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租界与老歌中的上海

纤手关淑 山僧独向山中老 2022-05-03

写在前面的ps:最近上海疫防疫佐证了自己在全国的地位与影响,被誉为魔都当之无愧。一些壬趁机发来“问候”,喜获高赞——


连病例活动轨迹,都对穿着、消费写得特别细——


这真印证了《让子弹飞》里最后的台词:“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为此,挖两篇四年前的旧文,个别文字和谐处理。了解魔都的过去,有助于把握它的现在。


一、租界

冯学荣对租界的美白,起码有三种问题:一,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研究,借鉴了大量前人的研究,却无引注,可谓抄袭;二,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以偏概全,反客为主;三,对象混为一谈,笼统而想当然。

前两点,也很多回答指出了。我只略谈第三点,以上海为例——

从罗伯特·格林对“黄金一英里”的一段评价,足以看出租界的两面性:

城市的光荣都在外滩,它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高傲的门面,甚至是上海的象征。外滩是东西文化交汇的地方,是白人对落后黄种人表现优越感的精致样板。朝向江面、绵延不断的大厦外墙,像美国的白色摩天大楼一样漂亮,以傲慢的神态和金钱的力量高高俯视着港口那些拥挤的亚洲无产者。

上海因此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称为“东方巴黎”,甚至城市整体不亚于西方大都市,不论是光环还是阴暗。而上海走在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化前沿的原因,却很独特,租界是其中之一。

从中国第一个租界演变成的英美所谓公共租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光环也最多。如今中西研究者很多还和当年中国民主革命者一样,将此归因为英美自由主义的精神。可如果英美资本家不足以强大,岂能相对独立于国家权力,在租界另搞一套民主,高度自治?岂能由企业投资,持续数十年,实现较完备的公共建设?1862年,实现煤气等照明;1882年,全部通电,次年通自来水;1902年,通有轨电车……企业的目的最终不是为了什么公共利益,对象也不完全公共,有的公园长期不许中国人入内,甚至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面积小,起初人口很少的法租界,与公共租界大不相同。这与其说是雅各宾派的共和主义,不如说是法国中央集权制强大和资本家相对弱小的结果。一方面,法国为了和英美争面子,由政府出大钱,办大事,公共建设也颇有成就。所以,法国在华最大的企业之一,就是法国电车照明公司(后改为法国电车自来水电力公司)。茹费理早已计划修建有轨电车,由于房地产商的反对,晚于公共租界才开通。最显著的是教育,除众多教育或非教育的私立学校,还有六所市立学校,可接纳三千多学生。最有名的震旦大学,在教士的管理下为一千七百多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务,法学、医学和药学部最有名。

另一方面,大一统弊端凸显,法国离上海何止是“天高皇帝远”?纵向的官僚管理效率低,腐败多,以杜月笙为代表的青帮,借此做大。小到治安,大到工运,青帮不但可以帮法国维稳,还公然分赃——除了卖淫,最赚的是卖“烟土”。公董局确认了三鑫公司垄断“烟土”的地位,后者每年向前者交纳一千万元。

帝国主义可不是那么好勾结的,保守势力内部更不是那么团结的。二十年代,法国禁毒虽然失败,但三十年代因日本导致远东局势紧张,法国要加强对租界的控制,并拉拢英美;KMT亲英美派宋子文,也为了遏制杜月笙在上海的势力,力主禁毒。1932年2月,被迫辞去公董局华人董事的职位,把三鑫公司迁出了法租界,并利用工运给法国施压。1935年,法国领事梅理霭对租界大清理,英美还是觉得黄赌毒问题严重。但杜月笙的时代正在远去,日本侵华,租界终结,如他自嘲是常凯申当成尿壶,接脏活用够了就扔了。

法租界这些错杂的关系,却成了许多革命者生存的夹缝。cpc一大会址在哪?鲁迅晚年住哪?多少新旧民皿煮愅命者,工壬运动,都在租界内密谋?抗战时,法租界涌入大量难民,并由于维希法国的关系,日本最后才占领。

以上所述,主要参考了以下两本书,两位作者并不因为祖国的黑历史而回避或美化问题——


二、老歌

下边这段文字,在知乎、百度都不能直接搜到原问题和回答了。说点文艺,说首老歌。即便00后,听起来应该也不会很陌生——《夜上海》。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 车声响 歌舞升平

这爵士调配这词,何止小资,绝13是靡靡之音啊!尊敬的文艺工作领导,您别急,您应该知道,有一种修辞叫反衬,叫欲抑先扬吧?
 
只见她 笑脸迎
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 都为了 衣食住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实际不是批评歌女,而是批评消费歌女的人,是哪些人,你懂吧?可杜牧没只写出了歌女的这一面,不如这段歌词,写出了歌女内心与表面强烈的矛盾,也强烈地暗中批评了消费歌女的人。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晓色朦胧 倦眼惺忪 大家归去
心灵儿随着车轮的转动
 
这段又颓靡了。“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这么写,难道是宣扬这种生活?接下去是怎么写的?这首歌接下去也是——
 
换一换 新天地
别有一个新环境
回味着 夜生活 如梦初醒
 
歌女似乎有点乐观,有点希望?换了地方,换了人,却换不了命运,只换得梦幻泡影。
 
民国,尤其抗战前的上海滩确实繁华,却是谁的繁华?确实自由,可多少人“自由得一无所有”?当代比当年更繁华,更自由,不然怎会有《小时代》?
———
↓相关研究请看↓

说“


简单的社会实验,直观、普遍也公平


阿甘本:从法治国到安全国


蝙蝠侠并未归来,小丑依旧等待

欢迎进入关注↑感谢帮转
帮点“在看”、文末推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