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议!985高校要求导师每周与学生见面一次

左右滑动查看场次信息

广告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有个别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出现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造成了很坏影响。



关于导师与研究生见面频率的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大家关注。近日,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网站发布了一则关于研究生管理系统增设“导师指导”模块的通知。通知要求,每周与所指导的研究生要有一次见面。该通知把导师与学生见面次数的话题再一次推上热搜,引发大家热议。


你多久见一次导师?网友回复:

我2个月没见了,才研一,等于就开学见了一次……

有时候会跟我们一起吃饭,然后就是在两周一次的组会上....偶尔老师会来实验室转一圈,就这样的频率。

一个月一次组会,其他时间基本不见面,导师也不找我们干活,偶尔群里分享一些资料论坛什么的。

我研一,导师给了我们一个选题任务让我们一个月之后汇报,估计后面就是看书写东西定时报告吧。不过文科我觉得还是主动push导师比较多。

我们院长给我们上课时,说他读研的时候和导师两周见一次。

其实主要是我导师行政上面的事情比较多,从刚入组就鼓励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不太敢轻易push他(其实是因为push过但毫无效果…)前几年还觉得这样放养挺好的,现在有点羡慕导师天天看在跟前的友友了…


从校方发布的《关于研究生管理系统增设“导师指导”模块的通知》文件可知:学校要求每周与所指导的研究生要有一次见面,可以选择线上,可以选择线下,导师与研究生见面的情况要及时在山东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做一个记录,此信息今后将作为导师上岗资格、评奖评优的一项重要考核依据


该通知从见面频率、见面方式以及导师考核等三个方面做了规定,做到了人性化与监督奖惩相结合。校方的做法,引起不少人尤其是研究生的认可与好评。


其实,山东大学的做法并不是个例。教育部早在2018年1月就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要求研究生导师“定期与研究生沟通交流,指导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深入开展研究”。近年来,各地高校也对“导师定期与研究生沟通交流”的具体形式进行了多种探索,其中不少高校要求导师每周与学生见面一次。


同济大学

2017年7月4日经同济大学第十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同济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与工作规范。在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纪律中,提到:


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严格执行学校请销假制度,强化安全教育,与研究生建立定期见面和谈心交流制度,一般每周至少一次;对于在外学习、实践或交流的研究生也要定期与其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其在外基本情况。


研究生导师因公出差、出国,应认真安排好离校期间的研究生指导工作;出差3-6个月,一般应安排副指导教师或导师组成员指导研究生;出差或休假时间超过6个月或以上,又无法指导研究生,应更换研究生导师


安徽理工大学

2019年,安徽理工大学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定期交流的通知》,文中提到:


导师要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稳定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每周应至少与研究生谈心谈话1次,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压力、身心健康等情况,保障研究生的培养条件,提供必要经费支持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


导师要加强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学业考核,每两周至少开展研究生面对面定期交流汇报1次,围绕研究生培养计划,听取研究生学习学业、培养过程、创新实践、学术训练等情况的汇报,重点抓住课程学分、创新实践学分、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考核、论文评阅答辩等关键环节听取汇报。


导师定期与研究生进行交流须填写交流记录表,如实记录交流情况。校外导师及在外访学的本校导师可采用邮件、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与研究生联系交流,并留存交流记录。记录情况作为导师年度考核材料交由培养学院登记考核,研究生院将进行抽查考核。


为什么对于导师与学生多久见一次都要上升到建章立制的高度?说明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确存在问题,甚至已经严重到影响导师和学生发展的程度。


在舆论场上,其实不仅只有研究生吐槽导师“根本不关心自己”这一种声音,还有一种声音是导师吐槽学生“根本见不到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声音?


学生见不到导师。首先,不可否认确实有个别导师缺乏责任感。其次,研究生扩招以后,导师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高校的监督和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没能让导师意识到加强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


导师见不到学生。有的学生是忙于自己的事物躲着导师,有的学生是因为跟不上课程完全放任自己,还有的学生是性格使然不懂地与导师打交道,不敢和导师见面。


所以,高校规章制度的出台不仅是对导师的规定和监督,也是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导师与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那么,如何探索合适的界限,就先从保持见面的频率开始吧。


参考资料: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网站:关于研究生管理系统增设“导师指导”模块的通知

https://www.phy.sdu.edu.cn/info/1044/16387.htm

中工网:导师多久见一次学生也该建章立制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6TBODK0550TYQ0.html

同济机能研究生教务:同济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与工作规范

https://mp.weixin.qq.com/s/8zfA57p8mJJuLxWU59pxHg

安理研究生: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定期交流的通知

https://mp.weixin.qq.com/s/9O-YG0bCTuSppSp5mi4ptg

微言教育:解读如何科学规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教育部详解

https://mp.weixin.qq.com/s/Ld0z1R1B-Ph8gXMzh_OanA

中青评论:“要求导师每周与学生见面一次”为何引热议?

https://mp.weixin.qq.com/s/44Xo9Z1vBOV8w6vqogtv_g

来源:综合自微言教育、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网站、中青评论、中工网、同济机能研究生教务、安理研究生等

责编:Yolanda

审核:嘟嘟

左右滑动查看场次信息

广告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慕了!慕了!别人家的导师,帮学生找工作

虽远必催!硬核导师,在太空改论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