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似“高大上”的涉外业务,其实没那么复杂 | 匿名对话

新则 新则
2024-08-26



最近几年,法律行业并没有出现太多新的业务风口;而伴随政策的东风,越来越多中国律师将目光投向了海外。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国律师积极参与国际业务并在全球范围内为中国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趋势,在中国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变得更为重要。


本期匿名对话,大鱼对谈了某规模律所在某国分所的负责人,跟他一起深入聊聊,涉外业务前景如何、到底包含哪些内容、是否如大家所想的“高深”;从事涉外业务,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能力。


欢迎在文章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想法。文末点击对应链接,可查看往期内容。

来源|新则

01

什么是涉外业务 


大鱼:这几年法律行业新的、热门的业务需求不多,涉外算是其中一个。那么,涉外业务是不是真的有发展空间、值得律师投入?


某律师:我觉得涉外法律服务是一个真需求。中国以前的外贸出口模式,是在国内生产完产品后,靠着海外的代理商把产品在各个渠道销售出去。除了少部分超大型企业,几乎不会在海外建立子公司或者工厂,因为之前我们本土有劳动力价格优势。


而现在,由于地缘政治紧张,世界经济分化为多个贸易集团,各类“贸易战”、贸易摩擦频繁,以及本土用工成本上升,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竞争力增强等内外部原因,再加上中国新一代创业者有更强的意愿和更深的认知要“走出去”,现在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主动到东南亚、中亚、中东甚至南美洲,设立子公司、合资建立工厂。


这时,客户对于律师的要求,不再是律师坐在办公室里,简单改改涉外合同就能满足的了。而是客户在海外设立了子公司,他需要律师和他一起去到当地,去解决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大鱼: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律所在海外开设直营的分所?除开信任因素,为什么不是帮客户在当地直接找律师呢? 


某律师:这就涉及到服务质量的问题。假设客户找到了国内的A律所,A律所帮忙对接当地的外国律所,和A律所设在外国的直营分所直接进行服务,客户能够感受到的服务质量是不一样的。


中国的中介机构服务是很“卷”的。举个例子,习惯了中国律所服务的客户,会认为律师就应该在24小时内响应需求。而国外的律师就不一定能做到,周末也不可能为了客户加班。但如果是中国律所在海外的分所,聘请了当地律师,是可以要求他们加班的,可以让他们按照中国律师的模式服务客户。


大鱼:所以就是为了让客户获得统一的服务质量。有没有别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某律师:其他原因还包括数据安全。这也是一些国企央企特别在意的。 


大鱼:你现在负责的你们律所在X国的直营分所,都做哪些业务呢?


某律师:我们做的业务分这么几块。一块是X国企业的在华基础业务,这一块可能和其他国内企业没有太大区别;第二块是X国企业要撤资离开中国,会有大量的资产处置、资产清算类业务;第三块是X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收并购等;第四块是两国之间的一些协同业务,比如客户在X国法院有一个案子,需要跨国到中国来调查取证,但是流程很麻烦,而我们能够协助他加快这个流程。 


大鱼:中国自从开始引进外资,就诞生了涉外法律服务,早期的涉外业务和现在的涉外业务,有什么区别? 


某律师:基础的涉外法律服务,就是围绕着贸易链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诉业务以及小部分诉讼和仲裁业务。而现在律师可以发挥更大价值。比如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律师可以和这些企业一起去到非洲,去帮助企业研究当地投资环境和法律法规,处理好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关系,降低投资风险,促成投资。


02

涉外业务有哪些门槛


大鱼:听你的描述,我感觉做涉外业务,核心是了解相关国家国情和法律,有一些当地律师资源,并不见得有多难。那么,为什么涉外律师稀缺?


某律师:一是你所在的律所本身得有布局海外的规划,而这样的律所其实不多。如果你的律所没有直营的海外分所,仅仅只是和外国律所建立合作关系的话,很多业务是不好开展的。 


二是律师本身要有迫切的发展、破局的需求,成为一名涉外律师可能会是他弯道超车的路径。最典型的,就是年轻律师,或者在国内业务遇到瓶颈、很难持续增长的律师。


大鱼:那么,涉外业务对律师个人能力上会有特别的要求吗?我感觉除了你刚才提到的那种,律师帮助促成一个投资项目,可能会对律师的资源、政府关系等要求很高。常规的业务,只要企业家愿意走出去,又能在当地找到一些合作律师,是不是就可以开展业务了?


某律师:我觉得首先是这样,从心理上看,如果你的律所根本没有在海外布局,你其实有很多事情是不敢干的,你不敢给客户承诺,不敢接业务。


但话说回来,就像你说的,做涉外业务需要多么精通外国语言和外国法律吗?并不是。你可以和那些精通外国语言和外国法律的本地律师进行合作。我们做涉外业务,不是为了抢外国律师的饭碗,而是为他带来增量。


所以,你懂语言更好,能够提高沟通效率;不懂语言也没关系,你只要懂国情就好。你需要知道当地社会如何运转、商业如何流通,知道如何在当地把一件事做成。 


大鱼: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涉外律师还是一个中介方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把客户的这些需求给串了起来。 


某律师:是的,其实就是相当于把我在国内的技能,平移到另一个国家继续发挥,本质上没有区别。只不过我在国内用的是中文,到了国外得多加一个翻译转换和传达沟通的环节,以及需要有本地律师告诉我本地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当然,我还要尊重本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习惯,按照他们的规矩办事。 


所以,并不是在国内干不好的律师,换条赛道,去到国外就一定能干好。因为考验律师的,还是最底层的思维方式、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鱼:听下来就是,涉外业务的技术门槛不是很高,主要是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要求。 


某律师:是的,要求会比在国内更高。因为你是在协调两个国家的两类人的思维。日本韩国还好一点,毕竟大家同属东亚文化体系,像是非洲、欧洲国家,他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效率,和中国人简直是天差地别。你要能够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沟通协调,达到既定目标。 


相比之下,语言真的没这么重要。打个比方说,我完全不懂德语,难道一个懂德语的德国人,就能比我更会处理这些业务吗?


03‍

对涉外业务祛魅 


大鱼:我们刚才聊到的,似乎都是非诉业务层面。而我之前和另一位律师聊,他总结涉外业务分三层:第一层是围绕贸易产生的一系列服务需求,第二层是延伸出来的企业应对境外反垄断、反倾销法律服务需求,第三层是以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为代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服务需求。第二层和第三层就涉及到诉讼和仲裁的部分了。 


某律师:其实绝大多数涉外业务都是非诉业务。当然,中国企业的技术含量已经很高了,确实需要很多中国律师代表企业去全球各地做知识产权维权。但并不是说在海外的诉讼和仲裁只能用中国律师,不能用海外律师。仲裁对于律师执照的限制相对来说还比较宽松,但诉讼是需要拥有当地律师执照的,而这样的中国律师是极少的。


所以,涉外业务其实很少涉及到诉讼与仲裁。就好比,美国律师行业已经发展这么成熟了,但是美国企业在中国发生纠纷,也不会让美国律师跑来中国全权处理,还是要和中国律师合作的。 


但从另一个层面,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了,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纠纷,而我们在别的国家做生意,我们肯定是属于劣势方,未来必然是需要更多能够在海外为中国企业利益而战的中国律师。 


大鱼:我估计很多律师觉得涉外业务很难、很高端,也是往诉讼、仲裁这块想了,但其实涉外业务不全是这样的。 


某律师:是的,大部分的涉外业务没有那么高精尖。我觉得大家会有这样的误解,可能根本原因在于,他所在律所并没有真的在海外开设一家分所。只有你切切实实地来到了海外,服务了企业,你能看到大量的法律服务需求。能够把你刚才所说的第一层的涉外业务做好,就已经可以收获海量的律师费了。认知再深一些,就可以做一些格局更大的事情了。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第一,涉外不是律师一个人的事,是一整个所的事。如果你的律所没有在海外布局,那么你就是孤掌难鸣的,很难做下去;第二,不要把涉外业务预设得过于高深,不懂当地法律和语言没关系,只要能协调到懂的人就可以了——这就又回到了第一点,得在当地有分所;第三,处理涉外业务的本质,是在考虑到国情特殊性的前提下,把你在国内处理项目和业务的经验进行适当微调,然后复制到海外。所以如果你的国内业务都做得不好的话,就不要考虑去国外发展了。


系列文章往期推荐:
大律师不出庭,凭什么收那么高律师费? | 匿名对话
为什么律师收费越来越低?——和某合伙人的匿名对话
匿名对话 | 会做案子的律师、荣誉等身的律师……不一定就是好律师
为什么律所都想做中台,却又都做不好?| 匿名对话


- End -





本月直播,欢迎预约







# 推荐阅读 #


时常错过新则的推送?
设置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天的文章啦!
按下图操作,与新则一起日拱一卒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