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洋快餐”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在外资企业眼中,中国遍地是黄金。以人口计算,中国市场里蕴藏着无限的可能。19871112日,肯德基率先登陆北京前门大街(那时候还叫“肯德基家乡鸡快餐店”),506个座位,三层楼、共1400平米、锣鼓翻天、鞭炮齐响。


106日起试营业的37天里,该店每天营业额万元以上。一块吮指原味鸡就要卖到25,一份土豆泥要8毛钱。相较普通干部不过百元的月薪,吃肯德基算得上高消费。这样就没人去了?恰恰相反,每天都大排长龙,星期天还有人在肯德基三楼举行婚礼,一家店一年的营业额就高达1400万。



1990年,真正的美国快餐霸主麦当劳,在深圳东门步行街开设第一家分店,进军中国市场。那一年,北京刚刚开完亚运会,皮尔·卡丹破天荒的把时装秀开进故宫,而红发叔叔盘坐在罗湖光华楼顶上,笑容可掬地俯瞰着打下的“江山”。


麦当劳生意好到什么程度?麦当劳餐厅第一批员工多达400人,还是忙不过来,不得不从中国香港临时调来500多名员工帮忙,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还供不应求。那会,吃麦当劳也有“凡尔赛”吃法:打开汉堡,小心刮掉那层芝士,吃掉牛肉饼,再吃掉生菜,最后面包就着可乐吃下,那叫一个爽。

满城尽说新事物,可洋快餐到底好在哪呢?《“肯德基”的魅力》描绘:做医生的母亲给儿子买了份十元套餐,对鸡肉、菜丝沙拉和土豆泥的搭配很满意,“别小看这点东西,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可是全有了”;一对大学教师情侣是常客,男士青睐洋快餐的平等氛围,“无论部长还是平民,大家都得自己端着盘子找座位”。当时城市公厕少、脏、差,而洋快餐开业伊始,就建有“星级”厕所,洗手池、大镜子、卫生纸、消毒液、烘干机齐备,无论是否消费,都对“方便”者来之不拒。


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洋快餐挣得是真金白银,一年一千多万?也有国人不服气,不就炸鸡薯条?凭啥我们不能做?泱泱中华美食,矮人一截不成?最先醒悟过来的是上海老字号荣华楼。听闻“啃得鸡”在京师日进斗金,老字号几位经理北上肯德基东吃了一顿炸鸡,回来决定成立荣华鸡。


1991年,第一家荣华鸡在上海外滩闪亮登场,打出了“繁荣中华”的大旗,先花一百万进口炸鸡机器,再配上蛋炒饭、毛豆、豆腐花等小菜,打出“中国人的炸鸡”的牌子。


肯德基立刻南下“绞杀”,于外滩东风饭店开设了上海地区第一家肯德基。65元你不仅能吃到炸鸡,还能把变形金刚小玩具带回家。荣华鸡则祭出“降价”大招!你卖127,我就88,你卖99,我就72,并宣传“肯德基开到哪里,荣华鸡就要开到哪里”。1992年“荣华鸡”北上进京,店址就选在“肯德基”东四分店的正对面,显然是要分庭抗礼。


价格战只能带来一时的流量,打“民族情怀”牌的荣华鸡学会了肯德基的炸鸡,却学不来资本运作、和供应链管理。在上海,开在外滩的荣华鸡首店,第一年收入达到300万。低廉的价格和被国人认同的口味,掩盖了其管理上的短板。而疯狂扩张后的2000年,荣华鸡北京最后一家门店不得不关门大吉。此时的肯德基在中国,门店已突破400家。

输给了时代,被打回原形的洋快餐

提到汉堡,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麦当劳,但麦当劳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卖汉堡的。通过引入标准化的快餐服务体系和连锁经营体制,创始人雷·克罗克(Ray Kroc)让大家开始把汉堡与麦当劳划上等号,把连锁小餐馆变成了世界级的连锁餐厅。

从店面的装潢、员工的培训,到餐点的口感、食材大小,麦当劳都严格遵循标准化作业。全球几乎所有的麦当劳餐厅都有相似的模样:店面以黄红颜色为主进行装潢,身穿红白条衣服黄色背心的小丑。长期以来,标准化的菜单是麦当劳得以迅速开拓市场的核心。在全球任何一家麦当劳餐厅,你都能买到汉堡、薯条、可乐的“标配”。但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会无条件接受标准美式饮食文化。在欧洲市场,麦当劳就遭到了当地民众的抗议,他们认为麦当劳是垃圾食品,无法接受用手来代替刀叉用餐。听上去似乎有些矫情,但这的确暴露了洋快餐本土化的短板。


从麦当劳的营收和盈利来源来看,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直营店的销售额;二是特许加盟费用,包括租金、特许经营授权费以及起始费。相比公司直营“亲力亲为”,特许经营的“轻量级”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成本和风险,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更多收益。尽管很多投资者对加盟感兴趣,但高昂的加盟费用以及严苛的筛选条件,还是将很多申请者“挡在门外”。开放加盟,怕有闪失伤害了多年的品牌形象;不开放吧,公司的业务达到巅峰就一直走下坡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物质水平发展有限,不论男女老幼,都为能吃一顿“洋快餐”而兴奋不已。吃一顿麦当劳既是身份的象征,可以成为亲戚朋友之间夸耀的资本。但随着中国经济起飞,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洋快餐已不再高不可攀,甚至有些“供过于求”。

父母选择将自己的孩子带离,那些可能对孩子身体发育产生影响的“垃圾食品”;爱美的女性们发现,必须控制热量摄入,快餐这种高热量食物最好“保持距离”;从前在洋快餐店约会的男男女女,如今都跑去了星巴克……洋快餐也从“体面的休闲餐饮场所”,到“有公共洗手间、可以等人”的地方,时代就是这样,抛弃你连个招呼都不打。

2001年开始,各种各样的“国产快餐”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在三、四线城市,如今天随处可见的华莱士。凭借着便宜的价格,站稳脚跟。2003年,华莱士开启加盟路线,全国各地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华莱士的身影。

洋快餐在中国最好的日子很可能已经过去,眼下需要面对:劳动力成本和租金不断上涨,人工短缺,消费者口味改变,竞争日益加剧等挑战。当麦当劳和肯德基也放下“架子”,把目光投向了三、四线城市以及小乡镇,中国本土餐饮品牌已经“声势浩大”。尤其是近些年来,在线外卖平台的爆发式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式快餐提供了逆袭洋快餐的机会。

2010年,华莱士在全国的加盟店已经超过了1000家;之后,华莱士的发展更加迅猛,最辉煌的时候曾经一天之内连开三家新店。目前,华莱士在全国的店铺已经超过18000家,比肯德基麦当劳加起来的都多。

仔细回顾我们不难发现,洋快餐的兴衰史,正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兴盛于新世纪之初那个人们收入不高,舍不得消费的时代;又衰落于现在这个人们生活提高,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

往期文章:

面对流行病,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农民该不该穷?如何通过双手勤劳致富?

德国绿党崛起,凸显欧洲政治变迁

中国摩托车败走越南记

一个欧洲,两种声音

比特币博弈的大棋局

中国成员该不该给韩国人下跪拜年?顺便再科普下跪拜礼

美国疫情这笔经济账,到底是丢了芝麻,还是丢了西瓜?

喜马拉雅山:让人类尝尝,什么叫高攀不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