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券商基金转为减持,境外机构配置强劲——20年7月债券托管数据点评(海通固收 姜珮珊、孙丽萍)

姜珮珊、孙丽萍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2020-10-21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券商基金转为减持,境外机构配置强劲

——207月债券托管数据点评

(海通固收 姜珮珊、孙丽萍)


概要

  • 20年7月债券托管数据已公布,中债登和上清所债券托管总量共计95.65万亿元,相比6月增加1.43万亿元,增量环比增加1756亿元。
  • 分券种来看,利率债继续回升,但增量较6月有所回落,其中地方债主要是商业银行和保险增持,政金债主要是商业银行、境外机构、信用社和券商增持,国债主要为商业银行和境外机构增持。信用债7月托管量减少,企业债基本持平,短融和超短融小幅减少,中票略有增加且主要是保险和境外机构增持;7月同业存单托管量明显增加,主要增持机构为商业银行、广义基金、信用社和券商。
  • 分机构来看,7月份银行对债券继续增持但增量缩小,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主要增持利率债和同业存单,城商行和农商农合主要券种均增持。广义基金和券商由6月增持变成7月的减持,分别减持1652亿元、372亿元,外资行维持减持,保险保持增持,境外机构7月继续增持银行间债券1650亿元、单月增持量创历史新高,其配置力量依然强劲。
  • 杠杆方面,商业银行和保险杠杆率券同比均回落,券商及广义基金杠杆率同比均上升。7月债市杠杆率为106.7%,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同比略降0.08个百分点,债市杠杆率同比小幅回落。具体来说,银行杠杆率同比继续下降,非银杠杆率环比均回落,其中保险杠杆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券商杠杆率220.12%,同比继续回升35个百分点;广义基金杠杆率107.22%,环比下降9.9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3.51个百分点。
  • 展望8月债市,债市多空因素交织:首先,基本面和政策面对债市偏利空,国内经济回升趋势不改,货币政策强调适度、更加中性;其次,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落地,但市场早已消化该利好;再次,8月供给压力回升,但摊余定开债基大量成立有利于消化部分供给压力;最后,股市大幅上涨告一段落,进入震荡,股债跷跷板效应弱化,中美国际政治关系不确定性,影响风险偏好。总体而言,8月债市或步入震荡,依然建议以票息策略为主,十年国债利率或在2.8%~3.1%区间震荡。

第一,利率债增加,信用债减少,同业存单转增
20年7月债券托管数据已公布,中债登和上清所债券托管总量共计95.65万亿元,相比6月增加1.43万亿元,增量环比增加1756亿元。托管量增加的券种是国债、政金债和同业存单,短融超短融托管量小幅减少,增量环比上升。
具体来看,利率债方面,7月托管量继续增加。其中记账式国债增加5655亿元,增量环比增加981亿元;政金债增加4405亿元,增量环比增加430亿元;地方债增加99亿元,增量环比减少2959亿元。
信用债方面,7月托管量减少。其中短融超短融小幅减少114亿元,增量环比增加183亿元;企业债减少37亿元,增量环比减少64亿元;中票增加56亿元,增量环比减少348亿元。此外,7月存单增加4973亿元,增量环比明显增加5228亿元。

第二,广义基金转为减持,主要减持国债、地方债和信用债
7月广义基金持仓量减少1652亿元,增量环比减少3241亿元,主要减持国债、地方债、和信用债。具体来看,国债减持1124亿元,地方债减持810亿元;信用债减持535亿元,其中,企业债减持231亿元,短融超短融减持143亿元,中票减持162亿元。此外,7月广义基金主要增持同业存单954亿元。

第三,商业银行:持仓增加,主要券种均增持
7月商业银行持仓增加9494亿元,增量环比增加1982亿元。分券种来看,国债持仓增加4447亿元,环比增加1896亿元;政金债持仓增加2770亿元,环比增加215亿元;地方债增持716亿元,环比减少647亿元;信用债持仓增加346亿元,增量环比减少303亿元;同业存单持仓增加1624亿元。总体来看,银行本月持仓增量大幅增加,主要券种均增配。
分机构来看,主要类型银行均增持。具体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主要增持利率债和同业存单。全国性大行7月债券持仓增加4936亿元,环比增加1777亿元。其中,地方债增持354亿元,国债增持3953亿元,政金债增持531亿元,存单增持593亿元。信用债方面,全国性大行7月增持短融超短融89亿元、企业债21亿元,减持中票156亿元,信用债持仓共减少45亿元。
城商行主要券种均增持。城商行7月债券持仓量增加1160亿元,环比减少1148亿元。其中,地方债增持64亿元,国债增持401亿元,政金债增持393亿元,信用债增持249亿元,主要增持短期融资券218亿元,中票增持37亿元,企业债减持6亿元。此外,增持同业存单81亿元。
农商农合主要券商均增持。农商农合7月份债券持仓量增加3338亿元,环比增加1147亿元。其中国债增持277亿元,政金债增持1666亿元,地方债增持261亿元,存单增持913亿元,信用债增持167亿元。

第四,保险继续增持,券商转为减持
7月保险持仓增加455亿元,环比减少291亿元,其中地方债增持230亿元、国债增加73亿元、信用债持仓增加61亿元,政金债减少20亿元。7月券商持仓减少372亿元,环比减少695亿元,其中政金债增持120亿元,同业存单增持177亿元,短期融资券减持230亿元,国债减持339亿元,地方债减持36亿元。

第五,境外机构增持、外资行减持
7月境外机构继续增持,增持银行间债券1650亿元,环比增加835亿元,国债和政金债是最大增持券种,其中国债增持463亿元,政金债增持999亿元。7月外资行持仓量减少30亿元,增量环比增加85亿元,主要减持了国债226亿元,增持政金债155亿元。

第六,杠杆率同比小幅回落
20年7月中债登待回购余额4.47万亿元,环比下降1.16万亿,7月债市杠杆率为106.7%,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同比略降0.08个百分点,债市杠杆率同比小幅回落。
机构方面,银行、保险杠杆率同比继续回落,券商、广义基金杠杆率同比继续回升。具体来说,银行杠杆率同比继续下降,非银杠杆率环比均回落,其中保险杠杆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券商杠杆率220.12%,同比继续回升35个百分点;广义基金杠杆率107.22%,环比下降9.9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3.51个百分点。

展望8月债市,债市多空因素交织:首先,基本面和政策面对债市偏利空,国内经济回升趋势不改,货币政策强调适度、更加中性;其次,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落地,但市场早已消化该利好;再次,8月供给压力回升,但摊余定开债基大量成立有利于消化部分供给压力;最后,股市大幅上涨告一段落,进入震荡,股债跷跷板效应弱化,中美国际政治关系不确定性,影响风险偏好。总体而言,8月债市或步入震荡,依然建议以票息策略为主,十年国债利率或在2.8%~3.1%区间震荡。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境外机构债券持仓分析与增持空间展望——机构行为系列之一(海通固收 姜珮珊)

洪灾来袭,如何影响通胀和债市?

人民币国际化、汇率与债市需求(海通固收 姜珮珊、周霞)

配置力量从何而来?——债市机构持仓的对比与分析(海通固收姜珮珊、李波)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复盘债市牛转熊过程中的利率波动(海通固收 姜珮珊)

债市牛熊切换有什么高频信号?(海通固收 姜珮珊)

牛熊拉锯,小心为上——2020年下半年利率债策略(海通固收 姜超、姜珮珊)

这次不一样?——新冠疫情中的货币超发与通胀风险(海通固收 姜珮珊)

配债增速放缓,存款成本大增,息差制约LPR——从上市银行年报看债市走向(海通固收 姜珮珊)

解读活跃券现象与切券规律(海通固收 姜珮珊)

赤字率扩张下“牛陡”走向何方?(海通固收 姜珮珊)

短期顺势而为,中期防范风险——2020年利率债二季度投资策略(海通债券姜超、姜珮珊、周霞)

2020年万亿专项债如何发力?——基于2100个基建项目的分析(海通固收 姜珮珊)

美国货币市场、金融监管与流动性分层——美元流动性系列之一(海通固收 姜珮珊)

大涨大跌后美债走向何方——兼议美元流动性收紧的原因(海通固收姜珮珊、李波)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