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TVB直播带货:是情怀贩卖,还是经典重现?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当昔日只在荧屏亮相的电视剧明星放下身段,在闹哄哄的直播间里吆喝卖货,是怎样一番场景?37日晚,TVB老戏骨陈豪和当家花旦陈敏之打头阵,靠粤语带货,在淘宝直播首秀拿下了开门红。截至次日零点,“TVB识货”的直播销售额突破2350万元,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3万,累计观看人次超过485万。

时光穿梭机

上海开埠以来,很多宁波人跑到上海经商,取得不小的成功。邵家就是从宁波到上海经营颜料生意的家庭,八个孩子中有四个儿子后来成了文艺青年,大哥仁杰、二哥仁枥、三哥仁枚,第四、第五是姊妹早已出嫁,第六仁楞。1925年,仁杰放着好好的律师和银行经理不当,偏偏开起了天一影片公司。由于做电影生意要出名,父亲不同意,于是他们另起外号。大哥用陶渊明的田园诗篇为兄弟起名,自己醉翁、二哥邨人,三哥山客,老六叫逸夫。

天一公司走的是大众娱乐路线,共投拍了超过 100 部影片, 其中一半以上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故事内容观众比较熟悉,因此很受欢迎,特别是在南洋一带。于是邵醉翁把发行的重点放到南洋。1931年,中国出现最早的三部有声电影,天一拍摄的有声影片《歌场春色》就是其中之一。1933年,看准粤语片在东南亚的号召力,天一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在上海拍摄了首部有声粤语电影《白金龙》。邵氏兄弟在内地、香港及东南亚建立跨国娱乐网,邵逸夫还曾远赴好莱坞和欧洲考察。

胡蝶、吴素馨曾经是天一的台柱子,二人离巢后,天一力捧陈玉梅为当家花旦。1933年电影皇后选举活动,陈玉梅惜败于已经跳槽明星公司的胡蝶。1934年再次评选时,据说天一公司收购了所有刊登选票的杂志,用作弊的办法把陈玉梅捧上“电影皇后”之位。反正取得电影皇后桂冠不久,陈玉梅与老板邵醉翁举办了隆重的婚礼(成为二太太),其他电影公司再也不能将她挖走了。陈玉梅从此退出影坛,进入庞大的邵氏家族,成为天一公司的老板娘。所谓长兄如父,邵醉翁集邵老大、总经理、导演于一身;邵邨人任会计,掌握财务开支;老三和邵逸夫任发行。几兄弟不仅在公司行政上相互协调,在影片拍摄上也会全员出动。

1950年,邵邨人收购了南洋影片公司,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SS)。1957年邵逸夫从南洋来到香港,想重振电影制片业务,与二哥分道扬镳。1958年邵逸夫赴港创办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SB),与新加坡商人陆运涛创办的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简称“电懋”)展开了激烈竞争。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

1956年,内地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上映后引起轰动。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因唱词易懂、唱腔优美而一夜之间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同年,该片在香港上映,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直接启发了50年代末邵氏黄梅调电影的诞生。为什么叫黄梅调电影,而不叫黄梅戏电影?据说是为了淡化政治色彩,就要跟内地叫法不一样。

李翰祥1956年加盟邵氏,当时邵逸夫还不是当家掌门人。李翰祥力主拍摄由林黛主演的古装彩色黄梅调歌唱片《貂蝉》,影片于1958年上映,随即打破国语片在香港的票房纪录。李翰祥随后拍出了《江山美人》,黄梅派电影渐成为邵氏影片中的一大支。相信大家都看过张国荣和王祖贤演的《倩女幽魂》,不过徐克和程小东翻拍的是李翰祥导演的1960年版《倩女幽魂》。

1962年,李翰祥又拍摄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走上事业巅峰。与乐蒂搭档、反串出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凌波,凭借中性气质,在港台收获一大批粉丝。这部黄梅调影片在第二届金马奖上夺得了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音乐奖、最佳剪辑奖。凌波是女性,扮演的是梁山伯,即不能算影帝,也没法算影后,主办方只得别出心裁给她颁了个“最佳演员特别奖”。

《梁》在台湾放映时轰动无比,竟然有人看过一百多遍。一个九岁的小男孩,首次在影院看到这部电影,哭个稀里哗啦,他便是日后的大导演李安。在拍摄《卧虎藏龙》之前,李安从没有到过中国内地,在他头脑中内地一直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那种画面:深院大宅、小桥流水、茂林孤寺、忠孝节义,而这正是《卧虎藏龙》的元素。

凭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大红大紫,导演李翰祥1963年联合台湾联邦影业和新加坡国泰影业(“电懋”的母公司)在台湾创立国联影业。麾下大将叛逃敌营,邵氏一时也措手不及。谁料1964年,陆运涛夫妇在“神岗空难”中死亡,电懋元气大伤,残喘了几年后就转手给了日后的嘉禾。而缺少了竞争对手的邵氏影业自此在香港大展拳脚,进入一个趋于垄断的高速发展时期。脱离邵氏、悬于孤岛的李翰祥和他一手创办的“国联”仅仅艰难维系了五六年。

50年代,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几位重要人物梁羽生、金庸、古龙陆续推出重磅作品。60年代,香港社会因民生问题产生的积怨无处排解,在内地甚至全球政治动荡的影响下,暴力事件频发。此时,美国西部片、间谍动作片开始走俏,而黄梅调电影在李翰祥出走台湾后日渐没落。英雄主义的武侠暴力美学,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香港电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新式武侠片就是胡金铨1965年独立执导拍摄,由岳华、郑佩佩主演的《大醉侠》。《大醉侠》后,胡金铨离开邵氏,远赴台湾省加盟联邦影业公司。1967年,胡金铨拍摄了《龙门客栈》,无论是服装、场景、动作都非常考究,票房轻而易举地打破了整个东南亚的纪录。徐克翻拍的《新龙门客栈》有许多胡大师的影子。1970年,胡金铨又拍摄了《侠女》,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奖,第一次使得中国武侠片扬名海外。

同样在1967年,张彻指导的邵氏电影《独臂刀》大放异彩,成为第一部票房过百万元的影片。张彻出生于一个军阀家庭,自己的军阶都曾达到上校,中国台湾省的第一部国语片《阿里山风云》就是他执导的。张彻1957年来到香港,刚开始写写影评,编导一些影片,直到1962年才正式加盟邵氏。算起来,张彻才是暴力美学的始祖,后来集大成者的吴宇森就是学艺于他。

邵氏家大业大,一手撑起东南电影的半边天,捧红了一大票演员和导演,但对明星演员和导演的个人发展规划不够重视。所有明星,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是拿绩效薪水,不能接私活,更没有各种广告代言之类的额外收入,心里不平衡是正常的。所以,邵氏接连发生李翰祥、邹文怀出走另起炉灶,错失李小龙和许冠文等票房明星的事情,再加上林黛自杀、乐蒂约满,邵氏电影帝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靠着胡金铨和张彻的武侠片,邵氏电影一飞冲天。邵逸夫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身份逐渐多了起来,常常要参加各种商业活动,无暇顾及制片。于是邵逸夫把制片大权交给红颜知己方逸华。秉着花小钱拍大片的理念,方逸华不断压缩成本,导致影片质量大幅下降。1970年,在邵氏已经做到首席执行官的邹文怀离开,并且带走了何冠昌、梁风、陈自强等一批干将,创立嘉禾电影公司。

主演《独臂刀》走红的王羽也跟去了嘉禾,后参演了嘉禾与日本合拍的《独臂刀大战盲侠》,这就爆发了邵氏与嘉禾的版权之争,双方对簿公堂。官司打了整整一年,以嘉禾败诉而告终。不过,嘉禾却钻了个空子,继续用王羽拍残障武侠片,不过不再用独臂刀的名号,改称独臂拳王。

1971年,李小龙返港,意图把自己的功夫哲学以电影的形式传向世界。他首先选择邵氏,想以每部电影一万美金的片酬签约,被邵氏拒绝。邹文怀闻风而动,到美国当面拜访李小龙,答应给他每部7500美金的片酬,而且拍两部电影。

1972年,李小龙赴泰国拍摄嘉禾投资的《唐山大兄》。三个月后影片上映,创下300万港币票房,成为香港本埠有史以来最高的票房纪录,引发香港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轰动效应。仅仅五个月后,李小龙拍出《精武门》。将他的功夫魅力和民族情绪结合,使得影片质量进一步提高,仅在香港本地卖450万港币,打破亚洲票房记录,甚至打开了等国际市场。1973720日,李小龙在丁佩家中离奇猝死,一代巨星陨落。

为对付嘉禾,邵逸夫将发展受挫的李翰祥重招门下。李翰祥的风月片,张彻的功夫片,楚原的武侠片,还有一众当红明星为其票房做保证。1972年,李翰祥拍的《大军阀》捧出了一代笑匠许冠文。当许冠文拿着《鬼马双星》的剧本找到老板邵逸夫谈合作,提出合资拍片平分利润的方式,邵氏拒绝了。嘉禾接受了许冠文的所有条件,还让他带着两个弟弟许冠英许冠杰,成立许氏电影公司,成为嘉禾的卫星公司。1974年,许冠文离开邵氏拍了《鬼马双星》,以625万港元的票房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七八十年代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崛起,香港制造业诸如制衣工这类适合女性岗位增多,原本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的女子走进工厂。当女人们也有了消费能力后,走进电影院就成了她们最好的选择(只需一张电影票钱,就能消磨一晚上的时间)。而这些做完一整天枯燥工作的女人们,看电影最大的目的就是放松,喜欢不用思考就能把自己逗乐的生活喜剧。融入喜剧元素的成龙接棒李小龙,成为下一个名震世界的动作巨星。

成龙武行出身,1976年加入罗维影业担纲主演,可惜不红。1978年,出演吴思远的功夫喜剧《蛇形刁手》和《醉拳》一举成名(罗维邵氏出身,转投嘉禾;吴思远也是邵氏出身)。邵氏这回加入成龙的争夺战,支票金额开到了500万。因为成龙的师兄洪金宝已在嘉禾当导演,所以成龙1979年以480万港元身价签约了嘉禾。1980年,成龙第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师弟出马》取得1102万港元的破纪录票房,成为首部票房过千万的香港电影。

1980年,得到九龙地产财团支持的新艺城电影创立。凭借麦嘉、石天、黄百鸣、徐克、施南生、曾志伟、泰迪罗宾组成的七人组,推出《最佳拍档》系列喜剧电影,也成为可以抗衡邵氏、嘉禾的新巨头。

1983年,李翰祥被选为辽宁省中央政协委员。那年,他与内地合拍的两部电影《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上映。合摄《火烧圆明园》时,刘晓庆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而梁家辉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不过“大腕”刘晓庆拍电影并没有片酬,只有50元的工资。内地演员在拍摄现场到了开饭时间,每人发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两个馒头一团黑疙瘩咸菜,而港台演职员有餐车,车上红烧肉、回锅肉、清蒸鱼、白米饭应有尽有。香港演员凭饭票打饭,梁家辉每天发的饭票吃不完就从马桶冲走。刘晓庆觉得不公平,于是趁人不察觉,撕了梁家辉的饭票去打饭。

香港的电视机达到很高的普及率,电视业发展到黄金时期。在电影业,邵氏有嘉禾、新艺城和其他无数大大小小的对手;而在电视业,邵氏无线可以一家独大。于是1985年邵氏做出重大决定,宣布片场停产,卖出全部院线,主动放弃电影业(后续邵氏还是失言,零星出品过一些电影)。邵氏退出,新艺城内部分裂,嘉禾的电影霸权基本确立。

1988年,港产电影发行数量已经激增到一百多部。香港影人赚钱的“黄金时代”开始了。鼎盛时期,王家卫摆出一套全明星阵容,骗来台资拍了一部《东邪西毒》,观众看不懂,票房扑街。好友刘振伟为弥补《东邪西毒》的商业损失,找原班人马炮制出一部《东成西就》,果真大卖特卖。也因此,“拿奖找王家卫,赚钱找刘镇伟”成为香港影坛一段调侃之言。

亚视ATV与无线TVB

亚洲电视台简称亚视,是全球首家华人电视台。1957529日正式开业时叫丽的映声,以收费有线广播形式经营。公司多次易手,1982924日改名为亚洲电视有限公司(Asia Television Limited,简称aTV,也叫本港台。就跟我们称呼湖南台为芒果台一样)。

在丽的电视创建十年后,19671119日,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创办了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简称TVB)。由于这家公司是香港首家获得免费无线电视牌照的电视台,也被称为“香港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

1968年,无线为对抗亚视,推出了第一部言情剧《梦断情天》。这部《梦断情天》前后拍了将近200集,开启了无线TVB的港剧时代。为支撑无线电视台的电视剧业务,无线于1972年开办的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吴孟达家里有台电视机,18岁的他和父亲一起看《欢乐今宵》,觉得很有意思。吴孟达羡慕演员的光鲜生活,就偷偷记下了电视上的报名方式。

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被誉为“香港明星的黄埔军校”,撑起了华语影视圈的半壁江山,培养了如1974年的学员周润发、吴孟达、任达华、林岭东,1975年的学员黄杏秀、杜琪峰,1977年的学员陈玉莲、吕良伟,以及1980年的学员黄日华、苗侨伟,1981年的学员刘德华、梁家辉,1982年的学员梁朝伟、周星驰、吴镇宇、欧阳震华,1983年的学员吴启华、刘青云、陶大宇等……

1980年,一部《上海滩》万人空巷,引发轰动效应。同年,刘松仁和汪明荃的《京华春梦》家喻户晓,很多年轻人可能更熟悉它的大陆版本《金粉世家》。不过,八十年代最热的TVB剧还是武侠剧。

19839月,无线举办了一档综艺节目。节目里,苗侨伟、黄日华、汤镇业、梁朝伟、刘德华表演杂技。当时刘德华表演的项目是胸口碎大石。为增添环节的噱头,TVB老总邵逸夫便称五人为“五虎”,TVB的五虎时代开始。

五虎时代也没维持多久,刘德华因不堪忍受TVB的长约转入电影圈,汤镇业因翁美玲的去世一蹶不振,苗侨伟在八十年代末转战商圈,梁朝伟也在拍摄《侠客行》后离开无线,黄日华一直是大明星……

除了训练班,1973TVB“香港小姐”1982年“新秀歌唱大赛”,也为TVB电视剧提供了明星矩阵。其实,亚视也有自己的艺员训练班(比无线还早)和选美比赛(利智、翁虹、杨恭如都是选美冠军)。1977年,亚视从歌唱比赛发掘了哥哥张国荣!

在邵逸夫的率领下,TVB综艺和选秀影响力空前;剧集制作方面,有时装剧、古装剧、武侠剧、职业剧、刑侦剧……那时的TVB就像一个全才,各种领域各种题材,样样拿得出手,部部都是经典,每一部都能捧红几个小生花旦。无论是《壹号皇庭》《陀枪师姐》《妙手仁心》等系列职场剧,古装喜剧《醉打金枝》,年代悬疑剧《洗冤录》,时装剧《美味天王》,家族商战剧《天地男儿》《天地豪情》《创世纪》都在两岸三地取得极大的成功。

1997年开始,TVB每年举办“台庆颁奖典礼”;1999年,TVB又斥巨资迁入将军澳影视城,一切如火如荼开展。同年,TVB集中人力物力,耗资1.5亿港元拍了一部《创世纪》。这部港剧里史无前例的鸿篇巨制,群星闪耀,荡气回肠,划下了时代句点。很多人以为,一个全新的世纪,即将到来。

然而,千禧年之后的故事并没有如愿展开。亚视逐渐没落,TVB在香港早早地一家独大。在没有外界收视压力的环境下,TVB高层却内斗不休,剧集质量不但没跟上时代,反而严重下降。2001年的《寻秦记》,TVB成了穿越剧的鼻祖,据说黄易当时对自己的作品拍成电视剧,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找古天乐扮演项少龙。

2004年的《金枝欲孽》,TVB成功让宫斗戏复苏,也让在圈内闯荡多年的林保怡和黎姿捧得最佳男女主角奖杯。《金枝欲孽》是新千年之后TVB位数不多的经典之一,它的内涵和境界不是宫斗,而是人性的挣扎。这一点是如今很多宫斗戏学不来的。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TVB的电视剧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曾经“造星梦工厂”的神话不再。过度压榨员工薪水等原因,让一批著名监制和编剧被迫辞职,曾经红极一时的温兆伦、罗嘉良、吕颂贤、江华、关咏荷等等,也从新千年开始纷纷离开TVB2010年之后,TVB的“花旦荒”、“小生荒”越发严重。佘诗曼和蔡少芬后来在内地风生水起,徐子珊和陈法拉也选择了离开。欢喜哥许绍雄是出了名的绿叶王,当等到《使徒行者》翻身做主角时已经66岁,距离他参加第一届 “无线艺员训练班”已过去43年。

老去的TVB很难出精品,反观大陆制作水准不断上升,动辄几千万的投资也是港剧办不到的;内地热播剧,如《琅琊榜》《甄嬛传》《欢乐颂》,从制作到演绎,都远远把TVB甩在了身后。这也就不难理解,《延禧攻略》能返销成为2018TVB的收视冠军。

难说再见,无线路在何方?

201641日零时,香港亚视打出“有缘再见”,节目自此停播,宣判香港首家电视台的死亡。亚视和张国荣一样,选择了41日。曾经陪伴香港人成长的亚视,破产了,结束了它59年的历史。

亚视死了,但香港人无动于衷。就像它的老对手TVB一样,时代抛弃它时,连声招呼也不打。亚视和TVB在过去十几年间的转变,正是香港影视文化产业的缩影。不仅是TVB,整个香港影视文化产业都在衰落、沉沦。

2018年到2022年上半年已连续亏损4年多的TVB,亟需一场鼓舞士气的胜利。TVB此番坚定了北上淘金的步伐。一边是与内地电视台合办综艺,用“情怀牌”唤起观众对香港流行文化的记忆,另一边是布局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希望在庞大的新蛋糕上分一杯羹。今年年内,TVB将与淘宝合作超48场电商直播。淘宝也给足了排面,在直播首页置顶宣传位推荐,希望能将人气转化为购买力。

本港台已经没有了,TVB还有希望崛起吗?时间会给出答案!

附:

201417日,邵逸夫逝世,享寿107岁。

20171122日,邵逸夫的遗孀方逸华逝世,享年83岁。

以往文章:

华为要走的路,注定荆棘丛生

印度死要面子不愿用人民币结算,俄:我们得找中国买东西

韩国楼市,天雷滚滚进行时

川普过堂状态不错,美国两党大选前开始过招预热

北约东扩再下一国,风云聚会剑指黄龙

走进不丹:世界上唯一不与中国建交的邻国

富士康真的要离开,不再给大陆“赏饭吃”吗?

海南岛“闭关修炼”,自由港怎样打造,有什么影响?

为何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国家,而欧洲诸国林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