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俱乐部

其他

长文综述:大脑中的熵、自由能、对称性和动力学|新春特辑

Friston首次提出把自由能作为大脑功能的一个原则[12-14],从数学上阐述了自适应、自组织系统如何抵抗自然的(热力学的)无序倾向。随着时间推移,自由能原理已经从赫姆霍兹机(Helmholtz
2月13日 上午 10:02
其他

神经复杂性经典综述:涌现的复杂神经动力学

导语大脑活动呈现的丰富时空活动模式,构成了其适应性行为的基础。理解大脑的千亿数量级的神经元和万亿数量级的突触是如何以灵活的方式产生如此多种皮层连接机制,仍然是神经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指向了动态系统中产生涌现的复杂现象的普遍机制,尤其指向了复杂系统二阶相变的临界点。这篇综述文章回顾了支持“大脑自然地处于临界状态”这一观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以及该观点怎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文章于2010年发表于Nature
1月22日 下午 9:23
其他

数学推理与AI:机器学习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数学?

https://mathai2023.github.io/papers/22.pdf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rajasekharmekala/echoprompt该文章提出了
1月17日 下午 6:06
其他

计算神经科学读书会启动:从复杂神经动力学到类脑人工智能

导语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人类大脑是一个由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相互连接所构成的复杂系统,被认为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体」。本着促进来自神经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物理学、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不同领域,对脑科学、类脑智能与计算、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学术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集智俱乐部联合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发起神经、认知、智能系列读书会第三季——「计算神经科学」读书会,涵盖复杂神经动力学、神经元建模与计算、跨尺度神经动力学、计算神经科学与AI的融合四大模块,并希望探讨计算神经科学对类脑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启发。读书会从2024年2月22日开始,每周四19:00-21:00进行,持续时间预计10-15周,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参与,深入梳理相关文献、激发跨学科的学术火花!读书会背景
1月12日 下午 4:43
其他

Nature速递:评估虚假信息的在线搜索增加感知到的信息可信度

PNAS速递:如何减少虚假信息泛滥?限制社交网络中的转发次数及人数2.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PNAS速递:基于单纯复形的新冠传播分析

Nat.Commun.速递:在超图和单纯复形中,高阶相互作用对集体动力学的不同塑造2.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意识更像温度还是生命?

导语睡梦中的你是有意识的吗?乌龟的意识水平比人低吗?意识的水平可以衡量吗?科学家提出一种像几何学一般的公理体系来测量意识水平,这就是整合信息论(IIT)。该理论认为,意识是整合的信息,就像温度是平均分子动能一样,结果却遭遇难以验证的挑战,并且会预测奇怪的结果。萨赛克斯大学认知和计算神经科学教授阿尼尔·赛斯(Anil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前沿进展:集体行为的演化动力学,趋同还是趋异?

导语各类物理、生物以及社会的复杂系统往往由数量庞大的个体单元组成,这些个体的行为彼此影响从而构成了系统层面上丰富多样的集体行为模式,如何对个体行为、个体间影响以及与之对应的整体系统动态进行描述分析是系统问题中的核心任务。在最近发表在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PRL速递:调节生物振荡,利用非线性动力学解耦频率和振幅的普适性理论

导语近日,复旦大学智能复杂体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实验室林伟、秦伯韡课题组以“Modulating
2023年11月19日
其他

图灵和冯·诺依曼的遗产:生命计算机的架构

导语在通用图灵机的基础上,数学家冯·诺依曼进一步发明了自复制机器,回答了生物学中最为深刻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所有生物都以DNA形式进行自我描述?图灵和冯·诺依曼,这两位计算机科学先驱偶然发现的生命奥秘并不广为人知,却为研究生物系统勾画出蓝图——把生命系统看作是计算机器。这篇近期发表于PNAS的文章题为“图灵和冯·诺依曼的遗产:生命计算机的架构”,以DNA聚合酶为例,说明生物分子实际上就是计算机器;并阐释了计算模型的层级结构可以在生物计算领域找到类似结构。通过将生物学简化为计算形式,计算机科学可以用来将生物学系统化。反过来,计算机科学家或许能够挖掘生物计算中的自然宇宙,利用数十亿年的自然演化来发现新的计算模型或算法。展望未来,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可以看做是紧密相连的同一门学科,一门研究机器行为的学科。研究领域:通用图灵机,自复制机器,结构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分子计算,生命计算机,控制论Hashim
2023年11月7日
其他

当机器学习遇见拓扑:拓扑数据分析与拓扑深度学习

导语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拓扑学以独特的方式描述空间的性质和结构。近年来,几何和拓扑在机器学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拓扑模型,在数据表示和特征提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拓扑数据分析(Topological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新信息论:从分解到整合|因果涌现读书会第四季启动

Information),因此你也可以把整合信息论理解为信息论的一种延展。另外,如果你相信意识是大脑神经活动的一种涌现结果,那么什么是涌现便成为了理解意识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事实上,Erik
2023年10月28日
其他

数学探索的未来:从AI引导人类直觉到数学大语言模型

导语历史上,做数学研究的方式更接近于自上而下,依靠人类直觉从数据观察中得到猜想,然后证明猜想。机器学习的迅速发展使得自下而上的自动定理证明成为可能,从另一个方向推动数学发展。在集智俱乐部数学与人工智能读书会第一期,伦敦数学科学研究所院士何杨辉老师探讨了将人工智能引入纯数学领域的可能性,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探索数学的三种方式:自下而上的自动定理证明,自上而下的机器引导人类直觉,以及数学大语言模型。社区成员黄雨将此次分享整理成文,欢迎感兴趣的朋友观看视频回放(见文末二维码)。为了探索数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可能性,集智俱乐部联合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陈小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袁洋、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夏克林三位老师,共同发起“人工智能与数学”读书会,希望从
2023年10月2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科学能解释自由意志吗?

导语大脑层次结构中是否可以涌现出通过向下因果来控制神经活动的协同核心?也就是说,是否如一些神经科学家所认为的,一方面大脑的神经活动涌现出意识体验,反过来,涌现的意识通过向下因果(自由意志)来影响底层的神经活动?最新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否定了这种观点,并试图证明向下因果是错误的。从心灵哲学中关于自由意志的思考到神经科学中关于大脑的实验,作者梳理了关于大脑层次结构、因果涌现、意识理论等领域的一系列研究。集智俱乐部因果涌现社区成员全文翻译了这篇综述文章,并希望招募对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在后续的因果涌现读书会中共读论文,深入探讨其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参与!「因果涌现」系列读书会第三季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集智俱乐部创始人张江领衔发起,组织对本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深入探讨因果涌现的核心理论,详细梳理领域发展脉络,并发掘因果涌现在生物网络和脑网络、涌现探测等方面的应用。读书会自7月11日开始,持续进行中。第四季读书会正在筹备中,将深入探讨信息分解与整合信息论相关话题。研究领域:复杂系统,层次结构,意识理论,向下因果,因果涌现,因果等价原理Sergey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字幕捉虫,术语交互,共建复杂科学知识图谱!

进入21世纪,科学知识进入了碎片化的时代,特定领域的壁垒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研究生态中,知识就像是散落在地上的拼图碎片,研究人员难以看到更大的科学图景,尤其难以充分认识和使用跨学科知识。科研创新也因此受阻。另一方面,众多学科的前沿研究,都逐渐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展开,从关联交互、非线性、涌现性、层次性、适应性、跨尺度等方面深化科学认识,追问科学议题。复杂性逐渐成为学术界的普遍挑战。在此背景下,复杂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蓬勃发展。由集智俱乐部开发的集智斑图平台,以复杂系统为中心主题,学科领域跨越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方向。在社区交流分享过程中,沉淀了大量知识内容,引发了大量创新性讨论。我们尤其重视以理论-方法-应用的多层视角,从宏观框架到微观推导,对前沿跨学科领域进行梳理。具体而言,集智斑图平台,借助算法工具,进一步辅助知识沉淀、知识理解,促进社区成员交流与知识创造。我们通过视频回放、术语与资源汇总、学习路径等共创的形式将知识分享沉淀下来;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概念与资源进行提取,抽象知识内容并建立概念网络。通过对概念网络的持续拓展、深化,使之生长为能够开拓视野、引导学习、启发研究、促进交叉的“复杂科学知识图谱”。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脑与涌现的联系:从协同核到因果涌现

导语跨尺度、跨层次的涌现是复杂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每当人们谈论涌现时,意识作为一种涌现现象总是会被提及。意识是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需要意识才能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也成为广泛讨论的话题。在这种情境下,脑与涌现这两个概念通过意识的纽带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因果涌现读书会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荣英淇从因果涌现理论、信息分解视角出发,梳理了“脑与涌现”的一系列最新研究。「因果涌现」系列读书会第三季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集智俱乐部创始人张江领衔发起,组织对本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深入探讨因果涌现的核心理论,详细梳理领域发展脉络,并发掘因果涌现在生物网络和脑网络、涌现探测等方面的应用。读书会自7月11日开始,持续进行中。第四季读书会正在筹备中,将深入探讨信息分解与整合信息论相关话题,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参与!研究领域:脑网络,因果涌现,信息分解,意识问题,协同荣英淇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前沿速递:高精度时空大数据支撑政策演化评估与空间靶向干预

导语近日,复旦大学余宏杰课题组联合国防科技大学吕欣课题组,在大规模人群时空特征分析与政策演化评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基于540万用户的累计匿名网格移动数据,分析了上海市新冠疫情暴发期间(2022年2-6月)人群移动行为与防控政策演化、以及与实际感染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实时、准确的网格化累计人口流动信息,可以在保证个体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评估和调整公共管理政策,为干预措施的靶向施策、精准评估和系统优化等提供重要的科学决策证据,促进新时代背景下的智慧社会治理优化。研究领域:移动计算,城市网格,人群移动行为,复杂网络,时空大数据,空间靶向干预张娟娟、谭索怡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人工智能与数学前沿综述:如何借助 AI 发现数学规律?

导语为了探索数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可能性,集智俱乐部联合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陈小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袁洋、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夏克林三位老师,共同发起“人工智能与数学”读书会,希望从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未来医学展望:多尺度生命形式为生物医学提供新道路

杰出教授,领导艾伦探索中心和塔夫茨再生与发育生物学中心。学者主页:https://as.tufts.edu/biology/people/faculty/michael-levinEric
2023年10月3日
其他

什么是涌现?人工智能给你答案

导语涌现是复杂系统诸多现象中最神秘莫测的一个:从鸟群聚集、蚂蚁觅食,到生命游戏、大模型涌现能力,再到宇宙起源、生命演化、意识产生,都可以看作是涌现。那么,究竟什么是涌现?涌现可以分成几种类型?涌现和因果是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定量刻画涌现?又应该如何在数据中自动检测出涌现?在因果涌现第三季读书会第一期,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张江老师,和集智科学研究中心技术与产品顾问袁冰老师进行了主题为“涌现、因果与人工智能”的分享,系统梳理了涌现、因果、因果涌现、涌现的分类、因果涌现的识别,及其与隐空间机器学习、世界模型等人工智能算法之间的关系。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研究生杨明哲整理。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读书会视频回放:https://pattern.swarma.org/study_group_issue/490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集智俱乐部创始人张江领衔发起的「因果涌现」系列读书会第三季,组织对本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深入探讨因果涌现的核心理论,详细梳理领域发展脉络,并发掘因果涌现在生物网络和脑网络、涌现探测等方面的应用。读书会第三季自7月11日开始,每周二晚19:00-21:00,持续进行中。第四季正在筹备中,将重点讨论和梳理信息分解与整合信息论相关研究。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参与!研究领域:因果涌现,涌现分类,有效信息,人工智能,G-emergence,神经信息压缩器张江、袁冰
2023年10月1日
其他

从扩散模型到泊松流模型,生成式AI的物理基础是否有望大一统?

技术可以用来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从预测天气和蛋白质结构,到模拟星系碰撞、设计优化核聚变反应堆,甚至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发现,被称为科学发现的“第五范式”。另一方面是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Nat. Commun. 速递:结合神经元仿真与人工智能的基于GPU的计算框架

DHS方法显著降低了计算成本,即解方程的计算步骤。作者构建了一个DeepDendrite框架,将DHS方法和NEURON模拟器的GPU计算引擎集成在一起,并展示了DeepDendrite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细胞怎样提速换挡?新研究揭示细胞迁移的多尺度涌现与调控机制

(详见https://www.nature.com/collections/bbcaeejggj)。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文章信息:Chao
2023年9月21日
其他

前沿进展:新冠病毒感染与免疫系统协同响应的动力学机制

efficacy),基于该指标提出了定量评估症状严重性和预测疫苗保护率的方法,通过新冠原始毒株和突变株的临床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领域:人体免疫系统,免疫响应动力学,免疫效度李方廷课题组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124位科学家批评整合信息论是伪科学:我们该如何探讨意识难题?

theories)。这几个理论中,我比较熟悉的只有整合信息论,所以会相对多介绍一点它的细节,以及个人评价。难问题意识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事实上,哲学中直接就有一个专门的词:「意识的难题」(Hard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生态型组织进化:混沌边缘的涌现|复杂管理学读书会第二季启动

Hoel:因果涌现理论怎样连通复杂系统的宏观与微观PS:具体参与方式可以加入读书会后查看对应的共创任务列表,领取任务,与运营负责人沟通详情,上述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集智俱乐部所有。swarma内
2023年9月14日
其他

AI+MATH结合的成果综述|周五直播·人工智能与数学读书会

导语本周是人工智能与数学读书会的第一次分享,将由何杨辉院士和陈小杨研究员主讲。何杨辉院士将介绍人工智能以三种方式接近数学的相关成果;陈小杨研究员将探讨符号回归、强化学习构造反例等在数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数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可能性。为了探索数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可能性,集智俱乐部联合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陈小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袁洋、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夏克林三位老师,共同发起“人工智能与数学”读书会,希望从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AGI 读书会启动: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跨学科路径

https://github.com/mkturkcan/generative-agents推荐原因:基于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智能体的交互行为与社会智能,著名的“斯坦福小镇”的原文对齐技术与AGI安全性
2023年9月7日
其他

Nat.Commun.速递:离体神经细胞网络“打乒乓球”时的临界动力学

关键词:神经网络,临界动力学,合成生物智能论文题目:Critical
2023年9月4日
其他

欧姆和他两条几乎夭折的定律丨陈关荣

市,在一所私校进修数学和法文课程。这时候,冯·兰格斯多弗教授决定去海德堡(Heidelberg)大学任教。教授一直和欧姆保持着联系并敦促他去认真阅读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2023年9月3日
其他

人工智能与数学读书会启动:AI for Math,Math for AI

导语数十年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发展和技术实践一直与科学探索相伴而生,尤其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集中爆发的当下,人工智能正在加速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的革新,而这些学科也在反过来启发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数学作为兼具理论属性与工具属性的重要基础学科,与人工智能关系甚密,相辅相成。一方面,人工智能在解决数学领域的诸多工程问题、理论问题乃至圣杯难题上屡创记录。另一方面,数学持续为人工智能构筑理论基石并拓展其未来空间。这两个关键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揭开下个时代的科学之幕。为了探索数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可能性,集智俱乐部联合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陈小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袁洋、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夏克林三位老师,共同发起“人工智能与数学”读书会,希望从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动力学独立性:在复杂动力系统中发现涌现的宏观过程 |PRE 速递

independence)将关于宏观过程的直觉具体化为,具有“自身”的动力系统特性的过程,其动力学规律与底层微观动力学不同。作者们通过一个变换不变的、基于香农信息的动力学依赖(dynamical
2023年8月8日
其他

因果涌现:概念、理论到应用|集智百科

因果涌现与人工智能因果涌现理论与人工智能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重点解释因果涌现识别与因果表示学习、因果模型抽象以及基于世界模型的强化学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6.1
2023年8月2日
其他

PNAS 速递:部分熵分解揭示人脑活动的高阶信息结构

关键词:复杂系统,大脑功能连接网络,高阶交互,部分信息分解,局部熵分解论文题目:Partial
2023年7月29日
其他

大模型与生物医学:AI + Science第二季读书会启动

Lasenby教授。他在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和生物科技行业的公司都待过。个人主页:https://www.hanchenw.com吴泰霖博士为西湖大学工学院人工智能方向助理教授。吴泰霖研究方向为
2023年7月29日
其他

PNAS速递:深度神经网络预测小尺度湍流动力学

在ReS-TBNN模型对压力Hessian和粘性Laplacian项进行训练时,损失函数的衰减。编译|刘志航AI+Science
2023年7月28日
其他

张江新书发布!《规模法则——探索从细胞到城市的普适规律》

作者简介张江: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集智俱乐部、集智学园、集智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曾任腾讯研究院、华为战略研究院等特聘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复杂系统分析与建模、规模理论、机器学习等。下面是张老师对这本书的介绍~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
2023年7月28日
其他

Science 速递:多物种微生物群落共存是一种涌现现象

稳定共存的群落中,物种对之间普遍存在竞争等级制度。编译|刘志航生命复杂性系列读书会了解读书会具体规则、报名读书会请点击下方文章:生命复杂性系列读书会:从信息和物理视角探索生命的内在逻辑推荐阅读1.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量化因果涌现表明:宏观可以战胜微观

导语复杂系统内的因果关系可以从不同时空尺度来分析。通常认为,由于微观尺度包含了所有细节,只有在微观尺度才可以完整地表达、量化因果关系,宏观尺度的因果关系只会随附产生,而不能提供更多对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的可能性。事实真的如此吗?对于复杂系统,是否有可能在更宏观的时空尺度上对其进行分析或建模,反而更有利于捕捉因果关系?在发生因果涌现时,确实如此。2013年,Erik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脑网络通信:概念、模型和应用 |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速递

关键词:复杂脑网络,脑网络通信,连接组学,网络神经科学论文标题:Brain
2023年7月21日
其他

IIT vs GNWT:意识理论对比检验

GNWT)的支持者。研究者共同确定了理论的不同预测,并开发了用以测试意识理论的研究设计(图1a-b),此外还预注册了两种理论的基础假设和预测,包括每种预测的通过/不通过标准、预期结果及其解释。IIT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深度神经网络的统计物理:寻找最优初始化理论

(4)在此公式中,对于无限宽神经网络系综仅有(σ*是信号传播过程中方差的收敛值)能以可测的概率变化,并且(4)式关于β是单调递增的。至此,对于互信息下界最大值的分析转化为对积分项β最大值的分析。2.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加入集智学园VIP,获得20周年“涌现”学术年会入场券!

导语你好,探索者!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复杂科学的优势在于可以用复杂系统的观点来处理大量的科学问题。和其他跨学科领域一样,复杂科学面临的挑战是构建共同的科学语言、共享的科研方法。我们举办了大量前沿主题的线上读书会、课程、活动,促进社区成员之间分享、交流,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帮助学生、学者、业界人士在跨学科工作和研究中保持开放。加入集智学园VIP
2023年7月16日
其他

几何深度学习:让物理世界拥有AI | 黄文炳分享整理

导语从微观分子空间中的蛋白质、抗体、晶体等物质,到宏观物理世界中不同形状的物体,均具有特定的空间几何结构,构成一类重要的数据形态——几何图。与社交网络中的拓扑图不同,几何图中的节点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需要满足对称性等物理性质,传统的图神经网络难以处理,几何图神经网络由此产生。在集智俱乐部「图神经网络与组合优化」读书会中,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黄文炳介绍了几何图神经网络,及其在微观分子空间和宏观具身空间的广泛应用场景。今天的文章是此次读书会的文字整理稿。欢迎扫码观看读书会视频回放:研究领域:几何深度学习,几何图神经网络,不变图神经网络,等变图神经网络,分子表示黄文炳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涌现:集智俱乐部20周年学术年会即将启动!邀你共同参与!

01引言2023年,随着GPT和大模型受到广泛的关注,新一波技术变革又开始了。在这技术浪潮来临之际,集智俱乐部也迎来了20周年,今年,我们即将开启一场大型学术聚会:集智俱乐部20周年学术年会,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涌现。涌现,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始终是复杂科学的核心主题。分子碰撞涌现出生命,神经元相互作用涌现出意识,个体互动涌现出集(体)智(慧),你我的相聚又会涌现出怎样的火花?2015年学术年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9年学术年会美食海报展示交流02集智俱乐部20周年2023年,集智俱乐部迎来了她的20年生日。历史似乎是有着某种巧合。1983年,一个叫考温的物理学家正在美国新墨西哥到处游说一些科学家和投资人,他想要突破还原论的桎梏,去理解涌现、混沌等复杂系统现象,希望创办一个以复杂科学为研究重心的独立研究所。他坚定地说,如果他不走这一步,20年后,还会有年轻人来走出这一步。他的理念得到了盖尔曼、安德森和阿罗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强烈认可,在他们的帮助下,考温召集了一批从事物理、经济和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们共同在新墨西哥州创建了圣塔菲研究所。2003年,也恰恰是考温所说的20年后,在中国,一个叫张江的年轻博士创建了一个网站,取名为:集智俱乐部,发布着他对复杂科学的思考。圣塔菲研究所此时已经成了世界复杂科学研究圣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年轻科学家们过去朝圣,张江就是其中之一。没有诺奖级的大科学家站台,没有丰厚的资金支持,甚至连个固定的场地都没有,集智俱乐部的成员们犹如小米加步枪一般战斗在科研第一线。他们平常在各自的学校里正常工作和学习,周末就碾转于北京的各个咖啡厅进行思想的碰撞。2023年,又是一个20年过去了,圣塔菲还是原来的圣塔菲,仍然坐落在新墨西哥州荒漠旁的小山坡上,里面仍然热闹又平静,仍然不停地产出着科研成果,影响着新一代的年轻科学家们。集智俱乐部已经不是原来的科研爱好者游击队,在集智er们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早已硕果累累,并且在北京西边一座山脚下有了固定地点。集智俱乐部成功注册了民办非企业——集智科学研究中心。这是集智俱乐部新的开始。在过去创业的7年里,我们开发了共创共研共学的平台——集智斑图,承载了集智俱乐部贯穿始终的读书会活动,打造了属于集智的学术社交平台。这个平台是集智研究中心的底层基建,未来将会为集智研究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人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个平台参与到了集智俱乐部的建设中,他们通过论文解读、集智百科、讲座笔记等众多共创任务为这个平台丰富着内容,以便受益于更多人。很多优秀的贡献者从中脱颖而出,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你们这群充满热情的探索者们的存在,集智俱乐部才能一路走到今天。所以,这是一份邀请函,为了感谢您长期对集智俱乐部的支持,我们希望您能和我们一起参加集智俱乐部20周年庆典,来这里和新老朋友们把酒言欢,交流那些有趣而深刻的话题。0320周年学术年会主题:涌现时间:2023年8月26日地点:北京(详细地址会写在邀请函中)主要流程和环节,现场更多神秘惊喜不限于下列节目签到开场表演集智科学研究中心重磅发布《规模法则》新书发布主题讲座颁奖环节晚宴交流04谁可以成为特邀嘉宾?集智学园VIP读书会发起人、集智学园讲师、合作书作者长期对集智提供重要支持的投资人、捐赠人、合作伙伴等年会赞助商学术海报、作品展、集智故事、徽章设计投稿被征用05招募!赞助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深度学习与分子学习结合:从拓扑、几何和文本角度进行解析

optimization,也就是让一个分子优化到同时符合多个属性;传统做法会需要对每一个属性训练一个分类器,而MoleculeSTM仅仅只需要把两个属性用自然语言描述然后通过“and”连接即可。
2023年7月8日
其他

张江:第三代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从可微分编程到因果推理 | 集智学园全新课程

导语自从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于达特茅斯会议以来,已经经历了从早期的以符号推理为主体的第一代人工智能,以及以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为主体的第二代人工智能。而ChatGPT的横空出世,生成式AI的普及,以及AI
2023年7月7日
其他

加入集智,一起复杂!2023年集智暑期线下志愿者招募

从2016年集智公寓第一代开始,我们经过7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在北京青山绿水的门头沟有了山景别墅,集住宿、工作、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我们目前尚有部分空余床位,为了回馈线上志愿者们,我们特招募若干志愿者入住集智公寓,和集智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工作、生活。我们希望你每个工作日可以拿出至少4小时来从事集智的工作,如果能力出色,有机会参与到公司项目中,便可以获得现金补贴。一旦你入选,我们会给你提供一个床位、以及工作日的中餐、晚餐以及下午茶,还有志愿者期间集智学园全站课程的开放权限。如果你目前正在考研,或是正在经历人生中的gap期,我们这里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落脚点。这里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你会沉浸在复杂科学的知识海洋中;这里有燕姐每天精心做出来的员工餐,让你远离外卖;这里还有两只可爱粘人的喵星人会时不时跳到你的腿上;不得不提的是,我们的别墅坐落在山上,出门就可以爬山,每天午餐后爬山成了公司里的惯例;我们还有一个大院子,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在院子里种植植物;更重要的是,这里离北京市区非常近,到海淀非常方便。所以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你想来吗?如果你表现得足够优秀,你可能会获得如下权利:1.
2023年7月6日
其他

诺奖之后的复杂科学:18位学者勾勒未来20年复杂系统研究图景

GuimeraR,ReichardtI,Aguilar-MogasA,MassucciFA,MirandaM,PallaresJandSales-PardoM2020ABayesianmachine
2023年7月6日
其他

中国有“集智俱乐部”

写在集智俱乐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题图为2016集智-凯风研读营学者合影。为什么中国做不出ChatGPT这样的产品?为什么中国没有OpenAI这样的“技术理想主义”组织?其实,当你问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已经在潜意识深处把我们自己定位为一个“跟随者”,而不是一个“引领者”,于是,这两个问题自然已经有了答案。那么,我们为什么一直都要盯着美国看呢?其实,我们中华民族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创意的民族,只不过,我们不善于表达,我们的不自信把所有这些创意都锁在了灵魂的深处。七千多年前,伏羲大帝“神开我心,一画开天”,创立了独一无二的以“易”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还是后来融合了佛教的释家,他们都可以算做是“易”文化的源远流长,并对全球人类文明产生了独特而巨大的潜在影响。迄今为止,中华文明仍然是全世界保留得最完好,延续最久远的人类古文明。今天,当现代科技成为了全球的角力场之时,中国的异军突起同样让全球瞩目。无论是“神舟”、“天宫”、“北斗”,还是“墨子”、“麒麟”与“鸿蒙”,它们都彰显出中国科技在航天、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超级计算机、芯片制造等领域的赶超势能。当人们还在苦苦追问,为什么中国没有一家类似OpenAI这样的非营利机构的时候,一家名为“集智俱乐部”的非营利开源科学组织已经悄无声息地成长了整整20年了。尽管她还非常弱小,甚至于无法进入人们“高企的”视线和“严苛”的评判标准,但正是因为中国有了“集智俱乐部”这样一个能够承载科技创新梦想的“小生境”,才使得中国未来的原创生态更加充满希望。
2023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