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英||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里程碑 ——评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

刘英 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 2022-04-24


内容摘要:聂珍钊和苏晖总主编的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里程碑之作。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概念和命题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论场域,形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概念星丛;其二,文学伦理学批评历经 16 年的发展,不仅吸引和汇集了众多的认同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形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学术共同体,而且推出的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既是聂珍钊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开拓者和引领者的见证,也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学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三,文学伦理学批评坚持中国立场,解决中国问题;其四,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将理论的系统性与实践的指导性有机结合,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文学伦理学批评

作者简介:刘英,现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才教授,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和教育部项目等。兼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注:本文发表于《外国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第164-170页。

    聂珍钊教授和苏晖教授总主编的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2020)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里程碑之作,由中国学者建构,在中国本土产生,基于中国现实,具有国际视野,形成了自洽的理论体系,展现了强大的实践效力。该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是聂珍钊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的结项成果,包括《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研究》(聂珍钊、王松林主编)、《美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苏晖主编)、《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 (徐彬主编)、《日本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李俄宪主编)和《中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黄晖主编),共计两百四十余万字。


    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的里程碑意义体现在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文学研究范式。“范式”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概念,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指“科学共同体共同认同的信念、价值观和技术的星丛,被用来破解谜题”(Kuhn 174),“科学共同体由某一科学领域的实践者组成,他们吸收了相同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得相同的经验和启发”(176);其二是指导性范例,即指导和示范理论如何应用(187)。《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创立了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学研究范式。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显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概念和命题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论场域,形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概念星丛;其次,从 2004 年聂珍钊发表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开启文学伦理学批评起,到 2020 年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的出版,文学伦理学批评历经 16 年的发展,吸引和汇集了众多的认同者、追随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形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学术共同体,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既是聂珍钊教授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开拓者和引领者的见证,也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学术共同体集体智慧的结晶;再次,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坚持中国立场,解决中国问题;最后,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将理论的系统性与实践的指导性有机结合,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提供了范例作用。

    下面将从概念星丛、学术共同体、中国特色和范例作用四个方面对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的里程碑意义进行评述。

01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八章“对于危机的回应”中指出,新理论和新范式的提出是对理论危机的回应。虽然库恩讨论的对象是自然科学,但他的范式理论对于揭示人文学科研究规律同样适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提出,就是对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理论危机的回应。根据苏晖教授的考察,当时的中国文学批评“出现了三种令人忧思的倾向:一是文学批评的“失语症”;二是文学批评远离文学;三是文学批评的道德缺位,即文学批评缺乏社会道德责任感。为应对上述问题,聂珍钊教授从 2004 年起,富有创见地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伦理的艺术,强调文学的教诲功能以及文学批评的社会责任”(苏晖,《学术影响力与国际话语权建构》35)。

    经过 16 年的发展,如今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已具有完整的理论话语体系,提出一整套的批评术语,构建了斯芬克斯因子、人性因子、兽性因子、自由意志、理性意志、伦理身份、伦理禁忌、伦理线与伦理结、伦理选择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概念的星丛。这些概念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像星丛一样存在着交互关系。聂珍钊教授不仅对上述概念进行了清晰的厘定,而且明确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伦理选择不仅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概念,而且也是它的理论基石”(聂珍钊 王松林 1)。这是因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将人自身与兽区别开来所做的身份选择。那么,何为伦理选择?“伦理选择指的是人类通过自然选择获得人的形式之后所要经历的获取人的本质的过程。伦理选择在性质上同自然选择完全不同,前者是人的本质的选择,后者是人的形式的选择。经过伦理选择,人才有了善恶的观念,才有了人性,才最终成为伦理的人”(聂珍钊 73)。聂珍钊教授以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为例,指出哈姆雷特复仇的过程是一个伦理选择的过程。在确立了“伦理选择” 的概念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其他相关概念也同时确立。以“斯芬克斯因子”为例, “斯芬克斯因子”作为理解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重要依据,指的是“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两部分构成,因此也是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总称”(74)。“斯芬克斯因子” 展示了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也体现了人的伦理选择在社会历史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文学伦理学批评所创立的理论话语不仅具有系统性,而且其批评术语和概念之间有交互也有张力,为文学批评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工具。

02

    基于聂珍钊教授首创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立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进一步阐发,拓宽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研究疆界,构建了一个融伦理学、美学、心理学、历史系、人类学、叙事学等为一体的研究范式,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美国文学、英国文学、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的批评实践。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研究》从历史主义的批评立场,强调文学批评要回归历史的伦理现场,采用历史的相对主义的视角来审视不同时代伦理环境下人物所做出的伦理选择;从美学伦理学批评角度,提出“至美”与“至善”的统一;从道德正义的角度出发指出后殖民书写中的政治伦理问题;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展示叙事学的“伦理转向”与文学伦理学的“叙事转向”之间的交叉和碰撞所带来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拓展等等。《美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日本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和《中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通过将文学伦理学批评运用于美国文学、英国文学、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的批评实践进一步验证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普遍有效性的同时,也反哺和丰富了文学伦理学批评。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不断拓展和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学术共同体的不断壮大。聂珍钊教授首创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吸引众多学者纷纷加入文学伦理学批评队伍。王英俊和张琳借助 CiteSpace 科学知识图谱计量软件,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 6 种外国文学学术期刊收录的 5146 篇论文(2010—2019 年)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两个层面对我国外国文学近十年经典文献和热点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位于图谱中间、最显著的节点是聂珍钊发表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该论文是近十年 CSSCI 数据库外国文学类期刊引证频次最高、中介中心性最大的文献。同时,在排名前 15 的被引文献中,聂珍钊是发文最多的作者”(王英俊 张琳,par. 3)。这些数据表明文学伦理学批评受到了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吸引众多学者参与到文学伦理批评的理论构建和批评实践中来,使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内容不断丰富,规模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文学伦理学批评也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广泛影响,以美国普渡大学伦纳德·哈里斯为代表的外国学者参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既反映了国际学术共同体对中国学术理论的高度认可,也成为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重要力量”(聂珍钊 王松林 xxxiii)。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的面世将进一步扩大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影响并为其蓬勃的发展态势续力。

03

    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重大成就。首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提出本身就是聂珍钊教授作为中国学者面对西方文学理论占领中国文学批评感到迫切需要创建中国文学批评方法原创话语的驱动使然,显示了中国学者强烈的学术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标志性成果,表现出五个方面的统一:

    其一,它是由中国学者建构、在中国本土产生、有着自己的独立品格和内在完整性的文学理论;其二,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穿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精髓的文学理论;其三,它是建立在中国现实和中国文学现实之上、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论的全部精华的文学理论;其四,它是具有国际视野 、融合了域外文化与文论的精华并使之中国化的文学理论;其五,它是具有当代性、创新性 、开放发展的文学理论 。这五个方面的统一,就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赵炎秋 103—125)


    《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表现出清醒坚定的中国立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起本身源于对唯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为尊的纠正,正如刘建军教授指出,外国的各种理论,包括文学理论,都是为解决自己生活的社会出现的问题服务的,中国学者必须考虑立场问题,考虑国情问题和理论的针对性问题。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立脚点和出发点,都是中国立场和中国语境的产物(刘建军 14—19)。


    文学伦理学批评对中国神话、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进行了选择利用与适当改造,使其符合当代文艺思想范式,并且在中西方文论的碰撞和交流中激发出新的文学批评思想。例如,在论及伦理选择时,聂珍钊教授提到中国神话中的女娲因子或伏羲因子与西方斯芬克斯因子的意义相似,都是用来解释人身上的善恶并存。再比如,在讨论文学的伦理价值时,聂珍钊教授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并引用《诗经》《楚辞》、四书五经等中国诗歌、儒家经典对道德教诲功能的强调(聂珍钊 71—95)。另外,《中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不仅从宏观上梳理了“中国文学的伦理观念生产和流变轨迹”(黄晖 1),而且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家作品中的伦理现象和道德现象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作家的伦理关切、道德意识与道德价值取向。


    文学伦理学批评在继承中国道德批评传统的同时,借鉴西方伦理学及伦理批评、精神分析理论、生态批评理论、后殖民批评理论等西方文学理论,例如“借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就人格的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关系展开心理的和伦理道德的分析”,或“融合生态批评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伦理层面的深入思考,构建文学环境伦理学”(聂珍钊 王松林 xix)等。可以说,文学伦理学批评既体现了学术开放性和创新性,又体现了为中国的伦理道德秩序建设做出贡献的情怀和担当。

04

    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既是相互关联的有机体,又各有特色和分工。第一卷着重理论阐述,后四卷注重批评实践的示范。第一卷为五卷本提供了理论之“魂”,后四卷紧紧围绕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术语体系,将其始终贯穿于每部书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中,显示出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对整体把握的学术境界的追求。


    苏晖主编的《美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美国文学批评实践,选取了美国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思潮流派和文学类型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进行重新解读,包括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成长小说、“迷惘的一代”、南方文学、非裔美国文学、犹太裔美国小说、华裔美国小说、现代戏剧等 20 多部经典作品。以“德莱塞《嘉莉妹妹》对消费时代的伦理思考”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爵士乐时代的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两个章节为例,前者不仅对嘉莉的三次伦理选择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而且透过个体的伦理选择展示消费时代的伦理现状,从而揭示了《嘉莉妹妹》的强烈的伦理学意义;后者“从爵士乐时代的伦理失序以及伦理冲突下的困境与选择入手,解读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深层伦理意蕴”(苏晖,《美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134),通过对盖茨比和黛西的伦理选择的深入分析不仅使读者对伦理环境、伦理选择等文学伦理学批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向读者展示了经典作品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观照下所焕发的新意。


    徐彬主编的《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选取从文艺复兴时期到 20 世纪后现代经典英国文学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主,结合多种跨学科研究方法,系统深入地阐释了英国文学针对特定文化审美现象或社会经济事件进行伦理道德批判的功能和策略。李俄宪主编的《日本文学的伦理学批评》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梳理和论述了日本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伦理环境、伦理教育、伦理意识和伦理内涵及其整体上与文学产生、文学阅读的关系,重新审视和发现了日本文学新的特质及思想艺术价值;黄晖主编的《中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首先梳理了中国文学伦理观念的萌芽、发展和重构的发展过程,然后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对白居易诗歌、《西厢记》《牡丹亭》《聊斋志异》《水浒传》和鲁迅小说等中国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总之,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既体现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理论价值,又展现了其在文学批评实践方面极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发挥了很好的范例作用和指导作用。

    聂珍钊教授和苏晖教授总主编的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在 2020 年出版,意义重大。首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生和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从失语到初步建构、到体系不断发展、成熟和完善的发展轨迹;其次,作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标志性成果,该套丛书既是“十三五”文化建设领域的收官之作,有力彰显了中国学者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实力和成就,彰显了中国学者的文化自信。最后,作为中国话语建设的里程碑之作,该五卷本丛书也具有引领和激励作用,激发更多中国学者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抱负、决心和动力,促使更多中国学者在世界文学理论论坛发出中国声音,预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设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省略。原责任编辑:刘兮颖。更多请参见:刘英."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里程碑——评五卷本《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43.01(2021):164-170.

更多阅读请参见:

新书推荐 | 聂珍钊、苏晖总主编:《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五卷)

聂珍钊:自然选择·伦理选择·科学选择

苏晖: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杨革新:从伦理批评到文学伦理学批评

尚必武:《慈悲》中的伦理叙事

李俄宪:《挪威的森林》中的身份困惑与伦理思考

徐彬:奈保尔《河湾》中“逃避主题”与对西方后殖民政治的伦理谴责

王松林:伦理观的历史演变: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李俄宪、侯冬梅:川端康成:日本传统美与现代追求之间的伦理定位

刘霞:大江健三郎:政治伦理与身份认同

轮值编辑:张连桥;轮值审核:陈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