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盖走廊里的那些细碎时光

蔡德林 诗与歌的旅行 2023-09-17
  点击“蓝字”关注我



不知不觉,我闲居新加坡已经一年有余。很多时候,我都在那些有盖走廊里流连。几乎每天上午,我都要从寓所的南门出去,沿着有盖走廊,走到红山巴刹去喝一杯南洋老咖啡;每天傍晚时分,我都要从北门出去,沿着另一条有盖走廊,走到新加坡河边,去感受一下这个袖珍小国的繁华与奢靡。而更多时候,我则在有盖走廊里没有目的地闲逛,看看鸟,看看花草,或者在走廊的长椅上呆坐一会儿,看看手机,和世界各地的微友们聊上几句。


起先我没有在意这些随处可见的有盖走廊。那时候我醉心于户外运动,带一点久经沙场的傲慢与轻狂,"任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但赤道的烈日太过猛烈,当我的皮肤大面积晒伤之后,我终于不再逞强,龟缩到了有盖走廊下,享受冠盖的呵护、花草的明艳与清香,以及海风的轻抚。这种时候最能让人感受人生的美好、生活的诗意,我总是在不经意中就要想起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人和事,感慨一番,感动一场,感伤一阵。


起先我也不知道如何称呼这些有盖走廊。我自己给它们取了名字——晴雨篷——因为有了它们,行人就不再惧怕日晒雨淋了。自从有个朋友告诉我它们叫“有盖走廊”后,我就开始好奇地打量起来。我发现它们总是连接着地铁站、巴士站、行人天桥、购物中心、学校、医院、公寓或组屋底层,用钢筋铁骨支撑起一个个钢铁凉棚。它们有的看上去非常奢华,有的则相对简易;有的盖是平的,有的却是斜的,还有的是尖的,是拱形的;还有的是全封闭的,像个隧道,还有的盖是带有古老中国特色的琉璃瓦……不同的材质,缤纷的色彩,千姿百态,不一而足。而支撑它们的那些金属柱上,则满布着各种各样的攀援植物,永远盛开着叫不出名字的美丽花朵。


Singapore


走廊里还设有长椅,让行人特别是年长者走累了,可以小坐休息。我还注意到新加坡有人行道的地方,就有为方便残障人士特别修建的斜坡,那些坐着轮椅的人,完全可以无障碍出行,他们可以自己搭乘地铁巴士,自己去商场餐馆,而他们使用的斜坡上,全都加了盖蓬。


这种便民利民的设施,给新加坡人带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光照强烈,长年如夏,且降雨频繁,户外徒步、骑行都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徒步骑行又是需要大力提倡的低碳生活方式。而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有了有盖走廊,到哪里都方便。陪孙女上学,到咖啡店用餐,到邻里买衣服,去坊间剪头发,只要两三步;面包忘了买?鲜花忘了取?左转就有店,右手就有铺;偶尔小感冒,转角就有体贴入微的诊所;去图书馆,去运动场,去民众联络所,一路都是有盖走廊在相伴,在守护。四方墙外,另有天地。


据说小小的新加坡已经有200多公里长的有盖走廊,这该是何等的规模啊。这就意味着,你沿着一个接一个的有盖走廊一直走,你就基本上可以走遍新加坡全境,走遍这个岛国的所有社区。它们就像一根根毛细血管,布满新加坡的每一片肌体,你也能感受到这个国家丰沛的体能、溢流的爱怜、隐秘的焦虑和轻微的叹息。


在有盖走廊里,我突然感觉读懂了这个国家。从他们所独有的这种"基础设施"看,他们致力于打造的,并不仅仅只是那些高大威猛、流光溢彩的城市地标,还有这种不显山不露水、不夺人眼目的民生工程,这个国家的伟大之处恰恰体现在这里,在这些细部。过去有记者问李光耀新加坡成功的要素,李光耀说了两条,第一条是各民族之间的容忍,第二条居然是"冷气机的发明"。是的,是冷气机的发明给这个炎热的赤道国家带来了舒适,舒适带来了创造和进步、繁荣与文明。遍布新加坡的有盖走廊又何尝不是一部巨大的冷气机,在给整个国家吸碳吐氧、调温消燥?



Singapore


这是一种感人的呵护,一种无价的戍卫,她带给国民安全与舒适,还有审美与诗意。远徙异地,更需要这份爱与关怀;独处异乡,更需要这份爱与关怀;赢得信任,更需要这份爱与关怀。有盖走廊,可以说是新加坡另一张有温度的国家名片,是另一种绝美的城市风景。我甚至猜想,因为有了有盖走廊,新加坡徒步的人会多很多,骑行的人也会多很多,他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健康,他们的笑容会越来越灿烂。


我以前参加过深圳的百公里徒步,与内地的很多地方相比,深圳绿道的风景已经让我赞叹不已,欣喜异常;现今沿着新加坡的有盖走廊徒步,则更是让我喜出望外,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我以前的确梦想过有一双上帝之手,把全世界都用绿道连接起来,脚下是坦途,头顶是篷盖,两旁有百草丰茂、鲜花盛开,有石凳石桌,凉亭连椅,还有超市和酒店,让我背着行囊,一路深歌浅醉,且行且觅,徒步走遍天下。而现在新加坡基本做到了,这看上去不那么起眼,不那么高大上,却真的是一个惊人的成就,是一声于无声处的惊雷。我在这个微型的国度做微型的旅行,将生命中的细碎时光,放任于这凉爽的阴翳,放任于这抓捏不住的逝水流年。







往期文章,点击打开






◇   《故乡柳 中国柳 世界柳》

◇   《新加坡的会馆街》

◇   《我打江南走过》

◇   《想起一个叫露芹的女孩》

◇   《土流子》

◇   《那些年我们经历的错别字》

◇   《用手机占座位的新加坡》

◇   《学费》

◇   《树根上的梦》

◇   《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   《桃花山生态园记》

◇   《新加坡漫笔》

◇   《考试》

◇   《乌节路上的鸟声》

◇   《纵一苇之所如》

◇   《珠玑古巷》

◇   《泳镜的启示》

◇   《八十年代的那次远行》

◇   《童年的战争》

◇   《倾听与歌唱》

◇   《民办老师》

◇   《旅行的意义》





昨天的回忆,今天的现实,

都是明天的历史。

感谢您的分享点赞在看——

动动手指,传递我们共同的理念与价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