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燕园潇潇雨 共话陈为人

丁邢 丁东小群 2024-02-01

                   

9月24日,秋雨潇潇。来自全国的学者、作家、编辑,聚会燕园,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了传记作家高端论坛——陈为人专题研究。

最初的倡议者是北京大学的赵白生教授。他是会议的主持人。

陈为人、阎晶明、鲁顺民、许华伟、赵瑜、周宗奇、陈徒手、宋丽丽、郑雄、葛水平、杨遥、赵白生等先后发言。在全球传记潮流的背景下,大家围绕陈为人的传记写作,进行了真诚而严肃的探讨。我也在会上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今天,在北京大学参加这个学术讨论会,引起我的感慨。上午,赵白生教授带与会者参观燕园,把大家引入百年历史的场景之中。今天的论坛以陈为人为研讨的对象,我认为,这个题目非常好,具有开阔的学术讨论空间。

陈为人是我的老朋友,今年73岁。他进入传记写作始于20年前。我说他是出手晚,起点高。他20几岁就开始发表小说,步入文坛。但开始传记写作时,已经50岁出头。其间从过政,经过商,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有了丰富的阅历,才回归书斋,潜心写作。

应当说,他是幸运的。回归书斋的第一个选题,就是为唐达成立传。这个题目份量很重。唐达成的命运,可以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缩影。陈为人和唐达成很熟,有四十多年的深交。他认识唐达成时,唐达成是右派,发配到太钢劳动,处在人生的低谷。陈为人是青年工人,文学爱好者,唐达成是他的启蒙老师。八十年代,唐达成东山再起,一直做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陈为人仍然和他保持联系,直到晚年,唐达成的命运再度变化,陈为人都有透彻的了解和观察。

陈为人写作时就和我有联系。我了解他当时的心态,怀着赤子之心,一门心思,只想把这部传记写好,没有其他杂念。传记写成了,给我看,我认为确实写得好,但不可能在国内完整地出版。他原来想请唐达成的弟弟在海外出版,也没成功。正好这时,我的朋友王笑梅,在美国业余办了一个小型出版社,问我有什么好书稿。我就推荐了陈为人这本书。她十分喜欢,很快就印出来了。虽然传播范围很小,但看过的无不给以高度评价。周围的同事朋友,也因此对陈为人刮目相看。

这成为陈为人再接再厉的动力。他又一鼓作气,写了十几部山西作家传记。当时,陈为人写作状态非常好,马不停蹄,采访,整理,写作,每天早上三点中起床,一天能写三千字。这些作家传记,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方阵。

他开始谋求在国内出版。海外出版,传播面极小。只有国内出版,才能和更多的读者见面。当时他和我探讨过,我也给他推荐过好几个出版社的朋友。包括今天在座的郑雄。

他遇到的难题是两个,一是部分传记超出了国内出版的语境,要出就得删节。二是他当时在图书市场没有知名度。有时编辑认可,发行部门不认可。我和他分析过,觉得马烽传最有可能在国内出版社推出,因为马烽也是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知名度高,这部传记又不出格。当时,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向继东愿意给陈为人出书,点题让他写一本赵树理传。这样,在2011年,陈为人终于突破了国内出版的瓶颈,在上海出了马烽传,在广东出了赵树理传。这时陈为人已经61岁。接着,他又选择十本山西作家传记的部分内容,拼成一本《山西作家的十张脸谱》,在山西出版。有这三本书,他就敲开了国内图书市场的大门,出版社不再说他没有知名度,而是把他视为热门作家。几年时间,他接连出版了十几本书。

陈为人的传记,我想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称为自选动作,第二种称为规定动作。

自选动作是发自内心冲动,自己想写,不吐不快。但没有任何外部经费的支持。陈为人写唐达成传,到北京、上海等地采访了70多位知情人,旅差费都是自掏腰包。他们夫妇一起到北京,住到唐达成家里。夫人严淑鹤,又当炊事员,又当录入员,帮助陈为人整理了大量录音。

这些自选动作的传记,含金量最高的部分是他的独家采访。仅仅重复作家公开出版过的作品和言论,复述别人讲述过的故事,价值不高。只有提供以往历史没有的记载过的细节,才能超越平庸。

陈为人选择的采访对象,不是清一色,有传主的朋友,也有传主的对头,让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说法在同一个平台上交锋,呈现出历史应有的丰富性。

陈为人写作家传记,不是仰视对方,一味吹捧,而是平等对话,有褒有贬。有的印出来,激怒了传主,甚至对作者挥拳相向。有的家属不满意,印出来,要求化为纸浆。有的成稿后,至今压在手里,不能面世。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这些自选动作的传记代表了陈为人成就的高度,是读者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他值得我们今天开学术研讨会的主要原因所在。

规定动作则是出版社向他约稿。作家出版社有百部传记的项目,约他写墨子传。北岳出版社也有百部传记的项目,约他写柳宗元传。这些传记,先付启动经费,许以较为丰厚的版税。出版方约你写,是因为你在传记领域已经有了知名度,驾驭传记轻车熟路,写出来不会太差。但选题和史料毕竟不是你的独家发现。虽然写成了,也出版了,但达到的成就,不能和自选动作相提并论。

赵树理传在两种情况之间。陈为人写了十几部作家传记,赵树理是他惟一没有机会采访的作家。当时,他想突破国内出版的难关,出版社说,你先写个赵树理传。他竟一口答应下来,不长时间便交稿。他住在南华门东四条,周围赵树理的熟人、亲友不少,相关信息很多,他可以形成自己的想法。所以,赵树理传虽然是出版社规定的题目,也有一定的自选成份。

陈为人的传记写作持续了二十年,一直在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的两难之中纠结。他向往更高的境界,也不得不对现实做出某种妥协。所幸的是,他的大部传记成果,还是以不同方式,和不同范围的读者见了面,也得到文学界、史学界的关注和认可。

当今世界,优秀的传记不断涌现,成为全球阅读的热点。相比之下,我们缺少一个包容和鼓励优秀传记作品创作、出版、阅读的宽松环境。中文世界明显落后于英文世界。中国不是没有人,中国的史学界、文学界不是没有高手。但有独特史料和见解的优秀传记,公开出版太难了。我认识一位优秀作者,用一年时间写了一部精彩的家史。送审程序已经走了三年,至今还没有开印。现在一些作者选择自印。自印本中有些是水平很高的传记。但流通面太小。和英文优秀传记最高一天发行几十万册的盛况相比,天差地别。我们只能期望环境宽松一点,让中文的传记写作和阅读进入良性互动。

就传记作家而言,我更期望发扬司马迁精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不能局限于资治,取悦于皇家。司马迁的境界还是比司马光的境界更高。

现在处于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的历史观也在不断地拓展、更新。传记作家如何超越权力的制约、金钱的诱惑,如何在传主和家属面前保持自我,保持独立,即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都是值得探索问题。在这方面,陈为人的成败得失,给同行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关阅读:陈为人和《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燕园潇潇雨 共话陈为人

丁邢 丁东小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