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次“沙漠之国”见闻(上)

王之栋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王之栋

1938年生于北京市顺义县;毕业于北京外贸学院,1966年外交学院研究生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1968年下放到牛田洋解放军生产基地劳动锻炼,1971年分配到欧美司工作,1973年开始担任外交信使达19年之久,1992年任西藏自治区外办副主任,1996年任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


音频


正文


从人称“西非小巴黎”的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飞抵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乘坐非洲航空RK20班机,沿大西洋东岸往北,只用了50分钟。那是个放眼一片沙漠的国家。1982年8月3日,我作为外交部信使,就出差到了那里。

努瓦克肖特是非洲国家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同时也是毛里塔尼亚的政治、文化、商业、金融中心。


“毛里塔尼亚,黄沙纵天下。”凡去过那里的人都领教过黄沙滚滚而来的景象。只要一阵狂风,地面就平添一层沙土。在中国使馆围墙外面,几年时间沙子积起老厚。

当地时间2012年4月12日,毛里塔尼亚戈尔戈勒省M'Bout地区,由于过去一年中雨水稀少、粮食歉收,萨赫勒地区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干旱。当地居民正用手工工具在挖洞,使水渗入地下,增加土壤湿度,抗旱减灾,增加未来作物收成。


这个国家地处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边缘,沙漠占国土面积4/5,降水量年均不足100毫米。多沙、少雨使毛里塔尼亚连年干旱、水荒不断。不少人每天用沙子洗脸洗手,用水困难程度世界罕见。

毛里塔尼亚本就缺水,就连首都努瓦克肖特的供水也来源于邻国塞内加尔。城市生活用水和矿区工业用水的激增,加剧了水荒。


以首都努瓦克肖特为例,原先仅靠一个海水淡化厂和三眼水井供水,根本无法满足每天3000至3500立方米淡水的需求量,定时供水难以做到。首都水荒尚且如此,内地的困难可想而知了,找水成了当地老百姓每天最要紧的事。他们担着水桶、顶着水罐,往返几十公里,累得疲惫不堪,还经常受水贩子的盘剥。

法国人在此呆了100多年,没有解决毛里塔尼亚的用水问题。1960年法国殖民统治结束后,毛里塔尼亚想自己解决,却缺乏资金和技术。水的难题像无形的锁链,缠住这个新独立国家,拖住它经济的起飞。

毛里塔尼亚水资源贫瘠


1972年4月19日,毛里塔尼亚和中国签订《关于努瓦克肖特市供水工程会谈纪要》,决定由中国援建该国每天供水2万立方米的生产井,以解决其首都用水和部分牧区人畜用水问题。中国水利专家和毛里塔尼亚技术人员一起,冒着风沙、炎热,在300平方公里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他们建造深达90米至100米的观察孔,钻探1.5万米,抽水千百小时。经过1年6个月艰苦奋战,摸清了地下水流向,探明水层、地质以及水流渗透情况,最终完成每天开发2万立方米地下水的水文地质考察。在努瓦克肖特东南56公里的依迪尼,为20眼深水井确定了井位。

“汗水洒荒漠,清泉泛银花。”1973年11月22日,第一组井建成供水,以每日6000立方米的水量满足首都和部分牧区需求。依迪尼的水清澈、干净、无味、无沉淀,是高标准的饮用水。

中国援建毛里塔尼亚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毛里塔尼亚首都的用水问题终于解决,立即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仅10年,首都人口由7万增加到20万,中国援建的“青年之家” “卫生中心” “奥林匹克体育场”等也将相继建成。毛里塔尼亚牧区也呈现繁荣景象,肉牛由110万头增至200万头。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毛里塔尼亚饮水思源,同中国建立起深厚感情,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然而,水的需求量在增加,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在扩大。

中国除了继续派专家彻底解决毛里塔尼亚缺水问题,还同时帮它建造了大西洋港口,以解决进出口货物的运输困难。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就是中国贷款2.5亿美元帮助建造的。

友谊港施工中的中方船舶


使馆办公室安排我们参观建港工地时,工程正进行得热火朝天。浏览工地景况,听取情况介绍,我们对我国外援方面有了进一步了解,增长了知识。

建港工地有600人在付出辛勤劳动。中国派专家和技术人员300名,从当地雇用勤杂壮工300名。备料的任务还很重,尽管中国已运来大量水泥,但是远远不够,还得在当地烧制。

从日本购买的大口径钢管最显眼,正源源不断地从日本港口装船直运到大西洋岸边卸下,堆成垛、排列整齐,2米多高一垛,已经排了足有1公里长,放在新修的一条柏油路右侧。它们乌黑发亮,在阳光照射下泛着光芒,显得很壮观。陪同参观的同志指着那10米长的粗钢管道:“每根价值3000元人民币外汇。”

路的左侧是大堆大堆的石块,看上去比钢管占地面积还要大。这是水泥码头旁防波堤用的石料。它们都用汽车从140公里外运来。有些石块需要制成水泥,防波堤用的水泥块,每块重16吨,将来都得填到洋底,还要高出水面,建材尚没有全部到位。我心里说,天呀,这港口得用多少材料啊!

朋友说:“当洋岸堆积如山的建材用完,总长1400米的深水港码头就建成了。那时,可以接纳3条万吨以上轮船同时停泊。毛里塔尼亚就不愁港口不够用了。”




- 未完待续 -

文字 | 《相潮》2009.6

作者 | 王之栋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国之兴盛,与有荣焉(上)

国之兴盛,与有荣焉(下)

我为周总理当翻译的点滴回忆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两次“沙漠之国”见闻(上)

王之栋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