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年陀罗尼石经幢 见证灵隐寺悠久与辉煌

灵隐寺 2024-03-19


在佛教中,常以幢 (chuáng)象征摧破之义,指佛陀以智慧之幢,降伏一切烦恼之魔众。所以,幢被视为庄严具,用于赞叹诸佛菩萨及庄严道场,故佛教有“法幢高竖”之说。


灵隐寺天王殿西侧陀罗尼石经幢





随着佛教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由“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传承而来的佛教密宗的传入,佛教信众将佛经或佛像书画在丝织的幢幡 (chuáng fān)上。


幢幡是指佛教所用的庄严。分而言之,幢是指圆筒状竿柱,幡是指长条状垂帛。


经幢中“幢”的原始形态是立于佛前的以宝珠丝帛装饰的柱杆,以流苏的晃动来“藉表麾群生,制魔众”。为了保持佛经长久不毁,人们就改刻在石柱上。又因刻的主要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因此这类石柱称为“经幢”。


唐代初年开始出现石幢经,幢柱上刻佛教经文,用以宣扬佛法。


灵隐寺石经幢雕刻的《大佛顶陀罗尼经》





“陀罗尼”是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总持”。意思是“持善法而不散,伏恶法而不起的咒力”。佛教认为陀罗尼包含深奥的经义,若有人书写或反复诵念,即会解脱他的罪孽,得到极乐。为使陀罗尼经咒永存,佛教信众便将它刻于上有顶下有座的石柱上,石“经幢”便由此诞生。


灵隐寺天王殿 经幢位于大殿前东西两侧







灵隐寺两经幢东西相距约74米

东经幢高8.05米 西经幢高11.89米





杭州灵隐寺有两陀罗尼石经幢,分别位于天王殿外东西两侧,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


据经幢所镌《建幢记》记载,石经幢由吴越国王钱弘俶建造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原立于钱氏家庙奉先寺。后吴越国纳土归宋,奉先寺废。景佑二年(1035年),灵隐寺住持延珊法师迁建双经幢于今址。


经幢须弥座低层雕刻蟠龙腾云




灵隐寺石经幢底部须弥座为三层

二层三层雕刻诸多佛教人物造像






经幢一般由基座、幢身、腰檐、短柱层及幢顶五部分组成,采用多段雕刻再搭建整体。灵隐寺的两经幢东西相距约74米,结构基本相同,因幢顶构件残缺,现存东经幢高8.05米,西经幢高11.89米。


幢身刻满了经文 幢身上部为腰檐


仿木结构的石腰檐





石经幢下部三层为须弥座,分别雕刻蟠龙祥云和佛教人物造像。幢身上刻《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大佛顶陀罗尼经》和《建幢记》等。上部短柱层均为佛陀说法图。


腰檐之上的短柱层 四周雕刻佛陀说法图 栩栩如生





灵隐寺石经幢原有十二层,幢身八面,仿木结构,由灰岩雕刻而成。现虽有残损,仍不失历史沧桑之美。


灵隐寺石经幢造型优美,气韵灵秀,雕刻精致,为五代至北宋佛教经幢建造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见证了灵隐寺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灵隐寺天王殿东侧经幢 




灵隐寺天王殿西侧经幢 





往期回顾


禅语

禅语 | 阿弥陀佛在心间

禅语 | 不染诸境 闲闲自如

▲禅语 | 谁能向外夸精进

▲禅语 | 慎独功夫——诸功德初门


新闻

为大众抗疫诵经祈福  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哀悼

众志成城筑平安 —— 杭州佛教界抗疫记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护生动画视频——慈鸟反哺


藏识

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济公出世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幼年佛缘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济公灵隐出家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弘法济世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飞来峰救民离难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禅门广大容癲僧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大悲楼遇火无险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集善缘重建大悲楼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云林胜境图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护法斗权臣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佛法降魔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古井运木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八魔炼济颠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济公圆寂 偈传四海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六和塔寂后显神通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天台南岳旧家风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功德圆满归石梁(续完)

常识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上)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中)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下)



编辑 | 妙莲

摄影|王华等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