外传播力;提升策略



想象与回归:

《长安三万里》的文化再生产及传播逻辑

陈可红 马晨荇


Imagination and Regression:Culture Re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Logic of Chang An

Chen Kehong,Ma Chenxing

【摘要】

近几年,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回归是动画电影业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长安三万里》上映后,立即引发了“破圈”效应,不但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还开创了历史文化人物在国漫领域的历史叙事新模式,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案例。本论文试图把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放在中国动画电影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再次回归的主要原因、改编特征,剖析近年来动画大电影的影像叙事方式和营销传播逻辑,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策略的角度,解读《长安三万里》如何主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协同,寻找到政治、市场与艺术的平衡关系,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规律和脉络。


【关键词】

《长安三万里》;传统文化题材;文化传承;传播




墨色·纸本


目光、沉迹。2022  |  蔡广斌  绘   2022年


《目光、沉迹。2022》是由五幅水墨与影像绘画作品并置组合而成。这件作品产生和采用的图景是2020年春开始从我手机拍摄的图片中选取再绘制的。因为遽然而至改变了世界的几件大事撼动了国人的思维,故《目光、沉迹。2022》这件作品的观念或含义重在抚慰心灵。


就好像经过的某一刻我所作的图像作品非常能代表自己在这一时间环境中的处境,我利用人们思维的变化,希望通过画面中对皮肤的柔和起伏的刻画,以及心理上渴望被爱抚的愿望,完成慰藉的目的。因为图景的绘画及制作和把握,都是心理现实的体验,之后作品观念的延伸性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


……


——蔡广斌(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当代水墨研究中心主任)



附:本刊参考文献示例

(GB/T 7714-2015)


  • 著作

①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会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288.

② 大卫·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M].王海洲,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1.

③ Keane J. Democracy and media decadenc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6.


  • 学位论文

① 傅薇.政治仪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视角[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6.

② CALMSRB. Infrared spectroscopicstudies on solid oxygen[D].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5.


  • 论文集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台湾光复六十五周年暨抗战史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2.


  • 期刊文献

① 杨保军.论“新闻观”[J].国际新闻界,2017,39(03):91-113.

② 潘忠党.序言:传媒的公共性与中国传媒改革的再起步[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8(06):1-16.

③ Steensen S,Ahva L. Theories of journalism in a digital age:An exploration and introduction [J]. Digital journalism,2015,3(01):1-18.

④ Domingo D,Quandt T,Heinonen A,et al.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practices in the media and beyond: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initiatives in online newspapers [J]. Journalism practice,2008,2(03):326-342.


  • 析出文献

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302.

② Gürsel Z D. US Newsworld:The rule of text and everyday practices of editing the world [M].//The anthropology of news and journalism.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9:35-53.


  • 报纸

① 丁文详.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② 刘裕国,杨柳,张洋,等.雾霾来袭,如何突围[N/OL].人民日报,2013-01-12[2013-11-06].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1/12/nw.D110000renmrb_20130112_204.htm.


  • 报告

① 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R/OL].(2013-04-16)[2014-06-11].http:/ www. mod. gov.cn/affair/2013-04/16/content4442839.htm.

②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 Geneva: WHO, 1970.


  • 电子公告

①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 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② 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 version 1.1[EB/OL].(2012-06-14)[2014-06-11].http:// dublincore.org/documents/dces/.




编辑:江潞潞 颜云霞

审核:赵允芳



传媒观察杂志

理解传媒,从观察开始

本刊投稿网址:https://cmgc.cbpt.cnki.net

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传媒观察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